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许祥光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6—1835 【介绍】: 清陕西肤施人,字芥航,号畏堂。嘉庆六年进士。道光间官河东河道、江南河道总督。曾增修河堤、浚各湖斗门引渠。又疏议在上游深刷河身以保护民田,创灌塘法以便漕运。有《三竹斋文钞》。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六
张井,字芥航,肤施人。嘉庆辛酉进士,官至河东河道总督。有《二竹斋诗集》。
维基
张井(1776年—1835年),字仪九,号芥航,又号晴𥡅,又号畏堂、二竹斋。
陕西省延安府肤施县(今属延安市宝塔区)人,水利学家。
自幼天资聪颖,意气豪迈洒脱。
嘉庆三年(1798年),中式戊午科顺天乡试举人。
六年(1801年)中式辛酉恩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三甲第六十名同进士出身。
以内阁中书用。
十一年(1806年),呈请改归知县原班铨选。
十四年(1809年)六月,授广东琼州府乐会县知县。
十八年(1813年),嘉庆帝引见,特命改调补河南汝宁府正阳县知县。
在任办案敏捷明快,整肃奸暴歹徒,使全县治安肃安,百姓安居;振兴文教,整修文昌宫。
二十一年(1816年),在正阳县三年考绩优异,经河南巡抚阮元奏请,调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知县,加知州衔。
二十四年(1819年)六月,由祥符县知县迁许州直隶州知州。
七月,黄河在兰阳县、考城县、仪封县、陈留县、祥符县、中牟县、武陟县漫口,张井佐理抢工;当时马营坝工程刚完成,又兴大役,上下疲困,张井详议抚恤官民各事宜,未受上级采用。
监察御史弹劾张井参与抢工不力,下部议处。
漳河于乾隆年间向南决口改道入洹河,常为水患;张井提议修复故河道,仍改向北流,上级未立即同意。
不久后漳河向北决口,张井认为机不可失,再度提议,获准。
二十五年(1820年),因襄办马营坝大工,加知府衔。
以许州直隶州知州历署彰德府、开封府、河南府知府。
道光元年(1821年)七月,回任许州直隶州知州。
三年(1823年),以许州直隶州知州署理汝宁府知府,赏给三品顶戴
受河南巡抚程祖洛举荐,十二月擢开归陈许道。
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825年1月12日),以三品衔署理河东河道总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贞恒,号信臣,又号讯臣,晚号邃翁。道光十五年进士。累官江苏巡抚。咸丰初会办向荣军务,降为光禄寺卿。有《乡守外编辑要》、《武备辑要》。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八
许乃钊,字贞恒,号信臣,钱塘人。道光乙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江苏巡抚,降光禄寺卿。
维基
许乃钊(1799年—1878年),字贞恒,号信臣,又号恂普,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许乃钊为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
授编修。
历任国史馆总纂官,河南、广东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江南大营帮办。
咸丰三年(1853年)出任江苏巡抚,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次年因无功被革职。
咸丰七年(1857年),以三品顶戴帮办江南军务,咸丰八年(1858年)迁光禄寺卿。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攻克苏州、常州,再次被革职。
不久引疾回乡。
光绪四年(1878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0—1878 【介绍】: 清江苏仪徵人,字椒云,别号时晴斋主人。道光九年进士,授编修。历山西朔平知府、四川、河南按察使。咸丰间以直隶布政使随胜保、僧格林沁御太平天国北伐军。同治间署陕西巡抚,镇压回民起义。以故夺职。所撰年谱、日记对道光、咸丰、同治间政治、军事、经济情况纪录甚详。今人名之为《道咸宦海见闻录》。
维基
张集馨(1800年—1879年),字椒云,别号时晴斋主人,江苏仪徵人,清朝官员。
嘉庆五年(1800年)三月二十九日辰时生于江苏仪徵小市口。
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
道光九年(1829年)乙丑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十年(1830年)十月充武英殿协修。
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散馆一等授编修,七月充武英殿篡修。
道光十六年(1836年)五月保送御史记名,补授山西朔平府知府,九月抵任,赈灾治蝗。
道光十七年(1837年)创立玉林书院。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七月调署山西太原府,依法办案。
道光十九年(1839年)三月回朔平任。
四月署山西雁平道(代县)。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补授福建汀漳龙道。
目睹总督颜伯焘革职回广东途经漳州时的排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月服满,入京候缺。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补授陕西督粮道,因旱荒向陕西巡抚林则徐(1785-1850)请示缓征,得林赏识。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六月补授四川按察使,九月入京,召对(接受召见)二次。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七月补授贵州布政使,十一月入京,召对五次。
道光三十年(1850年)调补河南布政使。
咸丰元年(1851年),二月召对八次。
六月总督琦善因案被劾,张受累,遣戍军台。
萨阿迎暂署总督。
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含冤到戍,十一月就庶籍,赏四品顶戴,补授河南按察使。
十二月入京,召对二次。
尚未出京又调补湖北按察使。
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赴任途中调补河南按察使。
二月补授直隶布政使,带兵防守。
目睹直隶总督桂良与其孙麟趾卖缺受贿。
因受钦差大臣胜保调遣办理军务而被桂良迁怒,参劾其“不听调度,滥用帑金”,遭革职遣戍。
因军务留营免遣。
咸丰五年(1855年)四月因军功赏五品顶戴。
九月发往荣军营听后差遣。
咸丰六年(1856年)二月抵江南大营,病假回籍就医。
八月回京,九月赏四品顶戴,署甘肃布政使,召对五次。
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抵甘肃就任。
设立捐局为藩库理财。
咸丰八年(1858年)总督乐斌令出师河州剿回,张派员调停搞定。
四月丁忧回籍,十月入京。
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服满,召对一次。
九月加三品顶戴,署福建布政使,召对二次。
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抵任,整顿盐茶厘金。
六月调补江西布政使,以兵燹、久雨、歉收等原因求总督曾国藩缓征丁粮,被奏革职。
次年绕道陕西回京。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补授陕西布政使,召对一次。
三月抵任,四月署藩篆。
七月署陕西巡抚,麦熟时节,原巡抚瑛棨怕回不肯出城收小麦,张督兵收割并剿回。
刘蓉调任巡抚。
总督熙麟。
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回原任,九月赴甘肃查办旧案,兵剿固原。
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因陕西巡抚刘蓉查前总督熙麟、京堂李云麟等案,被参革职,永不叙用,后因军功撤销永不叙用处分。
八月病休回京。
同治九年(1870年)主讲金台书院,培养诸多尖子学生,包括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状元陆润庠,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榜眼王赓荣、探花冯文蔚、传胪吴树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状元王仁堪、探花朱赓飏。
光绪四年十二月十一日(1879年1月3日)北京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周起滨,字蓉帆,贵州毕节人。
道光初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
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
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进士,由河南林县知县历河南信阳州知州、光州直隶州知州。
升江西吉安府知府。
太平天国兴起后,办理团练。
咸丰元年(1851年)升浙江杭嘉湖道。
咸丰五年(1855年)升湖南按察使,次年调广东。
咸丰九年(1859年)升广东布政使。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升太常寺卿,同年病休,赐三品顶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0 【介绍】: 清浙江山阴人,字竹崖。道光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永平知府、顺天府尹、陕西巡抚等。咸丰八年,在直隶总督任上,以英法联军陷大沽炮台,夺官戍军台。后复起用,历陕西、山东巡抚,署湖广总督。还京,至刑部尚书。卒谥端恪。
维基
谭廷襄(?
—1870年),字竹厓,浙江山阴人,同进士出身。
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
历官直隶永平府知府,保定府知府、顺天府尹、刑部侍郎。
咸丰六年(1856年)出为陕西巡抚。
咸丰七年(1857年)署直隶总督。
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佔大沽炮台,进军天津。
中英签订《天津条约》。
因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参劾,谭廷襄被革职遣戍军台。
咸丰九年(1859年)以三品顶戴署陕西巡抚。
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款议未定,恭亲王奕䜣、文祥等奏请咸丰皇帝西巡,遭谭廷襄与陕甘总督乐斌上疏反对。
咸丰十一年(1861年)授山东巡抚。
山东诸郡县群盗蜂起,捻军自安徽入山东,幅军、长枪会、白莲教等同时反清。
僧格林沁大军驻山东督剿,谭廷襄率兵出省协助,并督各郡县团练防剿。
同治元年(1862年)兼署河东河道总督。
同治三年(1864年)入为刑部左侍郎,历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户部左侍郎等职。
同治五年(1866年)湖北巡抚曾国荃疏劾湖广总督官文贪庸骄蹇,官文罢职,令廷襄署湖广总督。
同治六年(1867年)回京,署吏部侍郎,迁左都御史。
再迁刑部尚书,兼署吏部。
同治九年(1870年)卒,赠太子少保,谥端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