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首
载酒寻芳境,闻钟入梵筵。
松门禅影落,花境铎声传。
席上悬空偈,窗中漫草玄。
果非贪佛性,还为惜华年。
殊方喜遇一阳周,竹外梅花暖欲抽。
晓起土床倾豆粥,此生温饱更何求。
清蒲何事补山龙,皂服绨衣说汉宫。
直节嶙峋看齿马,乡心迢递付冥鸿。
千峰秀接嵩花室,五月炎消郢雪中。
明主怀贤方侧席,肯容姬衮久居东。
先生穷至道,安宅与广居。
学贯博约齐,道通诚明俱。
心研千古秘,眼穷五车书。
德业臻昭旷,谦光实若虚。
安乐自康济,门庭无马车。
小子幸从游,景服当何如。
疾病乖负笈,愧惧传习芜。
伊来阻教诲,怅慕徒烦纡。
我思隐峰氏,煌煌北之斗。
初师竹川翁,又事兰溪叟。
终焉托牛溪,德义因大备。
冲天有正气,九法赖不坠。
寿尊九十年,遗论凛霜雪。
所以华阳子,叹仰心有悦。
我思寒泉氏,巍巍东之岱。
曾公畀沙训,从祖传尤诲。
终焉卧驹城,统绪爰相承。
牖人有大方,百世闻可兴。
寿近七十年,馀光薄日月。
所以云楼子,景服思不越。
而我生苦晚,二门俱未及。
其心尚堪识,朝暮恍被袭。
今兹幸主簿,有名获题末。
希骥是骥徒,蝇附转快活。
官微讵戚戚,人古且嘐嘐。
寄语同声友,我诗君毋嘲。
知有龙湾贤弟迎,龙湾未到意贪程。
匆匆十日红裙饮,始作临江惜别情。
人之有家长,长乃家之极。
家之所依倚,家之所仪法。
心之喜与怒,荣辱天地隔。
心之好与恶,风俗成善恶。
所以教与化,本自有范式。
教之必于礼,化之必于乐。
家中大小人,皆知有准则。
昔在三代上,人人皆知学。
朝暮讲之明,夙夜行之笃。
三纲五常道,焕赫如日月。
及乎列国后,此道几乎灭。
五代六朝间,人理尤灭绝。
程朱应阳运,只手开昏塞。
圣道复阐明,人皆知糟粕。
虽以余之愚,亦尝闻大略。
自知气质粗,未能窥精约。
如许卤莽见,其敢向人告。
今因二三子,喜与相开发。
心之所管窥,到此终难匿。
妄将梗槩语,一一次第说。
元来家长道,自有经纶术。
养风教化治,是其大关节。
养之当如何,仁以施之博。
亲疏分差等,保我之九族。
嗟彼九族人,同祖分骨肉。
其可争利害,视若行路客。
所以君子心,至诚在敦睦。
风之当如何,始于妻与妾。
脩身不以礼,伊谁钦景服。
所以周南篇,首之关雎曲。
教之当如何,小大有阶级。
询询善诱掖,历历喻本末。
立之必有据,礼仪三千百。
自粗以至精,自浅以至隩。
盈科自能进,成章自能达。
查滓尽消融,红炉无点雪。
满腔浩然气,混然与天合。
化之当如何,夔兮是乃职。
讽以诗与歌,和以声与律。
歌诗禁郑卫,声律禁夷狄。
鄙谚乱道义,侠唱尚杀伐。
严申禁一切,无得耳边聒。
涵泳积年月,人心皆雍若。
直而能也温,宽而能也栗。
简而能无傲,刚而能无虐。
分明训戒语,至哉九个德。
洋洋八音上,六律和金石。
康衢几日月,薰沐三春泽。
治之当如何,劝惩赏与罚。
违礼不中者,由政而齐一。
齐之所不齐,自有五等辟。
家之为家法,舍此将何出。
家国本一体,规模同其辙。
小大虽有次,治法无分别。
明此齐家术,不难治其国。
如能善推之,天下运掌握。
丁宁挈矩语,是身之绳尺。
推贱自尊贵,推疏自近密。
左可推于右,南可推于北。
处之自有道,循理无违拂。
事自付其事,物自付其物。
元来圣贤心,广大无适莫。
比如禹导水,滔滔江河决。
风教所以及,偃之若草木。
浸若风之入,流若川之速。
比如时雨降,沛然孰能遏。
人若慎斯术,何事不绰绰。
嗟彼后世人,怠不劳心力。
睨而熟视之,如天不可及。
谁怜彼穷民,为解倒悬急。
愚余苦闷此,终日劳唇舌。
予虽陋且困,犹可有一得。
嗟嗟二三子,静听无易忽。
于世虽无用,风化有分益。
万水千山历历来,登高还似望乡台。
霜清海国归鸿早,雨歇长亭驿骑催。
冠盖同来皆宿昔,身心图报是涓埃。
征袍尚带香烟色,夜夜觚棱梦屡回。
双镳骈盖自春明,去去关河共此程。
洛社同邻曾旧好,天涯作伴见深情。
民忧饥渴同孩子,交契甘辛若弟兄。
客里思君君不见,边风十月打孤城。
邻缘别意若循环,忆昔征车共出关。
壁上纱笼留好句,天涯如见故人颜。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