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夏曰瑚

共 2 首
青云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获麟 三公灌蔬 金张 龙醢为臡 噬脐
岧峣青云岭,下有千仞溪。
裴回不可上,人倦马亦嘶。
(一作顾)登青云路,若望丹霞
谓言青云驿,绣户芙蓉闺。
谓言青云骑,玉勒黄金蹄
谓言青云具,瑚琏杂(一作并)象犀(瑚琏:皆宗庙盛黍稷之玉制礼器。《论语·公冶长》:“(孔子)曰:‘瑚琏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并: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杂”。象犀:象与犀,此指象牙与犀牛角。)
谓言青云吏,的的颜如圭
怀此青云望,安能复久稽(一作栖)
攀援(一作路途)信不易,风雨正凄凄。
已怪杜鹃鸟(杜鹃:参卷1《思归乐》注。),先来山下啼。
才及青云驿(一作归家尘雾暗),忽遇蓬蒿妻。
延我开荜户(荜户:用竹荆编织之门户。),凿窦宛如
逡巡吏来谒(一作来叙别),头白颜色黧
馈食频叫噪,假器仍乞醯
向时延我者,共舍(一作拾)藿与藜。
乘我牂牁马,蒙茸大如羝
悔为青云意,此意良噬脐
昔游蜀门(一本缺,一作关),有驿名青泥
闻名意惨怆,若坠牢与狴
云泥异所称,人物一以齐。
复闻阊阖上,下视日月低。
银城蕊珠殿,玉版金字题
大帝直南北,群仙侍东西。
龙虎俨队仗,雷霆轰鼓鼙。
元君理庭内(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之美称。),左右桃花蹊。
丹霞烂成绮,景(一作素)云轻若绨
天池光滟滟,瑶草绿萋萋。
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
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
云韶互铿戛霞服提携
双双发皓齿,各各扬轻袿(21)
天祚乐未极,溟波浩无堤。
秽贱灵所恶,安肯问黔黎(黔黎:黔首黎民,指百姓。)
桑田变成海(22),宇县烹为齑(宇县:犹天下。齑:细碎。)
虚皇不愿见(23),云雾重重翳。
大帝安可梦,阊阖何由跻。
灵物可见者,愿以谕端倪。
虫蛇吐云气,妖氛变虹蜺(24)
获麟书诸册(25),豢龙醢为臡(26)
凤皇占梧桐(27),丛杂百鸟栖。
野鹤啄腥虫,贪饕不如鸡。
山鹿藏窟穴,虎豹吞其麛(28)
灵物比(一作此)灵境(29),冠履宁甚暌(30)
道胜即为乐,何惭居稗稊(稗稊:稗草与稊草,比喻卑微。)
金张好车马(31),于陵亲灌畦(32)
在梁或在火,不变玉与鹈(33)
上天勿行行(行行:刚强负气貌。),潜穴勿悽悽。
吟此青云谕,达观终不迷。
⑴ 岧峣:山峰高耸貌。
⑵ 丹霞梯:即丹梯,升仙之路。杜甫《赠特进汝阳王》:“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邵宝之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
⑶ 玉勒:玉饰之马衔。黄金蹄:《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堂闲话》:“佛用金蹄银角犊儿由西合悬梯而上,其间千房万屋缘空蹑虚,登之者不敢回顾,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
⑷ 的的:分明貌。《淮南子·说林训》:“的的者获。”高诱注:“的的,明也。”按,此“的”字本作“的”,后从俗体。《说文·日部》:“的,明也。从日,勺声。”段注:“的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圭:通圭,端玉。
⑸ “凿窦”句:在墙上凿洞如圭状以作窗户。圭,古代皇帝诸侯举行祭祀、丧葬等隆重仪式时所用之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
⑹ 黧:黑中带黄之色。《广韵·齐韵》:“黧,黑而黄也。”
⑺ 假:借。《广雅·释诂二》:“假,借也。”醯:醋类食物。《说文·皿部》:“醯,酸也。”
⑻ 乘我:给我乘。牂牁,国名,在今贵州省一带。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将军庄蹻,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植牂牁系舡……因名且兰为牂牁国。”
⑼ 蒙茸:形容马毛杂乱不整。羝:公羊。《诗·大雅·生民》:“取羝以軷。”毛传:“羝羊,牡羊也。”
⑽ 噬脐:犹言自噬其脐,比喻后悔莫及。《左传·庄公六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杜预注:“若齧腹齐,喻不可及也。”
⑾ 蜀关: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元稹元和四年入蜀,未经剑门,此泛指入蜀之通道。关,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门”。
⑿ 青泥:驿名,在青泥岭。《元和郡县志·山南道三·兴州·长举县》(卷二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元稹入蜀,并未行经此处,仅“闻名”而已。
⒀ 狴:兽名,形似虎,有威力,常图其形于狱门,故以之代牢狱。
⒁ 阊阖:传说中之天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
⒂ 银城:《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大志经》云:‘大意初入海中,至白银城,次至黄金城,次至水精城,次至琉璃城,龙王各与明月珠。”蕊珠殿:道家、道教经籍中神仙所居之仙宫,亦指道教宫观建筑。《真灵位业图》中有太和殿、寥阳殿、蕊珠宫。
⒃ 玉版: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徵祥瑞或预示休咎之玉片。
⒄ 绨:厚实光滑且有光泽之丝织品,以蚕丝为经,棉线为纬织成。
⒅ 真:道教称修炼得道或成仙之人。《说文·匕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⒆ 荑:初生茅草之嫩芽。《玉篇·草部》:“荑,始生茅也。”《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⒇ 《云韶》:云指《卿云》,古歌名,传说虞舜将禅位于禹,卿云现,乃与百官同唱此歌。《尚书大传》卷二:“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郑玄注:“卿,当为‘庆’。”韶,舜乐名。《说文·音部》:“韶,虞舜乐也。”铿戛:犹铿金戛玉,形容音乐洪亮动听。
(21) 袿:古代女性所穿之上等长袍。《释名·释衣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毕沅疏證:“上服,上等之服也。”
(22) “桑田”句: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23) 虚皇:道教神名。南朝梁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證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24) 虹蜺:亦作虹霓,雨后、日出或日落之际,天空中所出现之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外环称蜺。
(25) “获麟”句: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26) “豢龙”句:豢龙,古代名马。《左传》:“昔有飂叔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饮食之龙多归焉,乃扰畜之以服事舜,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醢:古代酷刑,将受刑者剁为肉酱。此泛指剁为肉酱。臡:有骨之肉酱,此泛指肉酱。
(27) “凤皇”句:《庄子·秋水》:“(鹓雏,即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8) 麛:幼鹿。《礼记·内则》:“秋宜犊麛,膳膏腥。”陆德明释文:“麛,鹿子也。”
(29) 比:相接。《汉书·诸侯王表》:“诸侯北(比)境,周市(币)三垂,外接胡越。”颜师古注:“比谓相接次也。”
(30) 暌:分开,有距离。《古今韵会举要·齐韵》:“暌,《玉篇》:违也,日月相违。”
(31) “金张”句:金张,汉代金日磾、张安世之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以为显宦之代称。
(32) “于陵”句:于陵,战国时隐士,或谓即齐人陈仲子。《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裴骃集解:“《列士传》曰:‘楚于陵子仲,楚王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司马贞索隐:“《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于陵,自谓于陵仲子。楚王聘以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
(33) “在梁”二句:《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玄注:“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玉在火而色不变,喻君子坚守其操守;鹈在梁非其常,喻小人暂时得志。
受鈇钺以东来。幕府初开于鲽域。捲旆旌以北上。凯歌将奏于燕台。争吟洗甲之诗。共献赐弓之颂。恭惟乾坤钟美。江汉炳灵。云梦洞庭之襟怀。澄不清而挠不浊。泰山乔岳之气像。仰弥高而钻弥坚。五色麒麟。九苞凤凰。拔其萃而出其类。八斗文章。三冬书史。博乎古而达乎今。智若五总龟。多识乎前言往行。才如八骏马。独步乎秋驾春衢。德行堂堂。继业汉昴之峻节。声名藉藉。承家齐祐之高门。笔扫千军。鲤化禹门之浪。胸藏万甲。鹏抟庄海之风。历金门而上玉堂。遭遇一千嘉会。攀龙鳞而附凤翼。利见九五大人。领袖衣冠。丹青神化。言言大义。凛凛精忠。温树不言。沈默迈孔光之素履。路马必式。谨慎优石奋之黄裳。皮里春秋。解人颐于臧否。禁中颇牧。回天笑于纡谟。公材自负于英雄。物望咸推于将相。曩者。雕题发射天之矢。猃狁为雠于大邦。凿齿磨血人之牙。长蛇臶食乎上国。楚臣哭乞秦之七日。汉帝移救越之六师。嫖姚迟绝漠之功。娄敬进和亲之说。群疑满腹。恐莫效公输之九攻。众议成林。谓可从魏绛之五利。于时老爷。义形于色。志烈秋霜。诚激于中。口飞鈇钺。俨华夷内外之辨。宁容讲媾之唐。守春秋谨严之经。不许会戎之鲁。有言逊汝志。宪宗识裴度之卿材。惟简在帝心。武皇知长孺之国器。故膺专征伐之诏。乃总诘戎兵之官。出节于庭。元帅作三军之司命。受脤于社。尚书践八座之崇班。职兼汉室之乘骢。位极周官之司马。豸冠共绣衣交映。虎竹与齐斧相将。分武库之戈鋋。发荥阳之刁斗。肃军容而不犯。整师律而无哗。卫霍先驱。孙吴后殿。貔貅十万。衣夫差之水犀。螭虎三千。披楚王之组练。大旆未离于鹤野。前茅已届于鳀岑。甲胄乘陵。转迅雷于蓟门辽塞。旌旃清迥。霁夕雨于鸭水浿江。星象炜煌。动师门之北落。诗人章句。咏周公之东征。怬棨戟于藩都。驰羽檄于边圉。麾兵金匮。不必临边。校战玉钤。坐以役敌。兵从天下。长驱无战之师。虏在目中。深入不毛之地。霆击昆阳之战。月晕兰山之围。方待因垒而降。忽作知难而退。少无亡矢遗镞之费。克有斩将搴旗之功。逮夫天讨之再行。爰复夏官之九伐。落雕都尉。试东胡于陆攻。下濑将军。尝南越于水战。截波吕蒙之斗舰。劈箭伍胥之戈船。苍兕青龙。横截六鳌背涛浪。犀渠鹤膝。分张三岛前云霞。火焚赤壁之舟。风拂乌孙之垒。黄沙碛里。夜迷齐马之轮。青海城头。晨占楚乌之幕。复屯慑威而瓦解冰泮。馀孽褫魄于鹤唳风声。收六月之车徒。罢七旬之干羽。多算胜少算。逖蛮方而濯征。至仁伐不仁。仗皇威而震叠。戮鲸鲵筑京观。不惟立界于铜标。临瀚海封狼居。岂但勒铭于燕石。班声动地。翻碧海之波涛。喜气浮天。散青山之风雨。南徼之山川再辟。东韩之日月重明。殆天启之。非人力也。是由老爷吉甫文武。却縠诗书。三略在心。六韬指掌。折冲樽俎之内。晏平仲圣相同风。运筹帷幄之中。张子房人杰并驾。纶巾羽扇。诸葛亮之雍容。缓带轻裘。羊叔子之简易。真儒无敌。大雅不群。文星压玉帐之将星。卿月临戍楼之边月。剑心匪石。不忘一饭圣明君。镜发尽霜。积苦三年军旅事。惟是摧陷廓清之力。无非发纵指示之勤。开细柳亚夫之营。山有猛虎。拥红莲王俭之府。海无遗珠。所其我武之维扬。繄赖群策之毕举。况出入勤劳之历试。亦险阻艰难之备尝。建戟纛于南堧。音报三捷之露布。拥旌旄于左海。今飞一战之羽书。刮绝蛮夷之陆梁。答扬天子之赫怒。肤公不劳于汗马。遗萌得免于其鱼。云台合画形容。草木犹知名姓。无竞维烈。莫之与京。天上紫泥书。飞下班师之凤诏。海外青油帐。捲归入塞之虹旗。画角风清。壮士之长歌共和。旄头夜落。蛮儿之杀气同销。草绿江南。不作王孙之归恨。春晴郭外。空凝使者之去思。汉水曾波。若见沈碑之襄水。华山斜日。如临堕泪之岘山。大树不伐功。尚想冯公之谦退。甘棠有遗爱。能忘召伯之仁贤。新野生祠。傥庶几于菀尔。成都画像。冀髣髴于晔如。衮衣绣裳。愿于汝信处。攀辕卧辙。无以我公归。伏念干戈万死残骸。蝼蚁再生微命。地接阴山之白草。靺鞨与邻。天连渤海之黄云。蛙黾同渚。驰马试剑。俗多秦国之斗争。读书攻文。士少鲁邦之弦诵。苦被卉服之毒螫。鳄食鲸吞。喜闻王师之扫除。云撤席捲。恨不得逆香火于楚野。犒膏沐于齐师。向南风而开襟。望北斗以引领。驰遥思于千里。纵未睹景星庆云。贡深衷于一言。用寄将车尘马足。已铭肌骨。敢布腹心。继以诗曰。
有美山东汉相门,风流文采古今存。
魁梧气岸崧尊岳,秀朗精神玉出昆。
捲起九河轮辩囿,倒流三峡泻词源。
马来西极方知骥,鹏击南溟政化鲲。
玉府腾身龙得雨,金闺通籍鹤乘轩。
九霄白日心肝照,万里青云步武跟。
东土半归蛇豕食,南垠尽入犬羊屯。
朝廷注意求元帅,天子倾心救属藩。
赐钺专征才受诏,分符独坐最承恩。
夏官司马尚书重,柏府乘骢御史尊。
龙节洗霜排宿雾,绣衣明雪映朝暾。
旗穿燕市分河戒,剑及龙湾出塞垣。
鲽域山川迎棨戟,鳀岑风露入櫜鞬。
建瓴水势三军下,蓦地风声万马奔。
远迹汉城开幕府,遥临华岳拥征幡。
兵疑草木威先慑,令肃雷霆静不烦。
一合人谋神鬼避,再行天讨日星掀。
阿童斗舰连江色,杨仆楼船截海痕。
赤壁火飞连锁断,乌林风立陈云昏。
商星带杀云阴变,殷血吹腥水气浑。
穴蚁直须𢬵足蹋,鼎鱼那卜失胸吞。
四郊垒灭三边静,一箭书传万甲蹲。
却敌笑谈推上将,折冲樽俎壮中原。
周家元老闻诗雅,鲁国真儒见法言。
勒石燕山何足道,沈碑汉水未应论。
提封只是标交趾,亭障能令界浩亹。
已遣熊罴清绝徼,却教风鹤詟游魂。
决痈不啻机强弩,攻弱无论战孟贲。
保合周馀扶赤子,张皇汉铄破乌孙。
海滨永绝斑衣孽,地下都消白骨冤。
画角爱飘遥海去,虎牙还向夕阳翻。
扇藏白羽辞戎幕,帐捲青油指帝阍。
梦与春鸿飞塞国,身从社燕返乡园。
目随使节天容逼,恨入王孙草色蕃。
千里壶浆心鲁犒,几人香火顶秦盆。
黄金台峻看飞动,紫气关高识曣㬈。
饮至策勋将返旆,去思遗爱欲攀辕。
像留百代期无斁,祠奉千春矢不谖。
四截皇灵光日月,三韩国命荷乾坤。
拜尘拟续鸿飞什,泪化鲛珠让断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