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寂光

相关人物:共 18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和詽斋元日试笔韵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第一诗随岁律回,安般室对旭轮开。
四恩报重留身应,三昧光中见兆来。
华藏森然严世界,衣冠此日祝台莱
大圆镜里千秋鉴,望自吴台接帝台。
⑴ 万寿节都中朝贺甚盛,同人望拜于海日楼。
秋宇净无滓,朝暾出沧凉。
禽声发哀雅,草木皆馨香。
此土本非秽,心容孰能量。
聊将五色墨,写兹三昧光
山溪平且远,养曰方舒长。
投袂非涉有,捐躯乃知常。
陂陀苌叔碧,瑟瑟皆金刚。
遗集昔披读,贤谱今诹详。
案存南雷说,赞以知非章。
三叹肃景行,光吾梧桐乡。
① 京师人于上元节以泥塑鬼判,虚其腹,燃火于中为戏
嘘吸真疑有式凭,不同土偶坐懵腾。
泼寒胡到趋应附,姑射仙来见或憎。
似吐老僧三昧火,漫骄冷宦一条冰。
平生性不因人热,任尔乘权气郁蒸。
径山法窟,自大慧中兴临济之道,相续慧命,代不乏人。近来禅门寥落,绝响久矣。顷一时参究之士坐满山中,至有一念瞥地,当体现前得大自在者。惜乎坐在洁白地上,不肯放舍,以为奇特,不知返成法碍也。教中名为所知障,所以古云直饶做到如寒潭皎月,静夜钟声,随叩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所谓「荆棘林中下脚易,夜明帘外转身难」,名抱守杆头静沉死水尚不许坐住。况有未到瞥地,偶得电光三昧,便以为得弄识神影子者乎?此参禅得少为足,古今之通病也。恐落世谛流布,疑误多人,因有请益者,乃笑为《担板汉歌》以示之。歌曰:
担板汉,担板汉,如何被他苦相赚。
只图肩头轻,不顾脚跟绊。
纵饶担到未生前,早已被他遮一半。
这片板,项上枷,浑身骨肉都属他。
若不快便早抛却,百千万劫真冤家。
行也累,坐也累,明明障碍何不会?
只为当初错认真,清门净户生妖魅。
开眼见,闭眼见,白日太虚生闪电。
乾闼婆城影现空,痴儿认作天宫殿。
要得轻,须放下,臭死虾蟆争甚价。
乌豆将来换眼睛,鱼目应须辨真假。
有条路,最好行,坦坦荡荡如天平。
但不留连傍花柳,管取他年入帝京。
舍身命,如大地,牛马驼驴不须避。
果能一掷过须弥,剑树刀山如儿戏。
若爱他,被他害,累赘多因费管带。
一朝打破琉璃瓶,大地山河都粉碎。
我劝君,不必担,髑髅有汁当下乾。
分身散影百千亿,从今不入死生关。
三昧禅师 明末清初 · 范景文
五言律诗
道是宗风盛,戒居定慧先。
看花飞作雨,聚石击无烟。
堂上三车法,灯前一指禅。
往来乘愿力,大地拥金莲。
楚山浩无极,寒翠入江烟。
芦影乱归锡,潮音宣定禅。
传经何石悟,听法几猿贤。
千里分花至,拈兹亦辗然。
九畹居然在,宁推白社花。
妙香吹郢雪,净业转空华。
钵暖宜龙蛰,钟严止鸽哗。
岭南有耆柏,慈荫及袈裟(存峨,岭南人。)
三昧律师之五台 明末清初 · 阮大铖
五言律诗
祖林怀宝月,万里谒文殊。
古钵潜携柏,秋航正有芦。
律香薰汊雁,梵贝出飞狐。
一演清凉法,春山望衲珠。
三昧律师过访感旧赋 明末清初 · 阮大铖
五言律诗
① 师住锡东林寺,予雨止禅房信宿,后阐戒衡岳、广陵。兹来江上,距前期十五年矣。
山灯照秋雨,信宿领清欢。
与子过溪笑,别来行路难。
披云衡峤衲,钓雪广陵竿。
复此坐池月,莲香白未残。
忆昔入东林,林中响寒雨。
信宿卧竹房,梦与远公语。
五载复经过,师已衡阳去。
洞庭烟碧楚峰低,苦竹参天猿昼啼。
水族淩波闻梵哏,岳神降节受毗尼。
清凉远应文殊会,片帆遥挂青山外。
城隅兰若话秋灯,豆叶藤花满幽籁。
折芦东去不惊鸥,纶竿明月长悠悠。
手持秋水莲花戒,施遍春风杜若洲。
维扬诗酒风流地,户户旃檀领香气。
屠门争卖解牛刀,罟师自裂呼鹰器。
天花飒飒石头路,顶礼香云遍缁素。
偏予白社久要人,鸡骨亭亭枕荒露。
宗远论交二十年,支床回首何依然。
世事宁殊观槿日,人间几度成桑田。
一身槎牙等枯木,时情见毒若堇肉。
绮语还思就羯磨,读律春山春草绿。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