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贵衡阳纸
 
长安纸贵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左思〉~2376~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覈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亦犹胡广之于官箴,蔡邕之于典引也。」陈留权又为思赋作略解,序曰:「余观三都之赋,言不苟华,必经典要,品物殊类,禀之图籍;辞义瑰玮,良可贵也。有晋徵士故太子中庶子安定皇甫谧,西州之逸士,耽籍乐道,高尚其事,览斯文而慷慨,为之都序。中书著作郎安平张载、中书郎济南刘逵,并以经学洽博,才章美茂,咸皆悦玩,为之训诂;其山川土域,草木鸟兽,奇怪珍异,佥皆研精所由,纷散其义矣。余嘉其文,不能默已,聊藉二子之遗忘,又为之略解,祇增烦重,览者阙焉。」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馀,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典故
天堑投鞭
   
投鞭绝流
 
深堑投鞭
 
秦鞭断江
 
符坚投箠
 
长江著鞭


《晋书》卷一百十四〈苻坚载记下〉~29~
晋将军朱绰焚践沔北屯田,掠六百馀户而还。坚引群臣会议,曰:「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餔,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略计兵杖精卒,可有九十七万,吾将躬先启行,薄伐南裔,于诸卿意何如?」秘书监朱彤曰:「陛下应天顺时,恭行天罚,啸则五岳摧覆,呼吸则江海绝流,若一举百万,必有征无战。晋主自当衔璧舆榇,启颡军门,若迷而弗悟,必逃死江海,猛将追之,即可赐命南巢。中州之人,还之桑梓。然后回驾岱宗,告成封禅,起白云于中坛,受万岁于中岳,尔则终古一时,书契未有。」坚大悦曰:「吾之志也。」左仆射权翼进曰:「臣以为晋未可伐。夫以纣之无道,天下离心,八百诸侯不谋而至,武王犹曰彼有人焉,回师止旆。三仁诛放,然后奋戈牧野。今晋道虽微,未闻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江表伟才,可谓晋有人焉。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未可图也。」坚默然久之,曰:「诸君各言其志。」太子左卫率石越对曰:「吴人恃险偏隅,不宾王命,陛下亲御六师,问罪衡越,诚合人神四海之望。但今岁镇星守斗牛,褔德在吴。悬象无差,弗可犯也。且晋中宗,藩王耳,夷夏之情,咸共推之,遗爱犹在于人。昌明,其孙也,国有长江之险,朝无昏贰之衅。臣愚以为利用修德,未宜动师。孔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愿保境养兵,伺其虚隙。」坚曰:「吾闻武王伐纣,逆岁犯星。天道幽远,未可知也。昔夫差威陵上国,而为句践所灭。仲谋泽洽全吴,孙皓因三代之业,龙骧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典故 
痴虎头
 
痴号
 
虎头三绝
 
虎头风
 
长康三绝
 
长康痴
 
相关人物
顾恺之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顾恺之〉~2405~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或请其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画一·顾恺之〉~607~
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人。多才气,尤工丹青,傅写形势,莫不妙绝。谢安谓长康曰:「卿画自生人已来未有。」又云:「卿画苍苍,古来未有。」曾以一橱画暂寄桓玄,皆其妙迹所珍秘者,封题之。其后玄闻取之,诳云不开。恺之不疑被窃,直云:「妙画通神,变化飞去,犹人之登仙也。」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又尝悦一怜女,乃画女于壁,当心钉之。女患心痛,告于长康,康遂拔钉。乃愈。又尝欲写殷仲堪真,仲堪素有目疾,固辞。长康曰:「明府无病,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便如轻云蔽日。」画人物,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貌,正在阿堵之中。」又画裴楷真,颊上乃加三毛。云:「楷俊郎,有鉴识。具此,观之者定觉殊胜。」嵇康赠以四言诗,画为图。常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又画谢幼舆于一岩中,人问其故。云:「一丘一壑,此(明抄本此字上有谓之二字)子宜置岩壑中。」长康又尝于瓦棺寺北殿内画维摩居士,画毕,光辉月余。《京师寺记》云,兴宁中,瓦棺寺初置僧众,设刹会,请朝贤士庶宣疏募缘。时士大夫莫有过十万者,长康独注百万。长康素贫,众以为大言。后寺僧请勾疏,长康曰:「宜备一壁。」闭户不出(不出原作往来,据明抄本改)一月余,所画维摩一躯工毕。将欲点眸子,乃谓僧众曰:「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观者,请施五万;第三日观者,可任其施。」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及百万。刘义庆《世说》云,桓大司马每请长康与羊欣讲论画书,竟夕忘疲。
典故
长康丹青

相关人物
顾恺之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顾恺之传》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恒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矇记行于世。

例句

图画风流似长康,文词体格效陈王。 李嘉祐 访韩司空不遇

王湛床头见周易,长康传里好丹青。 李颀 同张员外諲酬答之作

典故
三月群贤毕集
 
山阴禊饮
 
山阴醉
 
永和节
 
群贤毕集
 
禊饮
 
长少群贤毕会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98~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典故 
太息攀树
 
柳犹如此
  
桓公叹柳
 
桓公柳
 
桓大将军枝条如此
 
树犹如此
 
江潭杨柳忆手种
 
江潭树老
 
江头柳十寻
 
泫泪攀枯柳
 
长亭树

相关人物
桓温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4~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晋书》卷八十一〈桓宣列传·(族子)桓温〉~28~
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典故
室无长物
 
无长物
  
长物元无有

相关人物
王恭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48~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晋书》卷八十四〈王恭列传〉~283~
王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蕴子,定皇后之兄也。少有美誉,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与王忱齐名友善,慕刘惔之为人。谢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尝从其父自会稽至都,忱访之,见恭所坐六尺簟,忱谓其有馀,因求之。恭辄以送焉,遂坐荐上。忱闻而大惊,恭曰:「吾平生无长物。」其简率如此。

例句

此外无长物,于我有若亡。 白居易 寄张十八

但恐人间为长物,不如林下作遗民。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韵

典故
孙登
 
孙登长啸

相关人物
孙登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附《嵇康传》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康见孙登,登对之长啸,逾时不言。康辞还,曰:『先生竟无言乎?』登曰:『惜哉!』」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简释

孙登长啸:咏啸傲。唐王维《偶然作六首》之三:“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例句

诗客爱时景,道人话升腾。笑这各有趣,悠哉古孙登。 元稹 刘氏馆集隐客归和子元及之子蒙晦之

处世苟无闷,佯狂道非弘。无言被人觉,予亦笑孙登。 元稹 秋堂夕

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 张昌宗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长啸或可拟,幽琴难再听。 朱湾 七贤庙

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王维 偶然作六首之三

如闻长啸春风里,荆棘丛边访旧踪。 贾岛 阮籍啸台

典故
长啸苏门

相关人物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6~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阳秋》云:「康见孙登,登对之长啸,踰时不言。康辞还,曰:『先生竟无言乎?』登曰:『惜哉!』」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362~
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典故

《晋书》卷八十三〈车胤列传〉~277~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隆安初,为吴兴大守,秩中二千石,辞疾不拜。加辅国将军、丹杨尹。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典故
坼中台
 
坼中台
 
坼台衡

相关人物
张华


《晋书》卷三十六〈张华列传〉~074~
初,华所封壮武郡有桑化为柏,识者以为不祥。又华第舍及监省数有妖怪。少子韪以中台星坼,劝华逊位。华不从,曰:「天道玄远,惟修德以应之耳。不如静以待之,以俟天命。」及伦、秀将废贾后,秀使司马雅夜告华曰:「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华知秀等必成篡夺,乃距之。雅怒曰:「刃将加颈,而吐言如此!」不顾而出。华方昼卧,忽梦见屋坏,觉而恶之。是夜难作,诈称诏召华,遂与裴頠俱被收。华将死,谓张林曰:「卿欲害忠臣耶?」林称诏诘之曰:「卿为宰相,任天下事,太子之废,不能死节,何也?」华曰:「式乾之议,臣谏事具存,非不谏也。」林曰:「谏若不从,何不去位?」华不能答。须臾,使者至曰:「诏斩公。」华曰:「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臣不爱死,惧王室之难,祸不可测也。」遂害之于前殿马道南,夷三族,朝野莫不悲痛之。时年六十九。

例句

自从星坼中台后,化作双龙去不归。 李群玉 宝剑

星坼台衡地,曾为人所怜。 杜甫 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

汉庭和异域,晋史坼中台。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典故
一箑西风掩面
 
尘污人
  
庾扇尘
 
扇障尘埃
 
羽扇障尘
 
举扇西风
 
西风便面障浮埃
 
西风尘满
 
障尘扇

相关人物
庾亮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轻诋〉~826~
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753~
于时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间说亮当举兵内向,或劝导密为之防。导曰:「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又与称书,以为庾公帝之元舅,宜善事之。于是谗间遂息。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
典故
程邈隶书

相关人物
程邈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附《卫恒传》
《四体书势》:……或曰下士人程邈为衙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小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所定乃字也。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例句

程邈隶书,史籀大篆。 李瀚 蒙求

典故
骋怀游目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99~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典故 
了却公家事
 
了却官痴
 
了官中事
 
了官事
 
儿痴不了
 
公家事自笑痴儿
 
官事未易了
 
痴儿了公事
 
痴儿了官事
 
痴儿公事了
 
痴儿计

相关人物
杨济


《晋书》卷四十七〈傅玄列传·(子)傅咸(子)傅敷〉~326~
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左丞总司天台,维正八坐,此未易居。以君尽性而处未易居之任,益不易也。想虑破头,故具有白。」咸答曰:「卫公云,酒色之杀人,此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为悔。逆畏以直致祸,此由心不直正,欲以苟且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祸者,当自矫枉过直,或不忠允,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安有悾悾为忠益,而当见疾乎!」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