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阳昭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阳静立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北平无终人。
阳昭子。
美词令,善尺牍。
仕齐,位三公郎中。
隋文帝开皇初。
官州主簿。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时蔚。字万峰。温州乐清金氏子。生而室有光。母惧欲弗举。其姑保而育之。襁抱中。见僧辄微笑。作合掌态。年十一读法华有省。入杭受具戒。谒止岩禅老于虎跑俾参南泉三不是。迷闷无所入。抵明州达蓬山。卓庵。佛迹古址。力究至忘寝食。一日闻寺主宗律师。举沩山踢倒净瓶话。忽大悟。偈曰。颠颠倒倒老南泉。累我功夫却半年。当下若能亲荐得。如何不进劈胸拳。走虎跑呈悟。复之华顶。谒无见求决择。见。深肯之。嘱曰。尔年小且居山去。蔚仍还达蓬。单丁十历寒暑。时千岩长禅师。住伏龙山。道望昭著。蔚提包谒之。相见如旧识。慧辩风驰。如天马行空。不可控驭。岩亦极尽钳槌之妙。知其已彻。顾谓昭首座曰。蔚山主。颇有衲僧气象。烦请归堂。寻为第一座。一日岩升堂。举无风荷叶动。一定有鱼行。语未毕。蔚出众。震声一喝。拂袖便行。岩示以偈。有一喝西江水逆流之句。既而别岩。住静嵩山。又一纪。岩前后为手书招之者三。所以爱重期待者甚厚。比至。使分座说法。遂付以法衣。嘱云。汝缘在浙西。可往化导。吾道有寄矣。蔚奉命入吴。凡三筑精蓝。卒之玄墓邓蔚山中。斩蒙羃结庵居之。久之。四众归向。乃搆为大伽蓝。额曰圣恩。奔赴者日甚。一日至不能容。蔚随机演说。俾人人满意。故人益慕而信之。于洪武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坐化。阅世七十有九。僧腊六十。停龛十三日。肢体温软香洁。如平时。门人奉全身。瘗于庵之西岗。师貌古神清。髭须疏朗。寡缘饰。千岩称其纯粹质朴。有古人风。谈道三十馀年。吴人无少长。咸知敬慕。有绘像而事之者。平生未尝读书。惟以深悟自得。其形诸语默者。俱能刊落浮华。而一践乎其寔。门人请留法语。蔚曰。从上佛祖。诸所言说。句句朝宗。言言见谛。略不肯听从。况吾言乎。悉付火烬。门人。窃而录其少许以传。蔚未化前数日。大众普集。或以得法承嗣为问。示偈曰。慈悲无念。华开果熟。因地分明。慧宝致嘱。盖记无念学。翠峰华。荣果林。宝藏持四公也。于中。学公显受衣法。后出世。开导之盛。无愧于蔚。况受知太祖高皇帝。龙章宠锡。云汉昭回。法脉渊源不绝。蔚所付得人矣。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禅师时蔚者。
号万峰。
姓金氏。
东瓯人也。
机投伏龙千岩长。
法弘邓尉。
殁年七十有九。
师初生其里。
瑞应不一。
俱以徵金氏。
金氏恐乃祝佛愿施为僧。
年十三出家。
具正知见。
登坛受满分戒。
因诵法华。
至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有省。
走参止岩。
止岩示目三不是话。
师别卓庵于达蓬山。
楮衾草榻。
杳若忘生。
忽闻佛迹寺僧举沩山踢倒净瓶公案。
大悟。
乃曰。
颠颠倒倒是南泉。
累我工夫却半年。
当下若能亲荐得。
如何不进劈胸拳。
即弃庵入天台。
登华顶。
机触无见。
左右震慄。
无见善遇之。
且勉师曰。
子宜居山保守。
他日支拄宗庭。
非子而谁。
乃至伏龙。
伏龙围绕数千指。
皆一时俊杰。
师土音长发。
洋然进拜。
千岩奇而问曰。
将甚么。
与老僧相见。
师竖拳。
千岩曰。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是个甚么。
师打圆相。
叉手而立。
岩曰。
莫要请益么。
师掩耳而出。
岩深喜之。
一日。
千岩据座命挝鼓。
众方集。
师震声一喝。
拂袖便出。
岩乃曰。
郁郁黄花满目秋。
白云端坐碧峰头。
无宾主句轻拈出。
一喝千江水逆流。
于是丛林知名。
出世嵩山。
有示众曰。
月头是初一。
光明渐渐出。
月尾是三十。
光明何处觅。
假饶老释迦。
也道拈不出。
拈得出万事毕。
若有人道得。
出来道看。
如无。
嵩山与诸人。
露个消息。
舒两手云。
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又展掌云。
大开方便门。
便从者里入。
握拳云。
闭却牢关说家里话。
且道。
不开不闭一句作么生。
敛衣下座。
次迁平江邓尉。
创大圣恩寺。
当是时。
世主称为佛心天子。
有能禅者多随。
诸名德出入禁廷。
温绎典故。
其圣恩席下。
抱道髡徒。
仅半千人。
普持胜学二阇黎为上首。
师纯以本色提接之。
海内禅风一正。
士夫书札。
通候于师者。
除问道外。
槩不复缄。
至有久从游者。
求只字不可得。
间或请之。
但以老僧年迈而却焉。
侍御陆公。
书古德机缘驰问。
师谓来使曰。
汝主初选官时。
可到京否。
使愕然曰。
安有不朝天子而受职者。
师笑曰。
柰选佛何。
师虽不假词色。
罗络当时。
然宽大莫测之机。
多如此。
洪武初。
有旨。
采诸山名德。
因议及师。
景濂宋公。
固止曰。
不可。
此老吾浙人也。
吾素知其为人。
年且逮耄。
性喜恬退。
必不能奉命。
且留此一老。
为林下标职。
讵不美乎。
若迫之。
彼必蹈汾阳昭公之辙。
主议者。
令私探之。
师早称病掩关矣。
师自壮至老。
功课纤发不移。
日理僧事。
夜则跏趺。
俨然达旦。
侍僧间请息。
师曰。
汝正闹在。
老僧息之久矣。
洪武辛酉正月二十九日。
集众说偈。
奄然化去。
偈曰。
七十九年。
一味杜田。
悬崖攃手。
杲日当天。
其继邓尉法席者。
宝藏持公也。
持之下。
复出慧旵。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五
禅师名全举。
阳昭公之嗣也。
初住龙舒之法华寺。
后移居白云之海会寺。
为人精严。
谅直饱参。
汾阳特称之。
自出并汾。
遍诣名山。
初谒荆南福昌善禅师。
善问曰。
回互不回互。
对曰总不与么。
曰为什么已吃福昌棒。
对曰。
一家有事百家忙。
曰脱空漫语。
对曰调琴澄太古。
琢句体全真。
又谒公安远禅师。
远问作么生是伽蓝。
对曰深山藏独虎。
浅草露群蛇。
曰作么生是伽蓝中人。
对曰青松盖不匝。
黄叶岂能遮。
曰道什么。
对曰。
少年曾决龙蛇阵。
老倒还听稚子歌。
曰一句两句。
云开月露作么生。
对曰。
照破祖师关。
又谒延寿贤禅师。
贤问。
海竭人亡作么生。
对曰毒蛇不咬人。
曰为何如此。
对曰风引溪云断。
泉冲石径斜。
又谒夹山真首座。
真曰还见么。
对曰万事全无。
曰还不见么。
对曰千般皆在手。
举曰。
首座未见澄散圣时如何。
曰湖南江西。
又问见后如何。
曰江西湖南。
举曰。
却共首座一般耶。
曰打草蛇惊。
对曰终不捏怪。
又谒福严承禅师。
承问。
作么生是圆融之相。
对曰。
木人岭上休相觑。
石女溪边更不迷。
举却问。
如何是福严圆融之相。
曰老病寻常事。
龙钟没好时。
又问。
融即不问。
如何是圆。
曰法界广无边。
承曰。
不圆不融时如何。
对曰。
虚空无对面。
鸟道绝东西。
又问。
狸奴白牯却知有。
三世诸佛为什么不知有。
如何是三世诸佛不知有。
曰。
只为太惺惺。
进曰。
如何是狸奴白牯却知有。
曰争怪得伊。
又谒石霜慈明禅师。
慈明问。
作么生是向上一窍。
对曰二窍俱明。
曰还见七十二峰么。
对曰有甚掩处。
曰道什么。
对曰。
今日触忤和尚。
慈明便打。
举曰。
作什么。
曰将谓是收番猛将。
元来是行间小卒。
对曰。
雅淡呈秋色。
馨香喷月华。
又谒大愚芝禅师。
芝问。
古人见桃花。
意作么生。
对曰。
曲不藏直。
曰那个且从。
这个作么生。
对曰。
市中拾得宝。
比邻那得知。
曰上座还知么。
对曰路逢剑客须呈剑。
不是诗人不献诗。
曰作家诗客。
对曰一条红线两人牵。
曰玄沙道谛当。
又作么生。
对曰。
海枯终见底。
人死不知心。
曰恰是。
对曰。
楼阁凌云势。
峰峦叠翠层。
又谒玉涧林禅师。
林曰。
北斗藏身事已彰。
法身从此露堂堂。
云门赚杀他家子。
直至而今乱度量。
曰我作此偈。
天下人不肯。
上座肯么。
对曰。
争敢。
曰作么生。
对曰。
清晨升宝座。
应不让南能。
又谒栖贤諟禅师。
问如何是佛。
曰张三李四。
进曰意旨如何。
曰胡饼有甚汁。
又谒五祖戒禅师。
戒问。
作么生是绝羁绊底人。
对曰反手把笼头。
曰却是作家。
对曰背鞭打不著。
曰为什么上来下去。
对曰甚处见上来下去。
戒便打。
举曰。
一言无别路。
千里不逢人。
又谒翠峰素禅师。
素曰。
风穴道。
嘶风木马缘无绊。
背角泥牛痛下鞭。
如何。
对曰。
翻身师子生狞甚。
谁敢当头露爪牙。
曰放汝一线道。
对曰七颠八倒。
曰收。
对曰了。
又谒雪窦显禅师。
显问。
牛吃草。
草吃牛。
对曰。
回头欲就尾。
已隔万重关。
曰应知无背面。
要须常现前。
对曰。
验在目前。
曰自领出去。
又谒西湖西峰庵主。
主曰。
绝顶西峰路。
峻机谁敢攀。
超然凡圣外。
瞥隔两重关。
举便问。
如何是两重关。
曰月从东出。
日向西没。
对曰。
庵主未见明招时如何。
曰满盏油难尽。
进曰见后如何。
曰多心易得乾。
举机辩。
如电砰雷射。
不可把玩。
诸方畏服。
号举道者。
自住持多夜参曰。
诸上座。
吾门之事。
多少奇特。
拥之不聚。
推之不散。
可谓活鱍鱍地。
只欠承当在。
虽然如此。
有一人不肯在。
且道不肯底人。
具什么眼目。
若于遮里甄别得出。
山僧让禅床与上座。
若也甄别不出。
掷拄杖云。
看取。
又曰。
僧家以寂住为本。
岂可观州猎县。
看山门境致过时。
盖为生死事大。
所以古人到一处所。
见个村院主也须问过。
如今兄弟。
往往蹉过。
不肯递相博问。
昔龙牙问德山鉴公。
仗剑取师头时如何。
鉴便引颈。
龙牙曰。
头落也。
鉴便休去。
莫是德山无机锋么。
为当别有道理。
良久曰。
德山引颈。
龙牙献剑。
举殁时七十馀。
塔于海会。
赞曰无为子曰。
生者人之所贵死者人之所畏。
耻者人之所避。
而泉不贵其贵。
不畏其畏。
不避其避。
此其所以如是。
吾不知其真。
吾不知其伪。
将质之于天地。
方是时。
丛林以肃严相尚。
沙门以修洁相高。
一有指目。
重为愧耻。
故泉有以矫之耳。
其号泉大道。
若非苟然。
举公名著丛林。
如薛仁贵著白袍。
西平王著锦帽。
真勇于道者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华举禅师。汾阳嗣也。初住龙舒法华寺。后移居白云海会焉。为人精严谅直。饱参。汾阳特称之。一锡出并汾。所至披靡。谒公安远公。逗青松黄叶之机。于福昌善处。逞琢句调琴之辩。又谒延寿贤。大愚芝公。夹山真首座。慈明栖贤諟。雪窦显。五祖戒公。琅琊觉。西湖西峰庵主。主。明招位下杰出者也。有偈云。绝顶西峰路。峻机谁敢当。超然凡圣外。瞥隔两重光。师至。问曰。如何是两重光。曰。月从东出。日向西没。师曰。庵主未见明招时如何。曰。满盏油难尽。进曰。见后如何。曰。多心易得乾。师机辩。如雷砰电射。不可把玩。诸方畏服。号举道者。上堂。释迦不出世。达么不西来。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至哉斯言。达古今一贯也。尝曰。僧家以寂住为本。岂可观州猎县。看山门景致过时耶。觉范称之。如薛仁贵著白袍。西平王著锦帽。真勇于道者也。年七十馀。始殁。塔于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