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云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4 首
古巢居穴处曰岩栖,栋宇居山曰山居,在林野曰丘园,在郊郭曰城旁,四者不同,可以理推。言心也,黄屋实不殊于汾阳。即事也,山居良有异乎市廛。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敢率所乐,而以作赋。杨子云云:「诗人之赋丽以则。」文体宜兼,以成其美。今所赋既非京都宫观游猎声色之盛,而叙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才乏昔人,心放俗外,咏于文则可勉而就之,求丽邈以远矣。览者废张、左之艳辞,寻台、皓之深意,去饰取素,傥值其心耳。意实言表,而书不尽,遗迹索意,托之有赏,其辞曰:
谢子卧疾山顶,览古人遗书,与其意合,悠然而笑曰:夫道可重,故物为轻;
理宜存,故事斯忘。
古今不能革,质文咸其常。
合宫非缙云之馆,衢室岂放勋之堂。
迈深心于鼎湖,送高情于汾阳。
嗟文成之却粒,愿追松以远游。
嘉陶朱之鼓棹,乃语种以免忧。
判身名之有辨,权荣素其无留。
孰如牵犬之路既寡,听鹤之途何由哉
若夫巢穴以风露贻患,则《大壮》以栋宇祛弊;
宫室以瑶璇致美,则白贲以丘园殊世。
惟上(托)于岩壑,幸兼善而罔滞。
虽非市朝,而寒暑均和也。
虽是筑构,而饰朴两逝。(《易》云,上古穴居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两,盖取诸《大壮》。璇堂自是素,故曰白贲,最是上爻也。此堂世异矣。谓岩壑道深于丘园,而不为巢穴,斯免(缺二字)
得暑寒之适,虽是筑构,无妨非朝市云云)。
昔仲长愿言,流水高山,应璩作书,邙阜洛川。
势有偏侧,地阙周员。
铜陵之奥,卓氏充釽摫之端,金谷之丽,石子致音徽之观。
徒刑域之荟蔚,惜事异于栖盘。
至若凤、丛二台,云梦、青丘,漳渠、淇园,橘林、长洲,虽千乘之珍苑,孰嘉遁之所游。
且山川之未备,亦何议于兼求
览明达之抚运,乘机缄而理默。
指岁暮而归休,咏宏徽于刊勒
狭三闾之丧江,矜望诸之去国。
选自然之神丽,尽高楼之意得
仰前哲之遗训,俯性情之所便。
奉微驱以宴息,保自事以乘闲。
愧班生之夙悟,惭尚子之晚研。
年与疾而偕来,志乘拙而俱旋。
谢平生于知游,栖清旷于山川(谓经始此山,遗训于后也。性情各有所便,山居是其宜也。《易》云:「向晦入宴息。」庄周云:「自事其心。」此二是其所处。班嗣本不染世,故曰夙悟;尚平未能去累,故曰晚研。想迟二人,更以年衰疾至。志寡求拙曰乘,并可山居。曰与知游别,故曰谢平生;就山川,故曰栖清旷。)
其居也,左湖右汀。
往渚还江,面山背阜,东阻西倾。
抱含吸吐,款跨纡萦。
绵联邪亘侧直齐平
近东则上田、下湖,西溪、南谷,石堟、石滂,闵硎、黄竹。
决飞泉于百仞,森高薄于千麓。
写长源于远江,派深毖于近渎
以右为阻,故谓为堟。
石滂在西溪之东,从县南入九里,两面峻峭数十丈,水自上飞下。
比至外溪,封墱十数里,皆飞流迅激,左右岩壁缘竹。
闵硎,在石滂之东溪。
逶迤下注良田。
黄竹与其连,南界莆中也。
近南则会以双流,萦以三洲。
表里回游,离合山川。
崿崩飞于东峭,槃傍薄于西阡。
拂青林而激波,挥白沙而生涟
近西则杨、宾接峰,唐皇连纵。
室、壁带溪,曾、孤临江。
竹缘浦以被绿,石照涧而映红。
月隐山而成阴,木鸣柯以起风
近北则二巫结湖,两智利曰通沼。
横、石判尽,休周分表。
引修堤之逶迤,吐泉流之浩溔。
山㞦下而回泽,濑石上而开道
远东则天台、桐柏,方石、太平,二韭、四明,五奥三菁。
表神异于纬牒,验感应于庆灵。
凌石桥之莓苔,越楢溪之纡萦
远南则松箴、栖鸡,唐嵫、漫石。
崒、嵊对岭,B56孟分隔。
入极浦而邅回,迷不知其所适。
上嵚崎而蒙笼,下深沈而浇激
远西则/(缺四十三字。)远北则长江永归,巨海延纳,昆涨缅旷,岛屿绸沓。
山纵横以布护,水回沈而萦浥。
信荒极之绵眇,究风波之睽合
徒观其南术□□□□□□□□□□岸测深,相渚知浅。
洪涛满则曾石没,清澜减则沈沙显。
及风兴涛作,水势奔壮。
于岁春秋,在月朔望。
汤汤惊波,滔滔骇浪。
电激雷崩,飞流洒漾。
凌绝壁而起岑,横中流而连薄。
始迅转而腾天,终倒底而见壑。
此楚贰心醉于吴客,河灵怀惭于海若
尔其旧居,曩宅今园,枌槿尚援,基井具存。
曲术周乎前后,直陌矗其东西。
岂伊临溪而傍沼,乃抱阜而带山。
封域之灵异,实兹境之最然。
葺骈梁于岩麓,栖孤栋于江源。
敞南户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
田连冈而盈畴,岭枕水而通阡
阡陌纵横,塍埒交经
导渠引流,脉散沟并,蔚蔚丰秫,苾苾香粳。
送夏蚤秀,迎秋晚成。
兼有陵陆,麻麦粟菽。
候时觇节,递艺递孰。
供粒食与浆饮,谢工商与衡牧。
生何待于多资,理取足于满腹
自园之田,自田之湖。
泛滥川上,缅邈水区。
浚潭涧而窈窕,除菰洲之纡馀。
毖温泉于春流,驰寒波而秋徂。
风生浪于兰渚,日倒景于椒途,飞渐榭于中弥金,取水月之欢娱。
旦延阴而物清,夕栖芬而气敷。
顾情交之永绝,觊云客之暂如
水草则萍藻蕴菼,雚蒲芹荪,兼菰苹蘩,蕝荇菱莲。
虽备物之偕美,独扶渠之华鲜
播缘叶之郁茂,含红敷之缤翻。
怨清香之难留,矜盛容之易阑。
必充给而后搴,岂蕙草之空残。
卷《句攴弦》之逸曲,感《江南》之哀叹。
秦筝倡而溯游往,《唐上》秦而旧爱还
《本草》所载,山泽不一。
雷桐是别,和缓是悉。
参核六根,五华九实。
二冬并称而殊性,三建异形而同出。
水香送秋而擢茜,林兰近雪而扬猗。
卷柏万代而不殒,伏苓千岁而方知。
映红葩于绿带,茂素蕤于紫枝。
既住年而增灵,亦驱妖而斥疵
其竹则二箭殊叶,四苦齐味。
水石别谷,巨细各汇。
既修竦而便娟,亦萧森而蓊蔚。
露夕沾而凄阴,风朝振而清气。
捎玄云以拂杪,临碧潭而挺翠。
蔑上林与淇澳,验东南之所遗。
企山阳之游践,迟鸾鹥之栖托。
忆昆园之悲调
慨伶伦之哀龠。
卫女行而思归咏,楚客放而防露作
其木则松柏檀栎(缺二字。)
桐榆,檿柘谷栋,楸梓柽樗。
刚柔性异,贞脆质殊。
卑高沃塉,各随所如。
干合抱以隐岑,杪千仞而排虚。
凌冈上而乔竦,荫涧下而扶疏。
沿长谷以倾柯,攒积石以插衢。
华映水而增光,气结风而回敷。
当严劲而葱倩,承和煦而芬腴。
送坠叶于秋晏,迟含萼于春初
植物既载,动类亦繁。
飞泳骋透,胡可根源。
观貌相音,备列山川。
寒燠顺节,随宜匪敦(21)
鱼则鱿鳢鲋鱮,鳟鲵链鳊,鲂鲔鲨鳜,鲿鲤鲻鳣。
辑采杂色,锦烂云鲜。
唼藻戏浪,泛符流渊。
或鼓鳃而湍跃,或掉尾而波旋。
鲈鲚乘时以入浦,鳡𩷰沿濑以出泉(22)
鸟则鹍鸿鹢鹄,鹙鹭鸨𪂼,鸡鹊绣质,鶷鸐绶章。
晨凫朝集,时鷮山梁。
海鸟违风,朔禽避凉,荑生归北,霜降客南。
接响云汉,侣宿江潭。
聆清哇以下听,载王子而上参。
薄回涉以弁翰,映明壑而自耽(23)
山上则猿𤟤狸獾,犴獌猰𤟣,山下则熊罴豺虎,羱原鹿麇麖。
掷飞枝于穷崖,踔空绝于深硎。
蹲谷底而长啸,攀木杪而哀鸣(24)
缗纶不投,置罗不披。
磻弋靡用,蹄筌谁施。
鉴虎狼之有仁,伤遂欲之无崖。
顾弱龄而涉道,悟好生之咸宜。
率所由以及物,谅不远之在斯。
抚鸥鲦而悦豫,杜机心于林池(八种皆是鱼猎之具。自少不杀,至乎白首,故在山中,而此欢永废。庄周云,虎狼仁兽,岂不父子相亲。世虎狼暴虐者,政以其如禽兽,而人物不自悟其毒害,而言虎狼可疾之甚,苟其遂欲,岂复崖限。自弱龄奉法,故得免杀生之事。苟此悟万物生好之理。《易》;「不远复,无祇悔。」庶乘此得以入道。庄周云,海人有机心,鸥鸟舞而不下。今无害彼之心,各悦豫于林池也。)
敬承圣诰,恭窥前经。
山野昭旷,聚落膻腥。
故大慈之弘誓,拯群物之沦倾。
岂寓地而空言,必有贷以善成。
钦鹿野之华苑,羡灵鹫之名山。
企坚固之贞林,希庵罗之芳园。
虽綷容之缅邈,谓哀音之恒存。
建招提于幽峰,冀振锡之息肩。
庶镫王之赠席,想香积之惠餐。
事在微而思通,理匪绝而可温(25)
爰初经略,杖策孤征。
入涧水涉,登岭山行。
陵顶不息,穷泉不停。
栉风沐雨,犯露乘星。
研其浅思,罄其短规。
非龟非筮,择良选奇。
剪榛开径,寻石觅崖。
四山周回,双流逶迤。
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旁危峰,立禅室,临浚流,列僧房,对百年之乔木,纳万代之芬芳,抱终古之泉源,美膏液之清长。
谢丽塔于郊廓,殊世间于城旁。
欣见素以抱朴,果甘露于道场(26)
苦节之僧,明发怀抱,事绍人徒,心通世表。
是游是憩,倚石构草。
寒暑有移,至业莫矫。
观三世以其梦,抚六度以取道。
乘恬知以寂泊,含和理之窈窕。
指东山以冥期,实西方之潜兆。
虽一日以千载,犹恨相遇之不早(27)
贱物重己,弃世希灵。
骇彼促年,爱是长生。
冀浮丘之诱接,望安期之招迎。
甘松桂之苦味,夷皮褐以颓形。
羡蝉境之匪日,抚云倪其若惊。
陵名山而屡憩,过岩室而披情。
虽未阶于至道,且缅绝于世缨。
指松菌而兴言,良未齐于殇彭(此一章叙仙学者虽未及佛道之高,然出于世表矣。浮丘公是王子乔师,安期先生是马明生师,二事出《列仙传》。《洞真经》云:「今学仙者,亦明师以自发悟,故不辞苦味颓形也。」庄周云:「和以天倪。」倪者崖也。数经历名山,遇余岩室,披露其情性,且获长生。方之松菌殇彭,邈然有间也。)
山作水役,不以一牧。
资待各徒,随节竞逐。
陟岭刊木,除榛伐竹。
抽笋自篁,擿箬于谷。
杨胜所拮,秋冬𦽌获。
野有蔓草,猎涉𮐨薁。
亦酝山清,介尔景福。
苦以术成,甘以𭡜熟。
慕椹高林,剥芨岩椒。
掘茜阳崖,擿𢹛阴摽。
昼见搴茅,宵见索绹。
芟菰剪蒲,以荐以茭。
既坭既埏,品收不一。
其灰其灰,咸各有律。
六月采蜜,八月朴栗。
备物为繁,略载靡悉。(此一章谓是山作及水役采拾诸事也。然渔猎之事,皆不载,杨杨挑也,山间谓之木子,汳音覆,字出《字林》。《诗》人云:「六月食郁及薁。」猎涉字出《尔雅》。术,术酒,味苦。𭡜,𭡜酒,味甘,并至美,兼以疗病,𭡜治痈核,术治痰冷。椹音甚,味似菰菜而胜,刊木而作之,谓之慕。芨音及,采以为纸,茜音倩,采以为渫,𢹛(音鲜)
采以为饮。
采蜜扑栗,各随其月也)。
若乃南北两居,水通陆阻。
观风瞻云,方知厥所(28)
南山则夹渠二田,周岭三苑。
九泉别涧,五谷异巇,群峰参差出其间,连岫复陆成其坂。
众流溉灌以环近,诸堤拥抑以接远。
远堤兼陌,近流开湍。
凌阜泛波,水往步还。
还回往匝,枉渚员峦。
呈美表趣,胡可胜单。
抗北顶以葺馆,瞰南峰以启轩。
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
因丹霞以赪楣,附碧云以翠椽。
视奔星之俯驰,顾之□□未牵。
鹍鸿翻翥而莫及,何但燕雀之翩翾。
氿泉旁出,潺湲于东檐,桀壁对跱,硿砻于西霤。
修竹葳蕤以翳荟,灌木森沈以蒙茂。
萝蔓延以攀援,花芬薰而媚秀。
日月投光于柯间,风露披清于嵔岫。
夏凉寒燠,随时取适。
阶基回互,橑棂乘隔。
此焉卜寝,玩水弄石。
迩即回眺,终岁罔斁。
伤美物之遂化,怨浮龄之如借。
眇遁逸于人群,和寄心于云霓(29)
因以小湖,邻于其隈。
众流所凑,万泉所回。
氿滥异形,首毖终肥。
别有山水,路邈缅归(30)
求归其路,乃界北山。
栈道倾亏,蹬阁连卷。
复有水径,缭绕回圆,瀰瀰平湖,泓泓澄渊。
孤岸竦秀,长洲纤绵,既瞻既眺,旷矣悠然。
及其二川合流,异源同口。
赴隘入险,俱会山首
濑排沙以积丘,峰倚渚以起阜。
石倾澜而捎岩,木映波而结薮。
径南漘以横前,转北崖而掩后。
隐丛灌故悉晨暮,托星宿以知左右(31)
山川涧石,州岸草木。
既标异于前章,亦列同于后牍。
山匪砠而是岵,川有清而无浊。
石傍林而插岩,泉协涧而下谷。
渊转渚而散芳,岸靡沙而映竹。
草迎冬而结葩,树凌霜而振绿。
向阳则在寒而纳煦,面阴则当暑而含雪。
连冈则积岭以隐嶙,举峰则群竦以隐嶙。
浮泉飞流以写空,沈波潜溢于洞穴。
凡此皆异所而咸善,殊节而俱悦(32)
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自外何事,顺性靡违。
法音晨听,放生夕归。
研书赏理,敷文奏怀。
凡厥意谓,扬较以挥。
且列于言,诫特此推(33)
北山二园,南山三苑。
百果备列,乍近乍远。
罗行布株,迎早侯晚。
猗蔚溪涧,森疏崖巇。
杏坛、㮈园,橘林、栗圃,桃李多品,梨枣殊所。
枇杷林檎,带谷映渚。
椹梅流芬于回峦,椑柿被实于长浦(34)
畦町所艺,含蕊藉芳,蓼蕺葼荠,葑菲苏姜。
缘葵眷节以怀露,白薤感时而负霜。
寒葱标倩以陵阴,春藿吐苕以近阳(35)
弱质难恒,颓龄易丧。
抚鬓生悲,视颜自伤。
承清府之有术,冀在衰之可壮。
寻名山之奇药,越灵波而憩辕。
采石上之地黄,摘竹下之天门
摭曾岭之细辛,拔幽涧之溪荪。
仿钟乳于洞穴,讯丹阳于红泉(36)
安居二时,冬夏三月。
远僧有来,近众无阙。
法鼓朗响,颂偈清发。
散华霏蕤,流香飞越,析旷劫之微言,说像法之遗旨。
乘此心之一豪,济彼生之万理。
启善趣于南倡,归清畅于北机。
非独惬于予情,谅佥感于君子。
山中兮清寂,群纷兮自绝。
周听兮匪多,得理兮俱悦。
寒风兮搔屑,面阳兮常热。
炎光兮隆炽,对阴兮霜雪。
愒曾台兮陟云根,坐涧下兮越风穴。
在兹城而谐赏,传古今之不灭(37)
好生之笃,以我而观。
惧命之尽,吝景之欢。
分一往之仁心,拔万族之险难。
招惊魂于殆化,收危形于将阑。
漾水性于江流,吸云物于天端。
睹腾翰之顽颉,视鼓鳃之往还。
驰聘者倘能狂愈,猜害者或可理攀(38)
哲人不存,怀抱谁质。
糟粕犹在,启滕剖帙。
见柱下之经二,睹濠上之篇七。
承未散之全朴,救巳颓于道术。
嗟夫!
六艺以宣圣教,九流以判贤徒。
国史以载前纪,家传以申世模。
篇章以陈美刺,论难以核有无。
兵技医日。
龟策筮梦之法,风角冢宅,算数律历之书。
或平生之所流览,并于今而弃诸。
验前识之丧道,抱一德而不渝(39)
伊昔龆龀,实爱斯文。
援纸握管会性通神。
诗以言志,赋以敷陈。
箴铭诔颂,咸各有伦。
爰暨山栖,弥历年纪。
幸多暇日,自求诸己。
研精静虑,贞观厥美。
怀秋成章,含笑奏理(40)
若乃乘摄持之告,评养达之篇。
畏绝迹之不远,惧行地之多艰。
均上皇之自昔,忌下衰之在旃。
投吾心于高人,落宾名于圣贤。
广灭景于崆峒,许遁音于箕山。
愚假驹以表谷,涓隐岩以搴芳(缺十七字。)
莱庇蒙以织畚。
皓栖商而颐志(卿寝茂而敷词。缺五字。),郑别谷而永逝。
梁去霸而之会。
高居唐而胥宇,台依崖而穴墀。
咸自得以穷年,眇贞思于所遗(41)
暨其窈窕幽深,寂漠虚远。
事与情乖,理与形反。
既耳目之靡端,岂足迹之所践。
蕴终古于三季,俟通明于五眼。
权近虑以停笔,抑浅知而绝简(42)
⑴ 理以相得为适,古人遗书,与其意合,所以为笑。孙权亦谓周瑜「公瑾与孤意合。」夫能重道则轻物,存理则忘事,古今质文,可谓不同,而此处不异。缙云、放勋,不以天居为所乐,故合宫、衢室,皆非淹留。鼎湖、汾阳,乃是所居之。□文成、张良,却粒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陶朱、范蠡,临去之际,亦语文种云云。谓二贤既权荣素,故身名有判也。牵犬,李斯之叹。听鹤,陆机领成都众大败后,云「思闻华亭鹤唳,不可复得」。
⑵ 仲长子云:「欲使居有良田广宅,在高山流水之畔。沟池自环,竹木周布,场囿在前,果园在后。」应琚与程文信书云:「故求道田,在关之西,南临洛水,北据邙山,托崇岫以为宅,因茂林以为荫。」谓二家山居,不得周员之美。杨雄《蜀都赋》云:「铜陵衍。」卓王孙采山铸铜,故《汉书·货殖传》云:「卓氏之临邛,公擅山川。」杨雄《方言》:「梁、益之间,裁木为器曰釽,裂帛为衣曰摫。」金谷,石季伦之别庐,在河南界,有山川林木,池沼水碓。其镇下邳时,过游赋诗,一代盛集。谓二地虽珍丽,然制作非栖盘之意也。凤台,秦穆公时秦女所居,以致萧史。丛台,赵之崇馆。张衡谓赵筑丛台于前,楚建章华于后。楚之云梦,大中□居《长饮赋》:楚灵王游云梦之中,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涛,南望巫山之阿,遂造章华之台。亦见诸史。淮南青丘,齐之海外,皆猎所。司马相如云:「秋田乎青丘,傍徨乎海外。」漳渠,史起为魏文侯所起,溉水之所。淇园、卫之竹园,在淇水之澳,《诗》人所载。橘林,蜀之园林,杨子云《蜀都赋》亦云橘林。左太冲谓户有橘柚之园。长洲,吴之苑园,左亦谓长洲之茂苑,因江海洲渚以为苑囿,缺六字,故表此园之珍静千乘宴嬉之所,非幽人憩止之乡,且山川亦不能兼茂,随地势所遇耳。
⑶ 余祖车骑,建大功淮、肥,江左得免横流之祸。后及太傅既薨,远图已辍,于是便求解驾东归,以避君侧之乱。废兴隐显,当是贤达之心,故选神丽之所,以申高栖之志。经始山川,实基于此。
⑷ 枚乘曰:「江右湖,其乐无有。」此吴客说楚公子之词。当谓江都之野,彼虽有江湖而乏山岩,此忆江湖左右与之同,而山岳形势,池城所无也。往渚还江,谓四面有水;面山背阜,亦谓东西有山,便是四水之里也。抱含吸吐,谓中央复有川。款跨纡萦,谓边背相连带。迂回处谓之邪亘,平正处谓之侧直。
⑸ 上田在下湖之水口,名为田口。下湖,在田之下下处,并有名山川。西溪、南谷分流,谷鄣水畎入田口。西溪水出始宁县西谷鄣,是近山之最南峰者,西溪便是□之背。入西溪之里,得石堟
⑹ 双流,谓剡江及小江,此二水同会于山南,便合流注下。三洲在二水之口,排沙积岸,成此洲涨。表里离合,是其貌状也。崿者,谓回江岑,在其山居之南界,有石跳出,将崩江中,行者莫不骇栗。槃者,是县故治之所,在江之□□用槃石竟渚,并带青林而连白沙也。
⑺ 杨中、元宾,并小江之近处,与山相接也。唐皇便从北出。室,石室、在小江口南岸。壁、小江北岸。并在杨中之下。壁高四十丈,色赤,故曰照涧而映红。曾山之西,孤山之南,王子所经始,并临江,皆被以绿竹。山高月隐,便谓为阴,鸟集柯鸣,便谓为风也。
⑻ 大小巫湖,中隔一山,外利曰周回,在圻西北。边浦出江,并是美处。义熙中,王穆之居大巫湖,经始处所犹在。两利曰皆长溪,外利曰出山之后四五里许,里利曰亦隔一山,出新堟。横山,野舍之北面。常石,野舍之西北。巫湖旧唐,故曰修堤。长溪甚远,故日泉流。常石㞦□□□□,故曰山㞦下而回泽,里利曰漫石数里,水从上过,故曰濑石上而开道。休山东北,周里山在休之南,并是北边。
⑼ 天台、桐柏,七县馀地,南带海。二韭、四明、五奥,皆相连接,奇地所无,高于五岳,便是海中三山之流。韭以菜为名,四明,方石,面四自然开窗也。五奥者,昙济道人、蔡氏,郗氏、谢氏、陈氏,各有一奥,皆相掎角,并是奇地。三菁,太平之北。太平,天台之始。方石直上万丈,下有长溪,亦是缙云之流云。此诸山并见图纬,神仙所居。往来要径石桥,过楢溪、溪人迹之艰,不复过此也。
⑽ 栖鸡,在保口之上,别浦入其中,周回甚深,四山之里。松箴在栖鸡之上,缘江。唐嵫入太平水路,上有瀑布数百丈。漫石在唐嵫下,郗景兴经始精舍,亦是名山之流。崒嵊与分界,去山八十里,故曰远南。前岭鸟道,正当五十里高,左右所无,就下地形高,乃当不称。远望B65山甚奇,谓白烁尖者最高,下有良田,王敬弘经始精舍。昙济道人住孟山,名日孟埭,芋薯之疁田。清溪秀竹,回开巨石,有趣之极。此中多诸浦涧,傍依茂林,迷不知所通,嵚崎深沈,处处皆然,不但一处。
⑾ 江从山北流,穷上虞界,谓之三江口,便是大海。老子谓海为百谷王,以其善处下也。海人谓孤由为昆。薄洲有山谓之岛屿,即洲也。涨者,沙始起将欲成屿,纵横无常,于一处回沈相萦扰也。大荒东极,故为荒极。风波不恒,为睽合也。
⑿ 南术是其临江旧宅,门前对江、三转曾山,路穷四江、对岸西面常石。此二山之间,西南角岸孤山,此二山皆是狭处,故曰生㞦。勇门以南上便大《门艮》,故曰成衍。岸高测深,渚下知浅也。江中有孤石沈沙,随水增减,春秋塑望,是其盛时。故枚乘云,楚太子有疾,吴客问之,举秋涛之美,得以瘳病。太子,国之储贰,故曰楚贰。河灵,河伯居河,所谓河灵。惧于海若,事见庄周《秋水篇》。
⒀ 葺室在宅里山之东麓,东窗瞩田,兼见江山之美。三间故谓之骈梁。门前一栋,枕㞦上,存江之岭,南对江上远岭。此二馆属望,殆无优劣也。
⒁ 许由云:「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谓人生食足,则欢有馀,何待多须邪。工商衡牧,似多须者,若少私寡欲,充命则足。但非田无以立耳。
⒂ 此皆湖中之美,但患言不尽意,万不写一耳。诸涧出源入湖,故曰浚潭涧。涧长是以窈窕。除菰以作洲,言所以纡馀也。
⒃ 搴出《离骚》。《句攴弦》是《采菱歌》、《江南》是《相和曲》,云江南采莲。秦筝倡《蒹笳篇》,《唐上》奏《蒲生》诗,皆感物致赋。鱼藻苹蘩荇,亦有诗人之咏,不复具叙。
⒄ 《本草》所出药处,于今不复依,随士所生耳。此境出药甚多,雷公、桐君,古之采药,医缓,古之良工,故曰别悉。参核者,双核桃杏仁也。六根者,苟七根,五茄根,葛根,野葛根,□□根也。五华者,堇华、芫华、𢷊华、菊华、旋覆华也。九实者,连前实,槐实,柏实,兔丝实,女贞实,蛇床实,蔓荆实,蓼实□□也。二冬者,天门、麦门冬。三建者,附子、天雄、乌头。水香,兰草。林兰,支子。卷柏、伏苓,并皆仙物。凡此众药事,悉见于《神农》。
⒅ 案,《初学记》二十八,「践」作「饯」,「忆」作「噫」。
⒆ 二箭,一者苦箭,大叶;一者笄箭,细叶。四苦,青苦,白苦,紫苦,黄苦。水竹,依水生,甚细密,吴中以为宅援。石竹,本科丛大,以充屋榱,巨者竿挺之属,细者无箐之流也。修竦、便娟,萧森、蓊蔚,皆竹貌也。上林,关中之禁苑,淇澳,卫地之行园,方此皆不如。东南会稽之竹箭,唯此地最富焉。山阳、竹林之游,鸾鹥栖食之所。昆山之竹任为笛,黄帝时,伶伦斩其厚均者吹之,为黄钟之官。卫女思归,作《竹竿》之诗,楚人放逐,东方朔感江潭而作《七谏》。
⒇ 皆木之类,选其美者载之。山脊曰冈。阔上涧下,长谷积石,各随其方。《离骚》云:「青春受谢,白曰昭只。」《诗》云:「萼不𩋾𩋾」也。
(21) 草、木、竹,植物。鱼、鸟、兽、动物。兽有数种,有腾者,有走者。走者骋,腾者透。谓种类既繁,不可根源,但观其列状,相其音声,则知山川之好。兴节随宜,自然之数,非可敦戒也。
(22) 鱿音优,鳢音礼,鲋音附,鱮音叙,鳟音寸兖反。鲵音皖,鲢音连,鳊音毖仙反,鲂音房,鲔音宥,鲨音沙,鳜音居缀反,鲿音上羊反,鲻地比之反,鳣音竹之反,皆《说文》、《字林》音。《诗》云:「锦衾有灿。」故云锦烂。鲈鲚,一时鱼。鳡音感,𩷰音迅,皆出溪中石上,恒以为玩。
(23) 鹍音昆,鸿音洪,鹢音溢。《左传》云:「六《鸟儿》退飞。」字如此。鹄音下竺反,鹙音秋,鹭音路,鸨音保,𪂼音相。唐公之马,与此鸟色同,故谓为𪂼,音相。鸡鹊鶷鸐,见张茂先《博物志》。鸐音翟,亦雉之美者,此四鸟并美采质,凫音符,野鸭也,常待晨而飞,鷮音已消反,长尾雉也。《论语》云:「山梁雌雉,时哉时哉。」海鸟爰居,臧文仲不知其鸟,以为神也。事见《左传》。朔禽,雁也,寒月转往衡阳。《礼记》,霜始降,雁来宾,岁莫云,雁北向。政是阳初生时,荑生归北,霜降客南,山鸡映水,自习其羽仪者。
(24) 猿音袁,𤟤音魂,狸音力之反。獾音火丸反。犴音五悬反。獌音曼,似獾而长,狼之属,一曰貙。猰音安黠反,𤟣音弋生反,狸之黄黑者,一曰似𰠿。豺音在皆反,羱原音元,野羊大角,麇音鬼珉反,麖音京,能踔掷。虎长啸,猿哀鸣,鸣声可玩。
(25) 贾谊《吊屈》云:「恭承嘉惠。」敬承,亦此之流。聚落是墟邑,谓歌哭诤讼,有诸諠华,不及山野为僧居止也。经教欲令在山中,皆有成文。老子云:「善贷且善成。」此道惠物也。鹿苑,说《四真谛》处。灵鹫山,说《般若法华》处。坚固林,说泥洹处。庵罗园,说不思议处。今旁林艺园制苑,仿佛在昔,依然托想虽綷容缅邈,哀音若存也。招提,谓僧不能常住者,可持作坐处也。所谓息肩。镫王、香积,事出《维摩经》。《论语》云:「温故知新。」理既不绝,更宜复温,则可待为己之日用也。
(26) 云初经略,躬自履行,备诸苦辛也。罄其浅短,无假于龟筮,贫者既不以丽为美,所以即安茅茨而巳。是以谢郊郭而殊城旁。然清虚寂寞,实是得道之所也。
(27) 谓昙隆、法流二法师也。二公辞恩爱,弃妻子,轻举入山,外缘都绝,鱼肉不人口,粪埽必在体,物见之绝叹,而法师处之夷然。诗人西发不胜造道者,其亦如此。往石门瀑布中路高楼之游,昔告离之始,期生东山,没存西方。相遇之欣,实以一日为千载,犹概慨不早。
(28) 两居谓南北两处,各有居止。峰崿阻绝,水道通耳。观风瞻云,然后方知其处所。
(29) 南山是开创卜居之处也。从江楼步路,跨越山岭,绵亘田野,或升或降,当三里许。途路所经见也,则乔木茂竹,缘畛弥阜,横波疏石,侧道飞流,以为寓目之美观。及至所居之处,自西山开道,迄于东山,二里有馀。南悉连岭叠鄣,青翠相接,云烟霄路,殆无倪际。从径入谷,凡有三口。方壁西南石门世□南□池东南,皆别载其事。缘路初入,行于竹径,半路阔,以竹渠涧。既入东南傍山渠,展转幽奇,异处同美。路北东西路,因山为鄣。正北狭处,践湖为池。南山相对,皆有崖岸。东北枕壑,下则清川如镜,倾柯盘石,被㠗映渚。西岩带林,去潭可二十丈许,葺基构宇,在岩林之中,水卫石阶,开窗对山,仰眺曾峰,俯镜浚壑。去岩半岭,复有一楼,回望周眺,既得远趣,还顾西馆,望对窗户。缘崖下者,密竹蒙径,从北直南,悉是竹园。东西百丈,南北百五十五丈。北倚近峰,南眺远岭,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岫隈曲之好,备尽之矣。刊剪开筑,此焉居处,细趣密玩,非可具记,故较言大势耳。越山列其表侧傍缅□□为异观也。
(30) 氿滥、肥毖,皆是泉名,事见于《诗》,云此万泉所凑,名有形势。
(31) 往反经过,自非岩涧,便是水径,洲岛相对,皆有趣也。
(32) 土山戴石曰砠。山有林曰岵。此章谓山川众美,亦不必有,故总叙其最。居山之后事,亦皆有寻求也。
(33) 谓寒待绵纩,暑待絺纩,朝夕餐饮,设此诸业以待之。药以疗病,又在其外,事之相推,自不得不然。至于听讲放生,研书敷文,皆其所好。韩非有《扬较》,班固亦云「扬较古今」,其义一也。左思曰:「为左右扬较而陈之。」
(34) 庄周云:「鱼父见孔子杏坛之上。」《维摩诘经》㮈树园。杨雄《蜀都赋》云橘林。左太冲亦云「户有橘柚之园。」桃李所植甚多,枣梨事出北河、济之间,淮、颍诸处,故云殊所也。
(35) 葑菲见《诗·柏舟》中。管子曰:「北伐山戎,得寒葱。」庾阐云,寒葱挺园。灌疏自供,不待外求者也。
(36) 此皆住年之药,即近山之所出,有采拾,欲以消病也。
(37) 众僧冬夏二时坐,谓之安居,辄九十日。众远近聚萃,法鼓、颂偈、华、香四种,是斋讲之事。析说是斋讲之议。乘此之心,可济彼之生。南倡者都讲,北机者法师,山中静寂,实是讲说之处。兼有林木,可随寒暑,恒得清和,以为适也。
(38) 云物皆好生,但以我而观,便可知彼之情。吝景惧命,是好生事也。能放生者,但有一往之仁心,便可拔万族之险难。水性云物,各寻其生。老子云,驰骋出猎,令人心发狂。猜害者恒以忍害为心,见放生之理,或可得悟也。
(39) 庄周云:「轮扁语齐桓公,公之所读书,圣人之糟粕。縢者,《金縢》之流也。柱下,老子。濠上,庄子。二、七是篇数也。云此二书最有理,过此以往,皆是圣人之教,独往者所弃。
(40) 谓少好文章,及山栖以来,别缘既阑,寻虑文咏,以尽暇日之适。便可得通神会性,以永终朝。
(41) 老子云:「善摄生者。」庄子云:「谓之不善持生。」又云:「养生有无崖,达生者不务生之所无奈何。」绝迹,上皇,下衰,宾名,义亦皆出庄周。广成子在崆峒之上,黄帝之师也。许由隐于箕山,尧以天下让而不取。愚公居于驹阜,齐桓公逐鹿入山,见之,涓子隐于宕山,好饵术,告伯阳《琴心》三篇,庚桑楚得老子之道,居嵔礨之山。楚狂接舆,楚王闻其贤,使使者聘之,于是遂游诸名山,在蜀峨眉山上。徐无鬼岩栖,魏侯劳之,问「先生苦山林矣,乃肯见寡人。」无鬼问:「君绌嗜欲,屏好恶,则耳目察矣。」常采芋栗。老莱子耕于蒙山之阳,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事,织畚为业。四皓避秦乱,入商洛深山,汉祖召不能出。司马长卿高才,而处世不乐预公卿大事,病免,家居茂陵。郑子真耕隐谷口,大将军王凤礼骋不屈,遂与弟子别于山阿,终身不反。梁伯鸾隐霸陵山中,耕织以自娱,后复入会稽山。台孝威居武安山下,依崖为土室,采药自给。高文通居西唐山,从容自娱也。
(42) 谓此既非人迹所求,更待三明五通,然后可践履耳。故停笔绝简,不复多云,冀夫赏音悟夫此旨也。《宋书·谢灵运传》《艺文类聚》六十四。
维皇天眷宝命鸿佑我大清曰藐躬备福畴燕翼至胄子肇隆仪于上日兹过授玺之初启宴典于东朝重举赐鸠之会尊之至养之至实合万国之欢福无疆寿无疆切愧九如之雅七言华始百顺藻联时则丙昉姚年寅正姒月辛叶重光之庆亥符书寿之祥敞都福之新庭乙丙交而再遇溯贻谋于祖德七五羡而三番昔也饴侍尧颜十二岁承恩承训今而觞称子帝六十年曰寿曰康懿积庆之必有馀粤稽古所未尝觏盖三皇之民多寿而四代之制引年系衍星潢阶班槐棘外暨来享来王之旅下逮恒农恒士之俦共效山呼同臻海会问年六十犹是初元始诞之人有臣三千鲜及予龄最高之算或始仰苍龙之阙或再㪺白兽之樽宫出震而寿考且宁殿承乾而皇建其极露盈丹瓮饫来岳豆溟杯墨湿黄封捧出莺衣鸠杖上仪由旧盛事有加粟饱黄鸡荷蠲租于本岁纶衔彩凤甫拜诏于元辰欢洽尧衢喜沾镐宴皆六旬之长养意总殷于为(去声)下为(去声)民允九有之瞻依谊胥笃于称臣称子自惟何德仰赖天恩却册府之隆名为厌闻归美报上之虚誉勉堂构之鸿肯允惟励察吏爱民之敕几忆当联句观成本符望遂初之先定从此开筵屡锡卜颐和景福之弥长述春宴之分茶集虞廷之赓韵鉴申葵祝继叠柏梁今今古古乃希同协德惕重华之始子子孙孙引弈叶逢吉谐尔雅之诠
归政称叟开耆筵(御制),欢承膝下豫倍虔
恩复旧封笃宗贤,惇叙早列宿卫边
乾清再饫今三焉,龙光最近潢源仙
尧尊叨宴渥遇骈,摹天绘日罗丹铅
兹纪盛事一纪编,辟雍讲学璧水涟
储贰鉴视姬朱缘,等百世王肃豆笾
虎神花准杂咏笺,畿南河北廑惠鲜
吉帛不侈瑞应宣,寅禋备幄介丘圜
开国方略金石镌,观乡王道若易然
九十抑戒本仁弦,文阶武阶平无偏
俸停糈赐禄代田,分年合试经笥便(21)
全谱三百入宫悬(22),书重校溯津源渊(23)
哈萨左右并使軿(24),封暹罗斛价谢遄(25)
惠临昌平鉴鼎迁(26),双俘台海静蚳蝝(27)
掸国悔罪关叩滇(28),春省耕莅析木壖(29)
荆江浪帖蛟鼍眠(30),纶扉重禄领班联(31)
念旧世赏除世愆(32),知天字小宁朱䳒(33)
(尔)喀顶经心有悛(34),耄亲帝耤劝陌阡(35)
新疆麦丰村落阗(36),运河行水大智专(37)
削传夺谥斧钺权(38),八徵篆宝庆敷天(39)
论抒四得精微研(40),南交躬觐戴恩还(41)
越裳入贡古操传(42),昌文石鼓排岐畋(43)
国书佛语义贯穿(44),五题首咏畴福连(45)
禹谟尧典论且诠(46),家教幼龄妙引弦(47)
金堤内外戒纠缠(48),晒池均亩归条鞭(49)
两庑经石堂奎躔(50),五说造化归陶甄(51)
台怀六诣恩波湲(52),七叶七家应瓞绵(53)
阳布詟吁过予湔(54),诚格时雨沛垄㽭(55)
放百十万水衡钱(56),歉毋屯膏吏毋捐(57)
金奔巴定三身禅(58),十全说玉刻金填(59)
志凯陋明本兵孱(60),𠸄咭喇来大瀛船(61)
仁风涤暑系圄怜(62),八四启銮御辔鞯(63)
石口柳青欢盈廛(64),南苑阅本三法平(65)
三除秋漕艘弗牵(66),夏税积逋泽都蠲(67)
重蚕典祀苑窳媊(68),亲亲弈叶蕃兰荃(69)
荷兰远使恭𦜕拳(70),皇帝王师报治筌(71)
释菜优广弟子员(72),台戍量移宥罪颛(73)
武功赢十苗敢儇(74),功隆德盛治体乾(75)
环转庆周六甲旋(76),自初御宇升祥烟(77)
密缄癸巳志定先(78),格于艺祖鉴上元(79)
天下得人仁乃全(太上皇帝御宇六十年以来景运庞洪湛恩汪濊仁寿之徵卓越千古恭诵祖宗付谕旨敬念维重授受之天维切兢托在予者至际倍兢实以天下得皇帝人为惠爱之仁宗社苍生锡福悠久万年皆太上皇帝万万年焘育之仁如所云为天天之德如天之福即孟子下得人者谓之仁惟今始足以当之登州镇总矣臣许世臣,驾耆轶沩姒莫肩(80)
唐宋三朝矧戋戋(81),建储颁朔豫吉涓(82)
期颐举典请益坚(83),谦却尊号勒球璿(84)
乾隆嘉庆偕万年(85),九府权行地流泉(86)
大廷授宝付垓埏(87),归政训政世涧瀍(88)
越四日恩宴篯佺(89),廿载涂裘构栴楩(90)
初御皇极开兰櫋(91),金钟发声和气扇(92)
至再至三千复千(93),四国陪价附冠蝉(94)
礼乐赐赉前典沿(95),称万岁觞黼座前(96)
以天下(御制)养五福延(97),例溯翰苑句殿篇(98)
⑴ 祜纪太上皇父福本德基承元旦年周甲四得十全今岁天笃思授大宝盛典告成初四日仰维皇父御嘏皇极殿再举千叟宴联句以光庆典纯延洪不特与宴诸臣中年跻耄耋不能如五代圣体精神纯固膺天锡之康强亦未有同堂如本支之繁衍即稽诸史牒自古帝王亦莫能比拟者也
⑵ 臣祖代善初封礼亲王后改封康亲王传袭数世乾隆戊戌年太上皇帝追思本支敦睦之谊功王栉沐之劳号更念开国命复礼亲王旧诸王如郑亲王济尔哈朗早识吴三桂逆谋战功至著豫亲王多铎初破潼关继定江南肃亲王豪格荡平陜西克勤郡王岳托克朝鲜四城亦皆忠勤协赞功在宗盟后虽经改封郑亲王为简亲王肃亲王为显亲王克勤郡王为平郡王豫亲王为信郡王仍命复其原封并予配享而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定鼎伟绩尤懋封予谥特命追复睿亲王封爵并复其宗嗣袭配享子孙亲制诗什徵献铭功昭垂不朽且俾后嗣各念前勋咸知感奋恩泽之隆尤为亘古所未有恩和硕礼亲王臣永
⑶ 乾隆丙寅八月三惇叙殿臣以锡宴宗室凡百人时侍卫得与宴联句固山贝子臣永硕
⑷ 丙寅惇叙殿之时宴臣已叨恩入座其年幼尚未受封至乾隆癸卯新正十日又乾清宫普宴宗亲潢支茂衍至二千馀人臣得以辅国公与三宴今岁饫沾之湛露综计五十一年中叨承筐卜昼荣矣辅国公臣弘曧
⑸ 臣以近支宗室自幼仰蒙施教养兹幸侍耆筵皆赖恩圣恩敷锡实深荣感镇国将军臣永瑸
⑹ 乾隆五十年举国庆叟稀敛时锡福行千宴太上皇帝寿逾古一时王公大臣官员耆民等与阶宴者凡三千馀人臣时年六十九岁忝厕台荣与恩宴今岁臣年八十再逢荣盛典叠被士公臣恩渥实为非常过大学阿桂
⑺ 乾隆五十年千叟宴联句凡百韵太上皇帝圣制及臣工九十八人诗胪陈敬太上皇帝御极至五十年诸大政以天法祖勤政制作爱民恩泽攦文章段虽摹勋业为八绘天日未能颂扬万一而五十年以前之王杰盛德大业已罗举大凡矣大学士臣
⑻ 此次联句溯自乾隆乙巳至今岁丙辰凡十二年中太上皇帝纯德全功用编年天恩国庆仿照五福联句一曰寿之例体以次推广恭述大学士臣孙士毅
⑼ 乙巳辟京师国学自元明至议本朝五百馀年雍之制未备向有建者以乏水格于部议癸卯春始制碑文命新建殿基圜水以符古制亲以复古而不可泥古谆切告诫是年春辟雍告成辟雍文庙释奠御彝伦堂至亲诣命大学士讲书祭酒讲经毕人贡监敷宣御论一时内外文武百官进士举等及高丽使臣等圜桥鹄立敬聆年丙午圣谕咸心悦诚服礼成恩广明科顺天乡试皿字号卷内中额十五名以示嘉惠是日适遇瑞雪沾霈思念执事诸臣观礼多士衣履沾湿官员各赏赉有予纪录一次诸生分别差尚书臣刘墉
⑽ 先是酿成事太上皇帝以前代建立储贰端特命军机大臣及上书房总师传将前代册立太子事迹辑储贰金鉴一书始于周平王太子宜臼终于明神宗太子常洛胪陈事迹以昭鉴戒卷首冠以圣谕及御制文七篇敬申为圣祖万世法守世宗家法贻谋本朝尚书臣德明
⑾ 历代帝王庙向沿明制每多阙略增太上皇帝敕大学士九卿详加订用昭公正并申妥侑作记立碑纪昀躬祀告虔以尚书臣
⑿ 鎗内府敬藏旧准神鎗太圣祖所遗虎神鎗花准神上皇帝每幸山庄及木兰行围用以即鹿是岁九月朔用格鸠西山有虎伏丛莽中即行围阿济圣祖所遗虎神鎗一发殪之众蒙古观者无不惊服见圣制行围即事杂咏诗中尚书臣庆桂
⒀ 直隶顺德广平大名三府毗连河南省之卫辉怀庆彰德三府春夏愆泽节次加恩分别蠲缓展赈灾无不太上皇帝临御海宇以来每遇各省偏即于蠲赈务使灾黎均沾实惠是岁二省被旱较广施凌阿恩尤渥署两江总督臣苏
⒁ 正月六日哈达哈赐千叟宴时妙应寺塔顶悬有达者蒙古语奉佛吉祥制帛也塔顶最高断非人力所能致虽不先圣德谦冲勿使宣付史馆而瑞帛飘缀不后适当叟宴礼成远近顶礼咸谓吉祥善事佛力神通不可思议禔寿之祝足徵妙应矣季尚书臣胡堂
⒂ 丙午郊坛太上皇帝御极六十年中每岁大祀无不祗肃躬亲向来于特坛之二成设有幄次以备行礼是年拜谕礼臣详议于坛上读祝位添设小幄次倘遇风雪可以稍资蔽禦俟至圣寿八旬即于此内行礼如其时精力如旧尚必照常其幄次原可备而不用盖勿懈圣意于归政之前务欲岁岁躬行始终非于此稍从简易也自有此设两次旨每岁祭日气候晴和惟丙午甲寅曾馀年均未设用仰惟鉴佑合申虔昭格永矢寅承而昊苍德呼吸感通于斯益见尚书臣彭元瑞
⒃ 乾隆三十九年书敬述命辑大清开国方略一我示万世祖三十二卷宗开创艰难功德显铄以凡以发祥世纪冠于编首是年告成院尚书圣制序文刊布中外理藩臣留保住
⒄ 圣制补南陔白华笙诗六篇向命用于乡饮酒礼自乾隆廿六年举行后又阅廿馀年是岁复年之盛敕京尹于上元节日举行用昭羞耇引左都御史臣舒常
⒅ 向来始至是经筵后赐讲官等宴例不用乐诏于文华殿东配之本仁殿设宴工歌抑戒之诗侑席用古乐宫商角徵羽一字一音著为令典左都御史臣金士松
⒆ 馆臣进呈职官略皇朝通志太上皇帝披阅以设官分职文武级阶自应相埒乃文职自正一品起而武职系从一品起既较少一阶而文职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凡十八阶武职则自从一品至正七品止十二阶显有悬殊体制未协领侍卫特谕廷臣详议遵照从前例增入钦定内大臣将军为正一品之一阶其正七品以下较文职所少五阶亦一体增入釐正于是官联整肃平允益彰详备都统臣巴克坦布
⒇ 文武官员有罚俸处分者止罚俸银仍准支俸米降级留任者照所降之级支领银米至革职留任者则银米俱停此定例也是岁二月特颁恩旨念京官多仰藉禄糈以资办公止将俸谕嗣后在京文武官员有降革留任者银分别停减其应得俸米俱准照原品支领以示体恤都统臣永庆
(21) 丁未九大学士卿议奏科场条例乡会试二场改用五经自戊申乡试为始用易经出题以后按乡会科分将五经依次轮试一周再于乡会试二场五经并试奉上谕改用五经既可令士子潜心经学又可以杜场内关节弊端而衡文者复不至限于经额致佳卷被遗所议极为允当但易理深奥边省未必人人诵习来岁乡闱已近或多不谙经旨因思士子多习诗经戊申乡试著先以诗经出题次书次易次礼次春秋庶士子得以渐次兼通近年轮试已周癸丑会试以后皆以五经出题士子皆知敦崇实学矣都统臣范宜恒
(22) 明世子朱载堉乐律全书既入四库书中经用太上皇帝御览指驳如思文后稷章竟时曲牌名其以周诗不用商声则乐律之宫商与代名之商周何涉且乐必五音俱备乃以角调谱国风徵调谱小雅宫调谱大雅羽调谱周颂而专以商调谱商颂均为纰缪因命将诗经全部按照一字一声定为诗经乐谱全书于是三千年雅乐皆入弦歌经学律学昌明大盛世矣承散秩臣臣张勋
(23) 四库全书卷帙繁富其讹舛太上皇帝驻跸热河阅文津阁之书见尚夥因命详为校阅并令详校文渊文源二阁之书原总纂纪昀带同原分校诸臣详校文溯阁书自此鱼鲁鲜讹倍加精密臣江宁将军那奇泰
(24) 左右哈萨克在汉为大宛属国最为辽远乾隆戊寅回部既定之后即遣使朝贡其后庚辰壬午亦频遣使臣入觐至丙午冬新袭右部哈萨克王汘和卓令其弟阿哈岱来朝太上皇帝命于丁未新正随年班藩部等一体与宴是年八月左部哈萨克汗瓦里苏尔坦亦令其弟哈斯木入觐正值万万寿庆辰即于山庄万树园成德特赐宴赉杭州将军臣
(25) 暹罗国旧名暹罗斛自我一朝顺治十年至乾隆三十一年每三年次贡使不绝至三十五六年为缅甸所残四十三年国人推郑昭为国长次年即遣使入贡四十七年伊子郑华掌国事使来修贡并吁请封爵所请上皇帝念其保聚遗黎即允太雅赐以敕印封郑华为暹罗国王并令来使丕史滑里逊通那突等一体入宴以昭惠远来同之盛保宁夏将军臣成
(26) 昌平明陵自其中世以来诸事阘弛久未修葺厥后又经兵燹残废日甚乙巳修葺次太上皇帝诣视垂恻特派大臣等通行年冬工竣用帑二十八万有奇支取户工二部颜料木植尚所不计丁未春由汤山临幸周阅夏幸避暑山庄过清河有望明陵各题句十三首或近体或古风不拘一律盖施仁胜国既为从古所未有而尚论兴废用示万世殷鉴意更谆切矣广州将军臣福昌
(27) 戊申文先是台湾以漳泉二郡客民搆衅逆匪林爽乘机纠众滋事地方大吏讳饰懦缓未即蒇事丁未岁渡海进太上皇帝特命福康安率巴图鲁百人讨由崇武澳放洋进鹿仔港一日千里首先收复嘉义县旋破斗六门直至大里杙贼巢林爽文携孥宵遁入内山福康安等连破集集埔小半天山等处因令将弁等易服改装同义民社丁分投搜缉又虑其入海潜逃派兵由后陇至桃仔园一带沿山密布是年正月初四日在老衢崎地方将林爽文并贼目何有志等擒获解京正法其南路贼魁庄大田在凤山一带距海甚近虑遁入海福康安令官兵分队自山梁排下适乌什哈达所率水师齐至沿海密布水陆合围遂擒庄大田及其头目全郡荡平因定善后命福康安及抚臣徐嗣曾清查积弊酌事宜十六条又分年令督抚提督轮班渡海巡查准令台湾镇道一体奏事特命建立福康安等生祠令郡民触目警心潜消狠戾共乐升平矣原任杭州将军臣善泰
(28) 缅甸即后汉书掸国地自乾隆庚寅悔罪吁降后已二十年至是云贵总督富纲奏掌管国事孟陨遣头人等赍金叶表文并驯象金塔款关进贡情词恭顺命准其前来山庄行在锡宴优赉以示柔达直隶总督臣梁肯堂
(29) 永定河堤关系直隶农田自辛卯庚子漫口堵筑蒇事近年河流顺轨近河村庄安堵至是复旨蠲巡幸天津亲莅阅视河务田功降免经过钱粮十分之三缓徵芦商正馀课银六十七万八千五百馀两再展限三年并恩免宣化府属被灾民欠未完及缓徵银粮又天津府属节年缓徵带徵银五万馀两屯谷六千馀石以示省方惠民至意陜甘总督臣宜绵
(30) 荆州城外逼近大江是年江水暴涨溃堤入城二百万命大学士阿桂驰往查勘发户部帑金两抚恤兵民修建城垣衙署庙宇盖莫可殚圣恩优渥凡地方偶遇偏灾抚恤频仍述而于此尤为优渥南河总督臣兰第锡
(31) 向例六部尚书侍郎俱支双俸双米大学士兼管部务亦俱双支其不兼部者系双俸单米督特恩给予双俸米以符体制东河总臣李奉翰
(32) 世管佐领袭替人员军政参革例照因罪参革子孙不列应袭太上皇帝念八法非私罪可比人之子命嗣后伊等祖父袭多次者仍给参革拟正本由别支袭者伊子祗与列名漕运总督臣管干贞
(33) 己酉数安南臣服陪本朝袭封传世已阅百十年其国臣郑氏久执国柄后有阮姓以伐郑为名侵扰国都遂成内讧乾隆五十三年秋其嗣孙黎维祁避乱出走母妻眷属等奔叩交界之水口关求救督抚等据情呈奏太上皇帝披览深为怜悯恩谕优加抚恤其时督抚等有乘此机会𠞰平后收其土地之请太上皇帝廓覆焘之仁不肯乘人之危利其疆土大公至正兴继为心因命孙士𣪣带兵为之复国节次据报大兵乘胜直抵黎城即降荒服字恩旨复封黎维祁为国王惠绥小固存以视元明索其代身金人者相去奚啻霄壤然栽培倾覆理本昭然黎维祁庸懦无能不克承以圣恩守国早经有制诗文中即圣明洞鉴是天厌黎德之语其后果验详见秩大臣圣制书安南始末事记一篇中散臣鄂勒毕图
(34) 戊申夏廓尔喀因西藏噶布伦等抑勒苦累而驻藏大臣庆林等又不为之申理遂侵扰后藏边外等处太上皇帝命鄂辉成德带兵往𠞰而彼即就约束不敢跳梁复经查出庆林等办理不善之处分别治罪于是廓尔喀于佛座前顶经立誓悔罪归诚再不滋事遣使来京进贡遂尔彻兵其时属经申谕鄂辉等彼众虽有归顺之言亦当扬我兵威取其附近部落使之目睹天威方为攻心之策至于设誓表心岂堪深信但防必宜圣意亦不欲为已甚而班师后审虑筹加慎庶可无事其后果不出事圣明所料越二年复有沙玛尔巴唆扰之土默特多罗贝勒臣索诺木巴勒珠尔
(35) 十年中太上皇帝劭农兴谷耤亩亲推六凡举行二十七次至是年复举强舂亲耕之典时从耕圣寿已近八旬精力康容履亩一执事官吏耆民无不欢欣同深庆颂木科尔沁贝勒臣固扎布
(36) 伊犁延袤万馀里初归版图屯种事宜布置非易迄今已将四十年矣将军保宁抵彼察看该处近年以来百谷屡丰牲畜繁息谷价视内地颇减贸易民户增至数万在彼置产者既多而于城市开铺乡村耕种者亦复不少较之从前倍加饶富实与内地无异有圣制纪事诗什喀尔喀多罗贝勒臣辙布登纳木扎勒
(37) 运河八闸迤南每年藉徵山湖收水灌输济运丙午岁命侍郎明兴往办疏浚水遂充足有馀而临清迤北卫水源弱复多古浅有碍漕运是年命和琳管干贞分投督浚一律疏通于是南北往来漕艘遄利回空亦可赶复旧制限朝弁丁交庆仰惟宣节豫筹率作兴事实吾事圣制诗有由来诸务在人为其用人为之句洵至理不易也喀尔喀多罗贝勒臣贡布多尔济
(38) 国史馆辑进贰臣传乙编其中有先顺流贼仍降本朝后复从逆者此等反覆小人不应为之列传是年六月事迹至特谕将原纂列传彻去祇为立表摘叙冬月复以表内摘叙不详转使丑秽之行得以倖逃訾议叛逆无命馆臣查明编入逆臣传另为一编使耻之徒不得解免斧钺之诛方为公当又如冯铨龚鼎孳等罔顾名节降附后并无事迹可纪倖邀易名之典亦宜削夺盖贰国史彰瘅所系衮钺宜严圣裁特立臣传为迁固以下二十三史所未有而其中功罪进退予夺尤随时精审仰见维植纲常精严笔削之至意喀尔喀贝子臣巴勒准多尔济
(39) 庚戌内恭逢工外藩太上皇帝八旬正寿外臣属国吁请祝徵民釐仰蒙因镌八鉴允复以洪范之义省岁徵耄念之宝作记阐祥先已开特科蠲夏税乃腾庄宴赉恩诏普锡鸿施七月中旬于避署山群藩届期由圆明园进贺宫巷舞衢歌敷天同庆正寿之辰升殿受燕于宁寿宫先后于同乐园行庆匝月天气晴和人情欢忭臣等纪载图绘辑为八旬万寿盛典齐祝圣龄亿兆京垓与天无极勒科尔沁辅国公臣塞珰噶玛
(40) 八月初十日宣示词颂者圣制四得论以示群臣之献以位禄名寿胥因德而得次日复圣衷谦抑亹修敬以待天恩制四得续论详辨自古帝王圣贤各有其位与禄名寿俱不容强致精义朗然若揭日月序谓前论切乎已续论公天下洵国公臣明道立教之极则也科尔沁辅诺衮达赉
(41) 安南阮光平悔罪投诚吁请归顺乞于七月中万万寿敬申躬祝敕封安南国王旬阮光平率属遄行至天避暑山庄展觐祝釐恳求遵用朝章服以表忱款衣嘉允其请并俱从优命朝贺之日仍用彼国冠一切燕赉渥光平感戴之诚异常沦浃自古人主控驭外藩几见有国王亲行祝庆之事且安南自元明两朝于陈氏莫氏黎氏屡谕入朝卒莫能致若今之心服身依实由邦太上皇帝德绥威慑无远不届是以海恭顺乐归覆懤也尔喀喇沁辅国公臣温邵瑚
(42) 南掌古越裳地雍正八年入贡以后定为十年一贡庚戌年国王召温猛以大皇帝八旬正寿奏恳于先期一年入贡遣陪臣进表献象敬申祝嘏圣制诗志事有乃知八月八旬庆虔祝九如九颂章之句并识语论韩愈越裳操所云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国系闲关豫防之义以今日时势论之殊方毕来诚意祝釐讵宜却之不受盖圣谟广大于远藩外域不事招徕而验海占风之伦麋至凫趋惟示以九经怀柔之义而已巴林多罗额驸臣丹津
(43) 周宣王石鼓十在今太学戟门内潘太上皇帝既命考定次第以迪所释为准庚戌年以三代法物阅岁既久宜加珍惜命施重拦深护且其文经前代诸家诠释不一真赝纷如因以现在可辨识之三百十字重排十章制新鼓刊置太学戟门外及热河世文庙中于是宣王中兴之迹不泯鼓宣圣牖之道恒昭详见圣制集石所有文成十章制鼓重刻序济敖汉和硕额驸臣密扎特多尔
(44) 癸巳年译汉藏太上皇帝命以国语全经其书体大物博至庚戌年而全藏告蒇经一译圣制序文著明成事必待时会并以梵为番再译为汉三译为蒙古三方久为臣仆兹以汉译福国语俾中外皆知尊君亲上去恶从善非求之说也大义精深沁头等台天人秘奥之旨于是益彰科尔吉臣阿咱喇
(45) 辛亥往岁皇重华宫联句皆因事为题是年太上帝念乾隆六十年将归政自辛亥以后五年适合洪范五福之数是年以一曰寿首唱以后递年联句至乙卯而五福适全前此戊申计至乙圣制上元镫词始于八章中各用一卦卯而六十四卦恰周仰惟联句五福镫词六十四卦俱于数年前罕二等精意所贯已举全局而声振之矣鄂台吉臣沙津
(46) 是年仲春月论有经筵经题讲大禹谟允执厥中御取汉苞氏注而引舜典受终于文祖即禹谟论语所谓受终亦即洪范所谓考终命一以贯之尧授舜而尧之事终舜授禹而舜之事终示万世子孙长存戒惧则必敬书天爱民孜孜勤政致意深远是秋又苏东坡书传尧典语终之句诗有咨岳时年八十六法先三载受其大廷授尔受之义尤著明矣布乌珠沁二等台吉臣衮扎布
(47) 每岁元至山庄万万寿节前后皇孙曾俟庆祝行礼即随侍秋狝是年质郡王太上皇帝观诸皇皇孙曾元射皇孙绵庆年十三元孙载锡年甫八岁俱能连中三矢有赐黄褂双眼翎并圣心欣赏各圣制一身七代瞻永佑徵之神御天恩句及行家法逊格尔围威皇皇孙绵宁年甫十岁引弓中鹿随侍帝忆及昔年十二岁时太上圣祖行围今双皇孙更先二龄深为庆喜即赐黄褂眼翎成诗志事敬念永承七言尧年之聪听深期志实三致意焉盖太天贶之上皇帝一身亲见七代已为罕有而以幼龄即能善射固由皇孙曾元等俱祖宗家法弧神矢昊苍眷佑实本于皇孙曾太上皇帝威高臻精妙所以元得所观法也吉科尔沁二等台臣苏鲁木
(48) 庚戌岁韩鑅等奏称黄河漫水偶涨大堤外王平庄民堰坍塌由毛城铺滚水坝下注等语似因毛城铺减下之水间有泛滥及绘图呈堰非毛览始知王平庄原在大堤以内冲塌民城铺减下之水而其误总由河臣向以堤内之王平庄为堤外是以措词殊不明晰经太上皇帝指示凡滩地在大堤以内者均当谓之堤内在大堤以外者均当谓之堤外而向日指称在堤外漫溢以为朦胧规避被灾之计者其弊亦可顿除是以新正加恩展赈志事诗有一洗向来规避语大堤内外辨犁然之句奈曼二等台吉臣阿南达
(49) 晋省河东盐务积弊已深为调济之策者不过换商加价二说然商屡换则累在殷户价屡增则累在贫民仕山西太上皇帝早烛其弊是年因冯光熊调巡抚命与藩司蒋兆奎悉心详议旋据覆奏课归地丁盐听人运而诸弊自除盖就小民每人每日食盐之价较之地丁所增之银节省实多而听民自贩如百货之流通则奸民不能有居奇之弊是便民而非累民减价而非加赋也随台吉臣命大学士九卿议行之阿巴垓二等巴图
(50) 经镌石命大学士内廷翰臣校勘蒋衡书进十三分列辟雍两廊圣制序文并俾说经文摹勒得仰瞻宸翰镌树昌彝伦堂中圜桥缝掖共讲解经训明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者实属千载一时以视炎刘一字曹魏三字及唐宋诸刻何足比拟万一喀扯沁二等塔布囊臣林丹
(51) 壬子礼聂崇义三礼图画圭瑁形制又周典瑞有王搢大圭执镇圭之文既不足尽圣制说以辟其谬复者著为申论书之信与古之必不可复复古说像设说卜筮说共五篇理精据确非有意立异而精深广大真足俟百世而不惑已喀尔喀二等台吉臣吉端多布
(52) 前此已及兹圣驾巡幸台怀行庆施惠有加无銮辂六临以五台非清跸常莅之地蠲免该县本年地丁钱粮十分之五又询抚臣冯光熊奏晋省大同朔平二府旧欠粮一万二千馀石降等塔布旨著全行豁免以示优赉喀拉沁二囊臣素勒齐木
(53) 五福亲太上皇帝躬膺见七世实为史册罕见身见祖特命八旗及各直省督抚查臣民中有父下逮元孙者据实奏闻据内务府奏致仕上驷院卿李质颖晋抚冯光熊奏监生张克用赵钰民人陈徽舜武鱼河护山东抚臣江兰奏原任布政使李承邺安抚朱圭奏捐职府知事潘起煌等七家身亲七世俱加该抚恩赏给七叶衍祥匾额字样令该部及各制造逐家颁给用昭升平盛事侍郎臣富纲
(54) 廓尔喀在后藏极边外其巢穴名阳布前经遣使归诚悔罪兹复抢掠扎什伦布因命福康安为将军统兵进𠞰克复济龙边界罙入至帕朗古连次攻克山梁及木城石卡数十处诛戮匪贼三四千人距阳布不百里贼酋穷蹙乞降畏惧震慑凛遵将军檄谕还掠犒师福康安奏闻乃降马舆乐旨允其纳疑拉特纳巴都尔随恭备象令其大头人赍表进京请罪谢洵为完思善侍郎十全功蒇臣沈初
(55) 是岁立夏后得雨稍迟生寺广太上皇帝亲诣黑龙潭觉润祠玉泉山御龙神祠虔诚默祷闰四月二十八日门理事后召见王大臣等阙失谕以雨泽愆期令诸臣及科道指陈政事次日以夏至大祀方泽进宫斋戒甘雨渥沛诸臣具奏称贺咸以感格和气协应请宣付史馆太上至诚皇帝却而勿许合德矣圣衷谦抑真与望天侍郎臣胡高
(56) 河南省前因摊征河工帮价民欠未完银至一百八十万两分作十年带徵每年应完十八万八千馀两之项民太上皇帝念依限催徵逐年皆有带徵力未免拮据加六年应恩将应徵四年之数分作八年带徵馀徵银一百十二万两全行豁免侍郎臣蒋赐棨
(57) 癸丑有我无朝惠爱黎元加已上皇圣祖宇六十年世宗家法昭垂祲即驰太帝御来偶遇一隅偏又有谕蠲免缓徵赈贷兼行且有连年蠲免者常川赈济者又有新正展赈者统计发帑数逾亿万万孙勿为隆恩稠叠旷古未闻乃犹拳拳后世子言利之臣所惑是年冬裕为特颁谕旨切诫屯膏倘大臣有以储蓄宜言者断不可听又用人惟当以正途为重前此偶因河工军务暂为权宜之计倘臣工有以开捐为言者尤必斥而勿用煌煌圣训实传万世爱养黎庶澄叙官方之治要矣侍郎臣成德
(58) 西藏素尊黄教最为蒙古各部所信服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二人传世相袭觅一聪慧有福相者为呼必勒罕长成后称呼土克图其来已久乃近年风气日下逞诞营私所生之呼必勒罕率出一族甚至沙玛尔巴垂涎扎什伦布财产唆使廓尔喀劫掠藏地太上皇帝命师申讨廓尔喀畏惧归降当此震叠之时宜为藏疆永定经制因国威命制金奔巴瓶颁发藏地将众所举转世之呼必勒罕书名贮瓶由驻藏大臣会同掣签以定其在各蒙古之呼必勒罕令于京城制一定不雍和宫由理藩院堂官会同掣签法独元代曲庇番僧肆横害政我黄朝实无其事而自后永杜争端正所以护持教也详见圣制喇嘛说中侍郎臣韩鑅
(59) 武功复太上皇帝圣制十全记盖志选和阗玉镌十全老人之宝并为惟有益说申明十全之尽君职不啻武功一事励宵衣旰食之勤益切敬日天爱民之念以虔俟皇极殿案昊贶今岁元礼成宁寿宫上左陈说太上皇帝之宝右陈来真所十全老人之宝册盛典炜煌开辟以罕觏侍郎臣刘秉恬
(60) 大兵征廓尔喀功成班师兵部奏凯旋兵丁至京由驿各归本地营伍因东省旗圣制纪事文详示开国以来用禁旅及兵以张挞伐所向咸奏成功兵部所司不过设驿安顿送往迎回蒇事则循例奏闻非如明代本兵以庸儒司事不知兵为何物或恣苞苴以饱囊橐迨至败衄辄受攻斥是以国势孱甚仰见我朝奋武诘戎悉禀先机睿算而将士一心一力部臣畺臣筹储饷供廪给民不知兵行若无事鸿勋屡奏非前朝所可比拟侍郎臣赵锳
(61) 红毛𠸄咭哩国遣正副贡使吗嘎□呢嘶当㖦等奉表进贡虔祝船于癸万万寿其使臣自壬子八月由彼国开丑八月初旬始至物避暑山庄向化抒诚远达重瀛之外所赍贡有测量天地日月度数名布蜡尼大哩嗡在西洋称为上等器物藉达诚忱太上皇帝以该国使远涉重洋慕化祝熙累洽釐皆至所赍之祖功虽称奇实宗德重所致物彼无足重有宝远物圣制诗志事其昭薄来厚往不之至意侍郎臣张若渟
(62) 以热河太上皇帝驻跸为避暑山庄暑气歊烝昕夕民祈泽因谕刑部念清理庶狱可期感召甘和轻者分传堂官查明徒罪以下案情较别减等发落其缘事牵连及寻常案件亦即讯释完结并命热河道府于就近狱犯核明情节速交军机处奏释以迓澄景和盖天庥命下之后时霖立霈秋仁心上格通也真呼吸可侍昊苍感应之机郎臣谭尚忠
(63) 甲寅宗庙传膳太上皇帝春巡天津于泉后策骑启行送旬开四驾百官及扈从诸臣见无不欢圣寿八而精力弥健控驭从容喜额手吴侍郎臣省钦
(64) 三月二十日高祠御舟过琴旁石口村二十四日经杨柳青处居民踊跃欢迎情殷瞻就河地方该二特加恩将该村本年应徵钱粮普行蠲免视者尤为巡幸经由地方例免十之三或十之五京恩施格外宁盛侍郎臣泰
(65) 日太上皇帝励精图治行宫毡庐每阅本如在宫廷驻南苑日阅刑部题覆云南省李氏救夫情切戳毙夫堂兄李文有部议斩候一本命照救父情切之例量予末减刑部遵此办理旨纂入例册嗣后三法司核议时俱依原任侍郎臣王昶
(66) 乾隆三十一年四十四年两次曾颁谕旨普免七省漕粮至是以明岁六十年逢国大庆复谕轮年普免漕粮一次盖藏富裕食江西巡殊恩叠沛已三次矣抚臣陈淮
(67) 乾隆十一年三十五年四十二年五十五年四次颁旨普免天下地丁钱粮所以子惠元元休养生息者至周且渥复因乾隆六十一年太上皇帝授宝归政嗣皇帝登极初元宜沛乙卯十月颁恩纶薄海共沾湛恺豫于旨将嘉庆元年各直省地丁钱粮通行蠲免使远省于二月开徵之前均可接奉恩旨以示太上皇帝与各省嗣皇帝爱育闾阎至意先是甲寅十二月节年民欠及带缓未完银谷例应按限徵输小民究因官项未清不得遂其含哺之乐奏颁旨令各督抚迅查实欠在民之数覆请蠲先将此据各省旨誊黄宣示毋使蠹吏开蠲急徵中饱查到综约二千馀万荷贵州恩俱予全蠲其奉天山西四川湖南广西六省本无积欠念其踊跃急公未能均沾尤为公大惠将各省正项钱粮蠲免十分之二溥自甲寅八月至乙卯十二月岁馀中三沛巡抚臣殊恩谨从类记山西蒋兆奎
(68) 浙省杭嘉湖三府生计所需最重蚕桑闾阎旧俗于黄帝轩辕氏庙中致祭蚕神未入祀典设神牌允巡抚吉庆所奏于后殿安每岁官为致祭并轩辕庙御书黄帝轩辕氏庙扁额曰利用宜民后殿原蚕神曰衣被功成发往悬挂以昭神贶任提督臣窦瑸
(69) 乙卯传上年诸今岁位后皇太上皇帝念及子皇孙以及曾元等章服仪制国家一定等差不可僭越但即遂与宗室等伦于亲亲之谊似有未协因传用冠服旨于归政后仍在在尚书房读书其应缰㘘等物仍照现之例太上皇帝年登九秩即可得六世来孙亦视元孙一例更为千古未有之吉祥盛事副都统臣纳音
(70) 海外诸夷在广东澳门贸易仰沐天朝柔远之恩无不愿来瞻觐上冬雨广督臣长麟奏荷兰国办理国事呢□啵等四人代伊国王喊琳哗囒咥哪嗖奏本国王同公班衙世代沾恩兹值乾隆六十年国庆道远不及禀知即命呢□啵等专差贡使嘚□赍表来庭与朝会太上皇帝嘉其慕化词意虔恭新正令筵宴优其赏赉并颁诸珍用敕谕锡该国文绮珍物加赐䌽缎玩器示宠异副都纥臣崔成玉
(71) 皇师经筵礼先于师传心殿帝师王先圣先师前告祭自乾隆六年学士一亲祀一次以后依中祀之例每岁派大员致祭是年更符初御经筵以躬亲将在位周甲夙契心传愿祀用展敬诚制诗有云外王内圣幼知重日引月长耄逮堪心法治法盖已同条共贯矣副都统臣勒礼善
(72) 二月上丁礼成瞻仰宫墙亲诣用深文庙释奠景慕是日天气暄和风日清朗益钦驾由彝伦堂周视昭鉴礼成后宸翰石刻两庑石经诵仁祖御辟雍座敷宣师之道圣训之旧题阐先法并笃念旧学之臣优赠师傅各直省岁试入学名数照例分别广额免国子监肆业生徒坐监一月用示重道崇儒寿世作人至意副都统臣齐里克齐
(73) 庚寅奉情节并旨将发遣新疆各处及军台官犯按其发遣军犯分别减释是年查念上次查办时有因到配年浅仍留该处及办后续行发往者其中或不乏情节可矜之员经当差特沛殊恩令将发遣及军台官犯并曾之旗人核其情节分别请旨减释统白都纳副都臣索喜
(74) 黔楚连界苗民食毛践土久安生石圣化不意上春有苗匪吴半柳邓石三保吴陇登等迫胁众苗肆行焚掠敢作不靖延及四川秀山境内福康安适于岁前调任云贵总督闻信即带兵驰赴贵州铜仁府奋力𠞰除立解正大松桃嗅脑三城之围而四川总督和琳自藏来京于邛州闻信一面派调屯练降番一面带兵驰至秀山痛加𠞰戮旋等前命两督会兵齐赴楚南并选巴图鲁侍卫往数月以来攻燬苗寨禽戮逆匪不可胜计冬间先将逆首吴半生擒获其馀三犯亦即悉行生擒以二名解京正法二名留彼尽法处治以彰国宪以快人心而胁从之众概免骈诛从此畏法感恩苗疆永靖密云副都统臣观音保
(75) 以上自乙巳至乙卯帝文德之炳焕武功太上皇之赫耀篇事惟圣治之光昭每年撮举其大者分攦于纪实语愧不工至本年恭值授宝大典繁祉鸿禧超越千古谨胪陈全福以鸣盛焉荆州副都统臣成德
(76) 自尧舜以来惟殷中宗在位七十五年享国最久其次即为殷高宗亦止五十九年从未有如我宇周甲上皇帝俱御圣祖仁皇帝纪元已太两朝百有二十一岁固由隆有以克昊穹眷估独优亦实圣德崇承景命耳臣原任副都统富珠礼
(77) 告太上皇帝于践阼之日即炷香敬上苍若御宇届六十年即当传位归政元储不敢上同六十一年以次递增仰见圣圣祖纪元德谦冲念銮仪使祖燕贻至意臣周缉武
(78) 年国朝旧制慎蕳元良不早册立宣示雍正元世宗宪皇帝亲书太上皇帝御名藏贮书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上叉特密缄常以自随太上皇帝缵绍鸿图钦承癸巳年早家法不预册立储嗣而宗祏大计于已定自圣心上年九月宣布定密缄召皇子诏旨即将癸巳年所皇孙王大臣等公同启阅隆銮仪使臣安
(79) 以简定太上皇帝恭遇元储默奏上帝南郊大祀曾并于盛京恭谒列宗在祖陵时敬告天之鉴仰惟精列祖格诚昭于垂佑继体重计慎之又慎所由默邀也为国家延亿万祀无疆之祚天津镇总兵臣苏宁阿
(80) 自古授受之盛首推唐虞然伊耆有沩世系虽同出黄帝而支别派分已非一姓若竹书纪年所载夏后不降禅位帝扃亦属兄弟皆不足方今日之一家神圣也宗人府府丞臣孟邵
(81) 唐高祖因太宗阅墙肇衅同气操戈不得已而行内禅睿宗藉临淄定难鉴于武德已事遂授以位皆势为子逼明皇遭寇幸蜀肃宗灵武即位乘危自立后世尤多遗议至宋高孝外怵强邻内耽佚乐光宗则群臣请命太母既禅犹不自知是皆无足比数副都御圣制偶阅旧诗本曾咏及此史臣顺海
(82) 每年十月例应朔将颁发来年时宪书上年因颁次届期特涓吉于九月初三日宣示布告中谕旨明定储位以丙辰年为嘉庆元年外副都御史臣汪承霈
(83) 上年钦奉年归政皇帝太上皇帝谕旨于丙辰胪诚固让并率同内外王公大臣等具章吁恳百龄方举行斯典荷蒙太上皇帝寿跻圣谕以御极初元斋心默祷久邀则初年焚昊慈垂鉴若因群情依恋勉遂所请香告不得天之语转为不诚御史臣谆谕复行渎恳副都赵佑
(84) 前代东朝典礼有上尊号之文祇属相沿例事我太上皇帝御极周甲称圣神圣德尚未足圣政高厚悠久即尚书所文武颂扬万分之一昔庆节圣祖仁皇帝平定三藩及恭遇臣工有以上尊号为请者圣祖皆却而弗许谦尊弥太上皇帝敬绳颁旨不祖训光豫行必请上尊号爰镌字第一号玉宝命将旧存和阗贡玉喜太上皇帝之宝并镌册于圣制十全老人之宝说作为政使臣玉皇极殿御案陈设通秦清
(85) 上年钦奉年纪元嘉庆太上皇帝谕旨丙辰颁朔中外皇帝至诚爱一年时日率王公大臣奏进廷颁乾隆六十宪书百本恭备内用奉近臣等太上皇帝俞旨其亲藩俾得披瞻欢愉赐大内及颁发直省及诸藩图俱用之隆嘉庆元年时宪书一以纪无量寿一以昭大一统之盛自轩辕纳甲汉武建元所未尝有从此日引月长宝箓同跻亿纪大理寺卿臣蒋曰纶
(86) 国宝充太工皇帝演畴藏富盈泉流山积皇帝恭率户工二部臣奏请宝泉宝源二局鼓铸将五成仍用乾隆通宝五成用嘉庆通宝惟折疆乃乾隆年太上皇帝开辟耆定腾格永铸号外至各省开铸俱准五成例行盛光禄寺卿臣丰阿
(87) 丙辰正月上日殿上皇帝御太和皇帝恭侍率群臣太皇帝躬奏进学士二太上皇帝传位贺表宣表官读表文大人恭导皇帝跽近太上皇帝御座前帝敬受太上皇帝亲授之宝皇恭谢率群臣于皇帝太上皇帝前行庆贺礼庆贺礼太上皇帝回宫举皇帝御殿登极行当履端之首祚禅授之上仪宗室王公大小臣工以及外藩属国陪臣等仰瞻钜典蟠天际地之鸿规实万万世所未有也瑞苏州织造臣徵
(88) 唐虞禅授为中天极盛运会尚不若元日太上皇帝以践阼周甲于兹丙辰大廷夙承授训以受为千古全人帝之皇帝庭太上皇心为心于一加切用人行政惟愿太上皇太上皇帝时训示而帝精神纯固此实天慈爱殷谆喜愿望指示咸宜施行至当下臣民欣无涯之福也江宁织造臣佛保
(89) 千叟宴盛兴行一次太上皇圣祖仁皇帝时曾举帝懋膺昊贶纯嘏缉熙欣逢五十年图庆寿世升平瑞徵耆耇前者敬依圣祖年间例事举行千叟宴维时王公大臣及官僚士庶豫宴者凡三千人今越十一年太上皇帝再举耆筵重循谕盛典先期有旬以上诏通行并钦奉旨官员中六即得预宴其士民人等年至七旬乃得入宴庞眉皓首童颜鹤发之俦竞集阙廷长养滋培皆涵诞生之亭育微特六旬者乃人即七秩者视圣寿乾隆元年尚幼十六龄虽名叟宴实不啻哺乳含饴之依膝下也九江关监督臣全德
(90) 乾隆三十六年豫葺丙申落宁寿宫为归政后颐居之所成阅今已二十年克符初愿大理圣寿八旬有六寺少卿臣富昆
(91) 乾隆五十年新正吉日千叟宴太上皇帝于乾清官举行殿宁寿宫制仿周乾清宫而以国皇极殿为前今岁丙辰以甲纪元适符庆命再举舞盛典首事旷古御皇极殿耆耋盈阶嵩呼拜吉祥盛罕比大理寺少卿臣童凤三
(92) 乐虽久宁寿宫中和韶制器尚未发声本日实肇金御殿始奏隆平之章以太蔟为宫镈钟声宣播太和充满宇宙少詹事臣罗国俊
(93) 康熙壬寅春清宫肇举圣祖于乾千叟宴士以下至命年六十以上者乃得预其时大学御史翰林凡七十人庶司百职及致仕人员近畿之民乂六百六十人上次乾隆乙巳正月太上皇帝恭依以圣祖盛典于新春再举耆筵大臣官员六十上无职者六十五以上自宗藩大学士下逮耆民及外国陪臣等共入宴计三千人其年届九十及一品大臣以上皆召至御案前手赐之觞以昭举千叟宴天恩则国庆酬酢一堂之盛今岁三庶民自七十以上其馀仪制俱同乙巳而寿世耆耋益众人数多至八千有馀鸿胪寺卿臣刘湄
(94) 今岁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四国俱遣使来贺国庆特旨以四国陪臣等虽年未及岁亦令一体入宴观光以示恩眷朝鲜则正使闵钟显李秉模副使李亨元徐有防安南则正使阮光裕副使杜文功阮偍暹罗则正使呸雅梭挖粒巡段押拨□昭突副使廊窝们荪泥霞屋拨突廓尔喀则使臣噶箕乃尔兴等各赐卮优赉卿太常寺少臣赵文兴
(95) 上次千叟宴在时乾清宫礼乐美备咏三锡赉骈蕃一轩鼚鼓舞之盛歌千馀首集为千叟宴诗之武英殿镌行此次构盛典在宁寿宫皇极殿本营肯之涂裘果契跻堂之䌽袖养申南面庆集礼东朝尤为昆阆蓬瀛人天海会一切典联句恩赉均如前例具载乙巳太仆寺少卿臣特克慎
(96) 今日宴间臣工下命大学士公阿桂进酒王公大臣及诸逮耆老同时稽首拜舞愿合数千臣民之算上奉保祝上太上皇帝万万年寿邠风称觥之义天之忱同咏万寿无疆要未苦今日庆亘古黼座天临环瀛欢合隆圣禔国莫伦实视前典而加矣臣顺天府府丞龚骖文
(97) 五福之义备详太上圣制五福颂及近五年联句诗注皇父功备十全比庆符四得九旬衍帙五世同堂德福之隆未有伦予小子祗承慈命勉荷鸿图兹当初元举典合天下之欢以奉方长一人从此纯禧笃祜承祝庆颜侍养之日实天下亿兆臣民同深者也
(98) (乾隆八年冬颁太府金重葺翰林院署九年冬落成既赐御书扁额颁贮图书集成复诹吉日送掌院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进院朕亲临锡宴以张说东壁图书府五律字为韵御制赋东字音字二首敕诸臣各分一字赋诗又念人数为原诗四十字所限分韵未能遍及复赋柏梁体一篇朕为首倡诸臣依次分韵总百六十有五人极一时赓飏之盛乙巳及此次千叟宴亦依例成篇起句结句皆为御制用叶始终条理美善全备焉)。(御制)
登汴城即事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排律
不作名王客,徒深公子情。
烟花三月暮,一上大梁城。
旧苑樽盘合,繁台歌吹萦。
春堤纷系马,午树敞啼莺。
世鲜捐虞相,时无救赵兵。
宾师淹孟子,关吏困侯生。
亭戍层烟晚,河沙壅地平。
九门新浩荡,四术故纵横。
士女看都雅,金钱在市赢。
繁华追往事,重与说东京(尧曰谯周云虞卿食邑于虞非氏也)
玉堂归省恰秋中,烛撤金莲照眼红。
鹤发重帏长爱日,龙门庶士正倾风。
频叨手诏箕裘勉,豫拟头衔节钺同。
乔木世臣真不忝,伏雌安敢媲飞雄(来诗有「簪裾久接世臣风」之语,心甚愧之。)
⑴ 公于梅生太史春捷、馆选两表谢恩,俱朱批奖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