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孔闻籍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抡(?
—1634年),号桐庵,又号鹤浦,云南鹤庆府(今鹤庆县等地)人,白族。
音乐家。
万历癸丑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
崇祯初以行人司司正担任琉球册封副使,前往琉球国册封世子尚丰为中山王。
这也是明朝最后一次派遣琉球册封使团。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
累官行人司司正。
崇祯二年(1629年),琉球国尚丰王遣使请封。
按照惯例,朝廷应派给事中和行人各一人,充任琉球册封使。
正使已选定杜三策,副使则在行人萧士玮和孔闻籍中遴选。
然而,两人互相推诿,互骂至杨抡门前。
杨抡忍无可忍,索性自请担任副使。
崇祯帝便下诏升杨抡为京堂,萧士玮降三级并调外任,孔闻籍不准参与考选,调南京用。
使团经过四年筹备,于崇祯六年(1633年)正式前往琉球,从行人员共约五百余,封舟自福建长乐“五虎门”出海,四日后到达琉球国,停留五月有余。
归途在海上遇风,“舵牙日折几十次,勒索皆断”,险入鱼腹。
崇祯七年(1634年)二月,使团复命,杨抡升任尚宝司少卿,因旅途因惊惧成疾,不久卒。
归葬鹤庆城东南班登山杨氏祖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4—1626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真长,号白安。
黄宗羲父。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宁国推官。
天启初擢御史,力陈时政十失,忤魏忠贤,被夺俸一年。
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切责,尊素愤而抗疏。
后又上疏论万燝廷杖及河南进玉玺诸事,益忤忠贤意,被削籍归。
不久被逮入都下诏狱,临行嘱宗羲,谓学者不可不知史,当读《献征录》。
在狱中受酷刑死。
南明弘光时追谥忠端。
有《忠端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真长,馀姚人。万历丙辰进士。除宁国推官,擢山东道御史。天启末,卒于诏狱。赠太仆寺卿,追谥忠端。有集。
维基
黄尊素(1584年—1626年),字真长,号白安,明末官员,浙江馀姚县(今余姚市)人。黄尊素官至御史,属东林党人,天启年间因反对魏忠贤而死于诏狱,是“东林七贤”之一。黄尊素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三甲进士,除宁国府推官,为官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天启二年(1622年)升山东道监察御史,参劾魏忠贤阉党不遗余力,上《士气已竭》疏,天启六年(1626年),受魏忠贤所害,入诏狱,被拷打致死,据说死状凄烈,头破血流。与黄尊素同时死难的还有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等人。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玉,泰和人。万历丙辰会试天启壬戌廷试除行人历吏部郎中有春浮园集
维基
萧士玮(1585年—1651年),字伯玉,号三莪,江西泰和县人。
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中会试。
天启二年(1622年)补壬戌科殿试,成进士,官行人司行人。
崇祯二年(1629年),琉球国尚丰王遣使请封。
按照惯例,朝廷应派给事中和行人各一人,充任琉球册封使。
正使已选定杜三策,副使则预备在行人萧士玮和孔闻籍中选出。
然而,两人互相推诿,互骂至司正杨抡门前。
杨抡忍无可忍,索性自请担任副使。
崇祯帝便下诏升杨抡为京堂,萧士玮降三级并调外任,孔闻籍不准参与考选,调南京用。
萧士玮谪河南布政使司知事,历升光禄寺典簿、评事,礼部主事、吏部主事,擢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
弘光朝,迁光禄寺少卿,拜太常寺卿,移疾还里。
明亡,专心著述。
清顺治八年(1651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