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耿直

相关人物:共 50 位
共 5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凌悦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安吉人,字孟傅。
元至元时进士,有文名。
明太祖召为卷帘使,称为老凌。
累迁至都御史。
耿直,渐以谏见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长乐人,字彦声。永乐十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博通经史百家,仁宗称其为人质实无伪。每翰林学士、国子祭酒有公务出,皆命铎摄其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彦声,长乐人。永乐壬辰赐进士第一,除翰林修撰有玉岩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
铎字彦声,长乐人。永乐壬辰第一人及第,除修撰。有《玉岩集》。
维基
马铎(1366年—1423年),字彦声,号梅岩,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永乐年间状元。
初授翰林院修撰。
官至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
元惠宗元统二十六年(1366年),马铎生于商人家庭。
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深得明成祖信任,被命辅佐太子朱高炽。
官至国子监祭酒。
马铎生性耿直,爱读书、鼓琴。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病卒,葬于长乐县岱西龙台山。
杨士奇作墓志。
江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1—1479 【介绍】: 明浙江仁和人,字用良。景泰二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谏滥度僧道,讼按察使陈璇冤,劾武清侯石亨罪,均当时大事。成化中官至山东参政。致仕归,行李中无长物。
维基
江(1413年—?
),字用良,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民籍。
正统三年(1438年)戊午科浙江乡试第三十四名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因弹劾石亨恃宠欺瞒明英宗,而有耿直的名声。
成化年间出为山东布政使司右参议,迁右参政。
卒后赠工部右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高密人。
兵部侍郎戴纶族弟,宣宗杀纶,籍戴氏,遂受宫刑为小黄门,赐名怀恩。
一说苏州人,本姓马,宣德间入宫,赐姓怀。
宪宗时,掌司礼监,性耿直,为宦官汪直、梁芳、韦兴等敬惮。
因固谏宪宗勿易太子,斥居凤阳。
孝宗立,召归,仍掌司礼监,力劝孝宗逐万安,用王恕。
卒赐显忠。
刘洪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洪(15世纪—?—?
),字文裕,浙江宁波府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人,军籍,明朝官员。
景泰年间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司参政。
正统十二年(1447年)丁卯科浙江乡试第四十二名。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会试第三百一名,殿试登二甲第十九名进士历官兵部武选司郎中。
为人耿直
成化八年(1472年),延绥纪功,拒绝威宁伯王钺、兵部尚书项忠请托子弟之事。
官至广东布政使司参政。
后落职归乡,时年四十二。
晚年在鄞县月湖閒居,生活清苦,每日作诗文自娱。
有《梦轩稿》。
贺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湘乡人,字安世。
景泰七年举人。
授云南府同知。
后擢云南参政,为人耿直,与俗寡合,乃引疾归。
在家屏居一室,环堵萧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6—1523 【介绍】: 明山东文登人,字廷秀,号半山。
丛春子。
弘治三年进士。
授户科给事中,进左通政。
耿直敢言,屡疏陈政事,刘瑾恶之,矫旨严责。
瑾诛,擢户部右侍郎,督理三边军饷。
正德十五年迁南京工部尚书。
世宗立,乞休归,卒赠太子少保。
生平博学嗜书。
维基
丛兰(1456年—1523年),字廷秀,号丰山,山东文登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山东乡试第六十六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三十八名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弹劾梁芳、陈喜、汪直、韦兴等人,进兵科右给事中,并罢免都督佥事吴安等人,升通政参议。蒙古小王子俺答汗侵犯大同,命其担任经略紫荆关等地,获胜。正德三年(1508年),进通政司左通政,次年出理延绥屯田。安化王朱寘鐇谋反,丛兰陈言称官员腐败。刘瑾大怒,矫旨严责,而给事中张瓒、御史汪赐亦弹劾丛兰。数月后,刘瑾被诛,丛兰升为通政使,不久升户部右侍郎,督理三边军饷。正德六年(1511年),兼管固、靖等处军务。同年冬,赈灾河南等地饥荒,并率军平定河南白莲教赵景隆作乱。次年巡视居庸关等地、兼督宣府、大同军饷,进右都御史,总制宣府、大同、山东军务,因敌寇作乱失事停半年俸禄。正德十年,改为漕运总督,后兼巡抚江北。四年后,因忤逆兵部尚书王琼,解漕运总督职位,专任巡抚。宁王朱宸濠谋反,丛兰移镇瓜州。正德十五年(1520年),迁南京工部尚书。乞致仕,卒赠太子少保。
董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济南府阳信人,字天粹,号东楼。弘治十八年进士。授南平知县,正德时刘瑾党犯罪,琦诘治如法。迁户部主事。历陕西按察佥事。嘉靖时官至河南参议。卒年七十五。
维基
董琦(1473年—1546年),字天粹,号东楼,明朝官员,山东阳信县大董家庄(今商店镇大董村)人。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举人,次年联捷乙丑科进士,授山西高平县知县,升户部主事,又升本司员外郎,历任陕西按察司佥事、山西按察司佥事、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等职。
《阳信县志》载其秉性耿直,一生仕途多舛。
后辞官归乡,在本村建东楼书院,教书育人。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卒,身后入祀当地乡贤祠。
乾隆《阳信县志》有传。
其画像、墓志至今尚存。
墓碑在文革中被严重损毁。
2008年,墓碑被当地村民重新立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德清人,字声伯。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正德初以忤刘瑾谪判六安,瑾诛复起,历山西提学佥事卒。博洽多闻,工诗、词、古文,留心风教。有《唐馀纪传》、《两山墨谈》、《山堂琐语》、《水南稿》、《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
词学图录
陈霆(1479-1560) 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人。工词,有苏辛遗范。所撰词话为明代词学重要文献。有《水南稿》、《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水南词》。
明诗纪事·丁签·卷九
霆字声伯,德清人。弘治壬戌进士。历刑科给事中,谪判六安州,历山西提学愈事。有《水南稿》十九卷。 (《四库总目》:霆诗意境颇为萧洒,而才气坌涌;信笔而成,故往往不暇检点。惟诗馀一体较工,其豪迈激越有苏、辛遗范。末附诗话一卷,中间论词一条,谓明代骚人,多不务此,间有知者,十中之一二。则其自负亦不浅矣。 《陈霆两山墨谈》: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馀,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玉堂联句》有云:「七碗风清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上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冷水,重试君谟小凤团。」观此则一时赏重可知矣。予谪宦六安,见频岁春冻,茶产不能广,而中贵镇守者私徵倍于官贡,有司督责,头芽一斤至卖白金一两,山谷窭民有鬻产卖子以买充者。故茶在六安始若利民,而今为民害,则甚。汉武帝南巡,以衡山远阻不及登燎,即州南之霍山行礼,遂封为南岳。山有汉时拜郊台、淩霄树,宦游其地者,每纵登览以快一时之观。然而供给飞挽,山民告病久矣。正德辛未,予召还秋曹,朝除以江右刘某者为守。刘起家举人,临行请益,予赠之诗云:「踏槐曾作少年游』高入青冥一鹗秋。匣剑久韬冲斗气,郡符新下梦刀州。雨前纲茗春阳早,笏外南山爽气浮。相送一言烦记取,大廷方简富民侯。」)
维基
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震伯,号水南、两山,浙江德清县人。
明朝官员,学者。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浙江乡试第六名举人。
弘治十五年(1502年)联捷壬戌科会试第一百二十名,三甲第九十五名进士。
官刑科给事中。
为人耿直
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书弹劾张瑜,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
刘瑾被诛后,复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
不久辞官回乡,隐居著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3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静中,号石塘。弘治十八年进士。初授礼部主事,改刑部。嘉靖时,历官应天、顺天府尹,累官至吏部尚书。时侍郎徐阶为帝所信任,前尚书皆推让之,渊独以己为前辈,遇事独断。夏言为首辅,渊亦以后辈视之。后议夏言狱,忤帝意,又为严嵩所扼,遂乞归。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字静中,号石塘。生而庄,不疾趋,不苟笑。弱冠为诸生,时太宰屠襄惠公居里中,部使者为之树表。屠公梦一伟文夫立表下,自释所服授之。旦日遇公,与梦合。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时逆瑾擅国,尝折辱诸曹不以礼。适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诣瑾请罪蒲伏,公独无所谢。瑾曰:此郎貌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卒谢罢。公以是诸曹俱称为闻夫子。及瑾,败对簿尚不服。公执笔数之曰:瑾,造伪符玺,私蓄甲兵,当大逆。瑾遂语塞伏诛。杨文襄公一清,心重公,改公吏部郎中。值上计,有墨吏二人。赂上所幸朱宁,冀免斥。尚书陆公完畏宁,意犹豫。公执不可,竟斥之。历南通政、应天府尹。故事,守备中官受民词,率下府属,治吏奉行惟恐后。公曰:中贵人安得受民词,幕吏安得为中贵人议狱?此非奉诏不可,悉罢之。嘉靖初,张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议大礼,合上意,召入京。两君从,公请舟往。公谢曰:君命召,不俟驾,安得舟行?两君为色沮。寻改尹顺天,迁太常卿。上斋宿南郊,适有哗者,命太常奏治,众大恐。公入曰:百执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宽之,事得寝。进南兵部侍郎,荐武臣马永等十馀曹,后多为名将。再进南刑部尚书。公知中官侵部权,时受告密,民间顾以细事争持牒控部。乃谕诸曹曰:官有常纪,中官固不得侵部,即部亦不得侵有司。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达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为肃然。公视爰书,尝至丙夜不寝,家人以为请。公叹曰:此疑狱也。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九庙灾,公上疏自陈,璁拟旨令致仕去。上曰:朕方用渊,渊非老非病,奚使致仕?卒留之。由南吏部召为刑部尚书,从上意也。刑部诸郎曹多暇,时聚饮偃,息不赴部。公至,则以籍付门者,使记诸郎入舍先后。于是诸曹俱折节勤事,公为身先之。日论报上十馀章,无留狱。五年,晋吏部尚书。公窃叹曰:使臣得先十年居此官,尚可自效。今事权去矣,臣何能为?初夏公言方受眷,公数与抵牾。及夏坐法,而严嵩独当轴,益横。公遂乞身去位,卒于家,得年八十四。讣闻,上辍朝三日,赠少保,谥庄简,祭葬有加。公天性俭素,退食尚书署十年,著一敝冠,位置有常,不失尺寸,朝食及日中无加豆,夕则饮水一杯。自为郎,位至太宰,海内望其风节,翕然推重。初迁南刑部时,张璁已入阁,属公曰:仆往在南刑部,尝题诗郎舍,公至,愿为我勒石,树之后堂。公不答。后僚属递至,俱为张致殷勤。公从容曰:此部尚书堂也,纪法在焉。某待罪尚书,安敢以相君今日故为郎官勒石,卒不许。及迁吏部尚书,一日问诸郎曰:本朝太宰孰优?对曰:无如蹇忠定。王忠肃公曰:固也。耿文恪方可否事。少宰从左右赞一辞,文恪宣言曰:天子建天官,一人耳,安得两天官耶?宰正百僚,文恪近之矣。时徐公阶为侍郎,以才名见重。前尚书时颇耑事,故公言及之。诸曹退,相语,谓公不让三君子也。至一时,台省俱推公忧君忠国,可寄股肱,为廷臣第一。史官亦称其凝重深沈,毅然有守。历官四十年,始终一节,有古大臣风。而晚年未得尽其用,天下犹惜焉。
维基
闻渊(1480年—1563年),字静中,号石塘,人称“闻太师”,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明朝大臣,历官四十五载,历职有二十七任之多。
弘治十八年(1505年),会试第二百八名,殿试二甲四十九名进士出身,初授礼部主事,后改为刑部主事。
杨一清掌管吏部时,调渊稽勋员外郎。
任考功郎中,改掌文选,迁南京右通政。
嘉靖初年,擢应天府尹,后改任顺天府尹。
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掌管部务。
召为刑部右侍郎,后迁刑部左侍郎。
进南京刑部尚书,后调任吏部。
召为刑部尚书。
周用逝世后,代任吏部尚书之职。
闻渊虽耿直,但嫌过于独断。
曾参与“大礼议”之争。
闻渊曾痛陈大宦官刘瑾的五大罪状。
闻渊七十高龄时,辞官获准,回乡,居于月湖之畔天官第。
八十四岁时,在家中逝世。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加封太子太保。
卒赠少保,谥庄简,葬于栎社(今宁波)。
共 5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