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无染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6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二更催。大圆宝镜镇安台。
众生不了攀缘病。由斯障闭心不开。
本自净。没尘埃。
无染着。绝轮回。
诸行无常是生灭。但观实相见如来。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三一)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743年) 盛唐 · 王维
五言排律
① 并序。与王昌龄、裴迪、弟缙同作,序云江宁大兄,即昌龄也。
吾兄大开荫中,明彻物外,以定力胜敌、以惠用解严,深居僧坊,傍俯人里。高原陆地,下映芙蓉之池;竹林果园,中秀菩提之树。八极氛霁,万汇尘息,太虚寥廓,南山为之端倪。皇州苍茫,渭水贯于天地。经行之后,趺坐而閒。升堂梵筵,饵客香饭。不起而游览,不风而清凉。得世界于莲花,寄文章于贝叶。时江宁大兄持片石,命维序之,诗五韵,座上成。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
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眇眇孤烟起,芊芊远树齐。
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眼界无染心空安可迷。
并序:真卿昔以天宝元年尉醴泉,亟过瑶台寺圆寂上人院。秩满,迁监察御史,巡覆诸陵,而上人已去此寺(而上人已离此寺)。大历十三年春二月,以刑部尚书谒拜昭陵,慨然有怀。
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
万法元无著(一作灵法尽无染,一心唯趣禅
忽纡尘外轸,远访区中(一作世间)缘。
及尔不复见,支提犹岌(一作岿)然。
古意 中唐 · 孟郊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
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
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
(一作指)气入空房,无憀乍(一作自)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
手持未染䌽,绣为白芙蓉。
芙蓉,将以表心素。
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
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一作绳),纤纤白玉钩。
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童子得出家,一生受快乐。
(一作「欲」)食满盂中,架上选衣著。
平明欲(一作「饮」)稀粥,食手调羹臛。
(一作「饮」)吃取他钱,此是口客作。
(一作「大」)王元不朝,父母反拜却。
黠儿苦读经,发愿离浊恶。
身心并出家,色欲无染著。
同时小去(一作「少出」)家,有悟亦有错。
憨痴求身肥,每日服石(一作「食」)药。
(戴校「圣」)佛不拜礼(一作「供养」),财色偏染著。
白日趁身名,兼能夜逐乐。
不肯逍遥行,故故相缠缚。
满街肥统统,恰似鳖无脚。
普路喻。普路喻。
第七圆明大慧悟。四门百八离名数。
生灭妙有悬通度。三界大师实难遇。
生死涅盘不留住。爱河逆上不合渡。
即心非心魔自去。去底利去。
鲁留卢楼普路喻。诸佛弟子常觉悟。
一念净心无染污。一切魔军自然去。
闾闾屡。专注。
娑诃耶。大悟。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七四)
题赠志凝上人 唐 · 张祜
五言律诗
悟色身无染,观空事不生。
道心长日笑,觉路几年行。
片月山林(一作房)静,孤云海棹轻。
愿为尘外契,一就智珠明。
达士无羁。居閒创奇。
陷彼陶器。疏为曲池。
小有可观。本自挈瓶之注。
满而不溢。宁逾凿地之规。
原夫深浅随心。方圆任器。
分玉甃之馀润。写莲塘之远思。
空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盘。
幽径无风。一片之春冰在地。
观夫影照高壁。光涵远虚。
潜窥而旧井无别。就饮而污樽不如。
云鸟低临。误镜鸾之缥缈。
庭槐俯映。迷月桂之扶疏。
是则涯涘非遥。漪澜酷似。
沾濡才及于寸土。盈缩不过乎瓢水。
兰灯委照以珠动。纨扇摇风而浪起。
沈蛛丝为羡鱼之网。深抵百寻。
浮芥叶为解缆之舟。远同千里。
想乎泥滓无染。泉源本清。
盛之而细流不泄。鼓之而圆折长生。
蛙穿而别派潜通。想漏卮之难满。
雨落而古痕全没。知小器之易盈。
及夫岸滟滟以初平。水汪汪而罢涨。
韬云分白璧之色。映竹写圆荷之状。
光翻晓日。谁谓覆而不临。
底露青天。孰假戴之而望。
至若烟霭沈沈。莓苔四侵。
方行潦而不浊。比坳堂而则深。
遂使好勇之徒。暗起冯河之想。
无厌之士。潜怀测海之心。
故得汲引无劳。泓澄斯积。
环纤草以弥澈。泛流萍而更碧。
沙洲连一亩之地。山翠接如拳之石。
悠哉智者之为心。聊睹之而自适。
面上无瞋供养具,口里无瞋吐妙香。
心里无瞋是珍宝,无染无垢是真常(同前)
阿剌剌,闹聒聒,总是悠悠造末挞。
如饥吃盐加得渴,枉却一生头戛戛。
究竟不能知本末,抛却死尸何处脱。
閒事到头须结撮,火落身上当头拨。
莫待临时叫菩萨,大丈夫儿须豁豁。
莫学痴人受摩捋,也系裹,也摆拨,也学柔和也粗粝,亦解剃头亦披褐,也学凡夫作生活。
直言向君君未达,更作长歌歌一砵。
多中少,少中多,莫笑野人一砵歌,缘持此砵度婆娑。
青天寥寥月初上,此时境空含万象。
几处浮生自是非,一源清洁无来往。
莫谩将心学水泡,百毛流火无事交。
不如静坐真如地,头上从他鹊作巢。
万代金轮圣王子,只这真如灵觉是。
菩提树下度众生,度尽众生不生死。
真丈夫,无形无相大毗卢。
尘劳灭尽真如在,一颗圆明无价珠。
眼不见,耳不闻,无见无闻无不闻。
从来一砵无言说,今日千言强为分。
强为分,须谛听,人人总有真如性。
恰似黄金在矿中,炼去金砂金体净。
真是妄,妄是真,为求真妄更无人。
将心不用生烦恼,衣食随时养色身。
好也著,恶也著,一切不贪无染著。
亦无恶,亦无好,一际坦然平等道。
粗亦餐,细亦餐,莫学凡夫相上看。
亦无粗,亦无细,上方香积无根蒂。
坐亦行,行亦坐,坐死树是菩提果。
亦无生,亦无死,三世如来总如此。
离即著,著即离,实相门中无实义。
不可离,不可著,何处更求治病药。
语时默,默时语,语默寻踪无定所。
亦无语,亦无默,莫唤东西作南北。
嗔时喜,喜时嗔,我自降魔转法轮。
亦无嗔,亦无喜,水不离波波是水。
悭时舍,舍时悭,不离内外与中间。
亦无悭,亦无舍,寂寂寥寥无可把。
苦时乐,乐时苦,只个修行断门户。
亦无苦,亦无乐,本来自性无缠缚。
垢即净,净即垢,两边恶境无前后。
亦无垢,亦无净,大千同一真如性。
药是病,病是药,到头两事浑捻(一作「忘」)却。
亦无药,亦无病,正是真如灵觉性。
魔是佛,佛是魔,如影随形水上波。
亦无魔,亦无佛,三界比来无一物。
凡即圣,圣即凡,色里胶清水里咸。
亦无凡,亦无圣,万行扫除无一行。
真中假,假中真,自是凡夫起恶尘。
亦无真,亦无假,若不呼时谁应者。
本无姓,本无名,只么腾腾信脚行。
有时市廛(一作「井」)并屠肆,一叶莲花火上生。
也曾策杖游京洛,身似浮云无住著。
究竟从来是寄居,他方处处无缠缚。
若觅戒,三毒药病何时瘥;
若觅禅,我自纵横大可怜。
不是狂,不是颠,在世间中出世间。
时人不会此中意,打著南边与北边。
若觅法,鸡足山头问迦叶。
见说传衣在彼中,无心不用求某甲。
若觅修,八万浮图何处求。
只知黄叶上啼哭,不觉黑云遮日头。
莫怪狂言无次第,筛罗渐入粗中细。
只这粗中细也无,即是圆明真实谛。
亦无真,但有名闻即是尘。
若向尘中解真实,便是当来出世人。
无造作,独行独坐空索索。
无涅盘,本来生死不相干。
直须省,莫谩将身入空井。
无去也无来,明镜挂高台。
侬家见解只如此,不用将心算劫灰(以上《鉴诫录》十《高僧谕》)
共 6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