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好直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益都人,字凌元。
万历三十二年进士。
历知吴桥、任丘县,有治声,征授御史。
好直谏。
万历末,以谏忤旨,谪山西按察司经历。
天启时,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为魏忠贤党所劾,削籍。
崇祯初,起兵部右侍郎,出抚天津,以疾归。
维基
翟凤翀(1577年—1633年),字尔腾,号凌玄,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科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进士,历直隶吴桥、任丘县等知县,后官河南道御史,四十一年巡按辽东,上疏劾吕贵、邢洪、凌应登三人之罪,曰:“大臣造膝无从,小臣叩阍无路。宦寺浸用,政令多违,实开群小假借之端,成太阿倒持之势。”与给事中郭尚宾同日贬官,贬为山西按察司经历。时称“二谏”。明光宗即位,起补南京户部主事。憙宗即位,擢武选司郎中。天启元年(1621年)升为南京光禄少卿,历官大理寺寺丞、右少卿、督察院右佥都御史等。因得罪魏忠贤,被削籍为民。崇祯初年(1628年)初起为户部右侍郎,父丧归。服阕,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二日,以兵部左侍郎巡抚天津。以病告归,又值母丧,病益增剧,崇祯六年癸酉遂卒。追赠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成都人。
慷慨好直言。
前蜀王衍乾德四年,用制科对策,言:“奸佞满朝,贪淫如市。
以是求治,是谓倒行。
”执政切齿,欲诛之。
衍以其言有益,擢为右补阙。
已而出为秦州节度判官。
会安重霸等请衍东游,禹卿上表,切谏止。
从衍归后唐。
及衍被诛,题诗于驿门而逃,不知所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成都(今属四川)人。前蜀后主乾德四年(922),应制对策,言辞激切,执政欲诛之。后主以其言有益,擢为右补阙。咸康元年(925)任秦州节度判官。上表谏后主出游秦州,未见纳。前蜀亡,随后主等北行。后主被杀,乃题诗驿门,恸哭归蜀。不知所终。《十国春秋》卷四三有传。《鉴诫录》卷七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禹卿,成都人。自右补阙,出为秦州节度判官。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
禹卿。成都人。蜀乾德四年对策。擢右补阙。出为秦州节度判官。国亡。从后主入洛阳。后主被诛。题诗驿门逃去。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9—1415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
解纶弟。
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深为太祖爱重。
尝上万言书,陈述“政令数改,刑罚太繁”之弊,渐为帝所厌,改御史。
旋以年少为借口,令回家修学。
太祖崩,赴京奔丧,以违诏旨谪河州卫吏。
用荐召为翰林待诏。
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预机务。
又与编《永乐大典》。
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
屡遭贬黜。
永乐八年,奏事入京,时帝北征,谒太子而还,遂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词学图录
解缙(1369-1415) 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才思敏捷,名动海内。其文雄劲高古。诗豪宕丰赡处上追李杜。又工书,楷行草俱佳。词为馀事,亦见雅音。有《文毅集》,词在集中。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绅,吉水人。洪武戊辰进士,试中书庶吉士永乐初擢侍读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进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政改交趾被陷殒于狱有春雨斋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三
缙字大绅,吉水人。洪武戊辰进士,试中书庶吉士,改御史。建文立,谪河州吏目,旋待诏翰林。永乐初,进侍读学士,直文渊阁。逾年,进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议,改交趾。入奏事,会成祖北征,见东宫辞去,徵下狱死。有《白云稿》、《东山集》。 (《四库总目》: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当时有才子之目。迄今委巷流传其少年夙慧诸事,率多鄙诞不经,故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谓其诗无全稿,真伪相半,盖出于后人窜乱者为多。然其中佳句间存,亦复不减作者。 《东里文集》:解公文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叙事高处,逼司马子长、韩退之。诗豪宕丰赡似李、杜。其教学者恒曰:「宁为有瑕玉,勿作无瑕石。」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 曾棨《巢睫集》:公为中书庶吉士,尝应制《春雨诗》、《养鹤赋》,操笔而成,造语奇崛。时中书舍入詹孟举以书名世,亟称公书有法,而用笔精妙,出人意表。为文兴至落笔数千言,倚马可待,未尝创稿。人以太白拟之。 《麓堂诗话》:解学土大绅才名绝世,诗无全稿,黄学士谏收拾遗逸,漫为集刻。今所传本,如《采石吊李白》、《中秋不见月》不过数篇,其馀真伪相半,顿令观者有「枫落吴江」之叹。 《七修类稿》:永乐中,中秋开宴不见月,圣情不怿,学士解缙口占《风落梅》一阕云:「姮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著臣见。拚今宵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又赋中秋不见月》长短句一首。上览之。欢甚,为停杯以待。夜午,月复明,上大笑曰:「解缙真才子夺天手也!」命宫人满酌宣劝,尽欢而罢。 《匏翁家藏集》: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土解公为首。 《诗谈》:吉水解缙独驾青鸾,翱翔八极,使谪仙遇之,当悬榻以待。 《艺苑卮言》:解大绅诗如河朔大侠,须髯戟张,与之周旋,酒食伧父。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正书颇精研。 (《国史唯疑》:成祖自平胡,平安南,以及河清、麟见,驺虞、龙马之祥,胡、杨、蹇、夏诸公皆撰为赋颂,惟解大绅作差可观耳。 (《列朝诗集》:缙为庶吉士,高皇帝极爱之,每侍书至亲为持砚。高皇帝崩,来奔丧,谪河州卫吏目。李曹公录进《登华岳诗》,诏待诏翰林。 田按:大绅诗才气纵横,不暇收拾,流传讹杂,又复过之。朱氏《诗综》洗涤太净,但录寥寥短篇,不足见此公真面。今略广为甄录,逸情胜概,可想见风流人豪也。)
韩弘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福清人,字士毅。
永乐十三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转任宁王朱权府长史。
好直谏,为王诬以他事逮送至京。
江西省臣为弘诉实情,调永平府同知。
治绩最优,升扬州知府。
终官浙江左参政。
维基
韩弘,字士毅,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进士出身。永乐九年,福建乡试中举。永乐十三年,登乙未科会试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永平府同知,后升任扬州府知府、浙江布政司参政。景泰初年辞职归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6—1604 【介绍】: 明山西大同山阴人,字忠伯,别号对南。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帝颇敬之。十二年,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在阁中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以继母忧归。及还朝,神宗已深居不出,家屏一年间仅见帝颜两次,乞休,不报。十八年,阁臣因册立太子事,以去就力争,被切责。申时行等皆乞去,独家屏在阁,请速决大计。帝谕二十年春举行,意在搪塞。家屏即宣示外廷,帝意颇恚。次年为首辅。请临朝,请豫教皇储,皆不纳,引疾罢,柄国仅半年。卒于三十一年岁末。有《王文端奏疏》、《王文端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戊辰进士,历官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少保谥文瑞有复宿山房集
维基
王家屏 (1536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山西大同府应州山阴县古城人,明朝官员,万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谥文端。
王家屏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丙申。
隆庆二年(1568年)的廷试高中二甲第二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
权臣高拱之兄高捷时任江都御史,贪赃枉法,民怨沸腾,王家屏不顾老友劝阻,直陈其事。
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王家屏担任修撰,充日讲官,升侍讲学士。
神宗以其博学多才和端庄气质,誉之为“端人”。
王家屏为人正直,还表现在对宰臣张居正的态度上。
张居正从万历元年(1573年)到十年(1582年),一直担任首辅,深得神宗器重,权倾朝野。
谁要想得到高官,必先得居正垂青。
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人物,王家屏也能秉公相待。
张居正生病时,朝内大臣都去看望,有的还到寺院祈祷,奉迎至极,唯独王家屏未去。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群臣对他一反常态,倒张的浪潮甚嚣尘上,神宗也撤销了他生前的太师头衔,籍没其家产,而王家屏又能够秉公直言,给予张居正公正的评价。
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升任礼部右侍郎,一个月后,升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理朝政,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
万历十七年时,评事雒于仁进四箴谏神宗,神宗大怒并预备把他重重问罪,王家屏上书进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
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茍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
」神宗听闻后很不高兴,但还是把雒于仁的上书留中不发,从轻发落,雒于仁故而得以善去。
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出任内阁首辅,但后因立储之事与万历帝闹翻。
王家屏执阁六月,时间虽短,但给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贪权武断,“推诚秉公,百司事一无所扰”,又“性忠谠,好直谏”,故而颇得朝野赞誉。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给事中李献上疏言国本事,被震怒的神宗罢黜,王家屏不惜封还御批力谏而被责骂,后其为群臣求请的上疏中「若徒犯颜触忌,抗争偾事,被谴罢归,何名之有!
」「更使臣弃名不顾,逢迎为悦,阿谀取容,许敬宗、李林甫之奸佞,无不可为,九庙神灵必阴殛臣,岂特得罪于李献可诸臣已哉!
」「言涉至亲,不宜有怒。
事关典礼,不宜有怒。
臣与诸臣但知为宗社大计,尽言效忠而已,岂意激皇上之怒哉?
」等言论屡屡激怒神宗,最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卒,葬于山阴县河阳堡桑乾河畔。
共 15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