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裴之横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8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自悼诗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四言诗
有虞之裔,曰我邦家。
世有令德,为羽为仪。
逮我曾祖,于大司空。
赞我圣朝,如岳斯崇。
祖宰于湘,谦谦君子。
德言其盛,政曷维久。
亦越我考,宰登夕郎。
隆隆琐闼,嶷嶷封章。
封章伊何,击彼珰逆。
仡冒雷霆,匪休放斥。
威圣乃思,乃复厥犹。
家门仰恩,逝命不留。
嗟我总角,哀礼莫符。
伯滞京师,仲先蜉蝣。
母也是戒,汝季而孤。
念汝所生,汝修汝图。
执经就业,兢兢不已。
爰秀一乡,渐名四海。
我之奋怀,如葩斯启。
徒掇菁英,不数粒米。
冉冉三十,始冠明经。
鸿之方渐,驾言徂征。
纷纷百粤,濛濛两京。
罔遂观光,曷错幽情。
乃如八闽,八闽有穆。
弟趰丝纶,昆遥鼎玉。
衔命趣饷,披荆度榛。
使循东路,寇逼西滨。
章贡二水,胡越万里。
我生险阻,曰维兹始。
甫解归骖,狂氛载南。
园庐易主,咫尺巉岩。
维伯念止,天地崩颓。
岂无苟生,中心弗能。
成败利钝,非逆所裁。
风云冥漠,肝脑蒿莱。
嗟我处诸,谁为之受。
嗟我窜诸,谁僝我母。
有甚漆身,胡颜之厚。
人亦有谣,变于子丑。
豫章风驶,端水云从。
翛翛垂羽,掖垣是登。
山甫补衮,曷蹑前踪。
析薪负荷,曷克以绳。
彼苍者天,莫知其极。
城复于隍,否终又来。
嗟嗟同生,馀此一身。
昔耻粱肥,今憺孤贫。
何以甘母,斯苦斯辛。
何以为人,且夭且髡。
宗族閒阔,敦于母党。
昔也同堂,各谋所往。
西河卜子,爰丧厥明。
我其奈何,母心之伤。
万乘艰难,匹夫焉据。
自国徂家,职此之故。
既平匪欣,弗陂用惧。
承我寿嘏,无谖我虑。
兔马有角,牛羊无角。
绝毫绝釐,如山如岳
黄金灵骨今犹在,白浪滔天何处著。
无处著,只履西归曾失却。
望海亭赋(1156年) 南宋 · 范成大
会稽太守参政魏公,作望海亭于卧龙之巅,率其属为歌诗以落成,录与书来,且使赋之。
余谨掇其膏馥之馀,拟赋一首以寄,后日获从杖屦,其上于山川之神,尚有旧焉。
其辞曰:
诸侯之客,有来自东,而姹会稽之游者,曰:佳乎丽哉!
越之为邦也。
萦山带湖,楼观相望。
背卧龙而崛起,焕丹碧之翚翔。
跻攀下临,顾瞻无旁。
平畴蔚以稚绿,乔木森其老苍。
淙万壑之春声,写千岩之秋光。
朝霞暝霏,扶疏微茫。
望山河之故墟,吊草木之馀社。
夏后万国之朝,勾践百战之野。
兴亡梗概,犹有存者。
至于流觞泛雪,高人之旧事。
浣纱采莲,游女之遗迹。
郁溪山之如画,尚仿佛其可识。
访故老以问讯,兴慨叹于畴昔。
是为游览之大略,而蓬莱观风之所得。
虽然,士固多感,而况于对景以怀古,抚事而凝情。
往往使人魂断意折,酒澹而歌不平。
故丽则丽矣,而未擅乎登临之胜也。
若夫浩荡轩豁,孤高伶俜
腾驾碧寥,指麾沧溟。
堕忧端于眇莽,挹颢气于空明。
飘飘焉有连鳌跨鲸之意,举莫如望海之新亭。
尝试登兹而望焉:沃野既尽,遥见东极。
送万折之倾注,艳寒光之迸射。
地轴以上浮,荡天容而一色。
珠辉具芒,矗蝀横霓。
快宇宙之清宽,怅百年之偪仄。
当其三星晓横,万境俱寂。
浴日未动,晨光先激。
波鳞鳞而跃金,天晃晃而半赤。
赪轮腾上,东方皆白。
烟消尘作,栖鸟振翼。
俯群动而纷起,寄一笑于遐觌。
永我暇日,苒其将夕。
饯斜晖于孤嶂,候佳月于沧浦。
沉沉上下,杳无处所。
惊玉地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
忽褰云而涌雾,献霜影于庭宇。
夜色既合,初闻钟鼓。
觞屡至而不辞,诗欲成而起舞。
又若潮生海门,万里一息。
浮光如线,涛头千尺。
方铁马之横溃,倏银山之崩坼
气平怒霁,水面如席。
吴帆越樯,飞上空碧。
此亦天下之伟观,然犹未及乎目力。
燕香舂容,俗客莫陪。
神清意消,徙倚徘徊。
天风激吹,波涛阖开。
五云明灭,丹宫绛台。
睇三山之不远,其为公而飞来。
遂招汗漫之胜游,下飙车之逸轨。
属紫霄之妙质,侑玉斝之清醴。
勤歌鸾与舞凤,寿仙伯以多祉。
恍风雨之皆散,但惊尘之四起。
悟真灵之不隔,而何有乎弱水之三万里也。
噫!
昔之居此者多矣,曾靡暇于经营。
逮山灵之效奇,发遗址于岩扃。
殚妙巧于天藏,超埃𡏖而上征。
极观听之所接,遂杳渺而难名。
嗟此乐之无央,与来者而同登。
决眦荡胸,雪其尘缨。
且安知前日之苍烟白露,断蔓而荒荆者哉!
顾客子之所能道者,才管中之一斑。
惟览者之自得,会绝景于凭阑。
心凝神释,浩如飞翰。
而后知兹亭之仙意,而凌虚御风之无难。
主人瞿然而起曰:有是哉!
吾将观焉。
桂林中秋赋(1173年8月) 南宋 · 范成大
乾道癸巳中秋,湘南楼月色佳甚,病起不觞客,又祈雨,蔬食清坐。
默数年来,九遇此夕,皆不常其处。
乙酉值三馆;
丙戌与严子文游松江,有来岁复会之约;
丁亥又以薄遽走阳羡,与周子充遇于罨画溪上;
戊子守括苍;
己丑以经筵内宿;
庚寅使虏,次于睢阳;
辛卯出西掖,泊舟吴兴门外;
壬辰始归石湖,而今复踰岭。
叹此生之役役,次其事而赋之。
登湘南以独夜兮,挹訾洲之横烟。
绛霄艳其光景兮,涌冰镜于苍巅。
怅旻宇之佳节兮,并四者其良难。
矧吾生之漂泊兮,寄蘧庐于八埏。
九得秋而九徙兮,靡一枝之能安。
上瀛洲而瀑饮兮,当作噩之初元。
旋水宿于垂虹兮,滉金碧之浮天。
剋后期而竟爽兮,忽罨画之沧湾。
既戊子而守括兮,摘少微于楼栏。
丑寓直于玉堂兮,听宫漏之清圆。
再西风而北征兮,胡笳咽于夜阑。
迨返旆之期月兮,放苕霅之归船。
幸故岁之还吴兮,带夕晖而灌园。
甘土偶之遇雨兮,就一丘而考槃。
今又飘飘而桂海兮,宾望舒于南躔。
访农圃之昨梦兮,杳征路之三千。
月亦随予而四方兮,不择地而婵娟。
谅素娥之我咍兮,老色涴于朱颜。
澄观月之曩见兮,炯不动而超然。
适病馀而闭阁兮,屏危柱与哀弦。
复讼风而闵雨兮,谢鼎食之芳鲜。
阒清斋而晤叹兮,惊足迹之间关。
谁职为此驱逐兮,岂不坐夫微官!
知明年之何处兮?
莞一笑而无眠。
明堂赋(1050年10月) 北宋 · 范仲淹
臣闻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也。
在国之阳,于巳之方。
广大乎天地之象,高明乎日月之章。
崇百王之大观,揭三宫之中央。
昭壮丽于神州,宣英茂于皇猷。
颁金玉之宏度,集人神之丕休。
故可祀先王以配上帝,坐天子而朝诸侯者也。
粤自苍牙开极,黄灵耀德,巢穴以革,栋宇以植,彻太古之弊,明大壮之则。
风雨攸止,宫室斯美。
将复崇高乎富贵之位,统和乎天人之理。
乃圣大造,明堂肇起。
明以清其居,堂以高而视。
壁廓焉而四达,殿岿焉而中峙。
礼以洁而俭,故表之以茅;
教以清而流,故环之以水。
暨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
逮夫夏礼秩秩,奉以世室;
商祀穆穆,制以重屋。
神禹卑宫,阶以一尺之崇;
成汤受命,革以三尺之盛。
赫赫周堂,制度景彰。
七筵兮南北之广,九筵兮西东之长,堂并包于五室,室辨正于五方。
左青阳而右总章,面明堂而背北堂
耽然太室,俨乎中黄。
都徽名之在南,取盛德之向阳。
或谓厥堂惟一,厥室惟九,辟阖其三十六户,疏达兮七十二牖。
亦规上而天覆,复矩下而坤厚。
近郊之宫,广而能受。
通天之宇,高而弗偶。
八方象其幅员,九陛参其前后。
桓桓焉听政之庙,应辰而周彰;
趪趪焉承天之柱,列宿而相望。
环林兮葱葱,圆海兮泱泱。
既方舟而经梁,复素饰其回墙。
陈位序以有严,议法象而必臧。
示邦域之景铄,期人神之乐康。
左有辟雍,天子学宫。
坟籍浩以明备,文物森其会同。
奉三寿以勖天下之孝,设三乏以劝诸侯之风。
右有灵台,庶民子来。
若经始于神明,乃占候于昭回。
天之道也,惟默默以有象;
圣之心也,盖惕惕于无灾。
此三雍之大者,故百世以钦哉。
若夫约周之礼,禀夏之正,天子升青阳之位,体大德之生,彼相协谋,有司奉行。
庆赐必均,历象必明。
布农事于准直,习舞德于和平。
止伯益之伐木,禁蚩尤之称兵。
惟仓廪兮赈天之穷,惟币帛兮礼邦之英。
无隐不彰,无潜不亨。
蒙荡荡之至仁,浸灏灏之醇精。
此明堂之春也,万物为之荣。
又若炎以继天,羲以永日。
始于仲吕之管,复于清宫之律。
天子乃登诸明堂,暨夫太室。
命盛乐以象德,致大雩以祈实。
升高明而有豫,定心气而无逸。
静百官之事,驱五谷之疾。
无索于关,无难于门。
止北伐之威,以助养于生生;
导南风之和,以饰喜于元元。
此明堂之夏也,万物为之繁。
尔乃象正火位,德王金行。
羽渐干以南向,谷万斯而西成。
天子乃居总章之奥,奏清商之声。
图有功而专任,诘不义而徂征。
脩法制以谨收藏之令,养衰老以恻摇落之情。
同我度量,平予权衡。
人社以崇,厚兆民报本之志;
神仓以秘,示万邦致孝之诚。
此明堂之秋也,天下为之清。
及夫虫介时分,虎威夕永。
诗人发其凉之咏,日官宾可爱之景。
天子乃北堂以居,南面而省。
锡饮蒸之庆,从祀寒之请。
于是戒门闾,备边境。
劳三农于休息,警百辟于恭靖。
关市必易,宫室必整。
无用之器斯彻,无事之官必省。
饬国典以俟来岁之宜,讲武经以肃万邦之屏。
此明堂之冬也,天下为之静。
斯乃顺其时,与物咸宜,适其变,使民不倦者也。
稽夫宗祀之文,大享之辰,上仪乎皇皇,盛节兮彬彬。
比于郊也,我则取文之胜;
方其庙也,我则取质之纯。
损益其礼,尊严其亲。
五天之座,晔晔以陈;
五常之席,奕奕而伦。
惟太室之位,乃上帝之神。
作配者先王,从祀者五臣。
樽斝离离,玉币莘莘。
牲牢之举既遵于夏后,蔬果之荐复本于周人。
礼无不当,诚无不臻。
圣人于是出斋宫而肃肃,被法服而循循。
酌一献以从质,躬百拜而表寅。
司仪实相,乐正攸宾。
进俎豆之吉蠲,罗簨簴之轮囷。
六乐咸在,统美乎列皇;
八风相荡,同和乎大钧。
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非常之祭,骏及者万国;
莫大之孝,蚁怀者兆民。
于是神醉其德,人乐而极。
太史书于策,大夫颂于国。
颂曰:明堂崇之,明王祀之。
礼以成之,乐以歌之。
光天之下,教以化之。
若夫元朔会同,群后对越。
穆穆乎舜门之辟,晰晰乎宣燎之发。
帝时待旦而久,求衣以先。
纡黄组,冠通天,建日月,服乾坤,佩干将,升青阳。
进山岳之圭,当云龙之轩。
正圣人之大宝,示天下之有尊。
巍巍焉负扆而立,济济焉辨色而入。
太常正其等衰,九宾序其名级。
中阶之前,三公屹然。
应门之外,九采察焉。
阼阶之东,诸侯以同。
西阶之西,诸伯以齐。
门东北面者子之位,门西东上者男之次。
东门之外,则有乐浪、蟠木九夷之国,西面而北上。
西门之外,则有蒙泛、大秦六戎之属,南上而东向。
南门之外,则有朱垠、越裳八蛮之族,唯北是望。
北门之外,则有荤粥、幽陵五狄之种,唯东是尚。
于是兟兟旅进,锵锵肆觐。
向明者盖取诸《离》,观光者受之以《晋》。
君臣之位定,礼乐之道振。
雅韶以奏,文铎以徇。
皆望云而就日,必歌尧而颂舜。
上和而下乐,金声而玉润。
况乎晨光赫曦,天颜弗违。
冕绂兮霞集,玉帛兮川归。
盛乎王庭之声明,焕乎天家之光辉。
若北辰之会众星,咸粲粲而在共;
如太阳之临多露,普湛湛而将晞。
莫不君三揖于上,臣载拜于下。
行典礼,扬风雅,访隽良,议穷寡。
人曷幽而覆盆,贤曷恻而遗野。
于以盛名器,于以休宗社。
署圣法于圆阙,驰神教于方夏。
皇哉耀今昔之荣观,至哉敷亿兆之纯嘏。
故曰,揖让而治天下者,明堂之谓也。
惜乎三代以还,智者间间。
诸儒靡协,议者喋喋。
而皆胶其增损,忘礼乐之大本;
泥于广狭,废皇王之大业。
使朝廷茫然有逾远之叹,惘然有中辍之议。
殊不知五帝非沿乐而兴,三王岂袭礼而至。
为明堂之道,不必尚其奥;
行明堂之义,不必尽其制。
适道者与权,忘象者得意。
大乐同天地之和,岂匏竹而已矣;
大礼同天地之节,岂豆笾之云尔。
自汉魏之下,暨隋唐之际,堂或三五之上,道非三五之世,盖不取其厚而取其薄,不得其大而得其细。
享配之文,或然未分;
政教之烈,斯焉弗闻。
是则帝道不施,胡取乎总期
皇德不隆,胡取乎合宫?
故夫明堂之设也,天子居之,日慎日思。
思之何也?
万微存乎消息。
慎之何也?
兆灵系之安危。
繇是惟克念以作圣,思尧舜之齐名。
惧巍巍之弗逮,乃孜孜于鸡鸣。
唯至平之休代,思阜财于吾民。
惧四维之有艰,尚疮痍而百辛。
故圣人之宝俭,弗下剥而上侈。
思寡费而薄索,民庶几于格耻。
惟下武之太宁,亦省躬于干戈。
取诸豫于四方,慨风云以长歌。
惟知人其古难,思济济乎贤者。
盖举一于皋陶,乃连茹于天下。
惟好生之至德,思与物而为春。
惧幽陋之靡及,常咨命于仁人。
惟及人之一德,始若晦而弥彰。
故三五之君子,腾茂实而无疆。
惟皇极之大范,思天下而与平。
惧万物之或差,持我心于诚衡。
然后见天下齐于无体,和于无声。
厖眉而寿,吾何仁之有;
含哺而嬉,吾何力之为。
但渊渊绵绵,无反无偏。
浸淳泽以咸若,乐鸿化于自然。
此明堂之道也,盖无得而称焉。
我国家凝粹百灵,荐馨三极,东升烟于岱首,西展琮于汾侧。
未正天神之府,以让皇人之德。
祖考来格,俟配天之仪;
诸侯入朝,思助祭之职。
岂上圣之谦而愚臣之惑也。
臣请考列辟之明术,塞处士之横议。
约其制,复其位。
俭不为其陋,奢不为其肆。
斟酌乎三五,拟议乎简易。
展宗祀之礼,正朝会之义。
广明堂之妙道,极真人之能事。
以至圣子神孙,亿千万期,登于斯,念于斯,受天之禧,与天下宜而已乎。
西域遥闻九万里,却向中华进狮子。
艨艟如岳浪如山,鲸鳄相看同鹿豕。
狮形不似画者形,长发披头毛色紫。
双瞳碧玉电光莹,利爪獠牙三尺尾。
尾后团毛类拂蝇,一挥一动无宁晷。
曾过邗江泊韨头,韨头观者人如蚁。
肩摩踵接日夜喧,乘马欲前遥即止。
止非有令畏狮威,蹄蹶腰倾鞭不起。
夜犬无声驴不鸣,妖狐魇人人病已。
北上神京进圣人,舁向彤廷动天喜。
黑面狮奴亦是人,舞蹈欢呼礼非礼。
大官给食命春卿,重译相传下温旨。
虎圈养狮奴亦入,夜抱狮眠情怿怿。
宫闺传语索狮看,圈筑高城甃文石。
绕周雕槛俯来看,猛气飞扬犹战惕。
坚木为毬䌽色装,抛向狮边博腾掷。
盘旋滚跳舞不休,一时万象来神獝。
宫闺惊骇叹奇观,今日看回又明日。
因驱虓虎入城中,虎肝忽被狮刨食。
金门列象试驯看,象首低垂身战慄。
始信狮为百兽王,眼前虎豹皆臣职。
狮能杀兽不杀贼,大官养给夫何益。
请将猛将作狮珍,四海烽烟自宁谧。
上王太守生辰诗 宋 · 韩驹
七言排律
碧落仙家琼树枝,传芳何处庆云低。
人间凤历将移朔,天上瑶光欲转西。
丹穴巢空骞瑞翼,渥洼波涨奋霜蹄。
堂堂风骨端如岳,凛凛神姿秀入奎。
紫殿文章惊独步,黄金名字最先题。
袖将月窟三春桂,踏尽云头万级梯。
北阙一麾新出守,南州五马总骄嘶。
铃斋玉麈清谈笑,晏馆金花贴鼓鼙。
诗焰迸腾昏日月,酒觞沉困吸虹蜺。
未能度岭寻真去,直欲枯潭觅剑携。
千里暂烦倾皂盖,九重终看步沙堤。
吏情何以为公颂,祇赋嵩高与寿齐。
虭蟧,寒蝉也。
孟秋乃鸣,其声繁亮怨切,鸣中之尤悲者。
凡物无意于感人,而人有情于感物。
况仆长年少悰,所念非一,壮与运颓,衰将岁还,抚时对物,自然怊怅,遂为之赋:
憺秋旻之庨寥,眄群物而流玩。
伊膀鸣之始来,惊万化之方晏。
倏含唱而丛咽,俄曳音以凝曼。
本无意于感时,奚有牵于累叹?
谅细虫之何知,托生意乎鸿造。
披素壳于壤间,赍绀质于林杪,内虚心以抱洁,外华緌以自表。
跼纤足以徐进,振薄翼而轻矫。
引长喝于霞昏,逗馀嘶于月晓。
和别叶之翻翻,杂离禽之叫叫。
彼张女之哀弹,与笼首之横管。
恃破弦之往悲,矜加孔之新啭。
虽投节以感慨,犹假手以交赞。
顾寒蜩之清嘒,非取矜于外衒。
其发无端,其终无羡。
写清肠以赴诉,有自然之悽怨。
号凉飔于天垂,啸委露于云半。
矧吾人之云衰,抚光景之遒驶。
聆萧瑟之实繁,怅摇落之方暨。
掩欢绪以偭欣,䌷悲端以触欷。
况日月其不待,何功名之能冀。
一倾耳于此时,胡自聊于晏岁。
浑天赋(679年6月) 初唐 · 杨炯
显庆五年。炯时年十一。待制宏文馆。上元三年。始以应制举补校书郎。朝夕灵台之下。备见铜浑之象。寻返初服。卧病丘园。二十年而一徙官。斯亦拙之效也。代之言天体者。未知浑盖孰是。代之言天命者。以为祸福由人。故作浑天赋以辩之。其辞曰。
客有为宣夜之学者。
喟然而言曰。
旁望万里之横山。
而皆青翠。
俯察千仞之深谷。
而皆黝黑。
苍苍在上。
非其正色。
远而望之。
无所至极。
日月载于元气。
所以或中而或昃。
星辰浮于太空。
所以有行而有息。
故知天常安而不动。
地极深而不测。
可以为观象之准绳。
可以作谈天之楷式。
有称周髀之术者。
冁然而笑曰。
阳动而阴静。
天回而地游。
天如倚盖。
地若浮舟。
出于卯入于酉而生昼夜。
交于奎合于角而有春秋。
天则西北既倾。
而三光北转。
地则东南不足。
而万水东流。
比于圆首。
前临胸者。
后不能覆背。
方于执炬。
南称明者。
北可以言幽。
此天与而不取。
恶遑遑而更求。
太史公有睟其容。
乃盱衡而告曰。
楚既失之。
齐亦未为得也。
言宣夜者。
星辰不可以阔狭有常。
言盖天者。
漏刻不可以春秋各半。
周三径一
远近乖于辰极。
东井南箕。
曲直殊于河汉。
明入于地。
葛稚川所以有辞。
日应于天。
桓君山由其发难。
假苏秦之不死。
既莫知其为说。
傥隶首之重生。
亦不能成其算也。
二客尝亦知浑天之事与。
请为左右扬搉而陈之。
原夫杳杳冥冥。
天地之精。
混混沌沌。
阴阳之本。
何太虚之无碍。
俾造化之多端。
南溟玉室之宫。
爰皇是宅。
西极金台之镇。
上帝攸安。
地则方如棋局。
天则圆如弹丸。
天之运也。
一北而物生。
一南而物死。
地之平也。
景短而多暑。
景长而多寒。
太阴当日之冲也。
成其薄蚀。
众星傅月之光也。
因其波澜。
乾坤阖辟
天地成矣。
动静有常。
阴阳行矣。
方以类聚。
物以偫分。
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
部之以三门。
张之以八纪。
其周天也。
三百六十五度。
其去地也。
九万一千馀里。
日居而月诸。
天行而地止。
载之以气。
浮之以水。
生之育之。
长之畜之。
亭之毒之。
盖之覆之。
天聪明也。
圣人得之。
天垂象也。
圣人则之。
其道也。
不言而信。
其神也。
不怒而威。
验之以衡轴。
考之以枢机。
三十五官为偫生之系命。
一十二次当下土之封畿。
中衡外衡。
每不召而自至。
黄道赤道。
亦殊涂而同归。
表里见伏。
圣人于是乎发挥。
分至启闭。
圣人于是乎范围。
可以穷理而尽性。
可以极深而研几。
天有北斗。
杓携龙角。
魁枕参首。
天有北辰。
众星环拱。
天帝威神。
尊之以耀魄。
配之以勾陈。
有四辅之上相。
有三公之近臣。
华盖岩岩。
俯临于帝座。
离宫奕奕。
旁绝于天津。
列长垣之百堵。
启阊阖之重闉。
文昌拜于大将。
大理囚于贵人。
泰阶平而君臣穆。
招摇指而天下春。
东宫则析木之津。
寿星之野。
箕为傲客。
房为驷马。
天王对于摄提。
皇极临于宦者。
左角右角。
两曜之所巡行。
阴间阳间。
五星之所次舍。
后宫掌于燕息。
太子承于冢社。
宗人宗正。
内外惇叙于邦家。
市楼韨垣。
货殖毕陈于天下。
北宫则灵龟潜匿。
螣蛇伏藏。
瓠瓜宛然而独处。
织女终朝而七襄。
登渐台而顾步。
御辇道而徜徉。
闻雷霆之隐隐。
听枹鼓之硠硠。
南斗主爵禄。
东壁主文章。
须女主布帛。
牵牛主关梁。
羽林之军所以除暴乱。
垒壁之阵所以备非常。
西宫则天潢咸池。
五车三柱。
奎为封豕。
参为白虎
胃为天仓
娄为众聚。
旄头之北。
宰制其边陲。
天毕之阴。
蓄泄其云雨。
大陵积尸之肃杀。
参旗九斿之部伍。
樵苏之地。
出入于园苑。
万亿之赀。
填积于仓庾。
南宫则黄龙赋象。
朱鸟成形。
五帝之座。
三光之庭。
伤成于钺。
诛成于锧。
福成于井。
德成于衡。
执法者。
廷尉之曹。
大夫之象。
少微者。
储君之位。
处士之星。
天弧直而狼顾。
军韨晓而鸡鸣。
三川之交。
鹑火通其耀。
七泽之国。
翼轸宇其精。
南河北河。
象阙于是乎增峻。
左辖右辖。
边荒于是乎自宁。
乃有金之散气。
水之精液。
法渭水之横桥。
像昆池之刻石。
岁时占其水旱。
沧溟应其潮汐。
织女之室。
汉家之使可寻。
饮牛之津。
海上之人易觌。
日也者。
众阳之长。
人君之尊。
天鸡晓唱。
灵乌昼踆。
扶桑临于大海。
若木照于昆崙。
太平太蒙。
所以司其出入。
南至北至。
所以节其寒温。
龙山衔烛。
不能议其光景。
夸父弃策。
无以方其骏奔。
月也者。
偫阴之纪。
上天之使。
异姓之王。
后之事。
方诸对而明水洽。
重晕匝而边风驶。
裁盈蚌蛤。
则虏骑先侵。
适斗麒麟。
则暗虎潜值
五星者。
木为重华。
火为荧惑。
镇居戊巳。
斯为土德。
太白土西。
辰星主北。
俯察人事。
仰观天则。
比参右肩之黄。
如奎大星之黑。
五材所以致用。
七政于焉不忒。
同舍而有四方。
分天而利中国。
赤角犯我城。
黄角地之争。
五星同色。
天下偃兵。
趋前舍为盈。
退后舍为缩。
盈则侯王不宁。
缩则军旅不复。
或向而或背。
或迟而或速。
金火犯之而甚忧。
岁镇居之而有福。
观众星之部署。
历七耀而驱驰。
定天下之文。
所以通其变。
见天下之赜。
所以象其宜。
然后播之以风雨。
威之以霜霰。
或吐雾而蒸云。
或击雷而鞭电。
一旬而太平感。
肤寸而天下遍。
白日为之昼昏。
恒星为之不见。
尔乃重明合璧。
五纬连珠。
青气夜朗。
黄云昼扶。
握天镜。
授河图。
若曰赐之以福。
此明王圣帝之休符。
至如怪云祅氛。
冬雷夏雪。
日晕长虹。
星流伏鳖。
阴有馀而地动。
阳不足而天裂。
若曰惧之以灾。
此昏主乱君之妖孽。
昔者颛顼之命重黎。
司天而司地。
陶唐之分仲叔。
宅西而宅东。
其后宋有子韦。
郑有裨灶。
魏有石氏。
齐有甘公。
唐都之推星。
王朔之候气。
周文之视日。
吴范之占风。
有以见天地之情状。
识阴阳之变通。
诗云谓天盖高。
语云惟天为大。
至高而无上。
至大而无外。
四时行焉。
万物生焉。
偫神莫尊于上帝。
法象莫大于皇天。
灵心不测。
神理难诠。
日何为兮右转。
天何为兮左旋。
盘古何神兮立天地。
巨灵何圣兮造山川。
螟何细兮师旷清耳而不闻。
离娄拭目而无见。
鹏何壮兮搏扶摇而翔九万。
运海水而击三千。
龟与蛇兮异其短长之质。
椿与菌兮殊其大小之年。
钟何鸣兮应霜气。
剑何伏兮动星躔。
列子何方兮御风而有待。
师门何术兮验火而登仙。
鲁阳挥戈兮转于西日。
陶侃折翼兮登乎上元。
女何冤兮化精卫。
帝何耻兮为杜鹃。
争疆理者有零陵之石。
闻弦歌者有盖山之泉。
若怪神之不语。
夫何述于此篇。
以天乙之武也。
焦土而烂石
以唐尧之德也。
襄陵而怀山。
以颜回之仁也。
贫居于陋巷。
以孔子之圣也。
情希乎执鞭。
冯唐入于郎署也。
两君而未识。
扬雄在于天禄也。
三代而不迁。
桓谭思周于图谶也。
忽焉不乐。
张衡术穷于天地也。
退而归田。
我无为而人自化。
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建炎元年五月朔,今天子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即宝位于南都。
尚书右丞吕公,奉隆祐皇后旨,持国玺归行在所。
上嘉其忠,拜公以丞辖之命。
三年秋八月,公移病,得请为宣城守。
时朝廷方专任老成,以惠安黎庶。
而宣于江左为要郡,因饬有司赐中都钱五万缗,俾缮筑故垒,悉起而新之。
公至镇之三月,既因旧址,分命其僚,鸠工饬材,以振颓靡。
曾不淹岁,告成于朝。
雉堞楼橹,耸然环峙;
长河深堑,萦带乎四维。
民始有赖以安焉。
某实此邦之士,均被惠泽,以保厥攸居。
不能自默,乃为之赋以献。
其词曰:
皇受命之无疆兮,抚列圣之重熙。
植本支以为城兮,守中国于四夷。
成威疆于道德兮,柔远人而怀来。
虽外户其弗闭兮,讵正昼而穴坯。
陵垝垣其寖弛兮,怅孤墉之日隤。
迩谋臣之凿空兮,结奇祸于边陲。
盗锋起于中夏兮,焜樵蒸之配黎。
纂嗣圣之丕图兮,倏虎啸而龙飞。
登故老于海滨兮,勤恳恻于畴咨。
眷大江之横骛兮,纪南国而东维。
瞻霓旌而望幸兮,阻石头之崟巇。
何兹土以为辅兮,实警跸之是毗。
爰属公以往城兮,即旧址以增治。
始天语之丁宁兮,旋缩板以塈茨。
惊万杵之雷动兮,屹百雉其厜㕒。
初浮藟以陾陾兮,趣伐鼛而既疲。
耸丹楼之如霞兮,丽朝日于罘罳。
繄二水其如带兮,湛汪湾而渺瀰。
具蔺石而布渠荅兮,亦虎落之旁施。
役不再籍兮,耕不解縻。
民不告病兮,负锄以遨嬉。
忽寇贼之凌暴兮,蔽横江之旌旗。
剽旁邑而不入兮,无匹马之敢驰。
岂精诚之下格兮,匪木石其奚疑。
追回天之谠议兮,信大厦之复支。
敛馀波以小溢兮,在此一方之群黎。
公时与宾客而周览兮,泪雨下而交颐。
念北狩之既远兮,渺法驾其何之?
客起舞而寿公兮,愿效节于守陴。
公亦友松乔而不得兮,反云旆乎霄涯。
屏四方其安堵兮,岂陋壤之足为。
俨余冠以从公兮,聊望云而裴回。
共 8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