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宜兴

共 5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精识世稀及,直道古难有。
哲人虽云亡,遗德不可朽。
尝厌石渠游,是邦爰出守。
浚河纳湖波,股派活畎亩。
学宫起城隅,涂人或薪槱。
既富而教之,薄俗适忠厚。
矧予平生时,昏弱赖磨揉。
共探姬孔微,肯出皋稷后。
醇源浩罔涯,实行靡容苟。
逝甘老岩阿,寂寞待同叩。
天乎夺大成,旅兹宜兴阜。
我来薙荆榛,雨泪滴杯酒。
恸哭起秋风,落叶纷林薮。
永怀三益恩,语报乏琼玖。
愿子生人间,世世为亲友
⑴ 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六七《泛舟游山录》
子隐台 宋 · 杨杰
七言律诗
平西义战几百载,江左空遗子隐台。
乡俗尚传三害去,地基曾见六朝来。
人随逝水年年远,山似屏风面面开。
谁与宜兴寻旧宅,至今藏在白云堆。
平生车轨周四方,结交童龀老相忘。
异哉余子久弥芳,吴人犹记称周郎。
河豚入网荻芽长,宜兴罨画烟水苍。
风雩春服真少狂,不愧戴崇升后堂
横戈笔陈倒千枪,叔鸾独步禹出羌(自注:樗年奏艺开封第一,故云。)
世儒胶扰何足臧,说食不救饥求粮。
瞥思振衣千仞冈,空林无人一绳床。
五车纯束不在旁,欲彻梯磴排空骧。
钟山春水绕城隍,从师不惮白笈装。
矢锋相触尘不扬,骊黄牡牝若灭亡。
子严主簿志不偿,厌见朱墨纷伧囊。
西风云日思帝乡,东华拜敕凫缀行,黄昏阊阖飞骕骦。
虚堂节候变金商,闭门蟋蟀鸣我房。
吾君仁圣周成王,屏驱虎豹开明光。
山龙粉米杂青黄,多儒可赞至治香。
园檀山石岂荒凉,潢污蕴藻须豆觞。
愿君与借羽翮翔,贤书蚕列升未央。
君如病鹘待秋霜,牛衣未可悲王章。
公朝道辟五达庄,服襄按节缓勿忙。
梦松生腹渠不祥,莫车上舞应循墙。
功成归饮沆瀣浆,发机要若黄间张。
⑴ 自注:时王平父方教授毗陵,樗年所最厚也。
绀殿倾颓几十秋,佛应不语阿难愁。
诸方檀越宜兴念,共出把茅来盖头(以上《卢溪文集》卷四○)
寄陈子高 宋 · 毛友
七言绝句
秋来目送雁南飞,不似春风雁却归。
惭愧宜兴老居士,一生只在钓鱼矶(《永乐大典》卷一四三八○)
早日功名世背驰,拟将文字疗寒饥。
虽无杜甫惊人句,庶免渊明责子诗。
总角宜兴俱脱颖,含哺应惠尚儿痴
殷勤谢尔传心印,解后灵椿见五枝。
⑴ 自注:宜乃璋小字,兴乃琮小字。璋请甲午举,丁酉再荐名;琮后甲辰登科。
⑵ 自注:应乃玠小字,惠乃珍小字。请丙午举者玠;珍负俊才,不幸早逝。
次韵武侯庙 宋 · 汪应晦
七言律诗
武侯遗庙自丹青,霸业销磨但故城。
北魏中分盟血在,南阳三顾夙心明。
君臣际会宜兴汉,吴蜀相资失借荆。
独致瓣香思祀典,西山回首暮云生(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五四)
绍兴二十有七年秋八月,诏以枢密院检详潘公刺新安。
公至,问民所疾苦与利所宜兴者,会有以良干堨久废,请复之。
公为庀司鸠徒,授以规画。
阅三月堨成。
先是,附城之东,平原延袤数十里,民障溪引水,溉以为田,收至亩一钟,兼并家遽富溢,至有以米籍地为夸侈者。
未几,堨以震圮,积五十年莫能复,复之辄震。
由是城东之田多荒,民多流亡,存者兼重赋,病之久矣。
至是,兴复如初,而天变亦息,岁大稔。
民益德公,以为非公之诚,有相之者,莫能兴是役也。
幕府从事、属邑之吏,相与作为歌、诗、记、序、赞、颂,论述甚备。
公既以言去,而民益思之。
延陵吴某曰:是可赋也。
其词曰:
道新安而东驾,溯连山以北驰。
忽原田之晻霭,被禾黍之离离。
纷茂实之垂黄,稚绿蔚其涵滋。
轼吾车以延望,渺云委而风披。
遵兰皋之泱漭兮,檠长虹之委蛇。
引郑白之駃流兮,决龙首之勇波。
放平野以四溢兮,势同挽夫天河。
伊洪源之所自兮,浩漫漫之平川。
屹中流之砥柱兮,拥万马以莫前。
揵木囊石山积而阜亘兮,伟横海之鲸鳣。
酾馀波以杀怒兮,骇涛江其上奔。
飞流溅沫,腾踔喷薄,洄洑而鲵旋兮,沸匡庐之瀑泉。
积奫沦于上流兮,馀委漫其稽天。
郁苍苍之一色兮,蹇心惕而神寒。
粤有老渔,飞桂楫,濯清辉,登舟揖客,顾而言曰:「客亦知夫此陂之兴废乎?
自陂之西,达于东城,平皋衍其如席,错陇亩之纵横。
渠陂水以灌之,率一亩而一钟。
披豪右之肆贪兮,连阡陌以为雄。
席羡溢之馀赀兮,委而履之地也。
肆皇天之震怒兮,涸其富之源也。
惟绝流之巨障兮,势磐石之固也。
何一夕之雷雨兮,曾毫釐之不遗!
积五十年莫能复兮,或复焉辄震之。
惟茫茫之沃野兮,昔粳稌之所宜。
藜莠莽其亡际兮,丛薄蔓其相依。
赋名存田榛榛其既芜兮,纵鞭挞焉奚为?
幸使君之牵帷兮,哀此民之无祜。
乃访故老,乃命官吏,乃涖乃度,乃经乃理。
糗粮畚锸,土石材苇,储之既具,取之有所。
然后集农工而授之,若灵台之始附。
计者度者,画者指者,负者运者,饷者帅者,或引或启,或窒或决,或培或凿,或筑或增。
欢趋兮如云,鼛鼓兮弗胜。
考龙见兮戒事,阅三月而告成。
凡水积兮成渊,渠决兮如雨,浩源委之无穷,极陆海之饶富,皆使君之膏泽也。
今将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不足以为公之报;
冶金伐石,垂耀无极,不足以慰民之思。
伊君门之九重兮,俨虎豹之奰屃。
孰列城而上控兮,无遽夺乎焉依,若是者其可乎」?
客曰:「吾闻君子之于民也,施之而不期其报,利之而不居其成。
矧尔使君,国之股肱,将利泽乎四海,岂下邑之能淹也哉」?
渔者俛而不言,仰而长吁,鼓枻而去。
南湖隔水见渔灯,雁落芦汀八字横。
对面双峰烟雨里,双峰外面是宜兴
君不见阳羡周将军,射杀南山白额虎,千古万古声流闻。
又不见宜兴赵大夫,南山三十有六虎,令行杀取无复馀。
一虎昔何少,三十六虎今何多。
虎多人不患,所患政之苛。
苛政灭人门,猛虎戕人命。
择祸莫若轻,泰山之人论已定。
大夫性高明,下令走风雨。
所知在田里,了不见台府。
既令民免政之虎,又与民除虎之苦,四境之民歌且舞。
或云杀虎太伤和,胡不令渠自渡河。
我闻此言笑且呵,大夫忧民忧,岂必限吾土。
不然邻国以为壑,信也白圭愈于禹。
古阳羡,今宜兴
大夫邑之主,将军邑之民。
主宾多寡事不同,千古万古同清芬。
共 5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