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志远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8 首
放歌非隐沦,叹息非五噫。
出门靡所适,琴书日萧洒。
杖屦自寒泉,晓逐春风届。
不学颜自忸,承诲志未解。
况得吾叔贤,遂成半夜话。
俗态都不染,中心自耿介。
挑灯说旧谊,鸡鸣忘神惫。
树梢流云合,山头众星挂。
明发将分手,别意欲愁杀。
我家光山下,君在箭湖界。
相去未崇朝,日夕互寻拜。
悄悄木叶下,冉冉北风刚。
三日陪丈席,训辞不敢当。
青衿俨分列,时维月之阳。
何必登高赏,于乐诗酒场。
盆菊含晚馥,深藏不受霜。
岁暮表独立,宁似桃李芳。
迟迟西归马,胜会何日忘。
海云净捲荔阴移,月桂分明落子时。
镜水无风鱼不淰,珠胎著露鹤先知。
嘉宾式宴歌周雅,画戟凝香替左司。
玉尺冰壶浑一色,楼高已就看潮诗。
钧衡南极海珠旁,手辟宾门肃纪纲。
前辈风流馀旧壁,几宵星斗在虚堂。
十州百邑千人静,五岭三山八桂香。
不独新泉试红玉,秋涛午枕记词场。
国之东郊百里。有山曰龙门。西麓迤逦。汕湿夹焉。村于中半而最深者鼎宝也。在昔己卯年间。潜照堂之胤笼潭公。休官隐居。子孙守而青毡。便是朴氏之平泉也。名台铉字升汝。将营一塾。临涧围松。为子孙宗党及邻社群居诵读之所。谋及朋友。余曰。吾闻赵静庵先生卜筑是山之北。读书讲道于此。未果焉。乡人至今恨之。先生实子之祖之师也。子能筑是堂而读先生之书。学先生之道。子之先公其必曰余有孙矣。先生之书之道。详在宋子书。可考也。斯义也即筑堂之实也。得其实焉则堂亦外耳。筑亦可也。不筑亦可也。癸卯季夏。龟翁自山南。余自山北。偶会笼潭上。时凤冈老人先在座。丹源叟侨居对宅士善起,潜谷,圣若暨二子光铉,中铉。即潭之主人也。龟丈拟榜其堂以丽泽。佥曰诺。又曰。以吕荥公家法严正。成就其子。不能无待于六一翁之所交游。凤冈。陶庵先生之渊源也。其贤于伯强先生也必矣。他日堂成。复来相会。目济济而耳洋洋然后。方信此言不诬。姑以此券。
爱君庭际树,繁实近朱明。
堂构人家愿,桑蓬父母情。
闻开蓝吕社,宜榜少微名。
欲写须知字,辛勤助笔耕。
雨中暂登合江亭 清 · 李恒老
五言律诗
阅历官村尽,双流石径斜。
凤空亭脱叶,龙斗浪成花。
盛代人多故,孤游雨作魔。
瑶琴空宝匣,寂寞向禾麻(亭西有陶庵先生遗墟碑。未暇审瞻。)
遁居行中虑,养老近人烟。
宗国龙蛇厄,深山麋鹿年。
松耆因树础,麦稚摘茄田。
恨未抠衣及,摩挲四礼篇。
墠松园梓贲林居,尚有申公树屋庐。
纵晚好音縻子鹤,犹看遗信及溪鱼。
家深华老尊王谷,匮袭泉翁辟俗书。
拟访云孙同结耦,桑麻雨露借君馀(申公集。禄陶庵先生门人。入山墠地。依古堂室制。植松桧标志。习礼其下。伐去合抱檀木。筑室以居。斲檀为舂。至今尚存云。村人服其教化。有日拜父母墓于数十里之外者。出见贵人于路。则必拜伏路傍。见者不问而知其为申公村人。村在朝宗北溪流源出处。而朝宗岩。刻神宗御笔及昭敬王御笔。即宋子之志也。陶庵居寒泉。书俗流之行决不蹈圣人之事必可为十四字。赠申公藏于室。余曾买屋于朝宗之西。卜居而未果。故诗中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