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绝相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祯。
字蒙隐。
雪涧其号也。
蒋氏。
其先曹之定陶人。
家世阀阅。
宋靖康间。
高曾避金兵。
徙淮西寿春。
因家焉。
父德胜。
将兵取襄阳有功。
封济阴侯。
母鲁夫人。
严而贤。
师生岐嶷。
龆龀习诗赋声律。
日记数千言。
然气羸疾瘵。
每病则濒死。
术者以为非寿者相。
父母舍之出家。
事退庵无公大讲师落发。
十七入讲肆。
通经论大旨。
开官讲于建邺声华夺席。
寻入京师。
告单庆寿太尉驸马沈王。
日请入府说法。
延祐丙辰。
被旨即庆寿开堂。
移易州之兴国。
逾年。
两奉诏。
翻译菩提行释论二十七卷。
西夏僧慧澄译语。
师笔受缀文。
一言三详。
删治一出于师。
所司供给。
仍指授画工。
于大内宝云殿。
绘高僧像八十八龛。
师作八十八传。
金书其上。
初皇庆之开举场也。
蒙古色目习三场举业。
渐染朱熹之说。
谓佛语为诞妄。
诏翰林虎承旨妙三藏与师三人。
以张天觉护法论。
译为国语。
以化之。
英宗即位。
将以大藏经治铜为板。
而文多舛误。
徵选天下名僧六十员。
雠较。
师与湛堂西谷三人。
为总督。
重勘诸师所较。
仍新为目录。
旌赏特加。
泰定至顺之交。
教门有大故。
师必预议秉笔。
后至元丙子。
被两宫诏旨。
主南城大竹林。
至正戊子。
诏重译菩提行颂文。
陛见于大口行宫。
上以汉语。
呼师号而面谕焉。
是年。
俗儒王溥张琅。
陈言僧道之弊数十条。
省部从其说。
将行移文檄。
师为驳邪论以辟之。
其议遂𥨊。
又江西儒学官涂以义。
上数千言。
其大旨。
欲尽毁天下寺观。
僧道归俗。
财产没官。
师为公牍。
回省部。
折其邪说。
乃止。
甲午。
迁潭柘之龙泉。
师开堂出世。
四十馀年。
膺累朝眷顾。
凡皇家大会。
演法师为巨擘。
王公有识大人。
皆望尘加敬。
名声振寰宇。
碑志文言。
殆遍海内。
性明敏。
经书过目成诵。
其于性相教义。
禅学密乘。
与夫孔老百氏。
经子史籍。
无不该览。
发为文章。
精致雅健。
要为不蹈袭前人。
蔚然自出机杼。
成一家学。
胸襟倜傥无芥蒂。
爰自莅事。
虽赏罚公行。
未尝藏怒宿怨。
性不猜贰。
遇人一言之快。
则倾倒肝腑。
闻后进之善。
欣欣然似出诸己。
见不善。
亦必苦口规训。
五读华严大疏。
两阅大藏。
年逾从心。
而自强不息。
禅诵益勤。
其主潭柘也。
力起颓废。
丛林为之一新。
施己衣资钞一万三千五百馀贯。
十方檀施钞。
四千四百馀贯。
因缘相资。
故致有成。
且为之储积年粮。
安集云水。
一诚感格。
五年中七现祥光。
师不之恤。
唯以传佛心宗唱高。
和寡为甚恨。
师为文不存稿。
多散失而未刊。
进士葛天麟。
撰师行勒之石。
未详所终。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七
王苹,字秋史,号蓼谷,历城人。
康熙丙戌进士,官成山教授。
有《二十四泉草堂集》。
王贻上曰:“秋史诗肮脏有奇气,不屑一语雷同,而趣味澄夐如清沇之贯逵,与其人绝相似。
虽忌者不能不心折其工也。”
词学图录
王苹(1659-1720) 字秋史,号蓼谷山人。因诗有"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的名句,人称之为"王黄叶"。济南历城人。康熙进士,授任知县。后弃官还乡,在趵突泉西元代万竹园旧址结庐潜居,专于诗文。因其庐舍筑于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二十四位之望水泉上,名所居为"二十四泉草堂"。一生赋诗三千余首,诗集有《二十四泉草堂集》、《蓼村集》。
清诗别裁集
字秋史,山东历城人。康熙丙戌进士。著有《二十四泉草堂集》。○秋史所居近望水泉,元于钦所编七十二泉之第二十四也,少岁多否少可,人以狂士目之。王渔洋、田山𧅁二公赏其诗,并奇其人,渔洋许其不以贫贱终,后果如其言。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佛度,歙人也。
初至姑苏流水居,复住南禅寺。
坚守律法,过午不沧,夜坐不卧。
后于檀香观音阁,独居数载,专修净业。
嘉庆戊寅春,示微疾,辞诸道友,端坐念佛而化。
时有绝相禅师,与度友善。
及闻度化去,乃曰:“渠去我亦去。
”遂沐浴焚香,面西趺坐,合掌而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