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全清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释元表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高丽人。天宝中。西游中国。且将往天竺巡礼圣迹。遇心王菩萨语以支提山即天冠菩萨所住处。于是顶戴华严经八十卷。南造闽越而居是山。异日是山猛兽毒虫鬼魅充斥。非人所居地。尝有僧宿且见其身乃在山麓十数里外盖神明掷置之也。属会昌废教。表以花榈木。函其经。而藏之石室。大中初。保福慧评禅师知之。乃率诸信士。迎出于甘露都尉院。其纸墨如新云。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元表。
本三韩人也。
天宝中来游华土。
仍往西域瞻礼圣迹。
遇心王菩萨指示支提山灵府。
遂负华严经八十卷。
寻访霍童礼天冠菩萨。
至支提石室而宅焉。
先是此山不容人居。
居之必多霆震猛兽毒虫。
不然鬼魅惑乱于人。
曾有未得道僧。
辄居一宿为山神驱斥。
明旦止见身投山下数里间。
表赍经栖泊涧饮木食。
后不知出处之踪矣。
于时属会昌搜毁。
表将经。
以华榈木函盛深藏石室中。
殆宣宗大中元年丙寅。
保福慧评禅师素闻往事。
躬率信士迎出甘露都尉院。
其纸墨如新缮写。
今贮在福州僧寺焉。
又会稽释全清
越人也。
耰耘戒地芬然杜若。
于密藏禁咒法也能劾鬼神。
时有市侩王家之妇患邪气。
言语狂倒或啼或笑。
如是数岁。
治之。
乃缚草人长尺馀。
衣以五䌽置之于坛。
咒禁之良久。
妇言乞命。
遂志之曰。
顷岁春日于禹祠前相附耳。
如师不见杀即放之远去。
乃取一瓿以鞭驱刍灵入其中。
而呦呦有声。
缄器口以六乙泥朱书符印之瘗于桑林之下。
戒家人无动之。
妇人病差。
经五载后值刘汉宏与董昌隔江相持越城陷人。
谓此为窖藏掘打瓿破见一鸦闯然飞出。
立于桑杪而作人语曰。
今得日光矣。
清公已卒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8—1927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长素,一字广厦,号更生,南海人。光绪乙未进士,官工部主事。有《万木草堂丛书》。
词学图录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初名祖诒。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
会试前发起"公车上书",要求拒签《马关条约》,变法图强。
授工部主事,未就。
在京创办强学会。
清德宗召见问对,因宣布变法。
戊戌政变作,流亡香港、日本及欧美各国,组保皇会,主张君主立宪。
入民国,任孔教会会长。
治今文经公羊学,借古改制言变法改良。
工为政论文。
馀事为诗,返虚为浑,积健为雄,有抉天心探地肺之奇。
词仅传少作一首。
有《康南海先生诗集》,词见《全清词钞》。
黄鹤楼志·人物篇
康有为(1858—1927) 近代改良派领袖、思想家。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南海先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工部主事。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逃亡国外,归国后主张君主立宪。光绪十五年(1889)十月溯江西上,游览武昌、汉阳,登临黄鹤楼故址,作七律《登黄鹤楼》诗一首,用“百战山川扼势雄”的诗句来概括此地险要形势,描述黄鹤楼曾见证身经百战、碧血芳草的历史侧面,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之情。
维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清末维新变法派主要发起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通缉而出逃。1912年宣统退位后,康有为继续反对共和,1917年曾与张勋合作,发动兵变,拥立宣统帝,是为丁巳复辟,但四日之内就被段祺瑞讨平。1927年在一场宴会后病逝。
傅弘都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傅弘都(1581年—1611年),字仲美,号象源,山东济南府武定州人。
傅弘都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举人,次年(1604年)联捷进士,获授河内知县,任内整治奸吏,案件全清
之后他升任户部主事,因忧虑时事而擅于调停,三十岁去世,人们都为他可惜。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林葆恒(1872-?
) 字子有,号讱庵。
福建闽侯人。
林则徐侄孙。
曾任驻小吕宋(今菲律宾)副领事、驻泗水领事。
谙于书史,勤于词学。
在天津组织词社,后至上海创建沤社。
被誉为八闽词坛后劲。
辑有《闽词徵》六卷,自宋徐昌图、杨亿至民国闽籍词人之作,靡不网罗。
叶恭绰编《全清词钞》,得其襄助者尤多。
有《讱庵词》。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叶恭绰(1881-1968) 字玉甫,又作裕甫、玉父、誉虎、玉虎,号遐庵,又号遐翁,晚年别署矩园。
祖籍余姚。
十八岁应童子试,作《铁路赋》,为张百熙所赏识,以第一名录取为府学生。
光绪三十年(1904)参加清朝最后一次会试,与沈钧儒、谭延闿同中进士。
任邮传部铁路总局局长,民国改设交通部,任交通总长。
1931年底任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时仅月馀即离任去职,从此退出政界,定居上海,专心文事。
与龙榆生合办《词学季刊》,主编《广箧中词》,辑《全清词钞》四十卷,收清词人3196人,词8260首。
又为大收藏家。
人物简介
1881-1968.9.16,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广东番禺人。祖籍浙江余姚。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交通系成员之一。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留日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兴武,字步之,号步堂。
网名华一呆,又名黎元子。
广东大埔人。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
曾师从中国社科院文献学家栾贵明先生,参与创制钱钟书先生倡导之中国古籍数据库。
历任曲阜孔子书院特聘教授、北京燕鸣诗社创始社长、都江堰国学院创院教务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特聘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浙江复兴国学研究院顾问等。
曾获第十一届台北文学奖古典诗奖。
出版有《桃源古今文萃》、《通行本二十四史勘评选》等著作,编撰有《燕社嘤鸣录》、《六艺文化概要》、《步堂对韵初编》等十馀部书稿。
主持点校《全清诗文》、《中华全藏》等古籍约合三亿馀字,辑录《上古三代及两汉帝皇名臣集》等二百馀人合集。
组织并撰写《孔子诞辰及生卒年岁考》、《古代中国如何面对灾难》、《文庙丛考》、《客家精神概论》等论文四十馀篇。
所撰骈文编入《百年文言》。
曾应台湾学者龚鹏程先生之请先后撰写“世界周易大会暨文王朝圣大典”及都江堰孔庙释奠礼主祭文等。
近年应浙江昆剧团之请,与内人徐青子合作,将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改编为大型昆曲《钟楼记》(初拟名《梅姬恨》),并于2017年11月29日在杭州全球首演。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饶宗颐(1917-?) 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从事教学、研究。有《选堂诗词集》。
维基百科
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国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有成就。

生平

饶宗颐为潮州知名学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之长子。
年少时候,禀承家学,常常在家中的天啸楼饱览群书。
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量数以万计,俨如小型图书馆。
饶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及散文。
1932年,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学报》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
饶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和叶恭绰。
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
当时他协助王云五编写《中山大辞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协助叶恭绰编写《全清词钞》。
1949年移居香港,1952年至1968年期间于香港大学任教。
饶曾任教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43年)、广东文理学院(1946年)、香港大学(1952年—1968年)、新加坡大学(1968年—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1970年—1971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1973年—1978年)、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1978年)、日本京都大学(1980年)、澳门东亚大学(1981年)、温州师范学院(1991年)、复旦大学(1992年)、广东美术学院(1993年)、中山大学(1935年及1993年)、北京广播学院(1994年)、杭州大学(1994年)、深圳大学(1995年)、韩山师范学院(1996年)、厦门大学(1996年)、台北华梵大学(1998年)、南京大学(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1999年)、武汉大学(1999年)及北京大学(2000年)。
1962年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
1965至1966年,他于法国国立科学中心,从事研究巴黎及伦敦所藏敦煌画稿,并把研究结果著成《敦煌白画》一书。
1978年退休后在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大陆、台湾及澳门、美国周游讲学,举办书画展,并先后受聘为多位内地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其他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93年12月,他获得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颁予的人文科学博士学衔和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
1997年,他创办了大型学术刊物——《华学》,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授予第一届视觉艺术奖。
1998年,获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当代国学大师”的荣誉。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01年,他获得俄罗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5年,由饶宗颐教授书写《心经》,并由当代著名篆刻家唐积圣先生鑴刻,「心经简林」树立于大屿山昂平一址。
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聘请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终身成就奖。
2011年,他入围亚洲电视举办的感动香港十大人物评选。
2011年,获澳洲塔斯曼尼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学术成就

饶宗颐的研究领域甚广,时间跨度很宽,上至夏商下至明,并且著作甚多,仅仅其中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便有十四卷二十巨册,超过一千二百万字,专著逾八十种;论文1000多篇。
除此之外,他精通甲骨文。

艺术成就

除了学术的研究外,饶宗颐也擅长书法、书画、诗词、古琴,而且造诣极高,赢得甚高的评价。
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认为:「先生法书上追汉魏,下迈苏黄。
山水人物,尤苍茫澹远,自辟蹊径。
而古文辞骈丽并擅,义正旨远,道德、文章、书画,辛亥以还,公其巨擎也。
」季羡林教授对他的诗词非常赞赏:「选堂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五洲已历其四;华夏九州已历其七;神州五岳已登其四。
先生又为性情中人,有感于怀,必发之为诗词,以最纯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挚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先生自谓欲为诗人开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并世实无第二人。
」而人们对他书画的评价:「选堂先生的书画,狂跌宕不可一世,温文雅逸莫之与京。
在当代,只有溥儒有此浓馥的书卷气。
但溥画失之枯硬瘠薄,其笔法过多『作家』气。
选堂先生笔墨丰润华滋,行笔自由放任;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
固庵词·小引
词异乎诗,非曲无以致其幽,非高浑无以极其夐。幽夐之境,心向往之;而词心酝酿,情非得已。其触发也,有类机锋,美成云: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烦恼日深,则情留焉;一晌抖擞,则机发焉。警策所至,才分攸关,则又无可如何者也。少日嗜倚声,自埔播西南,藐视流离,未飞兴怨,而随手捐弃。来港近廿年,偶复为之。萧晨暮夜,生灭纷如,画趣禅心,触绪间作,江山风雨,助我感怆,删汰之馀,都为一卷。宁谓无益之务,且遣有情之生。语爱晴空,意出言表,怀新道迥,用慰征魂。秉烛春深,如温前梦。 戊申清和 饶宗颐 时客香港之薄凫林
仪端馆词·序
坡公言凡造语能自名一家,如蚕作茧,不留缝隙。余谓词尤宜然,与物造耑,要再曲隐自达而已。夫心灵之香,温于兰蕙;应感之会,通乎万里。而幽窈旷朗,抗心远俗,下可极九渊之深,上足摩曾云之峻,务使咽而复存,熨而不舍,莫词尚焉。今读文象庐小词,绮靡缘情,未易接武;佳章络绎,调感怆于融会之中。时如坡词所云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者,得非作茧无际之證耶?阌吾生之有涯念茧丝之无尽,披览未终,为之三叹。 壬寅春。
词乐丛刊·序
若夫九歌嗣韵,鸥飞目眩乎波涛;三代遗音,弦绝涕沾于巾屦。付江山与啼鴂,芳躅云游;伴栏干于霎时,明珰安在?洞庭张乐,听赓黄帝之监;鹦鹉泊舟,愁听翠楼之弄。况复饮筵竞唱,想温歧杨柳之辞;急节回身,诵韩屋樱桃之句。至如石檀之铁拨,贺老之谱无传,凤尾龙香,霓裳之曲已罢。黄云马上,难返明妃之魂;青眼尊前,亦坠江州之泪。古调随家山以撇却,新腔逐凉瓦尔飒飞。林薄虚籁,鸑鷟无声,水面冷香,琵琶谁拨,王凤蔓草,可胜叹哉!近岁细雨叟奇,遗书间出。伊州水鼓,犹著旧曲之工尺;浣纱归云,可续醉乡之日月。于是證明龙门之造像,粗定逢揖之文,问扶桑之管弦,略谙火急之义,冥行摘埴,析分刌于微茫;悬解豁通,似重昏之夜晓。至于白石自度,极山林缥渺之思,俗字旁行,惜波磔奇胲难辨。故梦溪玉田,间或存乎管色。而文虎大鹤,时复病其乖方;遂使篪笛莫审其折子之音,觱篥无徵于凄凉之调。爰以暇日,稍涉记住,娋声可案,数混成旧集之残行,律字差通,释长崎魏家之旧谱。存坠绪之一线,穷逸响于千秋。武进赵先生叔雍见而悦之,触类感物,扬搉有加,操斧伐柯,取则不远。风尘寥落,独寻弦外之知音;揽古低徊,聊博酒边之莞尔。红牙付拍,隐约其情,白云在天,依稀广乐,零缣短楮,留取心魂,覆瓿代薪,事伤旦暮。世无作者,空对红萼而何言,丙申暮春。
睎周集·序
庚戌九月,饶子选堂暂移坛于北美,教授耶鲁大学研究院。羁旅榆城之中,栖迟旧堡之上。是时也,岸柳褪青,江枫耀火,川原穴寥,秋气愔妻。空城晓角,侣碎蛩以吟愁,古屋深灯,儗枯僧之禅定。未免有情,谁能理遣!于是骋才小道,放笔倚声。既和余令慢二十馀阕,一月之中又步清真韵五十一首,撷片玉花犯起调,曰粉墙词。远道相寄,叹赏无斁,余寓书云,方杨和周,殚精竭虑,裁九十篇,声音不误,神貌全非,徒僭三英,曾无一是。吾子才大儗于坡仙,格高无鬼白石,彼毕生之所为,子咄嗟而立就,喝假其馀性,依陈注本而遍之。既摅所怀,亦开来学。未及期月,又得七十六阕,合前凡百二十七章。字字幽劲,句句洒脱,瘦蛟吟壑,冷翠弄春,换徵移宫,寻声协律,至于名媛缀谱,(张充和女士为谱六丑,以笛倚之,其声偕美。)异域传歌,徵之词坛,盖未尝有。昔西麓继周,其数相埒,大过方杨,类多好语,而苦鲜完篇,比于饶子,尚隔一层;因名之曰睎周集。客或谓余,词贵新造,韵当自我,画地为牢,屦校灭趾。余谓客曰,才难而已。陆平原所谓踯躅燥吻,寄词瘁音者,信大难耳;至若虎变兽扰,龙见乌澜之士,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大豪末而小泰山,以无厚入有间,则何难之又乎?子瞻之和杨花,幼安之次南涧,别裁清思,迥迈原制。是知积厚之水,堪负大舟,追电之驹,无视衔辔。形虽模古,实则维新,今观饶子之什,益信然矣。借他人之杯酒,浇胸中之块垒,言必己出,意皆独造,从容绳墨,要眇宜修,律按清真,神若白石,(饶子固庵词中和白石几四分之一。)不标次韵,谁复知之?或疑固庵一集,早著词林,纵目遥天,奚待踵武。岂知言哉!故特辩而序之。 辛亥夏初,罗杭烈于香港两小山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