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子懋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王玄邈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6—497 【介绍】: 南朝齐太原祁人,字彦远。
王玄载弟。
初仕宋为骠骑行参军。
入齐,率军镇压亡民李乌奴,为征虏将军、南东海太守。
齐武帝即位,转右将军,历兖州、徐州刺史。
武帝永明十一年,州民周盘龙等反,邈率百余人生擒盘龙等。
海陵王延兴元年,萧鸾(齐明帝)使邈杀晋安王萧子懋,苦辞不行。
官终南兖州刺史。
沈宪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彦璋。沈璞之子。少有干才,初仕宋为主簿,历临首、馀杭令,除驾部郎,补乌程令,甚著政绩。以吏能累迁少府卿。入齐,高帝以山阴县民多难治,欲分为两县。萧颐(武帝)以为用不得人,荐其带山阴令,政声大著。后为西阳王冠军长史、广陵太守。世称良吏。
全齐文·卷十四
宪字彦章,金紫光禄大夫演之从子,泰始中为驾部郎,补乌程令,入齐,累迁少府卿、左军、武陵王会稽司马、兼山阴令,永明中,为晋安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西阳王冠军长史,太守如故,后除散骑常侍,未拜,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495 【介绍】: 南朝齐济阳考城人,字叔文。
宋孝武帝婿,拜驸马都尉,除著作郎。
累迁萧道成(齐高帝)太尉从事中郎。
入齐,历仕东海、吴郡太守、侍中、秘书监等,官至晋安王师。
虽居高位,不任实事。
好文辞,围棋第五品。
为当时士族领袖。
中书舍人纪僧真出身武吏,承旨上门乞作士大夫,为教所拒。
时人重其风格,不为权幸降意。
陆超之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4 【介绍】: 南朝齐吴郡人。
晋安王萧子懋防閤。
明帝杀鄱阳、随郡二王,子懋举兵讨君侧,事败,子懋被杀。
或劝其逃亡,不肯,端坐待命。
为门生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8—502 【介绍】: 南朝齐彭城人,字士章。刘悛弟。起家著作郎,后为齐高帝行参军。历中书郎。郁林王隆昌中,悛坐法将被诛,绘请代兄死。萧鸾辅政,救之。及萧鸾即位,拜太子中庶子。官终大司马从事中郎。
全齐文·卷十七
绘字士章,悛弟。
仕宋为著作郎,行高帝太尉参军、豫章王嶷左军主簿、镇西外兵曹参军。
齐受禅,随府转骠骑主簿、司空记室录事。
转太子洗马,永明中复为豫章王嶷大司马咨议,领录事,出为南康相,征还,为安陆王护军司马,转中书郎,隆昌中为明帝镇军长史,转黄门郎,复为明帝骠骑咨议,领录事,及即位,迁太子中庶子,出为宁朔将军、抚军长史,迁安陆王宝晊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又为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永元末转建安车骑长史,中兴初转大司马从事中郎,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99 【介绍】: 南朝齐济阳考城人,字景昌。江祏弟。初为南郡王常侍,迁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府州事。齐明帝永泰元年为侍中。东昏侯立,失德,祀欲更立萧遥光,兄祏迟疑不决,事泄,同日见杀。
全齐文·卷二十五
祀字景昌,济阳考城人。
永明末为南郡王国常侍,延兴初,明帝引为骠骑东阁祭酒,兼秘书丞,建武中,出为晋安王宝义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入为卫尉卿,永泰末,奉遗诏为侍中。
东昏初,与兄┙及刘暄、始安王遥光、徐孝嗣、萧坦之为六贵,寻谋废立,与┙俱诛。
中兴初赠散骑常侍、太常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9—532 【介绍】: 南朝梁吴郡吴人,字明霞。少好学,工书画。起家齐中军法曹行参军。后为司徒从事中郎。入梁,为骠骑记室参军。武帝天监五年,迁御史中丞,弹劾不畏权贵,不避亲疏。八年,出为义兴太守,在郡宽惠,为民所称。中大通初,位至扬州大中正。卒谥质子。素信佛法,持戒甚精。有《沙门传》。
全梁文·卷五十三
杲字明霞,吴郡吴人,起家齐中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卫军主簿,迁尚书殿中郎,免,后为司徒竟陵王外兵参军迁征虏宜都王功曹史、骠骑晋安王咨议参军、司徒从事中郎。
梁台建,以为骠骑记室参军,迁相国西曹掾。
及受禅,除抚军长史,母忧服阕,拜建威将军中军临川王咨议参军,迁黄门侍郎、右军安成王长史,拜御史中丞,迁秘书监、太子中庶子、光禄卿、出为义兴太守,迁为司空临川王长史,领扬州大中正,历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司徒左长史、左民尚书、太常卿,普通中历仁威将军、临川内史、金紫光禄大夫,大通初加特进,四年卒,年七十四,谥曰质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4—499 【介绍】: 南朝齐陈郡阳夏人,字玄晖。少好学,文章清丽。起家豫章王太尉行参军。以文才为随王萧子隆所赏爱。与沈约、王融等同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萧鸾(明帝)辅政,以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中书诏诰。齐明帝立,迁南东海太守。东昏侯失德,江祏欲立始安王萧遥光,谋于朓,不应。为江祏、遥光等诬陷,下狱死。善草隶,长五言诗,为永明体代表,世称“小谢”。有《谢宣城集》,后人有辑本。
全齐文·卷二十三
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永明初为豫章王太尉参军,迁随王东中郎府属,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太子舍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迁新安王中军记室,寻兼尚书殿中郎。
明帝辅政,以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及即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又为晋安王镇北咨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迁尚书吏部郎。
永元中,为始安王遥光所诛。
有集十二卷,逸集一卷。
僧法聪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僧。住五台北寺,独重律部。初姚秦时梵僧佛陀耶舍译出《四分律》后,至北魏孝文帝时,法聪始专宏《四分律》,并口授弟子道覆作《四分律疏》,以传后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姓梅。南阳新野人。八岁出家。长有成立。净施相继悉以回。造经藏三千馀卷。凡言论之可弘赞者。莫不缮集。年二十五。东游嵩岳。西陟武当。所在扬化。惟务燕默。筑室于襄阳伞盖山。以资栖息。晋安王承风来造。马骑将从欲进而却。王怒竟反。夜感恶梦。且夕更往。人马辟易如初。王乃洁斋尽敬至寺。侧但睹谷口猛焰洞然。顷之水波腾涌。少须水灭。始见堂宇而徵其事实。盖聪方入水火定也。聪坐绳床上。旁有二虎如立侍。王却走。聪使虎俯首闭目而进王。因告以境内多虎患。聪为入定。俄致十七大虎。与受归戒且约无伤暴百姓。又命其徒以布故衣。系虎颈。期以七日复来。王偶于所期日。设斋众才集。虎亦群至。遽解去其布。而与之食。由是无虎患。 偕王游白马泉有白龟出泉。取食于聪之手中。曰此雄龙也。又游灵泉有五色鲤。曰此雌龙也。是日王大加施予而旋。其左右有凶贪者。数十人。谋夜劫所施物。而虎咆哮遮道。见钜人倚松树立。树仅至其膝。持金刚杵。忿怒见于色。谋者惧不敢前。恲𢥏达旦。过午乃得反。王诘其故以实告。遂奏闻。诏造禅居寺以邀焉。聪则别以人代。不自往。复诏徐摛就其地。造灵泉寺。白鹿白雀依以栖止。尝行田野。遇屠者驱猪数百入市。聪为三诵解脱首楞严。而猪悉散走无馀。屠怒将驱之。而手足若束缚者。不可动。 有渔于汉水者。见之如前三诵。辄举网无所得。 荆州久旱。长沙寺遣僧诣聪丐雨。果沾洽。诏庐陵王迎至京辇。固辞后游庐阜骠骑威王既禀戒。因欲奉之还台。潜遁至湘东。王躬。师事之。督亲信陈旻白意。谓旻曰。如不允者。于汝乎有罚。聪不得已一觐都邑间适青溪。江陵令江禄来起重阁山中。太清三年。高祖崩。湘东王执政。斥祖所御之宫为寺。而名之天宫。以延聪。王又以巴峡守所致柏木治寝殿。殿放光彻旬日。王亟命。易寺名为宝光。构浮图僧房讲堂。舍玩物作露盘其上。王以暇日于焉。述般若义。述义之夜。每放光照数里。逮宣帝尤加礼敬。末年入道场则涕泗不自胜。大定五年九月无疾而卒。端坐如生。形柔顶暖。手屈二指。异香竟月。寿九十二。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法聪。
姓梅。
南阳新野人。
八岁出家。
卓然神秀。
正性贞洁身形如玉蔬藿是甘无求滋馔。
及长成立风操逾厉。
净施厚利相从归给。
并回造经藏三千馀卷。
备穷记论。
有助弘赞者无不缮集。
年二十五。
东游嵩岳西涉武当。
所在通道惟居宴默。
因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
筑室方丈以为栖心之宅。
入谷两所置兰若舍。
今巡山者。
尚识故基焉。
梁晋安王来部襄雍。
承风来问将至禅室。
马骑将从无故却退。
王惭而返。
夜感恶梦。
后更再往。
马退如故。
王乃洁斋躬尽虔敬方得进见。
初至寺侧。
但睹一谷猛火洞燃。
良久伫望。
忽变为水经停倾仰水灭堂现。
以事相询。
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
堂内所坐绳床两边各有一虎。
王不敢进。
聪乃以手按头著地。
闭其两目召王令前。
方得展礼。
因告境内。
多弊虎灾请求救援。
聪即入定。
须臾有十七大虎来至。
便与受三归戒。
敕勿犯暴百姓。
又命弟子以布系诸虎颈。
满七日已当来于此。
王至期日设斋。
众集诸虎亦至。
便与食解布。
遂尔无害。
其日将王临白马泉。
内有白龟。
就聪手中取食。
谓王曰。
此是雄龙。
又临灵泉。
有五色鲤亦就手食。
云此雌龙。
王与群吏嗟赏其事大施而旋。
有凶党左右数十人。
夜来劫所施之物。
遇虎哮吼遮遏其道。
又见大人倚立禅室。
傍有松树止至其膝。
执金刚杵将有守护。
竟夜回遑日午方返。
王怪其来方以事首。
遂表奏闻。
下敕为造禅居寺。
聪不往住度人安之。
又敕徐摛。
就所住处造灵泉寺。
周朝改为静林。
隋又改为景空。
大唐仍于隋号。
初聪住禅堂。
每有白鹿白雀。
驯伏栖止。
行往所及慈救为先。
因见屠者驱猪百馀头。
聪三告曰。
解脱首楞严。
猪遂绳解散去。
诸屠大怒将事加手。
并仡然不动。
便归过悔罪。
因断杀业。
又于汉水渔人牵网。
如前三告。
引网不得。
方复归心。
空网而返。
又荆州苦旱。
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雨。
使还大降陂池皆满。
高祖遣庐陵王迎出都。
有事不遂。
及湘东王作牧荆峡于江陵造天宫寺迎以处之。
遂终此寺即梁太清年也。
其寺见有碑记。
广叙徵异景空。
今寺犹有禅堂存焉。
神僧传·卷第四
释法聪。姓梅氏。南阳新野人。八岁出家卓然神秀。正性贞洁身形如玉。蔬藿是甘无求滋馔。因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筑室方丈。以为栖止之宅。入谷两所置兰若舍。今巡山者尚识故基焉。初梁晋安王来都襄雍。承风来问将至禅室。马骑将从无故却退。王惭而返。夜感恶梦。后更再往马退如故。王乃洁斋。躬尽虔敬方得进见。初至寺侧但睹一谷猛火洞然。良久伫望忽变为水。经停倾仰水灭堂现。以事相询。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堂内所坐绳床两边各有一虎。王不敢进。聪乃以手按头著地。闭其两目。召王令前。方得展礼。因告境内多被虎灾请求救援。聪即入定。须臾有十七大虎来至。便与受三归戒。敕勿犯暴百姓。又命弟子以布故衣系诸虎颈。满七日已当来于此。王至期日设斋众集。诸虎亦至。便与食解布。遂尔无害。其日将王临白马泉。内有白龟就聪手中取食。谓王曰。此是雄龙。又临灵泉有五色鲤。亦就手食。云此雌龙。王与群吏嗟赏其事。大施而旋。有凶党左右数十人。夜来劫所施之物。遇虎哮吼遮遏其道。又见大人倚立禅室。傍有松树。止至其膝。执金刚杵将有守护。竟夜回遑日午方返。王怪其来晚。方以事首。遂表奏闻。下敕为造禅居寺。聪不往住。度人安之。聪住禅堂每有白鹿白雀驯伏栖止。行往所及慈救为先。忽遇屠者驱猪百馀头。聪三告曰解脱首楞严。猪遂绳解散去。诸屠大怒将事加手。并屹然不动。便归过悔罪因断杀业。又于汉水渔人牵网所。如前三告。引网不得。方复归心空网而返。又荆州苦旱。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雨。使还大降。陂池皆满。湘东王承闻驰驾山门伸师襄之礼。频请下都固辞不许。乃舍宫造天宫寺邀延。永住巴峡空晋鸿上。湘东王柏木为寝殿。及感放光旬日不歇。王于傍造浮图僧房讲堂。并王服玩作露盘。立为宝光寺。请聪居之。王述般若义。每明日将竖义。殿则夜放光明。照数里不假灯烛。议者以般若大慧智光幽烛所致。以梁大定五年九月无疾而化。端坐如生形柔顶煖。手屈二指异香不歇。年九十二。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梅。
南阳新野人。
八岁出家。
卓然神秀。
正性贞洁身形如玉。
蔬藿是甘。
无求滋馔。
及长成立。
风操逾厉净施厚利。
相从归给。
并回造经藏三千馀卷。
备穷记论。
年二十五。
东游嵩岳。
西涉武当。
所在通道。
惟居宴默。
因至襄阳伞盖山。
白马泉。
筑室方丈。
以为栖心之宅。
入谷两所置兰若舍。
梁晋安王
来都襄雍。
承风来问。
将至禅室。
马骑将从。
无故却退。
王惭而返。
夜感恶梦。
后更再往。
马退如故。
王乃洁斋。
躬尽虔敬。
方得进见。
初至寺侧。
但睹一谷。
猛火洞然。
良久伫望。
忽变为水。
经停倾仰。
水灭堂现。
以事相询。
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
堂内所坐绳床。
两边各有一虎。
王不敢进。
聪乃以手按头著地。
闭其两目。
召王令前。
方得展礼。
因告境内多被虎灾。
请求救援。
聪即入定。
须臾有十七大虎来至。
便与受三归戒。
敕勿犯暴百姓。
又命弟子。
以故衣系诸虎颈。
满七日已。
当来于此。
王至期日。
设斋众集。
诸虎亦至。
便与食解布。
遂尔无害。
其日将王临白马泉。
内有白龟。
就聪手中取食谓王曰。
此是雄龙。
又临灵泉。
有五色鲤。
亦就手食。
云此雌龙。
王与群吏嗟赏其事。
大施而旋。
有凶党左右数十人。
夜来劫所施之物。
遇虎哮吼。
遮遏其道。
又见大人倚立禅室。
傍有松树。
止至其膝。
执金刚杵。
将有守护。
遂表奏闻。
敕徐摛就所住处。
造灵泉寺。
聪住禅堂。
有白鹿白雀。
驯伏栖止。
行往所及。
慈救为先。
忽遇屠者。
驱猪百馀头。
聪三告曰。
解脱首楞严。
猪遂绳解散去。
诸屠大怒。
将事加手。
并仡然不动。
便归过悔罪。
因断杀业。
又于汉水渔人牵网所。
如前三告。
引网不得。
方复归心。
空网而返。
又荆川苦旱。
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雨。
使还大降。
陂池皆满。
高祖遣庐陵王重请下都。
确乎不许。
后至庐阜。
骠骑威王。
因从受戒。
劝请还台。
聪志存虚静。
潜溯西上。
遁隐荆部神山。
湘东王承闻。
驰驾山门。
伸师襄之礼。
频请下都。
固辞不许。
武陵上蜀。
从受归戒。
及宣帝末临。
亦同前敬。
聪每入道场。
必涕泗翘。
仰普贤授记。
天花异香。
音乐冥发。
以梁大定五年九月。
无疾而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陈郡阳夏人。谢超宗子。幼清辩,号称神童。年十二,召补国子生。及长,博学有文采。仕齐官至太尉晋安王主簿。入梁,累迁尚书左丞、太子率更令。性通脱,好饮酒,不持检操,为有司纠奏,坐免官。卒于左光禄长史。
全梁文·卷四十五
几卿,陈郡阳夏人,齐黄门郎超宗子,永明中国子生,历豫章王国常侍、车骑法曹、行参军、相国祭酒,出为宁国令,入补尚书殿中郎、太尉晋安王主簿,梁受禅,除征虏鄱阳王记室、尚书三公郎,转治书侍御史,徙散骑侍郎,迁中书郎、国子博士、尚书左丞,免,起为国子博士,除河东太守,引疾解职,除太子率更令,迁南平王镇卫长史,普通六年,以军师长史加威戎将军,从萧深藻北伐,兵败,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