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景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6 首
南岩均庆寺诗四首 其一 (庚子稿,清光绪二十六年) 晚清 · 丘逢甲
寺在武平前所城中,岩在寺后如卧狮,奇甚。由狮口入洞颇深豁,前后俱通。中祀自严尊者。据至治元年僧景铉碑:尊者,元仁宗时,曾应诏入都,灵异卓著。今所传为宋封定光圆应大德普度古佛者,当仁宗而讹也。碑云:尊者南归,道杭州,遇山出蛟,以帝所赐金钟覆之,入闽,喜此岩,有“一峰狮子吼、万象尽皈依”语,因卓锡,启道场。帝闻之,敕赐藏经。尊者接诏归,有句云:“九重天上恩纶锡,拾得昙花满路香”,旋示寂于杭。闽人塑遗像于寺及岩中。寺旧名均庆,见万历二十五年僧正名碑。吾丘氏自闽迁粤,在宋、元间。据家乘:四世祖曾祷南岩,而五世祖生,乃以寺名名之。是为元至正十六年。非万历碑存,无知此寺旧名者矣。岩后镌“人世蓬壶”四字。父老相传为乾隆亲笔。据万历间武平令成敦睦诗,碑四字乃成书也。寺所有以至治碑及延佑间所铸钟为最古。今皆存岩中。寺有何仙姑祠,俗传仙姑与尊者争此岩,指岩巅石上仙足迹为證。然考诸碑,无此语。知好事者为之也。庚子冬十月此,赋四诗纪之。
万山围一城,闽粤此钥锁。
一岩瞰城立,一佛踞岩坐。
旁立古女仙,遣容何婀娜?
传闻昔争墩,此语恐未果。
如何岩巅石,莲印遍磊砢。
入岩岩转深,岩势侧而椭。
岩居金色身,炉烟袅古火。
岩腹蓄乳泉,时作天花堕。
引用典故:啼舜妇 沈楚臣 闻韶 西方教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
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
发迹入四明,梯空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
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
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夜半起下视,溟波日轮
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
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腾翥,六合俄清新。
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
幽踪邈难得,圣路(舜禹南巡之路)嗟长堙。
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
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
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
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
是时雨初霁,悬瀑天绅
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
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鹏鶱堕长翮,鲸戏侧脩鳞。
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
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
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
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邻。
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
顾我却兴欢,君宁异于民。
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
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
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
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
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送景玄师东归(并引)(814年)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律诗
并引:庐山僧景玄,袖诗一幅来谒,往往有句,轻而遒,如鹤雏襹褷,未有六翮,而步舒视远,戛然一唳,乃非泥滓间物。献诗已,敛祴而辞,且曰:「其来也,与故山秋为期。夫丐者,僧事也,今无他请,唯文是求。」故赋一篇,以代璎珞耳。
东林寺里一沙弥,心爱当时才子诗。
山下偶随流水出,秋来却赴白云期。
滩头蹑屐挑沙菜,路上停舟读古碑。
想到旧房抛(一作携)锡杖,小松应有过檐枝。
归来欲效老夫潜,喜见游方旧杜暹。
本觉殿成功德满,愧无笔力助庄严。
抱牍稍退凫鹜行,倦禅时作橐驼坐。
忽忆头陀云外人,闭门作夏与僧过。
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山中雨熟瓜芋田,唤取小僧休乞钱
⑴ 原注:张方回家本山谷自注云:智航道人住嵩山法王寺,数遣小僧景宗到都城,因宗还寄之。
我醉飞屐登孱颜,拄杖出没风烟间。
三山葱昽鲛鳄静,九关肃穆虎豹闲。
几年金骨炼绿髓,此日始得穷跻攀。
老仙归侍紫皇案,空有野水流淙潺。
蜿蜒翠阜围绿野,似岭非岭山非山。
向来龙蛇满雪壁,雷电下取何时还。
名花亦已天上去,居人指似题诗处。
九十一翁不识公,我抱此恨知无穷(自注:定惠院已废,海棠亦不复在。安国老僧景滋年九十一,自言东坡去黄后四年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