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杨妃捧砚

相关人物
李白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摭遗》
李白失意游华山,过县,宰方开门决事,白乘醉跨驴过门,宰怒,不知太白也。引至庭下曰:「汝何人?辄敢无礼!」白乞供状,状无姓名,曰:「曾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授砚,力士抹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阳县里,不得我骑驴?」宰惊起,揖曰:「不知翰林至此。」太白跨蹇而去。
典故
夜霖铃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杨太真外传》卷下
上发马嵬……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典故
永新娇小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乐府杂录》
开元中,内人有许和子者,本吉州永新县乐家女也,开元末选入宫,即以永新名之,籍于宜春院。善歌,能变新声。遇高秋朗月,台殿清虚,喉啭一声,响传九陌。
《开元天宝遗事》
宫妓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
典故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太平御览》卷五百六十八〈乐部六·宴乐〉~2698~
《乐府杂录》:「雨淋铃者,因唐明皇驾回至骆谷,闻雨淋銮铃,因令张野狐撰为曲名。」又曰:「还京乐者,唐明皇自蜀返正乐官,张野狐撰此曲。」
《碧鸡漫志》卷五
〈雨淋铃〉,《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予考史及诸家说,明皇自陈仓入散关,出河池,初不由斜谷路。今剑州梓桐县地名上亭,有古今诗刻记明皇闻铃之地,庶几是也。罗隐诗云:「细雨霏微宿上亭,两中因感雨淋铃。贵为天子犹魂断,穷著荷衣好涕零。剑水多端何处去,巴猿无赖不堪听。少年辛苦今飘荡,空愧先生教聚萤。」世传明皇宿上亭,雨中闻牛铎声,怅然而起,问黄幡绰:「铃作何语?」曰:「谓陛下特郎当。」特郎当,俗称不整治也。明皇一笑,遂作此曲。《杨妃外传》又载上皇还京后,复幸华清,从宫嫔御多非旧人。于望京楼下,命张野狐奏〈雨淋铃〉曲。上四顾悽然,自是圣怀耿耿,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杜牧之诗云:「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连开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张祜诗云:「雨淋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张徽即张野狐也。或谓祜诗言上皇出蜀时曲,与《明皇杂录》、《杨妃外传》不同。祜意明皇入蜀时作此曲,至两淋铃夜却又归秦,犹是张野狐向来新曲,非异说也。元微之〈琵琶歌〉云:「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因玆弹作雨淋铃,风雨萧条鬼神泣。」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典故
张徽一曲

相关人物
张徽
 
李隆基(唐玄宗)


《明皇杂录》补遗〈雨霖铃曲〉~46~
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子弟善吹觱篥者,张野狐为第一,此人从至蜀,上因以其曲授野狐。洎至德中,车驾复幸华清宫,从官嫔御多非旧人。上于望京楼下命野狐奏雨霖铃曲,未半,上四顾凄凉,不觉流涕,左右感动,与之歔欷,其曲今传于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