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法融

共 6 首
起自求无,师传我没绳
路上逢僧礼,脚下六枝分(脚下者,门下也。四祖下横出一宗,六枝者,牛头融禅师等六祖。)
⑴ 《天圣广灯录》作「不」
⑵ 有一沙弥,年十四,名道信,来礼拜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故言求无碍。
⑶ 师者,三祖也。我没绳者,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
⑷ 路上者,道也。礼者,信也。四祖大师名道信。
南朝古寺挂岩阿,揽胜盘纡石磴多。
风动佛幢时弄影,云深樵径但闻歌。
松涛似涌千峰去,剑舄如骑独鹤过。
试问法融归寂后,闲花幽鸟近如何?
如来自灭度之后。以心印相付嘱。凡二十八祖至菩提达摩。绍兴大教。指授后学。后之学者。始以南北为二宗。又自达摩三世传法于信禅师。信传牛头融禅师传鹤林马素禅师。素传于径山。山传国一禅师。二宗之外。又别门也。于戏。法不外来。本同一性。惟佛与佛。转相證知。其传也。无文字语言以为说。其入也。无门阶经术以为渐。语如梦觉。得本自心。谁其语之。国一大师其人矣。大师讳法钦。俗姓朱氏。吴都昆山人也。身长六尺。色像第一。修眸莲敷。方口如丹。嶷焉若峻山清孤。泊焉若大风海上。故揖道德之器者。识天人之师焉。春秋二十有八。将就宾贡。途经丹阳。雅闻鹤林马素之名。往申款谒。还得超然自诣。如来密印。一念尽传。王子妙力。他人莫识。即日剃落。是真出家。因问以所从。素公曰。逢径则止。随汝心也。他日游方至馀杭西山。问于樵人。曰此天目山之上径。大师感鹤林逢径之言。知雪山成道之所。于是荫松藉草。不立茅茨。无非道场。于是宴坐之久。邦人有搆室者。大师亦因而安处。心不住于三界。名自闻于十方。华阴学徒。来者成韨矣。天宝二祀。受具戒于龙泉法崙和尚。虽不现身意。亦不舍外仪。于我性中。无非自在。大历初。代宗睿武皇帝高其名而徵之。授以肩舆。迎于内殿。既而幡幢设列。龙象围绕。万乘有顺风之请。兆民渴洒露之仁。问我所行。终无少法。寻制于章敬寺安置。自王公逮于士庶。其诣者日有千人。司徒杨公绾。情游道枢。行出人表。大师一见于众。二三目之。过此默然。吾无示说。杨公亦退而叹曰。此方外高士也。固当顺之。不宜羁致。寻求归山。诏允其请。因赐策曰国一大师。仍以所居为径山寺焉。初大师宴居山林。人罕接礼。及召赴京邑。途经郡国。譬若优昙一现。师子声闻。晞光赴响者毂击肩摩。投衣布金者邱累陵聚。大师随而檀施皆散之。建中初。自径山徙居于龙兴寺。馀杭者。为吴东藩。滨越西境。驰轺轩者数道。通滨驿者万里。故中朝衔命之士。于是往覆。外国占风之侣。尽此奔走。不践门阈。耻如瘖聋。而大师意绝将迎。礼无差别。我心既等。法亦同如。贞元八年岁在壬申十二月二十八夜。无疾顺化。报龄七十九。僧腊五十。先是一日。诫门人令设六斋。其徒有未悟者。以日暮恐不克集事。大师曰。若过明日。则无所及。既而善缘普会。珍供丰盈。大师意若辞诀。体无患苦。逮中宵。跏趺示灭。本郡太守王公颜即时表闻。上为歔欷。以大师元慈默照。负荷众生。赐谥曰大觉禅师。海内服膺于道者。靡不承问叩心。怅惘号慕。明年二月八日。奉全身于院庭之内。遵遗命也。建塔安神。申门人之意也。呜呼。为人尊师。凡将五纪。居惟一床。衣止一衲。冬无纩氎。夏不絺绤。远近檀施。或一日累千金。悉命归于常住。为十方之奉。未尝受施。亦不施人。虽物外去来。而我心常寂。自象教之兴。数百年矣。人之信道者。方悕畏于罪垢。爱见于庄严。其馀小慧。则以生灭为心。垢净为别。舍道由径。伤肌自疮。至人应化。医其病故。大师贞立迷妄。除其憃冥。破一切相。归无馀道。乳毒既去。正味常存。众生妄除。法亦如故。尝有设问于大师曰。今传舍有二使。邮吏为刲一羊。二使既闻。一人救。一人不救。罪福异之乎。大师曰。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脱。惟大师性和言。罕所论说。问者百千。对无一二。时證了义。心依善根。未度者道岂远人。应度者吾无杂味。日行空界。尽欲昏痴。珠现镜中。自然明了。或居多灵异。或事符先觉。至若饮毒不害。遇疾不医。元鹤代闇。植柳为盖。此昭昭于视听者。不可备纪。于我法门。皆为妄见。今不书。尊上乘也。弟子实相。门人上首。传受秘藏。导扬真宗。甚乎有若似夫子之言。庚桑得老聃之道。以吉甫连蹇当代。归依释流。俾筌难名。强著无迹。其词曰。
水无动性,风止动灭。
镜非尘体,尘去镜澈。
众生自性,本同诸佛。
求法妄缠,坐禅心没。
如来灭后,谁證无生。
大士密授,真源湛明。
道离言说,法润根茎。
师心是法,无法修行。
我体本空,空非实性。
既除我相,亦遣空病。
誓如乳毒,毒去味正。
大师得之,斯为究竟。
何有涅槃,适去他方。
教无生灭,道有行藏。
不见舟筏,空流大江。
苍苍遥山,成道之所。
至人应化,万物皆睹。
报尽形灭,人亡地古。
刻颂丰碑,永存涧户。
牛首旧有画各祖及诸禅师像凡百轴。今存者八十馀轴,其他皆不可问,东祖达磨、北地法融亦与焉。岁久绢墨非故,惺为疏募装之,仍自书各尊者出处于首。好事者补之满百。偶与福清林古度、同邑谭元春、湘潭周楷同游于此,瞻礼之,遂作歌,并记其存亡新旧之数,以付守者。时万历己未六月望日。
画家身手佛心肠,妙总异同变无方。
写示各祖次群宿,钵缘欲尽灯始张。
邀归缣墨无先后,要使诸灯共一光。
缣墨寿匪金石匹,笔端愿力与之一。
早知像教劫残时,便是贤愚兴感日。
悲喜敢云惺也始,佛化世人先顽鄙。
一念或为动者机,众力众情同起止。
衣履须眉随所挹,敢以语言自添入。
直书其事待信心,为佛为世标性习。
东祖菩提牛头融,何可山中无此翁。
佥谋补之或曰否,二祖神明各祖中。
同崔八诣药山访融禅师(848年) 唐 · 李商隐
七言绝句
共受征南不次恩,报恩惟是有忘言。
岩花涧草西林路,未见高僧只见猿。
绿天庵(乙酉) 清 · 祁寯藻
七言律诗
① 唐僧怀素肄书之所,在零陵县东里许。
钗脚何如屋漏工,片言能使慧心通(颜平原与怀素语。)
平原爱士千秋少,长史齐名一代空。
春雨自留蕉叶绿,秋霜不羡柿林红。
砚池笔冢成惆怅,祗有残碑拓晚风(怀素姓钱氏,伯祖惠融禅师学欧阳询,乡中呼为大钱师、小钱师,遇鲁公,书名益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