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陈仲述(14世纪—14世纪),名继先,字仲述,以字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柳溪人。陈仲述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的举人,十八年(1385年)联捷进士,获授监察御史,为官廉洁,十年内一如布衣书生,同年进士擅长古文者都推荐他,懿文太子朱标称他「陈古文」,死后没有产业,儿子陈赏成永乐九年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字公辅。生有异质,体文弱,然善方略,喜身任天下事,慷慨。由进士知松溪县,入为刑曹,出知武昌府,奏治行第一。以患痞,乞休归。里居二年,再用,荐起知抚州。疾复作,力请告,得许。而宸濠反报至郡,东鄙盗王浩八先受濠金及马,约为内应,是日即啸聚,人情益讻讻。公已在告五十日,丞久摄事,家人趣公曰:可以行矣。公奋然起曰:国家有急,若以解官为辞,臣罪当死。即出缚濠使斩之,手焚伪檄于通衢。是夜发兵袭杀浩八,濠游兵遂不敢复南。时郡县意怀观望,尚称宁王。公移檄斥言逆濠倡乱,神人共愤。凡知人臣大义,宜共戮力,即请都御史王公节制,愿为犄角。会王公巳檄会诸道兵讨贼,公遂更募义勇四百人,率所部驰赴军门。而王公已破南昌城,次日方发兵迎击宸濠湖上,而公适至,即用公为领哨官,复密授方略,使潜分所部之半,设伏黄家渡八字脑诸处。及前锋既交,伏兵呼噪并起,贼遂大溃。公陈擒首贼瑞昌王拱枅将军觐铤等七人,斩首三百馀级。又遣公提兵转战沿湖诸处,遮截宸濠,所俘斩千馀。复九江郡,抚其民。事平,王公身献俘至浙。时公巳迁江西按察副使,尚留在军,而王公更奉命还抚江西,谓惟公可任事,使押发宸濠诣行在。公至留都献俘,面奏目前急务,宜表死节,录遗功,宽胁从,恤民困。上嘉纳之。时公泊舟江上,太监张永夜遣少监王文招公过其舟,密语曰:上欲得内外官交通宸濠姓名,吾已得其籍,犹未上,事当若何?公力陈其不可,谓史载光武烧吏人交关王郎书,使反侧子自安。近日李文达公奏请内外官与曹钦通者不问。此俱圣主贤相事,上宜远法光武,公宜近学李文达,为万世所颂。若此事竟行,非但祸延天下,即公亦身为怨薮,将悔无及矣。次日,永再招公轨手曰:夜来思先生言,诚大爱我。即尽取箧中交通书籍,对公焚之,惟以钱宁、陆完六人名上。公复进与永言群小导。上至欲航海观普陀,且闻圣体违和,呕血者三,此诚可寒心。太皇太后命公扈驾,正在今日,公宜力劝上回跸,此万世勋也。永乃以危言胁江彬辈,上遂班师。值辰州苗反,改公湖广兵备。上念公劳,使扈从至京,将用之,未果。会上崩,大学士杨公延公至室中,曰:久知公才,烦为议遗诏所当行。公为条列八事,杨公复不果用,公亦疾作引归。而御史杨材者,初为公武昌属吏,有宿憾,乃论公前在郡观望,坐落职。嘉靖初,录平濠功,仅得赐金绮。胡公世宁、伍公文定前后力宣其功于朝,王公再辞封爵疏,亦极言其事,有曰:诸臣闻臣檄召提兵而来,甘粉齑之祸,蹈必死之地,忠义显然可见。今平难以来,群憎众疾,或虚受升职之名,而因使退閒,或冒蒙不忠之号,而随以废斥,曾无鸣其不平者,公即其一也。已而王公亦被人言事,竟不直公。里居复二十年,以宿疾作,卒于家,年八十有一。初,公起知抚州,道遇章枫山先生,曰:公此行恐功名损于平日。公曰:先生意谓宁藩耶?但彼今挟天子交结中朝胁人,诚难与亢。若一朝犯顺,则豫章怨民俱其敌,可不烦四方兵也。公至郡,知宸濠待开府大臣渐不以礼,即密启劝孙公出巡旁郡,集粮厉士马以防变,孙公不能从。及公起兵,大学士费公致书奖公倡义,尚以时事为忧。公答言:抚军王公才略绝世,天遗此老以拯社稷之难,公无忧也。后俱服其卓识。公居乡,数为里中兴利;里中人为公生立祠,奉尝不绝。
陈槐(1470年—?),字公辅,号半湖,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民籍。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第四十三名,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进士。正德二年(1506年)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正德九年(1514年)以刑部广东司主事、署员外郎任甲戌科会试同考官。此后,升湖广武昌府知府,以病乞休。正德十三年(1518年)以湖广巡抚、巡按推荐,起为江西抚州府知府,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反,陈槐响应王守仁,率兵围剿叛军,收复九江府。同年八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押解朱宸濠赴行在,并献俘南京。正德十五年(1520年)闰八月,因辰州苗人叛乱,陈槐调任湖广按察司副使、兵备靖州,后因病告归,居家二十馀年。
人物简介
释圆惺,字鉴庵,一号传真,姓苏氏,西蜀通江人也。幼失恃怙,依于外宅。九岁避寇梁山旁,匿沙河菩提庵,礼偶然师出家,后为破山老人行者。清顺治三年,出蜀入楚,谒玉泉恒河律师,潜心向学,五年进具,肄习律仪,兼穷贤首,二时听受。十有七年,尝参耳根圆通,猛然开寤,为主僧一真所知。真本当阳刘氏子,初习贤首教观,洞明经旨,尝讲《楞严经》,说三聚戒,得圆通法门及体性三昧者,不可胜数。惺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之旨,有省,作偈呈真,有云:原来在者里,何须向外求。烂嚼人糟粕,驴年未了休。真为印可,付以衣法。康熙元年,湖南九溪镇将郝公请演《金刚》、《楞严》。二年,土司宣慰向 公延讲《法华》,皆能阐明秘奥,妙入几微。教海神龙,无以踰之。三年,游金陵,见华藏大咸,问讯之馀,一喝云:“汝兴教乘,此喝应如何讲?”惺曰:“下文繁冗,附在来日。”归寮,呈颂曰:“晴天轰霹雳,平地起波涛。欲晓如斯旨,冢头渰莱蒿。”咸览之,嘿然。翌日,咸复问曰:“《楞严经》空有俱非,汝试说之?”惺答以偈曰:“说有不有,说空不空。行住坐卧,常在其中。”咸厉声曰:此子大有悟入。已而入两浙,谒玉琳(日”+“秀”) 于天目,遂参木陈老人,为道玉泉山水之胜曰:“堆蓝出仙掌,泉吐漱玉珠。”语意隽绝。四年,由四明礼南海,拜舍利,越石梁。五年,复至华藏,代座说法。咸付以衣拂,惺辞不受,咸曰:“宗教兼弘,说行并用,古今昭然,何用辞为?”惺拜而受之。六年,登九华、清凉,道出终南,至峨嵋。十三年,乃旋玉泉,结茅山腰。川湖总督蔡公毓荣,重辉殿宇,广增香田。十八年,提督徐公请开堂弘法,一时贤俊如慧目具拙宗乘,鹤飞梅谷,照玉莹石,皆当机演唱,王公士庶亦乐闻法要。二十二年,创修珠桥。二十八年,增筑十方堂。三十五年,邑侯以关陵请,为建坊表。三十七,葺观泉亭,董治唐贤碑碣。三十八年,复神州,刻惠王所书《法华经》板。其维持象教,不惮勤苦。四十年三月八日,说偈而逝。先数日,自知期至,力疾还玉泉,与众䛡别,语音琅琅,其病若失。众方冀其延年,乃如约而去。世寿七十四,僧腊五十四。门人建塔于罗汉山,荆州释天茨为之铭,以彰盛德。天茨文词尔雅,别有传,具弟十科。惺著有语录二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