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彙
對仗詞彙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字:
系統將對詩句按該字在句中的位置分類顯示。
箧
字在詩句中的位置:
第 1 字
第 2 字
第 3 字
第 4 字
第 5 字
第 6 字
第 7 字
第 8 字
詩句按體裁分類:
七絶
七律
七排
詞
六言
古體
樂府
曲
辭賦
聯
共69,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中唐
劉禹錫
秦嘉鏡有前時結,韓壽香銷故篋衣。
泰娘歌
唐
无名氏
因此遂蒙皇上宠,直入琼楼宝箧中。
简金颂
北宋
梅堯臣
其頭戢戢筠篋盈,出自通印時所評。
和答韓子華餉子魚
張耒
平生筆墨萬金值,奇煤利翰盈篋收。
魯直惠洮河綠石研冰壺次韵
宋
劉才邵
誰能令公還饜事,且脫荷衣藏篋笥。
次韻寛夫題王自然參議江閣
南宋
陸游
不惟裘褐藏篋笥,卧毯坐氈俱未設。
喜雨
滕岑
白紵凄凉棄篋中,不悲見棄悲秋風。
白紵歌 其二
毌丘恪
何人夜半胠篋去,信爲羽化無疑遲。
次袁說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韻
韓淲
急呼大兒開篋箱,取以贈吾真雅遺。
謝黄子耕惠紙被時在錢塘乍冷無衾窘甚
宋末元初
謝枋得
蒲葵也解歸掌握,紈素未應捐篋中。
竹菊松扇四首 其四 扇
元
葉蘭
節操須堅囊箧虗,笑爾欲進尤趦趄。
炎凉歌
元末明初
胡奎
願郎長開故篋笥,念妾莫換新衣裳。
輓府幕陳友寛妻
明初
王汝玉
嫁時羅襦在篋中,連枝尚有雙芙蓉。
楊節婦吟
明
龔詡
冬則守寒歸篋笥,夏則招凉解炎熱。
王君澤以白叠扇求詩
王廷陳
千年科斗守篋笥,四時猿鶴司松楸。
東湖書院歌
謝榛
深宵忽散珠玉光,為收詩草開篋笥。
讀周諫議用馨詩集漫賦長歌行
施漸
行路蕭然滿篋詩,風流文采雅堪師。
贈吳還
柳根
人生遠別是知難,尙慰瓊琚留篋間。
敬次正使孤山隱居圖韻
河受一
病起還將舊篋尋,嘆息塵封非故眞。
洗家藏古硯
車天輅
麗澤渾如蛾子述,入學爭厲皷篋志。
敬憲公祠宇詩
李民宬
往往述作充棟宇,小者不下盈篋袋。
贈送李立之赴長興
明末清初
徐必遠
請君卷此置篋中,爲我寫出高陽徒。
題鴻門宴圖後
秋來且莫棄篋笥,看取吾家兄弟戀。
續題姜公弼扇面
錢謙益
蛛絲蟲網頻垂淚,還感君恩在篋中。
團扇篇
關中郭髥最好古,十年收討盈篋箱。
松談閣印史歌爲郭胤伯作
吾家圓印銘忠孝,長依書史緘篋箱。
大觀太淸樓二王法帖歌為山陰張爾唯作
吳偉業
奕罷雙童捧篋來,狎客何知亦咨美。
觀王石谷山水圖歌
徐夜
我來越州經語兒,途中拾得留篋詩。
贈王玉映大家
吳嘉紀
弱齡多病嗜詩書,藥裹書帙盈篋笥。
曬書日作
毛竒齡
雲閥同傳玉箧書,繡牀再弄金釘瓦。
天姥詞祝吳夫人生日
陳恭尹
南溟波浪生長風,散作高言滿篋中。
贈別查韜荒
宋琬
醉後爲余開篋笥,琅玕奇字青霞文。
寄趙雍容
清
吳綺
殷勤贈我一端綺,千絲萬絲笥篋裡。
友沂席上遲髴淵不至即送歸泖上
金居敬
短章久矣捐篋笥,長歌率爾詩代書。
復叠前韻 其一
沈德潛
還君圖畫藏篋笥,聞君明當跨馬辭幽燕。
印炳巖别予已二十年兹以入覲相見旅寓屬題畫卷作長歌贈之即送之之官
嚴遂成
偶識西湖一雲氣,附會刊成紅篋記。
遊白雲山與僧談遜國諸僞書
南有容
借問何以得此書,出自外氏箱篋藏。
書崇禎大統曆南厓日錄後
錢載
君官蓬溪曾拾塔甎無,獨此歸與顧篋相嬉娱。
觀前蜀王鍇書妙法蓮華經殘葉
蔣士銓
狼狽買舟北向奔,伏戎于奴胠篋䞿。
董參軍詩書付兩孤兒
錢大昕
吾生金石有奇嗜,恨未氊椎入篋笥。
琉璃厰窑戶掘土得古墓棺槨朽盡而骨㳒殊異視其誌石題云大遼故銀靑崇祿大夫檢校司空行太子左衛率府率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隴西李公墓誌銘撰書人則不可攷矣督厰工部郞中孟君澔令改埋于故兆東二十步幷其誌瘞之世遂無拓本李公之名不見于遼史因摭誌文大畧作詩以遺攷古者
趙翼
安世能僃三篋亾,張巡遍記一城熟。
偶有遺忘問之稚存輙錄示原委老夫欣得此行秘書矣無以爲報擬質一事卽勞以酒一壺戲書此爲券
翁方綱
去年僦屋來京都,顧影獨與書篋俱。
新田十憶圖爲蘭雪題
浭陽石今漢陽齋,葉子購之珍篋笥。
率更書九歌殘石爲葉東卿所得
良辰子姪遞賦詠,陳生歐生啓篋函。
列秀亭
敝帚時復珍篋衍,傳薪未忍遺菅䕸。
曝書同謝藴山賦
伊朝栋
升平尚亡三箧书,况值渐台兵火迫。
书尚书古文孔传后
洪亮吉
羣經插架梵篋沉,太守建堂名惜陰。
陶太守易守淮安日入古寺見維摩詰旁像周公孔子侍立因斥維摩象毁之重建惜陰書院中楹祀先聖先師而使諸生讀書其旁彭少司空元瑞既爲作惜陰書院記余復繫之以詩
刘大绅
绘图题句盈箧笥,其荣乃与使相耦。
赎归引
戈涢
空其中,硕其腹,以瓦为之代箧椟。
扑满分韵得复字
洪仁謨
已喜卷帙箱篋富,不憂衣食家室貧。
旣次金菱溪見寄詠物詩自東至咸韻三十首。而廢餘强吟。實多艱澀。訖成遂作長篇一首。韻用順押東咸體。還寄以求和。亦古禮酬酢之遺意也
共69,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關於本站
聯繫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