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实道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善坚。
姓丁氏。
永乐甲午。
生于滇城南郭。
其夜红光异香。
充盈户室。
十岁入五华寺。
礼宗上人为师。
易名善贤。
十九参柏岩禅伯。
自是习坐不辍。
岩异之。
勉持观音名号。
宣德二年。
巡按御史张公善相。
谓诸老宿曰。
此子。
非凡间人。
三十后当佩祖印。
诸德宜善视之。
庚戌走金陵。
无隐道和尚
示师万法归一话。
力究数年。
偶阅圆觉经。
至身心俱幻。
划然自释。
云。
离此身心。
谁当其幻。
目前境物。
非我之留。
死去生来。
安可息也。
乙卯抵贵州拥萝山。
因入蜀。
胁不至席者数年。
遂大悟。
正统间。
无际奉诏住隆恩。
师袖香见之。
获印记。
付信衣拂子。
更号古庭。
天顺间。
住浮山。
从化者众。
师之玄言妙行。
不获悉纪。
观师所著閒閒歌。
则知其槩矣。
歌曰。
君不见我閒处。
我閒閒处閒閒馀。
叠嶂重峦锁碧居。
松头每夜银蟾晖。
放出清光炤我闺。
望高巅见远水。
千山万山何已矣。
环烟四绝境空如。
坐卧繇吾心自主。
閒中閒谁理会。
山中更有深深地。
雨过山青色更佳。
满岩烟雾多苍翠。
禅欲参欲学。
不学不参惟快活。
绝无人事与相关。
雅有鸟猿声聒聒。
这閒翁何所据。
年来日去谁相似。
聪明知解没些儿。
破衲蒙头惟一味。
君不知我閒趣。
万论千经徙指注。
世尊良久落人机。
见影追风犹累坠。
不无无何有有。
一见明星颠倒走。
铁牛日午过秦川。
木马追风夜半吼。
间自在身几几。
百年之事一弹指。
富贵功名总属空。
古今多少皆如此。
众生心诸佛性。
生生死死何时定。
老胡掘地陷人坑。
似与钵盂安把柄。
閒中閒说向人。
但得心安莫虑贫。
眼空四海无相识。
唯见依依岭畔松。
閒散诞忒蹉跎。
未尝开口念摩诃。
总是閒情閒不过。
大平无事且閒歌。
又有山云水石集。
盛行于世。
暮年返滇。
建归化禅林。
以弘治六年癸丑七月二十日迁化。
肉身如生。
四众龛而奉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释善坚,字古庭,姓丁氏,滇城南廓人也。诞生之夜,红光盈室,异香弥户,邻里惊叹。甫及龀龄,便乞出家。年当就傅,入五华寺礼慈宗为师,命名善贤。初习禅观,坐持不辍,慈甚异之,勉诵圣号。年十六,走金陵谒无际,示万法归一语,参究精诚,兀兀达旦,胁不至席。一日,看《圆觉经》至身心俱幻处,砉然自释,因太息曰:“离此身心,谁当其幻。”年十九,复礼柏岩,更名善坚。逾年,受具足于古杭戒坛。明正统十年,始造金台,乃恍然曰:“目前境界,非我所留,死去生来,安可息也。”遂尔心地豁明。寻复参无际,證明大事,一见,喜曰:“吾法自子大行于世。”赐号“古庭”,付之法服,为临济二十三世。且命之曰:“先师慧命,勿令断绝。”坚聆其言,如怖惊雷,两手掩耳,頫首而退。后住锡皖桐浮渡山华严寺,大兴法会,道望日崇。已而返滇,建归化寺,滇南禅风由此复振。尝移母柩就葬,拈香遥咒,冀得超登,俄而祥云弥空,冉冉西向,久之方息,见者惊愕,叹为诚感。以明弘治六年癸丑七月二十日,集众说偈,瞑然而逝。年八十馀,腊七十。立塔寺南,滇人敬礼至今不衰,明季谥曰栴檀尊者。今更名法幢寺。所著有语录、名山云水诸集。
释德馨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德馨。
义乌方氏子。
幼有超俗志。
依千岩长公为弟子。
执侍十五年。
恂恂然若闇于机者。
闻法要。
每嘿识心通。
一旦喟然叹曰。
日月如跳丸。
人命如春霜朝露。
而久安于此。
吾其为井蛙乎。
乃蹑蹻出游吴越间。
历抵大尊宿。
求切究。
若端元叟。
䜣笑隐。
忠昙芳。
咸啧啧期许。
又见瑱顽石于石溪。
瑱问何处来。
对曰。
伏龙。
又问何名。
对曰。
德馨。
曰有字乎。
曰无。
瑱云。
讵不闻乎。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其字曰兰室。
可也。
师欣然作礼云。
谢和尚命字。
拂衣径出。
瑱云。
好个师僧。
只恁么去。
乃反伏龙。
依长公卒其业。
将一纪。
长嘱之曰。
汝平实地上人。
担负大事。
吾将尔望。
宜善自护。
以至正壬辰。
杖锡过金华。
至城西止焉。
其地有泉。
曰君子泉。
乃宋刘峤隐处。
冈峦回合。
林樾幽郁。
将结茅以居。
地主曹仁卿。
即割以奉。
缁白景向。
金谷之施。
不求而至。
不数年遂成精舍。
其规制一如大伽蓝。
榜曰清隐。
岁无一亩之入。
而凡供养之需。
沛然有馀。
诸方参德。
来视如归。
会圣寿缺席。
佥议。
非师莫宜补其处。
争相搀劝。
不从。
则白于郡府强起之。
国朝辛丑岁也。
婺人。
瞻恋莫能已。
曰吾师圣寿何有焉。
乃相率迓之。
明年复归清隐。
又十年。
洪武壬子冬。
始化。
师履行诚实。
不事缘饰。
凡接学者。
未尝一言。
语相以为教。
以身为教者居多。
苏公平仲。
归自南京。
往往闻师名缙绅间。
因就谒之。
延坐室中移时。
起居外无一辞。
请曰。
尝闻长公见客。
口如悬河。
刹那顷数千言。
师其大弟子。
顾嘿然如此。
将不言以餂我耶。
抑执德不同。
作佛事亦异也。
师曰。
昔吾师。
未尝不言而未尝言。
今吾。
未尝言而未尝不言。
道无隐显。
焉有语嘿乎。
苏深服之。
以为有道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