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系统将对诗句按该字在句中的位置分类显示。

共53,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西汉
  • 邹阳
  • 嗟同物而异味,叹殊才而共待。 酒赋
  • 王褒
  • 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洞箫赋
西晋
  • 张华
  • 毛弗施于器用,肉弗登于俎味。 鹪鹩赋
  • 陆机
  • 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 文赋
  • 张翰
  • 惟万物之品分,何利人之独书,中神性之极妙,岂给口之至味? 杖赋
  • 陆善
  • 淅清风以长啸,咏九韶而忘味。 嘉遁赋
曹魏
  • 曹植
  • 嗟曲糵之殊味,□□□□□□。 酒赋
南朝宋
  • 谢灵运
  • 甘松桂之苦味,夷皮褐以颓形。 山居赋
南梁
北魏
  • 元顺
  • 或天胎而奉味,或残躯以献珍。 蝇赋
盛唐
中唐
  • 崔损
  • 从无味而有味。自无形而有形。 明水赋
  • 张仲素
  • 清明可贵。表尼父之忘味。 玉磬赋
  • 皇甫湜
  • 合文子之淳味。 醉赋
北宋
  • 吴淑
  • 高昌洿林之贡,西域蒲桃之味。 酒赋
  • 若夫常阳真定之美,胊山御宿之味。 梨赋
  • 张衡离支之种,贾谊湘州之味。 甘赋
  • 赵湘
  • 惟昏愚之嗜味兮,仁义攸荒。 正性赋
  • 夏竦
  • 不失膳羞之味,且无霜雹之妖。 藏冰赋
  • 范仲淹
  • 畜金行之劲性,赋土爰之甘味。 秋香亭赋
  • 刘攽
  • 殚金玉以备用,罄飞潜以荐味。 鸿庆宫三圣殿赋
  • 苏轼
  • 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 菜羹赋
  • 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 菜羹赋
  • 酣羲皇之真味,反太初之至乐,烹混沌以调羹,竭沧溟而反爵。 酒隐赋
  • 黄庭坚
  • 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 苦笋赋
  • 释元照
  • 嗜一时之甘味,为万劫之饥渴。 铁钵赋
  • 张耒
  • 染予指于鼎兮,岂不同此臭味? 南征赋
  • 崔公度
  • 汉蛟鲊之青骨,郑鼋羹之异味。 珠赋
  • 谢逸
  • 日三沐而三薰兮,常恐同于臭味。 感白发赋
  • 徐晋卿
  • 同上赵武事不再令,阖庐食不二味。 春秋经传类对赋
  • 李纲
  • 酝难言之妙味,吐自然之清香。 荔支赋
  • 钟曲直之真味,得东方之正色。 梅花赋
  • 物成然后有味,而末者其所以成也。 后乳泉赋
  • 快一嚼而称珍,非鼎俎之正味,何足以得荔支之髣髴也! 荔支后赋
  • 陈与义
  • 叹超然之至味,乃陆沈于聋盲。 玉延赋
  • 胡寅
  • 乃不曰常珍而异馔之嗜,又有不知其味,虽食而弗肥者矣。 送吴郛赋
南宋
  • 王十朋
  • 食齑盐而无味兮,悟蜗角之真非。 归去来赋
  • 李洪
  • 既谦受而为益,信隽永之有味。 苦益菜赋
  • 蔡戡
  • 此壶村之真味,虽不可于众口,而足以充野人之腹。 壶村赋
  • 史子玉
  • 知再饭之几如,陋八珍之鲜味。 枸杞赋
  • 王休
  • 仰希孤竹之风,俯尝冰檗之味。 清清堂赋
共53,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