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郑和

共 5 首
闻说当年谒至尊,布袍藜杖入军门。
六韬适遇风云会,二子皆承雨露恩。
丘陇岂期身遽殁,功勋应与国长存。
董公遮道真奇事,太史于今可并论。
桃花 元 · 郑允端
七言绝句
细雨春寒江上时,小桃攲树出疏篱。
从教一簇开无主,终不留题崔护诗(钱牧斋曰:杨循吉吴中往哲,女秀一人李氏,其警句云云。此诗载郑氏《肃雍集》中,岂君谦偶失考耶?抑别有李氏一集耶!姑两存之,以俟知者。)
连旬阴雨积沈忧,今日何知宿雾收。
丽日曈曈春服稳,和风习习野亭幽。
原头草细看牛卧,涧底芹香听女讴。
千古浴沂遗想在,兰亭何慕晋风流。
① 山在贵阳城南七十里,有庵名罗永,相传老佛遁迹之所。
黄石公书伪不真,留侯亦是寻常人。
帷幄运筹其事秘,以之窃比刘诚意。
诚意果挟前知具,偾辕之驾何能毙。
偶识西湖一云气,附会刊成红箧记。
青宫储位嫡长君,预与他年办披剃。
金川门启地道闭,轩辕升遐为火帝。
牢落西南四十秋,诗出元人谁托戏。
江陵耳食辄以闻,传信传疑无定议。
二使(胡濙、朱祥。)赍香十四年,郑和屡泛红毛船。
网罗告密满天地,何物公然有程济。
仲彬生平不识字,孙诬其祖置科第。
从亡客问致身录,年月日时皆互异。
我乡史笔三数公(西河、竹垞、稼堂诸公。),老吏断狱案足据。
兹来礼佛罗永庵,杉合东向乃向南。
洞中流米井跪汲,黔人好鬼姑妄谭。
维貌之𪒔祀南八(贵阳有南霁云庙,谓之黑神。),以筀为讳王竹三
溪龙献水一洗耳,白云仰视萦山岚
按:永乐十四年,胡忠安还朝,成祖已就寝,急召入语至夜半,嗣后遂止掣蹋之访。诏郑和班师,则行遁之迹绝矣。至题壁三诗,谓在滇狮山龙隐庵者,乃元人前作,江陵未之见耶?然使天下大师,果已归老有墓,君臣安用此问答为?亦足以破一妄也。
⑴ 筀竹之筀改而从贵,讳之也,黔多竹三郎祠。
⑵ 庵前大杉数株,谓帝手植,枝皆南向。有流米洞,帝去则不复流。又有井,汲者必跪乃可得,相传以为溪龙所献以供帝。
朝鲜贤臣朴判书,老成文物非凡儒。
缑山玉笙凤凰侣,弱流铁网珊瑚株。
鸭绿江头一相见,雅度清谈便依恋。
曲池春水晓同吟,驿路东风夜供燕。
太平孤馆汉江楼,行处追随坐处留。
怡然似我故乡地,恍若与子平生游。
雍雍二子何潇洒,深夜灯前共趋迓。
诗礼真堪伯仲间,衣冠肯托幪帡下。
尔来怀抱暂相忘,又复陪携速去装。
新情不减旧情好,归日翻嫌来日忙。
碧波芳草临津渡,剑水龙泉凤山暮。
黄州楼上望西京,总是浮生别离路。
别离路促忆相逢,西去还应几日同。
平田远树只长在,流水行云无定踪。
无定踪,渺何际,蓬矢桑弧九州地。
海北天南风雨时,也应共有相思意。
君不闻郑大夫,田庐章服人歌呼。
又不闻吴季子,遗德名言传国史。
当时豪黠几何人,蜗角蝇头徒已耳。
君家父子皆名流,康庄良骥洪河舟。
尊皇赞国在千里,莫为临岐生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