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达摩

相关人物:共 91 位
共 60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路行跨水复逢羊(路行者,来也。跨水者,过海也。复逢羊者,洛阳也。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过海而来,初到广州,次普通八年丁未岁入梁国。),独自恓恓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两株懒桂久昌昌
⑴ 《天圣广灯录》、《五灯会元》作「栖栖」
⑵ 独自者,无伴侣也。恓恓者,苦恓也。暗渡江者,梁武帝不悟大理,变容不言。师知机不契,则潜过江向北魏国也。
⑶ 日下者,京都也。可怜者,好。双象马者,志公傅大士也。
⑷ 《天圣广灯录》、《五灯会元》作「二株嫩桂」
⑸ 两株者,二木也,二木是林字也。女束页桂者,少也。则是少林寺也。久昌昌者,九年面壁,而出大行佛法也。
尊胜今藏古,无肱亦有肱(肱者,手也,可大师求法断臂也。)
龙来方受,捧物复嫌名(捧者,惠也。本名神光,复过达摩,嫌之,改名言为惠可。)
⑴ 尊胜者,妙智也。古者,可大师,本有妙高之性,性被烦恼覆之,未现了,故言藏也。
⑵ 《天圣广灯录》作「又」
⑶ 《天圣广灯录》作「授」
⑷ 龙来者,初祖西来也。方受宝者,二祖传法。
⑸ 《天圣广灯录》作「奉物伏」
南史曰:齐遣柳达摩领兵侵梁。陈霸先命侯安都败之。达摩谓众曰:顷在北。童谣云云。侯景服青已倒于此。今吾徒衣黄。岂谣言验邪。
石头捣两裆。捣青复捣黄
⑴ ○南史陈武帝纪。《诗纪》九十七作北童谣。
心地邪花放,五叶逐根随。
共造无明业,见被业风吹。
心地正花放,五叶逐根随。
共修般若惠,当来佛菩提。
缥缈之閒。
有禅关焉。
俯寻碧湾。
敕特赐之广厦兮。
名标峡山。
崭然七十二峰兮。
高侵云汉。
亘尔百千万纪兮。
永镇人寰。
切惟羊城王岭之要冲。
清远诸峰之高压。
中有绝境。
山名曰峡。
涧穿一水之流。
旁列两峰之夹。
层崖邃谷。
謺屏帐以重围。
怪石奇峰。
耸楼台之高插。
山尖兮岭危。
天环兮地旋。
前山踊兮龙奋跃。
后山猛兮虎蹁跹。
冠出巫山之十二。
高超法界之三千。
雾锁烟笼。
真物外虚无之境。
月明风袅。
实壶中未有之天。
春木茂兮剪琉璃。
春花开兮霭兰蕙。
夏风凉兮来殿阁。
秋雾冷兮滴松桧。
冬炉煖兮新炭酷。
岁醪酌兮杯盘美。
壮蓬莱三岛之居。
类天阙五云之际。
闲凭晚阁。
指天外之霞飞。
梦断晓钟。
听云閒之鹤唳
记事者曰。
昔在梁武帝。
统临幅员。
极降二庶子之青襟(疑)来五羊之穗鞭。
其后化游士以去此。
托舒州之梦焉。
于是云奔电激。
神殿一霎而至止。
雕梁峻柱。
金身丈六以巍然。
爰立灵祠。
居二禺而作镇。
中有梵刹。
偫列释以安禅。
辄有怪异纷纭。
神灵出没。
达磨石兮。
圣迹俱存。
观音泉兮。
源流不绝。
老人松畔竹交加。
白泡潭中鱼跳跃。
猿环不见。
时聆古木号风。
犀锁巳沈。
夜有寒潭浸月。
更复台高狮子。
岩产金芝。
藓斑斑兮定心石。
水淼淼兮放生池。
龙磨角而江澄素练。
岭蟠缥而云走轻旗。
舍利塔兮观神人之现。
波罗树兮闻异香之奇。
烟锁钓鱼台。
往事空追于赵子。
云迷和光洞。
今人莫见乎昌期。
云衲来游。
琴书投静。
恬然淡泊。
于吾是酩。
役役芬华。
而非所竞。
何妨拚峡山之游。
恍乎步蓬莱之境。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空出没。
證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
谁无生?
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提,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僧,有人不许任情徵。
直截根源佛所叩,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片,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誇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成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閒閒。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萧洒。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印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两股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燄。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蹋润无边,三乘五戒皆惺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
一地俱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阿鼻业。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閒相诳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
问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冤诉更尤人。
欲得不招无閒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深沈师子住。
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师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随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
是即龙女顿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坠。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
二乘精进勿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偿夙债。
饥逢玉膳不餐,病遇医王争得差。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
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祇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
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销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法中王,最高胜,河沙如来同共證。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螗螂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诳苍苍,未了吾今为君决。
见《四部丛刊三编》影宋本《景德传灯录》卷三十、冒广生刊《永嘉诗人祠堂丛刻》第一册释玄觉《永嘉集》附录(按:《永嘉集》附录杨亿《无相大师行状》云:「著《禅宗悟修圆旨》,自浅之深,庆州刺史魏静缉而序之成十篇,目为《永嘉集》,及《證道歌》一首,并盛行于世云尔。」)
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铭(715年) 唐 · 张说
四言诗
撰夫总四大者。成乎身矣。立万始者。主乎心矣。身是虚哉。即身见空。始同妙用。心非实也。观心若幻。乃等真如。名数入焉妙本乖。言说出焉真宗隐。故如来有意传要道。力持至德。万劫而遥付法印。一念而顿受佛身。谁其宏之。实大通禅师其人也。禅师尊称大通。讳神秀。本姓李。陈留尉氏人也。心洞九漏。悬解先觉。身长八尺。秀眉大耳。应王伯之象。合圣贤之度。少为诸生。游问江表。老庄元旨。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四分律仪。说通训诂。音参吴晋。烂乎如袭孔翠。玲然如振金玉。既而独鉴潜发。多闻旁施。逮知天命之年。自拔人閒之世。企闻蕲州有忍禅师。禅门之法允也。自菩提达磨天竺东来。以法传惠可。惠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宏忍。继明重迹。相承五光。乃不远遐阻。翻飞谒诣。虚受与沃心悬会。高悟与真乘同彻。尽捐妄识。湛见本心。住寂灭境。行无是处。有师而成。即燃灯佛所。无依而说。是空王法门。服勤六年。不舍昼夜。大师叹曰。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坐。于是涕辞而去。退藏于密。仪凤中。始隶玉泉。名在僧录。寺东七里。地坦山雄。目之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门兰若。荫松藉草。吾将老焉。云从龙。风从虎。大道出。贤人睹。岐阳之地。就者成都。华阴之山。学来如市。未云多也。后进得以拂三有。超四禅。升堂七十。味道三千。不是过也。尔其开法大略。则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前后。趣定之前。万缘尽闭。发慧之后。一切皆如。持奉楞伽。近为心要。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久视年中。禅师春秋高矣。诏请而来。趺坐觐君。肩舆上殿。屈万乘而稽首。洒九重而宴居。传圣道者不北面。有盛德者无臣礼。遂推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仰佛日之再中。庆优昙之一现。混处都邑。婉其秘旨。每帝王分座。后临席。鹓鹭四匝。龙象三绕。时炽炭待矿。故对默而心降。时诊饥投味。故告约而义领。一雨溥沾于众缘。万籁各吹于本分。非夫安住无畏。应变无方者。孰能焉尔乎。圣敬日崇。朝恩代积。当阳和会之所。置寺曰度门。尉氏先人之宅。置寺曰报恩。轼闾名乡。表德非拟。局厌諠辇。长怀虚壑。累乞还山。既听中驻久矣。衰惫无他患苦。魄散神全。形遗力谢。神龙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夜中。顾命趺坐。泊如化灭。禅师武德八年乙酉受具于天宫。至是年丙午复终于此寺。盖僧腊八十矣。生于隋末。百有馀岁。未尝自言。故人莫审其数也。三界火心。四部冰背。榱崩梁坏。雷动雨泣。凡诸宝身。生是金口。故其丧也。如执亲焉。诏使吊哀。侯王归赗。三月二日。册谥大通。展饰终之义。礼也。时厥五日。假安阙塞。缓及葬之期。怀也。宸驾临诀至午桥。王公悲送至伊水。羽仪陈设至山龛。仲秋既望。还诏乃下。帝诺先许。冥遂宿心。太常卿鼓吹导引。城门郎护监丧葬。是日。天子出龙门泫金衬。登高停跸。目尽回舆。自伊及江。扶道哀候。幡花百辇。香云千里。维十月哉生魄明。即旧居后冈安神起塔。国钱严饰。赐逾百万。巨钟是先帝所铸。偫经是后皇所锡。金榜御题。华幡内造。塔寺尊重。远称标绝。初禅师形解东洛。相见南荆。白雾积晦于禅山。素莲寄生于坐树。则双林变色。泗水逆流。至人违代。同符异感。百日卒哭也。在龙华寺设大会。八千人度二七人。二祥练缟也。咸就西明道场。数如前会。万回菩萨乞施后宫。宝衣盈箱。珍价敌国。亲举宠费。侑供巡香。其广福博因。存没如此。日月逾迈。荣落相推。于戏。法子永恋宗极。痛慈舟之遽失。恨涌塔之迟开。石城之叹也不孤。庐山之碑焉可作。窃比夫子贡之论夫子也。生于天地。不知天地之高厚。饮于江海。不知江海之广深。强名无迹。以慰其心。铭曰。
额珠内隐,匪指莫效。
心镜外尘,匪磨莫照。
海藏安静,风识牵乐。
不入度门,孰探元要。
倬哉禅伯,独立天下。
功收密诣,解却名假。
诣无所得,解亦都舍。
月影空如,现于悟者。
无量善众,为父为师。
露清热恼,光射昏疑。
冀将住世,万寿无期。
柰何过隙,一朝去之。
嗟我门人,忧心断续。
进忆瞻仰,退思付嘱。
尽不离定,空非灭觉。
念兹在兹,敢告无学。
① 一作许十一,一作许十,无损字
引用典故:捶钩 击蒙 紫燕
许生五台(山在代州五台县)宾,业白出石壁。
余亦师粲可达摩传慧可,慧可传粲),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诵诗浑(一作混)游衍,四座皆(一作俱)辟易
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
精微穿溟涬(音幸),飞动摧霹雳。
陶谢枝梧,风骚共推激
紫燕(一作鸾)自超诣,翠駮剪剔
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阒
⑴ 宝积经有纯白业、五戒、十善、四禅、四定,皆属善名
⑵ 《易》:“九二,包蒙;上九,击蒙。”
⑶ 中曲之山,有兽如马,爪牙如虎,一角,能食豹,名曰駮
我师西来,传于真诀。
大轮当路,小乘忘辙。
冥冥世人,初见日月。
权迹有归,光云不灭。
共 60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