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石崑玉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雩都人,字源甫,號養愚。隆慶五年進士,拜戶科給事中。張居正丁憂奪情,又充大婚冊使。淶疏言不可。居正怒,貶為山東僉事。累遷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
维基
李淶(1538年—1602年),字源甫,號養愚,江西贛州府雩都縣人,民籍。
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江西鄉試第十名舉人,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二百八十名,三甲第一百九十四名進士。
初授寶應縣知縣。
萬曆五年(1577年)十二月,遷戶科給事中。
內閣首輔張居正遭父喪,奪情視事,不久又充明神宗大婚冊使,李淶上疏,認為不宜。
七年巡視光祿寺,七月以江南水災,疏陳四事,觸怒神宗,八月被外放為山東僉事。
歷廣西左參議,十一年七月升湖廣副使,丁父憂歸。
十五年七月復除原官,整飭蘇松常鎮兵備,十八年五月升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等處,期間打壓蘇州府知府石崑玉,釀成大案。
十九年九月致仕歸。
二十一年九月起復,以原官巡撫保定,推辭未赴任。
著有《養愚先生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黃梅人,字以虛,號靜峰。萬歷八年進士。授金華知縣,有政聲,遷吉安知府。修復白鷺書院。推行條鞭法。尋督學山西,升布政使,舉廉吏第一,累擢兵部侍郎,總督薊遼。神宗旌為天下清廉第一。
维基
汪可受(1559年—1620年),字以虛,號靜峰、三盤居士。
湖廣黃梅縣独山汪革人。
從師石昆玉、李贄,中式萬曆八年進士。
累官至薊遼總督。
萬曆七年(1579年)己卯科湖廣鄉試第八十二名。
萬曆八年(1580年)聯捷庚辰科進士。
初授浙江金華縣知縣,不久升禮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
遷江西吉安府知府,二十三年二月升山西提学副使,遷江西右参政、山東右參政、山东按察使、陝西布政使。
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升順天府尹。
五月,陞大同巡撫。
后来升任兵部右侍郎。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升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
萬曆四十七年,因萨尔浒之战而被撤职回籍。

人物簡介

维基
袁可立(1562年4月25日—1633年11月12日),字礼卿,號節寰,河南睢陽衛(今睢县)人,祖籍河南潁州(今安徽阜陽)。
晚明政治人物,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
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
授苏州府推官。
弹劾应天巡抚,平反苏州知府石昆玉冤案。
袁可立执法不避权贵,“至犯令抵罪者,虽宠近必行,似欧阳永叔。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擢拔為山西道监察御史,吴民箪酒相留,哭送百里不绝。
曾官登莱巡抚,期間成功遊說劉興祚歸明,使清人忿怒,造成日後袁崇煥反間計之原因。
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十二日,朝鮮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后来的仁祖)的别墅发动政變,廢光海君,史稱仁祖反正。
袁可立表示:“看得废立之事,二百年来所未有者,一朝传闻,岂不骇异。”。
並上書朝廷,力主讨伐。
朝鲜派出使团前往登州拜见袁可立。
後因直谏触帝怒,削职为民,史称“震门之冤”。
罢官期间,袁可立与友结诗社。
泰昌元年(1620年)起尚宝司司丞,历太仆寺少卿。
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晚年崇信道教,在睢州建袁家山。
崇祯帝为袁可立敕建的“三世尚书坊”。
石確 朝代:

人物簡介

维基
石確,號景雲,湖廣黃梅縣人,同進士出身。
大同巡撫石崑玉之孫,长兴知县石有恒之子。
天啓元年(1621年)辛酉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
吏部观政,初授丹徒县知县,崇禎六年,接替童兆登,擔任南直隶常州府宜興縣知縣。
九年任應天府乡试同考官,本年丁忧去职。
十二年起补山西洪洞縣知縣。
文煥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维基
文煥(1858年—?),字仲云、種蕓,号子章,李佳氏,荆州驻防滿洲鑲黃旗人,進士出身。
光緒元年乙亥举人,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試,登進士二甲第101名。
同年五月,著分部學習。
妻子马佳氏,道光丁未翻译进士、贵州知府崑玉之孙女,都察院礼科笔帖式榮福之女,光绪乙亥举人榮祺之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