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明僧绍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壬寅年十月十八日。入摄山栖霞寺。登岸(广弘明集作崖。注云:明本作岸。)极峭。颇畅怀抱。至德元年癸卯十月二十六日。又再游此寺。布法司施菩萨戒。甲辰年十月二十五日。奉送金像还山。限以时务。不得恣情淹留。乙巳年十一月十六日。更获拜礼。仍停山中宿。永夜留连。栖神悚听。但交臂不停。薪指俄谢。率制此篇。以记即目。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广弘明集作此志焉。注云:三本、宫本无焉字。)
净心冰雪,暮齿逼桑榆。
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
岁华皆采穫,冬晚共严枯。
濯流济八水,开襟入四衢。
玆山灵妙合,当与天地俱。
石濑乍深浅(广弘明集云三本、宫本作浅深。),崖烟递有无。
缺碑横古隧,盘木卧荒涂。
行行备履历,步步辚
高僧迹共远,胜地心相符。
樵隐各有得,丹青独不渝(寺犹有朗诠二师、居士明僧绍、治中萧𣍓塑像图。)
遗风伫芳桂,比德喻生刍。
寄言长往客,悽然伤鄙夫。
注:广弘明集三十。文苑英华二百三十三作再游栖霞寺言志。诗纪百五。
⑴ 广弘明集作迫。注云:明本一作逼。诗纪云:一作迫。文苑作通。
⑵ 广弘明集作聿。注云:明本作华。文苑云:一作聿。
⑶ 广弘明集作具。注云:明本作共。
⑷ 文苑作烟岸。注云:一作崖。
⑸ 文苑作怜。广弘明集云:明本一作怜。诗纪云:一作怜。
⑹ 广弘明集作崴。注云:明本作威。宫本作葳。
宿雨敛西昏,翔阳舒东白。
松涧纷相悦,溪喧若趋敌。
迤逦叩山椒,熹微露榜额。
焚香礼空王,问饭得香积。
灵骨吐双图,佛螺现千碧。
兴来不虚返,缘源渐有获。
飞泉激冰雪,余韵铿金石。
一线脂蚁通,双崖巨灵劈。
如闻大士音,恍作海潮色。
征君毕世栖,冥心自乐国。
江令终宵憩,返念仍焰宅。
伊余迷晚径,一壑乖定力。
已惭战胜肥,虚恋嚣中寂。
逝言涤无明,将从度公析。
前岁栖霞来,萋萋怨芳草。
今岁栖霞去,恰恰欣黄鸟。
来似江总持,去则明僧绍
偶然分别心,山色成丑好。
出处何足言,生死尚未了。
欲了此一关,应须参达老。
在府城东北五十里。多药草,可以摄生,故名摄山;重岭孤峙,形如伞盖,故又名伞山。《南史》:明僧绍居此,舍宅为寺。有千佛岭,天开岩,深入,愈见幽旷。登顶俯临,大江周回其趾,云光映带,以栖霞名寺,匪虚尔。
东帝颁春伞作山,遍钟灵药济尘寰。
岭头佛日惺心境,岩外仙霞照鬓颜。
宅舍征君碑屹立,泉穿白鹿水潺湲。
直凌峰顶江流绕,知是岷源第几湾?
栖霞寺 明 · 吕克孝
五言律诗
宅记明僧绍,碑传江总持。
凄凉自人代,窈窕隐山茨。
明月千岩宿,松风万壑垂。
阶前双杏树,曾见劫灰时。
山游逾信宿,未能极深窈。
我仆迎路隅,揭步出丛筱。
比丘指双松,纪年千岁少。
何人植此树,毋乃明僧绍
摩挲舍宅碑,风迹尚未杳。
王郎妙山水,能事擅江表。
试画偕游朋,烟液信昏晓。
经营殚意匠,改月庶能了。
幽居庵(乾隆丁丑)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绿云深夐处,结屋号幽居。
不辨僧绍(瑰)昔,真堪师友予。
群峰围峭茜,丛桂映扶疏。
想见伊人致,徜徉赋遂初。
过栖霞岭(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岭上多桃树,春来灿若霞。
过之适此日,栖则付谁家。
那禁溪流片(岭下有水名桃溪),即看林缀葩。
回舆问僧绍齐明僧绍隐居江南摄山后因其宅为栖霞寺),南北定何差。
栖霞室(乾隆丙子) 清 · 弘历
归云写雾坌窗纱,日与幻之为明霞。
霞光日色两无定,三间岩屋常清嘉。
既深而静窈且窕,长夏如秋颢气表。
遥吟俯畅皆合宜,默契深资殊不少。
江南精舍定何如,因之遐忆明僧绍
石梁精舍(即明僧绍隐居故址)(乾隆丁丑) 清 · 弘历
六言诗
高台迥榭颇宜,烟峦揽结幽奇。
遐想南齐隐士,尔时未必如斯。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