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晋文侯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5 首
周道亲亲。夹辅王室。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职官五正。故其后文侯受秬鬯之命。文公受大辂之锡。禄勋推恩。惇叙昌大。理道之所繇也。国家宪章文武。选建明德。元功侯籍。延耀本枝。初祖景皇帝之支曰郑王亮。实生淮安王神通。用亲贤功德左右休运。淄川郡王孝同。淮安之昭也。左卫(一作右卫)将军燧。淄川之穆也。剑州长史赠太仆少卿广业。承祖祢积厚之庆。而生尚书。尹三王都。总六师帅。八命四履。投艰难。服勤劳。有猷有守。以至殁代。礼贲于追命。泽流于代官。有由然也。尚书讳国贞。字南华。天资风采。为宗室仪矩。洌如寒泉。嶷若崇山。修身筮仕。动有休裕。开元十三年。明皇帝肆觐东后。柴于岱宗。以公族侍祠。调补绵州参军事。暴雨忽至。江流泛溢。公自下位。能禦其灾。既坚旧防。仍复故道。累迁岐州录事参军。太师苗公太尉房公继为二千石。皆所引重。御史大夫张倚采访关中。表为支使。天宝末。林胡覆三川。犯秦关。诏除殿中侍御史。为襄阳郡司马。且分戎政。公以侍板舆。辞革车。换房陵太守。表课尤异。徵拜长安县令。风政肃清。改秦州刺史。成命中止。复为长安令。寻迁汴州刺史。未及行。复辍为京兆少尹。天子以公积有诚效。可居大官。累命为河南京兆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其抚周郊。猰㺄方炽。公与太尉临淮王议曰。河洛为天下冲。且无车赋。比屋安堵。寇将甘心焉。不若虚其邑居。挈以西去。赢粮善地。可俟师期。繇是太尉壁河阳。公次于陜。伐谋销患。君子推其智。其在京毂。兵火之馀。大命将泛。物力亦屈。而百役烦苦。出于伤痍。公曰。元元愁叹。受命惠养。傥不能旷然丕变。岂副明天子郁悼之心耶。列上蠲除。悉蒙可报。凡调于人者。去其十九。清静恺悌。百姓称之。其镇岷峨。裔人乐祸。杀嘉荣二州刺史。以开边隙。公命将疾攻。举无遗类。明年。昆戎围我三城。分遣锐师。据便城壁。戒严持重。徼其极而击之。贾馀无前。酣载尽殪。悉献虏获。军无私焉。邻壤不靖。偏师叛换。将盗兵符。已据城寺。出车压境。指顾而平。凡三整武经。而巴蜀轨道。拊循安置。四封畏其威。柄用者沮公勋猷。徵为殿中监。命书既下。不俟驾行。囊被单车。无道里费。取倍称之息五万。甫达京师。上嘉而赐之。俾折其券。寇有段子章者。恣睢就戮。方帅以告。语闻。诏公宴见。前席嘉奖。且曰。利兵积谷。皆卿之素也。其无骇庈父之谓乎。朝野嘉其首功。而服其洁已。临淮王移镇海岱。长毂在郊。西边北朔。合淮阳圻父五诸侯之旅。主盟中权。尽护诸将。于是拜户部尚书河中节度都统使。又以职颛戎重。则风俗不阜。加管内观察使。权知绛州刺史。公外总方略。内修班制。当强弩之末。无半菽之粮。不忍加赋。飞章未下。犹以宪度为已任。椎剽者毙之。行师诸校。诪张觖望。至是夜暮变起。或以跳驱谕公。公曰。吾之不敏。当死节官下。安敢贰偷。以烦刑吏。乱之剡也。公竟及焉。议者尚其絜矩而哀其不淑。时上元三年建卯月。春秋四十八。是岁改元宝应。至夏五月。宁神于三原县之北原。诏以扬州大都督府印绶告第。悯其劳也。公本讳若幽。上元中。天子以特立之操。为宗工表率。锡嘉名以更焉。公忠俭诚厚。方严密静。用儒行宪令。修明事功。大玉不刿。楚金必割。凡历官二十四。自解巾至握节。勤职十七。其以内庭持书中执法亚丞相。佩两印以雄外服者。又七命焉。刺房陵之后。五六年閒。车不辍鞅。赋职任功。名声章明。及公以司徒总舆师。令弟若水。以内府司赞谒。而太夫人福履所介。日陈寿觞。怀黄佩玉。左右温凊。极鲁侯之燕喜。迈张仲之孝友。宜锡寿宠。为人伦龟龙。曾未中身。遭罹凶害。前史称霍去病亦有天幸。然则命之所赋。有幸焉。有不幸焉。斯不可问已。夫人扶风郡君窦氏。鸿胪丞光之女。扬府长史御史大夫觎之妹也。淑明柔顺。克叶公志。家肥族睦。抑有助焉。公薨若干年而夫人殁。有子四人。长曰锜。材器硕茂。洁廉忠肃。遵修训则。复大其门。入作卿士。出为侯伯。贞元十五年以御史中丞剖符润州。宣风以宏礼俗。成赋以殖财用。大绩茂焉。中邦赖焉。明年就加御史大夫。十八年进礼部尚书。抚封题剑。如公渥命。次曰鉴。蕲州刺史。次曰丰士。鄠县令。幼曰丰器。长安县尉。皆有干裕而屈于年位。今尚书永惟先公丕矩。未刻金石。以德舆尝叨史职。久掌赞书。知王族大僚之事业。见托论撰。故不敢没其美。亦不敢溢其言。铭曰。
尧睦九族,汉封同姓。
烈烈淮安,乘时佐命。
淄川而下,三叶储庆。
乃生我公,绍续先正。
时惟宗英,忠智廉清。
所至风行,所居理平。
山元朱组,既靖蜀京。
戚钺雕戈,乃主夏盟。
交修藩卫,纂服宏大。
陟降左右,勤劳翼戴。
隐微之閒,乃与祸会。
夷途始半,白昼中晦。
桓楹羽葆,久閟鲜原。
煌煌密章,肃肃丝言。
盛德复祉,丛兹后昆。
列郡是式,价人维藩。
大江南服,考礼修职。
五曹十联,克嗣先德。
董是经费,陈之艺极。
本于教忠,懋此宣力。
伊昔祭器,实铭烝彝。
礼则有变,魂游在兹。
连冈陂陀,宰树参差。
悠悠终古,永锡斯碑。
维皇穹之造物。何灵鉴之不昭。
寂然阴闭。倏尔阳骄。
风行天而启象。水干土而成妖。
山蛇则四翼呈岁。日乌则三足升朝。
亭皋背春兮失色。草木先秋而欲凋。
萤飞火井。蛙动阳飙。
嗟乎林之云涤。山之方焦。
旱如何其。农为是恤。
云祁祁而始布。日杲杲而行出。
立啬夫于丙丁。命小童于甲乙。
春雷无闻奋豫。夜月罕当离毕。
阡陌之多稌不滋。尧汤之下人斯疾。
是则坟封孝妇。东海之守非才。
圄系冤囚。河南之尹未黜。
而明明我后。罪已彤闱。
日中而御菲食。昧爽而笼绣衣。
慨祥正兮无润。嗟土膏兮远晞。
冠华秉翟。郡县袭舞雩之祭。
务农啬用。山川申祝鼎之祈。
出德号兮休力役。铺皇恩兮铄帝晖。
于是验灵图。稽秘箓。
封朽腐。宥冤狱。
损有馀。补不足。
躬耤田以率下。遣皇华以问俗。
借如晋平老矣。所好者音。
古乐俟文侯之睡。希声懵师旷之心。
德不足而自抚。灾无何而是侵。
赤地三年兮罕辟。皇天一怒兮何深。
野无盈尺之润。山无肤寸之阴。
至如周宣中兴。视人如子。
旱魃为虐于藩服。偫元辍耕于耒耜。
饥馑荐臻。惔焚未已。
毕崇奠釂之设。不绝郊宫之祀。
宁莫我听。忧心如圯。
及夫下邳内史。任在责诚。
钟亢阳之有悔。毒歼殪之无生。
乾坤不交兮兹焉中否。雷霆不动兮何时满情。
求下哀于人瘼。希通鉴于神明。
尔其广汉从事。扪衷自省。
沾洒不时。奚能泣整。
地则水沦金穴。天则泉枯玉井。
走偫望而何阶。誓中隅而有请。
是以孙武止矢。诮梁君之射乌。
臧文抗议。非鲁国之焚巫。
齐阻饥而问孔。郑有事而咨屠。
彼炎亢之为患。信古来而有乎。
昔者商罪贯盈。邢为不道。
周师初克而年丰。卫国致疑于请讨。
矧獯猃兮叛涣。伊将骄兮师老。
方按甲而天诛。未回戈而彗埽。
行看郅支之乱。且见呼韩之保。
将覆油阴。伫羞行潦。
是时也。上方受釐宣室。
访议云台。所以仰乾封之兆。
称时运之灾。浊河清兮龙马出。
沧海晏兮鲸鱼来。山声万岁。
坛势三陔。式行和鸾之节常希法驾之回。
皇乎备矣。侯不迈哉。
嘉汝故锡汝,非将玉展亲。
克昭乃显祖,追孝尔文人。
感事 其四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律诗
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
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
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
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苏子瞻书传曰子读文侯之命篇知东周之不复兴也宗国倾覆祸败极矣平王宜若卫文公越勾践然今其书乃旋旋焉与平康之世无异春秋传曰厉王之祸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读文侯之命知平王之无志也史记票骑传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票骑尚穿域蹋鞠春秋慱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
题晋姜鼎(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吉金精铸首山铜,追远修禋晋庙中。
姜太定然讵姜少,文侯莫漫认文公(按晋文侯仇始以平戎受锡命其夫人不见于书传后惟太姜为文公重耳夫人铭中所云勿废文侯頵命盖追述祖德以诫子孙非指文公而言若前此穆侯夫人少姜以早卒不尽穆侯之世惟文公夫人太姜当襄公时犹不弃祀事则是鼎之作其为祀太姜无疑)
烈光怀保虔不坠,眉寿用蕲绾莫穷(二语檃括铭文)
岂弗万年冀永享,三家分后望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