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温肃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李清琦(1856~?
),字璧生,号石鹤。
籍晋江。
光绪初寓居茄冬脚,遂隶籍彰化。
光绪八年(1882)以台湾彰化籍身份取中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与曾维桢、黄彦鸿称台湾三翰林〖参考赖子清《台海诗珠》,台北:赖子清自印,1982年;汪毅夫《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台北:幼狮出版社,1998年。
编者按:「琦」,《台海诗珠》误作「奇」。〗。
散馆后改刑部主事,复改知县。
曾任福建清源书院山长。
李清琦学问渊博,书法瘦劲,名重一方。
曾于友人处见洪弃生所作诗文策论,惊为「海外奇士」,曾有句赠云:「前身共作龙华客,他日愿为骥尾人」,其诗则见于洪弃生《谑蹻集》〈遇李石鹤孝廉赋赠二首〉附录,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维基
李清琦(1856年—?),字壁生,号石鹤,福建晋江人,清朝进士、官员。明朝思想家李贽族裔。光绪八年(1882年)冒福建台湾省彰化籍中壬午科福建乡试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登甲午恩科进士,列二甲第10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清朝因甲午战争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李清琦与户部主事叶题雁,举人汪春源、罗秀惠、黄宗鼎等人联合上书都察院代奏光绪帝反对割台。散馆授刑部主事,不久改任知县,但未按期到任所报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离开北京回泉州,此后在泉州一直到逝世,曾任泉州清源书院山长。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杨钟羲(1865-1940) 字子晴,号留垞、圣遗居士。正黄旗汉军籍。光绪十一年举人。1933年受溥仪命入奉天"国立博物馆"馆长。有《圣遗诗集》、《学桥词》、《学桥诗话》、《白山词介》。
维基
杨钟羲(1865年—1940年),原名钟广,字子勤、梓琴、子晴、芷晴、芷晴、芷庼、慏盦,号留垞、梓励,又号雪桥、雪樵,晚号圣遗居士、南湖鲜民。
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属内务府正黄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辽阳(襄平)。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进士,江宁府知府。
家族世居辽阳,原隶内务府满洲正黄旗,乾隆间改为内务府汉军正黄旗。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顺天乡试举人,十五年己丑(1889)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保送知府,分发浙江,但未实授,改派外任时冠姓杨。
二十七年入湖北巡抚端方幕府,三十一年任湖北襄阳府知府。
三十二年入两江总督端方幕府,补授淮安府知府,三十四年任江宁府知府。
出任光绪二十年(1894)顺天乡试同考官,二十一年(1895)会试同考官。
谥文敬。
因父亲在湖北武昌府任职,钟羲出生于省寓祝家园,年轻时跟从黄冈童嗣兴(字步阶)先生以及未来的岳父、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时任黄冈县知县李恒琛学习(时黄州府知府为镶白旗汉军安氏英启),又师湘中名士邹振麟(字雁峰),并与恒琛之子宝谦、从子宝巽(又李孺)同中光绪十一年乙酉顺天乡试举人(恒琛另一子宝丰中该乡试副榜)。
中举之后21岁时(c.1886年),受业于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尤受翁赏识(载《翁同龢日记》,v.4,2006);又师从镶蓝旗宗室福锟、正蓝旗宗室麟书、内务府镶黄旗满洲完颜嵩申等。
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法租界,不问世事(先避居法租界升平里,后移寓茄勒路之顺元里,又迁打铁浜之馨德里)。
1912年,遭母忧。
为刘承干的《嘉业堂丛书》校阅。
“钟羲楼居终岁,伏案整辑,往往彻夜不睡。
微倦则于胡床假寐,少醒则灯尚荧然,与晨曦相映,十余年如一日。
而尤珍惜物品,凡属片纸寸缣,无不手自捡存。
灯下常为其哲嗣讲掌故,或为长孙课文选。
……盖辛亥之变,钟羲脱身出险,藏书被掠”(载郑逸梅《艺林旧事》)。
1923年由沪回京。
宣统十五年(1923年)三月初一日,与景方昶、王国维、温肃三人均著南书房行走,十二月初三日均著在紫禁城内骑马。
1928年于北京开设雪桥讲舍,著述课徒(学生包括两位日本学者仓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载《启功讲学录》)。
1933年应邀赴日本访书。
1927年为逝去的学者王国维作《诰授奉政大夫赏食五品俸南书房行走特谥忠悫王公墓志铭》。
1939年与画家徐操(字燕孙)合作人物、书法扇面图(扇骨阴刻溥心畬书画)。
与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探花商衍鎏(字藻亭)合作行书扇面。
与溥心畬为盛昱的《行书祝寿序》手卷作跋(由瑞洵弟子铃木吉武收藏)。
为李宣龚的《硕果亭诗》作序。
为自己的高祖、乾隆朝兵部侍郎虔礼宝刻《椿荫堂诗文存稿》。
为内务府正白旗汉军进士姚氏斌桐刻《还初堂诗钞》。
为进士宗室盛昱刻《郁华阁遗集》、《意园文略》。
为正黄旗满洲进士瑞洵的《散木居奏稿》写作者传。
镶白旗宗室盛昱与杨钟羲在交往中以表兄弟相称,大概因为盛昱的本生祖母或曾祖父恭亲王永锡之侧福晋均姓杨,但与杨钟羲家族是否有姻戚关系有待查证。
据杨钟羲《雪桥诗话: 附自订年谱》,“伯羲少时往来予家先伯祖,常携以游十刹海。
予赠伯羲诗云:‘桩荫堂开侍帝晨,裕陵雨露四时春。
百年门巷留诗卷,中表交亲得伟人’。
伯羲和诗(《次韵答杨子勤表弟》)有‘看荷门巷嬉游地,古柏祠堂下拜时’之句”。
钟羲的诗句“桩荫堂开侍帝晨”,当指其高祖虔礼宝的诗集《椿荫堂诗文存稿》与乾隆帝的室名“椿荫堂”有关。
盛昱在其《次韵答杨子勤表弟》诗注中说,“君家油漆作,舅祖煺公常携余游十刹海”,表明两家在祖父母辈已有密切往来,且透露杨钟羲家族府址在今北京地安门内大街西侧的油漆作胡同(明代时叫做油漆作)。
盛昱在其词作《梦横塘 送子勤表弟乞外》写道:“燕子巢痕,世家王谢,模黏门巷非故。
乔木阴阴,只胜我、午桥庄住。
失喜君来,相将几载,又悲君去。
念垂髫年纪,嬉戏君家,略省识、门前树”(载盛昱《郁华阁词》;两江总督端方字“午桥”,“午桥庄”意指杨钟羲入端方幕府)。
室名“俨山簃”。
光绪二十四年进士袁励准为其作篆书“俨山誃” 横披。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彦鸿(1866~1923),一名宗爵,字芸溆,号金墩,清淡水厅新竹人。
为咸丰乙卯(1855)科举人黄玉柱之次子,光绪己丑(1889)恩科举人黄宗鼎之弟,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
日本领台后,偕子嗣内渡福建侯官(今福州),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台湾淡水籍取中戊戌科二甲进士,同科翰林院庶吉士,与陈梦球、曾维祯、李清琦并称为台湾四翰林。
民国十二年(1923)二月初四卒于京寓,年五十八。
〖参考汪毅夫《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台北:幼狮文化,1998年。
维基
黄彦鸿(1866年—1923年),一名宗爵,字芸溆,号金墩,福建省台北府淡水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8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军机章京行走。

人物简介

维基
商衍瀛(1871年6月11日—1960年),号云亭,又号蕴汀,男,广东番禺人,属汉军正白旗。
光绪甲午科顺天乡试第184名举人,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殿试二甲第十八名。
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工书法。
曾为皇后婉容之师。
宣统元年(1909年)任京师大学堂高等科监督。
民国初曾参与《清史稿》的编写,任协修。
溥仪《我的前半生》中曾提到:“我在婚礼之后,挑选了几个我认为最忠心的,最有才干的人,作为我的股肱之臣。
这就是郑孝胥、温肃、柯劭忞、王国维、商衍瀛等,分别给予南书房行走等官衔”、“我(溥仪)欲借日本之力必得关东之心。
因此,我就从奉系里寻找张作霖的旧头目们,为我复辟使用。
有个叫商衍瀛的遗老,是广东驻防旗人,从前做过翰林,当时是东北红字会的名人,这时出来给我活动奉系的将领。
因为张学良已明白表示了要与蒋介石合作,所以商衍瀛进行的活动特别诡秘。
简要地说,这个活动并没有结果。
”曾为张勋的文案。
1932年任满洲国执政府秘书兼内务官,1934年任宫内府内务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曾担任副馆长。
在《文史资料》中发表过《珍妃其人》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