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丘为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曾文迪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研习天文谶纬、《黄庭内景》之书,于堪舆尤精粹。
后梁末帝贞明中至袁州万载,识其县北西山之丘为佳址,嘱其徒曰:“死葬我于此。
”及卒,葬其地。
相传其徒后于豫章偶见之,以为尸解仙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咸秦人,俗姓高。弱冠登戒。后梁太祖乾化四年至洛阳,创温室以资洗濯。好游历,精吟咏,工丹青。有《五溪烟景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3—956 俗姓高,咸秦(今陕西咸阳一带)人。初于终南圭峰出家。后历游庐山、衡山等地,至高安,师白水本仁。北归后,住洛阳中滩浴院。后梁太祖开平五年(911)归圭峰旧居。后于峰顶创寺院,历45年,度弟子1500人,撰歌颂1000余首。《景德传灯录》卷二〇、《宋高僧传》卷二八有传。《景德传灯录》收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
禅师名智晖。咸秦人。生高氏。童稚时。至精舍。辄留止如家。圭峰温禅师。见而异之。为剃发。年二十。受满足戒。师事高安白水本仁禅师。十年而还洛京。爱中滩佳山水。创屋以居。号温室院。日以施水给药为事。人莫能浅深之。梁开平五年。忽欲还圭峰。山行翛然深往。坐岩石间。如常寝处。顾见磨衲数珠。铜瓶棕笠。藏石壁间。触之即坏。敛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其处建寺。以酬夙心。方薙草。有祥云出众峰间。遂名曰重云。虎豹引去。有龙湫。险恶不可犯。晖督役。夷塞之。以为路。龙亦移他处。但见云雷随之。后唐明宗闻而佳之。赐额曰长兴。住持馀四十年。节度使王彦超微时。尝从晖游。欲为沙门。晖熟视曰。汝世缘深。当为我家垣墙。彦超后果镇永兴。申弟子之礼。周显德三年夏。诣永兴与彦超别。嘱以护法。彦超泣曰。公遂忍弃弟子乎。晖笑曰。借千年亦一别耳。七月二十四日书偈一首曰。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住来八十年。近来觉损坏。早拟移别处。事涉有憎爱。待他摧毁时。彼此无妨碍。乃跏趺而化。阅世八十有四。坐六十有四夏。初晖居中滩。有病比丘。为众恶弃之。比丘哀曰。我以夙业白癞。师能为我洗摩。晖为之无难色。俄有神光异香。方讶之。忽失所在。归视疮痂。亦皆异香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高氏。咸阳人。少从圭峰温禅师剃䰂。年二十。乃受具。学律习禅。博揽藏教。然尤工于翰墨吟咏。且效僧珍道芬。六法作画。物像生动。若其济众之心。盖出天禀。固非勉强而行者。梁乾化四年。自江表来京邑。历观诸刹。以为所须皆备。而独于浴室。似有缺典。于是相攸洛汭。治屋若干楹。购山给薪。凿沼储水。轮汲而槽受。其汤之富未易。言则瓶锡之侣。冠簪之伦。搢绅先生之流。其至者。日不暇给。而脱履则木写承足。卸衣则枲裙障身。五日一开。开凡七十有二而岁周矣。其所浴。殆数万人不啻。又辟浴圣室于西庑。以象十六应真。其内中则观自在堂也。侍即扬凝式笃重晖为作碑颂德。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智晖。姓高氏。咸秦人也。权舆总角萌离俗之心。不狎童游动循天分。欻遇圭峰温禅师。气貌瑰伟虚心体道。趋其门者淑慝旌别矣。谓晖曰。子实材器多能之士也。请祈摄受。二十登戒。风骨耸拔好尚且奇。山中阒然曾无他事。唯钩索藏教禅律亘通日。诵百千言义味随嚼。闻佛许一时外学。颇精吟咏得骚推之体。翰墨工外小笔尤嘉。粉壁兴酣云山在掌。恒言。吾慕僧珍道芬之六法。恨不与同时。对壁连图各成物象之生动也。然真放达之士哉。或振锡而游纵观山水。或蹑屩而至历览市朝。意住则留兴尽而去。或东林入社。或南岳经行。悟宗旨于曹溪。宁劳一宿。访神仙于阮洞。拟到三清。事以志求时无虚度。此外采药于山谷。救病于旅僧。惟切利他心无别务。洎梁乾化四年。自江表来于帝京。顾诸梵宫无所不备。唯温室洗雪尘垢事有阙焉。居于洛洲凿户为室。界南北岸葺数亩之宫。示以标榜。召其乐福业者占之。未期渐构欲闰皆周。浴具僧坊奂焉有序。由是洛城缁伍道观上流。至者如归。来者无阻每以合朔后五日一开洗涤。曾无间然。一岁则七十有馀会矣。一浴则远近都集三二千僧矣。晖躬执役未尝言倦。又以木舄承足。枲麻缝衣。彼迦叶波相去几何哉。其或供僧向暇吟咏。馀闲则命笔墨也。缅想嘉陵碧浪太华莲峰。凝神邈然得趣乃作。五溪烟景四壁寒林。移在目前。暑天凛冽矣。加复运思奇巧造轮汲水神速无比复构应真浴室。西庑中十六形像并观自在堂。弥年完备。时杨侍郎凝式致政。佯狂号杨风子者而笃重晖为作碑颂德。莫测所终。
神僧传·卷第九
释智晖。
咸秦人。
姓高氏。
童稚时至精舍辄留止如家。
圭峰温禅师见而异之为剃发。
年二十受满足戒。
师事高安白水本仁禅师十年。
而还洛京。
爱中滩佳山水创屋以居。
号温室院。
日以施水给药为事。
人莫能浅深之。
梁开平五年忽欲造圭峰山行。
翛然深往坐岩石间如常寝处。
顾见磨衲数珠铜缸棕笠。
藏石壁间。
触之即坏。
敛目良久曰。
此吾前身道具也。
因就其处建寺以酬夙心。
方薙草有祥云出众峰间。
遂名曰重云。
虎豹引去。
有龙湫险恶不可犯。
晖督役夷塞之以为路。
龙以移他处。
但见云雷随之。
后唐明宗闻而佳之。
赐额曰长兴。
住持四十馀年。
节度使王彦超微时。
尝从晖游欲为沙门。
晖熟视曰。
汝世缘深当为我家垣墙。
彦超后果镇永兴申弟子之礼。
周显德三年夏诣永兴。
与彦超别嘱以护法。
彦超泣曰。
公遂忍弃弟子乎。
晖笑曰。
借千年亦一别耳。
七月二十四日书偈一首。
乃加趺而化。
阅世八十有四。
坐六十有四夏。
初晖居中滩。
有病比丘为众恶弃之。
比丘哀曰。
我以宿业白癞。
师能为我洗摩。
晖为之无难色。
俄有神光异香。
方讶之。
忽失所在归视疮痂亦皆异香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重云禅师智晖。生咸秦高氏。总角时。即好游佛寺。喜动颜色。自誓出家。年二十受满足戒。印心于白水仁禅师。因爱中滩山水。创屋居之。号温室院。日以施水给药为事。有比丘患白癞。众恶之。师引归。日夕与摩洗。久之。忽神光异香焕发。失僧所在。视疮痂皆异香也。梁开平中。思故山。乃还终南圭峰。于是翛然深往。独步岩石。徘徊顾望。忽见磨纳数珠铜瓶棕笠。在石壁间。触之即坏。宛如常寝处。遂恍然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其处建寺。以酬昔因。方薙草有祥云。出众峰间。遂名重云。虎豹引去。有龙湫险恶不可犯。师夷之为路。龙亦去之。后唐明宗。闻而嘉叹。赐额曰长兴。住持四十馀年。接引后学。老而无倦。节度使王彦超。微时尝从晖游。愿为沙门。晖曰。汝世缘深。当为吾家垣墙。彦超后果镇永兴。于是益敬师。周显德三年夏。诣别彦超。嘱以山门事。初秋体尚无恙。忽说偈曰。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住来八十年。近来觉损坏。早拟移他处。事涉有憎爱。待他摧毁时。彼此无相碍。乃加趺而化。阅世八十有四。腊六十四。塔于本山。
释子成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子成,字彦美,别号妙明子,霸陵人。
出家于渭南洪福寺遇鱼岩老人祥公处得法,阐扬大乘经论。
元至正间,诏封传大乘戒,赐“紫闰大国师”。
其性爱书史、喜翰墨、乐游学、好著述,每与贤士大夫诗词唱和,一联一句,落在丛席,人多传之。
如《鹦鹉诗》云:“学得人言字字明,便能巧语为通情。
不知身在樊笼里,犹向堂前弄舌轻。
”《昼寝》云:“梦魂不管擎书手,一帙南华堕枕边。
”《闲游》云:“家家明月谁无分,处处青山我有缘。
”《水心亭》云:“绿芰青荷香满池,环亭冷浸碧琉璃。
高轩矮榻无纤暑,卧看清波浴鹭鸶。
”其长篇短偈,例皆如此,尤能洞明本宗佛法。
白水乡贡屈蟠与县大夫张昂,请注《心经》,五日而成,万二千言,辞理精当,叹为难能。
又尝缀述《本色法事文集》,仅二百首,语句雄丽,旨意浑成。
同侣得之,珍秘不出,抑为艰得,无意多传。
后以兵火数惊,避居终南石室,契此山林,怡我禅性。
尝与来客,问难诘折,事尽终始,遂录成轴,名曰《折疑论》,首之以序问,终之以会名,凡二十篇,言简而理当,文约而义丰,涵泳六经,略备诸子。
每一篇之中,其引类證,断决折疑,理甚明白。
今见传本金台大慈恩寺,西域师子比丘为之述注。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八
公,字丙仲,为诸生,家贫,然营葬其父地,使前可列碑亭石马,植数万松。
既得地在同谷,因号同麓子。
嘉靖壬戌中进士,与吴门申公、娄江王公廷,对俱一甲。
三人并入相,前此所未有也。
在词林,每值制草,曰:“奈何以王言佞人,且私其贿,辱国莫甚焉。
”因谢客,不纳一物。
初,公童时尝游昆山,求执经于震川归先生之门,先生屏不许。
至是公充会试同考,手一卷曰:是必归先生文也。
失吾不收,归先生老车上矣。
及发卷,果归先生。
海内文章为之一变。
历迁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
江陵新殁,以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入阁办事。
公枋国在重臣当轴后,意在休息之。
浙兵为乱,少司马张公出抚浙,造公问计。
公曰:“此穷兽也,不善处之,且致死。
中州徐景星为人有机略,旧领此军,今失职,待事蓟门,但挟其人以往,即指挥可定矣。
”浙中竟平。
及江陵事败,论者犹搜剔不巳,至有摘舜、禹之事以摇上心。
太宰杨公持不可,言者哗然,阁臣亦俱引去。
公独入直,密疏曰:言官可任,孰与诸大臣?
今以一言官故,而使诸大臣求罢,非盛世事。
唯陛下降手札慰留,以示殷勤,使大臣得安,庶人心定,国事明也。
上即从公言,人谓此回天力也。
未几,以疲卒于京邸,入相不及三年。
公素达生,有高世之志,喜访故乡佳山水。
所居一日,必使亭馆脩整,树植莳灌,俱得其宜。
初以南学士乞假归里,买山东湖中薙草,得一古洞口,以杖叩之,音铿然,为爇火,入洞则谺然乳四垂,千年伏翼,触烟而出。
乃披道抗丘为湖居,更依洞门筑一台。
受湖光澹荡,时泛小舟往来。
起白鸥庄在水口,每四方名士至,辄相延接,与极游湖山佳处。
既载肴觞,兼携丝竹,唱咏传一时。
江左风流,自许谢安、王俭,至今台基榭址,尚有存者。
追溯盛游,盖不胜今昔之叹焉。
维基
余有丁(1527年—1584年), 字丙仲,号同麓、桐麓,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靖壬戌进士,累官内阁首辅。余有丁生于嘉靖丁亥年,故得名。年少时有勤学苦读之名。三十六岁举嘉靖四十年(1561年)顺天府乡试第五十四名,第二年联捷壬戌科会试第六名,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隆庆初年,充实录篡修官。万历元年(1573年)以右庶子领南京翰林院。万历二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颇有建树。时太学生多喜欢结伴闲游,怠惰于学。余有丁任国子监祭酒后,觉得国子监学风不振,便严加禁止此类活动,并下令诸生相互监督检举,如果有违规不报者,则一同连坐受惩,学风为之好转。余有丁曾亲自校订《廿一史》,重新刊刻,此举流惠于后世学人。万历四年(1576年)复移疾归。万历六年(1578年),起复少詹事兼侍读学士,领词林,未至,升太常卿管国子监祭酒事。万历七年(1579年)升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仍充经筵讲官。八年改左侍郎,掌詹事府事。不久改任吏部左侍郎;明年解部事,仍掌詹事府,充会典副总裁。十年六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务。其入阁是前代首辅张居正逝世前所推荐。余有丁博学多才,善谋略,处事果断中肯。万历年间,杭州发生兵变,余有丁曾策划镇压。九月皇子生,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十一年主持礼部会试,加少保,改户部尚书,十二年以滇南大捷,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进建极殿大学士,不久逝世,赠太保,谥文敏。
共 14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