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中明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7 首
广宁。赠方副总(时春)并序(乙未) 明 · 崔岦
七言律诗
始倭之寇我东也。空国而来。乘吾不戒。方数千里之地。蛇豕食几尽。而三都于窟处。我君臣奉五庙之主。仅存于播越之中。二百年生聚。盖剪焉矣。于时天子闻之恻然。推毂元戎。提貔虎之旅以救之。薄之平壤城。贼距守甚坚。一鼓而厉。诸将用命。士贾勇争先登。不竟日而城举贼殪。自用干戈以来。殆未有斯捷之迅也。既而开城汉城之垒屯。次第而空。特皆破竹馀威耳。逋贼屏南徼。乞命于朝。而我得复自立国于灰烬之墟。向虽以飞挽不可继。故未使我人毕睹鲸鲵之戮。而安得不知是役之功耶。(岦)时尹全州府。在千里之外。徒捧露布而激昂。莫由聆鼙鼓之音。而望旌旆之色。每诵提督以下诸公姓字。如揖古名将于青史之上也。洎(岦)受君命赴京师。以上年冬道出辽右。则闻骄虏大入纵抢。被官军截其归路。斩获人畜以千百数。亦东北近所罕有之全胜云。意必前日东征诸公。与在汗马也。今使事既竣。回到广宁城。上客尹领枢谓(岦)言。副总兵上谷方公曾以提督李公中军将。从于东事尤有力。仆得有一拜之雅。今在城中矣。(岦)且固有愿见之心焉。遂相与谋。而借便拜尘焉。则轻裘缓带。间雅甚都。又不觉其为将军也。乃见待以宾主之礼。盛为具以饮食之。夫何取于亡国之大夫。而驩若平生之好如此。其亦有意于下邦者未已。孰非体奉圣天子仁慈。而乐于为义者耶。是重可敬也。因左右得之。则上年杀虏之功。公果居高等矣。呜呼。中国有如公诸人。即我左海藩蔽之国。终且免为蛟鳄之乡矣。(岦)等诚无以谢公。各为诗以奉焉。
藉甚声名被海东,中军昔在佐元戎。
存人亡国收城日,得土死心古将风。
见说龙荒新杀贼,行看虎穴尽成空。
君恩三世报未足,少子五龄教引弓。
受鈇钺以东来。幕府初开于鲽域。捲旆旌以北上。凯歌将奏于燕台。争吟洗甲之诗。共献赐弓之颂。恭惟乾坤钟美。江汉炳灵。云梦洞庭之襟怀。澄不清而挠不浊。泰山乔岳之气像。仰弥高而钻弥坚。五色麒麟。九苞凤凰。拔其萃而出其类。八斗文章。三冬书史。博乎古而达乎今。智若五总龟。多识乎前言往行。才如八骏马。独步乎秋驾春衢。德行堂堂。继业汉昴之峻节。声名藉藉。承家齐祐之高门。笔扫千军。鲤化禹门之浪。胸藏万甲。鹏抟庄海之风。历金门而上玉堂。遭遇一千嘉会。攀龙鳞而附凤翼。利见九五大人。领袖衣冠。丹青神化。言言大义。凛凛精忠。温树不言。沈默迈孔光之素履。路马必式。谨慎优石奋之黄裳。皮里春秋。解人颐于臧否。禁中颇牧。回天笑于纡谟。公材自负于英雄。物望咸推于将相。曩者。雕题发射天之矢。猃狁为雠于大邦。凿齿磨血人之牙。长蛇臶食乎上国。楚臣哭乞秦之七日。汉帝移救越之六师。嫖姚迟绝漠之功。娄敬进和亲之说。群疑满腹。恐莫效公输之九攻。众议成林。谓可从魏绛之五利。于时老爷。义形于色。志烈秋霜。诚激于中。口飞鈇钺。俨华夷内外之辨。宁容讲媾之唐。守春秋谨严之经。不许会戎之鲁。有言逊汝志。宪宗识裴度之卿材。惟简在帝心。武皇知长孺之国器。故膺专征伐之诏。乃总诘戎兵之官。出节于庭。元帅作三军之司命。受脤于社。尚书践八座之崇班。职兼汉室之乘骢。位极周官之司马。豸冠共绣衣交映。虎竹与齐斧相将。分武库之戈鋋。发荥阳之刁斗。肃军容而不犯。整师律而无哗。卫霍先驱。孙吴后殿。貔貅十万。衣夫差之水犀。螭虎三千。披楚王之组练。大旆未离于鹤野。前茅已届于鳀岑。甲胄乘陵。转迅雷于蓟门辽塞。旌旃清迥。霁夕雨于鸭水浿江。星象炜煌。动师门之北落。诗人章句。咏周公之东征。怬棨戟于藩都。驰羽檄于边圉。麾兵金匮。不必临边。校战玉钤。坐以役敌。兵从天下。长驱无战之师。虏在目中。深入不毛之地。霆击昆阳之战。月晕兰山之围。方待因垒而降。忽作知难而退。少无亡矢遗镞之费。克有斩将搴旗之功。逮夫天讨之再行。爰复夏官之九伐。落雕都尉。试东胡于陆攻。下濑将军。尝南越于水战。截波吕蒙之斗舰。劈箭伍胥之戈船。苍兕青龙。横截六鳌背涛浪。犀渠鹤膝。分张三岛前云霞。火焚赤壁之舟。风拂乌孙之垒。黄沙碛里。夜迷齐马之轮。青海城头。晨占楚乌之幕。复屯慑威而瓦解冰泮。馀孽褫魄于鹤唳风声。收六月之车徒。罢七旬之干羽。多算胜少算。逖蛮方而濯征。至仁伐不仁。仗皇威而震叠。戮鲸鲵筑京观。不惟立界于铜标。临瀚海封狼居。岂但勒铭于燕石。班声动地。翻碧海之波涛。喜气浮天。散青山之风雨。南徼之山川再辟。东韩之日月重明。殆天启之。非人力也。是由老爷吉甫文武。却縠诗书。三略在心。六韬指掌。折冲樽俎之内。晏平仲圣相同风。运筹帷幄之中。张子房人杰并驾。纶巾羽扇。诸葛亮之雍容。缓带轻裘。羊叔子之简易。真儒无敌。大雅不群。文星压玉帐之将星。卿月临戍楼之边月。剑心匪石。不忘一饭圣明君。镜发尽霜。积苦三年军旅事。惟是摧陷廓清之力。无非发纵指示之勤。开细柳亚夫之营。山有猛虎。拥红莲王俭之府。海无遗珠。所其我武之维扬。繄赖群策之毕举。况出入勤劳之历试。亦险阻艰难之备尝。建戟纛于南堧。音报三捷之露布。拥旌旄于左海。今飞一战之羽书。刮绝蛮夷之陆梁。答扬天子之赫怒。肤公不劳于汗马。遗萌得免于其鱼。云台合画形容。草木犹知名姓。无竞维烈。莫之与京。天上紫泥书。飞下班师之凤诏。海外青油帐。捲归入塞之虹旗。画角风清。壮士之长歌共和。旄头夜落。蛮儿之杀气同销。草绿江南。不作王孙之归恨。春晴郭外。空凝使者之去思。汉水曾波。若见沈碑之襄水。华山斜日。如临堕泪之岘山。大树不伐功。尚想冯公之谦退。甘棠有遗爱。能忘召伯之仁贤。新野生祠。傥庶几于菀尔。成都画像。冀髣髴于晔如。衮衣绣裳。愿于汝信处。攀辕卧辙。无以我公归。伏念干戈万死残骸。蝼蚁再生微命。地接阴山之白草。靺鞨与邻。天连渤海之黄云。蛙黾同渚。驰马试剑。俗多秦国之斗争。读书攻文。士少鲁邦之弦诵。苦被卉服之毒螫。鳄食鲸吞。喜闻王师之扫除。云撤席捲。恨不得逆香火于楚野。犒膏沐于齐师。向南风而开襟。望北斗以引领。驰遥思于千里。纵未睹景星庆云。贡深衷于一言。用寄将车尘马足。已铭肌骨。敢布腹心。继以诗曰。
有美山东汉相门,风流文采古今存。
魁梧气岸崧尊岳,秀朗精神玉出昆。
捲起九河轮辩囿,倒流三峡泻词源。
马来西极方知骥,鹏击南溟政化鲲。
玉府腾身龙得雨,金闺通籍鹤乘轩。
九霄白日心肝照,万里青云步武跟。
东土半归蛇豕食,南垠尽入犬羊屯。
朝廷注意求元帅,天子倾心救属藩。
赐钺专征才受诏,分符独坐最承恩。
夏官司马尚书重,柏府乘骢御史尊。
龙节洗霜排宿雾,绣衣明雪映朝暾。
旗穿燕市分河戒,剑及龙湾出塞垣。
鲽域山川迎棨戟,鳀岑风露入櫜鞬。
建瓴水势三军下,蓦地风声万马奔。
远迹汉城开幕府,遥临华岳拥征幡。
兵疑草木威先慑,令肃雷霆静不烦。
一合人谋神鬼避,再行天讨日星掀。
阿童斗舰连江色,杨仆楼船截海痕。
赤壁火飞连锁断,乌林风立陈云昏。
商星带杀云阴变,殷血吹腥水气浑。
穴蚁直须𢬵足蹋,鼎鱼那卜失胸吞。
四郊垒灭三边静,一箭书传万甲蹲。
却敌笑谈推上将,折冲樽俎壮中原。
周家元老闻诗雅,鲁国真儒见法言。
勒石燕山何足道,沈碑汉水未应论。
提封只是标交趾,亭障能令界浩亹。
已遣熊罴清绝徼,却教风鹤詟游魂。
决痈不啻机强弩,攻弱无论战孟贲。
保合周馀扶赤子,张皇汉铄破乌孙。
海滨永绝斑衣孽,地下都消白骨冤。
画角爱飘遥海去,虎牙还向夕阳翻。
扇藏白羽辞戎幕,帐捲青油指帝阍。
梦与春鸿飞塞国,身从社燕返乡园。
目随使节天容逼,恨入王孙草色蕃。
千里壶浆心鲁犒,几人香火顶秦盆。
黄金台峻看飞动,紫气关高识曣㬈。
饮至策勋将返旆,去思遗爱欲攀辕。
像留百代期无斁,祠奉千春矢不谖。
四截皇灵光日月,三韩国命荷乾坤。
拜尘拟续鸿飞什,泪化鲛珠让断猿。
壬辰夏末。余祇召入城。因病罢官。将舁还故里。鞴马且发。金词伯粹彦为送行而至。袖出一卷诗。见视曰此崔生成大作。甫胜冠诗已如许。幸以一语加题品。余临行忙遽。不暇哜胾。而乍阅知非晚近语。古诗山有花。俨是孔雀东南飞之遗。七言长律则中唐韩君平流辈。不意左海后生。奄臻斯境。令人爱玩不已。欲借阅路上。粹彦不可。携卷径去。既归于心不能忘。仍赋近体一首寄粹彦。使转示崔君。不知崔君见之以为何如也。
载病西征载病归,临行诗草阅依俙。
新篇嗣响韩卢韵,古意传神孔雀飞。
追琢圭璋空宝肆,峨洋山水谩琴徽。
后生才俊看如许,千仞高冈正振衣。
侍中台 清 · 李宗城
七言律诗
台在北青之东北二十里许。其东天海相连。浩淼无涯。真左海之一北固。高丽尹侍中瓘北征时所憩处也。有碑记其事。与景纯少憩。
清秋弭节侍中台,海色苍然万里来。
战伐千年遗迹在,登临八月积氛开。
龟头屹向斜阳立,鹢首遥冲暮浪回。
愧我行边无可述,幕中虚老勒铭才。
题和阗玉仿汉兽耳洗(乾隆丁未) 清 · 弘历
夏商无洗器,有自姬周始(夏商以前无洗至周始有之博古图所载诸洗亦始自周且云古者天地左海故洗当东荣)
量材仿汉制,汉亦千年矣。
师古祛今俗,是吾乃所以。
复思洗之义,系辞已标旨。
蓍圆而卦方,圣人以心洗。
方知圆则神,高下有定理。
温润以为质(谓玉),圆神以为体(谓洗)
藏密有沃心,探赜愿修已。
有明神宗皇帝弃天下。百有十九年矣。关石和匀。荡残无徵于毡裘之域。惟玆内府珍藏。曾从香案上出来。而屡经沧桑。保藏于下土陪臣之家。传诸后孙。永为稀宝。至今见之。双手擎玩。悲歔而出涕者。此固天理人情之逌然兴感而不能已也。盖昔月沙李相国以文章忠荩。受知神宗皇帝。使我东藩事大恪谨之诚。暴于天下。诚是千载一遇。又得与皇华诸学士。托契文坛。揭帖问答。炳炳可观。而江右熊御史化之倾向先生。不啻如朱梁数公相与敬重焉。皇赐宋纲目。即御史之所恩受也。一日。偶设博局戏。率尔见输。归之先生者。其意何也。无乃以青丘为小中华。思以皇上右文之化。与之均被而然耶。抑当其时文献寝衰。左海传钵之微意。其在斯耶。呜呼。粉白古纸。天香如在。广运宝篆。砂光若新。天朝旧物。犹足徵于一隅偏邦。余于此。尤有感焉。壬辰干戈之际。神皇玺文。穆庙手押之在东国咨牒者。旧作公簿卷衣。几灭于尘埃。及至再回甲岁。相臣有请。肃考亟命移摹而珍藏之。羹墙之思。无物不寓。而今此皇章印于内帙之首。始逸于兵尘。不知为谁家物。百年之后。完归故家。其失得显晦之理。若有神助。并与玺押事略相同焉。吁亦异矣。求之不怠。买册于药肆。付之宗门者。玄洲孙上舍公兴朝氏也。追为诗文。广求艺苑和章。传迹于来后者。白洲曾孙判决令雨臣甫也。二公之志。固已勤矣。而人之摩挲是卷者。畴不曰文忠有后乎。御史之梅。并有当时赠来。而亦御苑嘉植也。相国丧后。见借湖中某人家。仍之培植取种云。崇祯后丁巳元春上浣。拜书。
匪风下泉载诸经,同是诗人衰世意。
大明金瓯久已缺,东土遗民满襟泪。
周京不改执壤路,鲁生犹存蹈海义。
神皇秘阁宋家史,沙老得之真奇事。
煌煌印章宛如昨,忍说胡尘秽玉玺。
熊公昔受天子贶,御帙光袭文棐机。
千金诺重归沙老,许与非为樗蒱技。
归装不数藏金橐,至宝何论韫玉匮。
当时并赠有花树,广寒宫里罗浮蕊。
婵妍冰萼映华编,花在閤中书在几。
堂名保晚自玆始,履贞无咎君子以。
西湖乞梅有古例,健步移去和靖里。
牙签旧藏亦沦亡,楚弓一失兵戈里。
曾是君家永世宝,后有云孙求寤寐。
求之自我我自得,缃轴还归旧书肆。
不教纸渝香粉色,无复烟煤鸟篆字。
皇华遗迹幸无恙,冉冉芸香动巾笥。
我闻淮阳板上诗,翻覆沧桑阅屡𥜥。
神悭鬼护晦而显,复与此事前后似。
明皇神器大盗移,九鼎钟簴皆北徙。
北极凄凉拱辰星,东归呜咽朝宗水。
易水悲歌来击节,新亭流涕徒为尔。
吾家亦有崇祯笔,临帖时时痛裂眦。
挽熊主席天翼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列郡纪宏施,种湖上甘棠,南国早传开府绩;
殊乡伤永逝,检箧中旧草,北屯曾和卜居诗。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天翼先生,曩岁曾以北屯卜居诗属和,旋荷嘉招,宴谈甚洽,市楼一别,三易秋星,薤歌随腊鼓俱来,隙驷与尺波不返,缄辞寄挽,可胜嘅哉。
熊式辉(1893——1974),字天翼,谱名西广,别署雪松主人,出生江西省安义县。毕业于江西陆军小学、中学、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1913年入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旋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1年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2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是国民政府政学系的要角。早在辛亥革命时即奋袂而起,讨袁战争中崭露头角,北伐时期屡立奇功。后出军入政,两度担任凇沪警备司令一职,主持赣政十年,外派访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出任东北九省行辕主任,军衔至陆军二级上将,位高职显,权倾一时,是谓“党国的干城”、蒋介石的军政高参。国民党“戡乱剿匪”计划和国民政府的治国方略多出于其手。1949年不满蒋介石一柄两操、以夷制夷的伎俩,与其分道扬镳,自此退出政坛,与世隔绝,直到1974年6月21日病逝于台中。
成氏有诗《次和熊天翼先生移居北屯之作》。
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殊乡:仙乡,异乡。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轩辕黄帝》:“帝乘云龙而游殊乡绝域。”
检箧中旧草:检点诗囊之意。
北屯:疑为台中市北屯区。
北屯曾和卜居诗:成氏有诗《次和熊天翼先生移居北屯之作》。
属和:酬应他人作诗词。 出自唐权德舆《权载之集》《唐尚书……裴公神道碑铭》:“著文集十卷,湓城集五卷,比兴属和,声律铿然。”
嘉招:邀请的美称。明杨慎《古圣泉篇赠韩石溪》诗:“名公纡胜引,嘉招陶芳筵。”
三易秋星:疑屡变星霜之意,三年。
薤歌:《薤露》,是古代的挽歌。出自唐孟郊《孟东野集》《吊卢殷诗之三》:“薤歌一以去,蒿闭不复开。”
腊鼓:古时于腊日或腊前一日击鼓驱疫的民俗。《吕氏春秋·季冬纪》:“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注:“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
隙驷:《礼·三年问》:“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因以喻易逝的光阴。南朝梁刘孝标(峻)《重答刘秣陵沼书》:“虽隙驷不留,尺波电谢,而秋菊春兰,英华靡绝。”
尺波:微波;尺水。亦以喻人世的短暂。《文选·陆机〈长歌行}》:“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南朝梁刘孝标(峻)《重答刘秣陵沼书》:“虽隙驷不留,尺波电谢,而秋菊春兰,英华靡绝。”
缄辞:书信。
笺:次和熊天翼先生移居北屯之作:
左海春王与纪年,又回清梦到梅边,未应鹏向南溟息,乍喜莺从北谷迁,辟地新成三亩宅,浮家等泛五湖船,沼吴有策资群彦,馀智何当问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