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伯夷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55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
时来曷迟,去之速矣。
屈意从人,非吾徒矣。
正身俟时,将就木矣。
悠悠偕时,岂能觉矣!
心之忧兮,不期禄矣。
皇皇匪宁,祗增辱矣。
努力触藩,徒摧角矣。
不出户庭,庶无逼矣。
重曰:
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以耿介而自束。
虽日三省于吾身兮,繇怀进退之惟谷。
彼实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为黑(《艺文类聚》作「墨」)
目信嫭雩而言眇兮,口信辩而言讷。
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
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
退洗心而内讼兮,固未知其所从也。
观上世之清晖兮,廉士亦茕茕而靡归。
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
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
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
若伍员与屈原兮,固亦无所复顾。
亦不能同彼数子兮,将远游而终古。
于吾侪之云远兮,疑荒途而难践
惮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
嗟天下之偕违兮,怅无与之偕返。
孰若反身于素业兮,莫随世而轮转。
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
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
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
遵幽昧于默足兮,岂舒采而蕲显。
苟肝胆之可同兮,奚须发之足辨也(《艺文类聚》三十、《古文苑》。)
⑴ 《艺文类聚》作「过」
⑵ 《艺文类聚》作「视」
⑶ 《文选》左思《招隐诗》注、王粲《赠蔡子笃诗》注作「惧荒途之难践」
送伦穗石之留都 明 · 王渐逵
七言律诗
承蒙簪组孚全越,润国才华动两京。
已见伯夷能典礼,更闻张载善论兵。
龙关虎壁曲来重,紫禁沧洲自不并。
别酒又勤文社会,坐深孤月落江城。
青青首阳薇,皎皎孤竹子。
求仁亦何怨,清风千万祀。
昌黎述玄圣,雄文剧颂美。
伟哉青社书,感激有深旨。
列宿丽寒旻,群鸿戏秋水。
李侯信卓荦,不惜百金市。
分符守吴会,开缄授云耳。
故物传卫公,遗璧归孔氏。
一玩三叹息,当思继前轨。
余行年二十有四,不知取友,即家君游息之会,别为一小斋,可方丈许,常兀兀独坐,恨孤陋而寡偶也。
有一麈尾,命曰白友,一拳石曰碧友,一琴曰黑友。
因名其斋云。
刘子三友,白碧黑也,各以色称,因其适也。
谓友伊何,心莫逆也。
并我而四,共兹室也。
不笑不言,淡而默也。
不见其损,亦不见其益也。
客有造余曰:「吾闻古圣贤之取友以人而不以物,以德而不以色。
直谅多闻,岂非德之人与?
今子友是,不可则也」。
余曰:「不然,天地剖判,万物权舆,适然有生,若吸若嘘。
寄一温于全潮,互出没于太虚。
均形色其天性,奚物我之差殊。
审如子言,则既惑矣。
虽然,请为子言之。
余观世间,争名于朝,争利于途,翕习沸渭,骀荡温舒。
闾阎纷其森罗,冠盖俨其驰驱。
净者易染,清者易污。
维是白友,涅而不缁,有于陵仲子之洁也。
高下相形,利害所怵,信者可伪,智者可愚,勇者犹豫,辩者呫嚅。
摧百鍊于绕指,回鼓瑟于吹竽。
维是碧友,介然莫移,有伯夷氏之特也。
至于钩弦柱指,函宫泛商,写天地之淳和,杂古今之兴亡。
或疏而越,或啴而缓,或奋而厉,或发而散。
《国风》、《雅》、《颂》,和而质也。
骚人逐客,忠而激也。
巍巍汤汤,奔放而屼岌也。
促促刺刺,切切眤眤,怨断而幽忆也。
余于是乎玩其声而略其意,寓于手而忘于心,喜怒悲愤,初无所随。
俄而奏罢,风恬籁寂,反于无迹。
是黑友者,其庶几乎老聃氏之常德不忒也。
嗟乎,余于三友,虽以物取,而人存其间;
虽以色命,而在德罔弃。
盖所谓若有德而不知其德者耶」。
客俯焉而叹,爽然而自失,出以告其徒曰:「吾得取友之术矣,二三子何患乎无友」。
归卧蕃村月,自修道益尊。
松含孤节气,花带太平痕。
裁洁诗千首,劝清酒一樽。
西山秋夜半,梦接伯夷魂。
问柳寻花出帝畿,新题留别写乌丝。
何愁浙水无薇蕨,真信严光是伯夷
去棹快经霖雨后,计程刚到暮秋时。
乌纱白葛严州路,祇恐山灵讶到迟。
嗟首阳之孤岭,形势窟其槃曲。
面河源而抗岩,陇堆隈而相属。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
高岫带乎岩侧,洞房隐于云中。
忽吾睹兮二老,时采薇以从容。
于是乎乃讯其所求,问其所修:「州域乡党,亲戚匹俦,何务何乐,而并兹游矣」?
其二老乃答余曰:「吾殷之遗民也。
厥胤孤竹,作蕃北湄,少名叔齐,长曰伯夷
闻西伯昌之善教,育年艾于胡耇,遂相携而随之,冀寄命乎余寿。
而天命之不常,伊事变而无方,昌伏事而毕命子忽遘其不祥。
乃兴师于牧野,遂干戈以伐商。
乃弃之而来游,誓不步于其乡。
余闭口而不食,并卒命于山傍(《艺文类聚》七)」。
⑴ 《天台赋》注作「卉草」
冯子以为大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风兴云蒸,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退无主,屈伸无常。故曰:「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与物趣舍。」常务道德之实,而不求当世之名,阔略杪小之礼,荡佚人间之事。正身直行,恬然肆志。顾尝好俶傥之策,时莫能听用其谋,喟然长叹,自伤不遭。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夫伐冰之家,不利鸡豚之息;委积之臣,不操市井之利。况历位食禄二十余年,而财产益狭,居处益贫。惟夫君子之仕,行其道也。虑时务者不能兴其德,为身求者不能成其功。去而归家,复羁旅于州郡,身愈据职,家弥穷困,卒离饥寒之灾,有丧元子之祸。先将军葬渭陵,哀帝之崩也,营之以园。于是以新丰之东,鸿门之上,寿安之中,地势高敞,四通广大,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华、龙门之阳,三晋之路,西顾酆、鄗周、秦之丘,宫观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茔焉。退而幽居。盖忠臣过故墟而歔欷,孝子入旧室而哀叹。每念祖考著盛德于前,垂鸿烈于后,遭时之祸,坟墓芜秽,春秋烝尝,昭穆无列。年衰岁暮,悼无成功,将西田牧肥饶之野,殖生产,修孝道,营宗庙,广祭祀。然后阖门讲习道德,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松、乔之福。上陇阪,陟高冈,游精宇宙,流目八纮。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悯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里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其辞曰:
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甲子之朝兮,汨吾西征。
发轫新丰兮,裴回镐京。
陵飞廉而太息兮,登平阳而怀伤。
悲时俗之险厄兮,哀好恶之无常。
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纷纶流于权利兮,亲雷同而妒异;
独耿介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喜?
沮先圣之成论兮,邈名贤之高风;
忽道德之珍丽兮,务富贵之乐耽。
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
固众夫之所眩兮,孰能观于无形?
行劲直以离尤兮,羌前人之所有;
内自省而不惭兮,遂定志而弗改。
欣吾党之唐、虞兮,悯吾生之愁勤;
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
往者不可攀援兮,来者不可与期;
病没世之不称兮,愿横逝而无由。
陟雍畤而消摇兮,超略阳而不反。
念生人之不再兮,悲六亲之日远。
陟九嵏而临㟞薛兮,听泾、渭之波声。
顾鸿门而歔欷兮,哀吾孤之早零。
何天命之不纯兮,信吾罪之所生;
伤诚善之无辜兮,赍此恨而入冥。
嗟我思之不远兮,岂败事之可悔?
虽九死而不瞑兮,恐余殃之有再。
泪泛澜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
心怫郁而纡结兮,意沈抑而内悲。
瞰太行之嵯峨兮,观壶口之峥嵘;
悼丘墓之芜秽兮,恨昭穆之不荣。
岁忽忽而日迈兮,寿冉冉其不与;
耻功业之无成兮,赴原野而穷处。
昔伊尹之干汤兮,七十说而乃信;
皋陶钓于雷泽兮,赖虞舜而后亲。
无二士之遭遇兮,抱忠贞而莫达;
率妻子而耕耘兮,委厥美而不伐。
韩卢抑而不纵兮,骐骥绊而不试;
独慷慨而远览兮,非庸庸之所识。
卑卫赐之阜货兮,高颜回之所慕;
重祖考之洪烈兮,故收功于此路。
循四时之代谢兮,分五土之刑德;
相林麓之所产兮,尝水泉之所殖。
修神农之本业兮,采轩辕之奇策;
追周度之遗教兮,轶范蠡之绝迹。
陟陇山以隃望兮,眇然览于八荒;
风波飘其并兴兮,情惆怅而增伤。
览河、华之泱漭兮,望秦、晋之故国。
愤冯亭之不遂兮,愠知之遭惑。
流山岳而周览兮,徇碣石与洞庭;
浮江、河而入海兮,溯淮、济而上征。
瞻燕、齐之旧居兮,历宋、楚之名都;
哀群后之不祀兮,痛列国这为墟。
驰中夏而升降兮,路纡轸而多艰;
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纭。
惟天路之同轨兮,或帝王之异政;
尧、舜焕其荡荡兮,禹承平而革命。
并日夜而幽思兮,终悇憛而洞疑;
高阳邈其超远兮,世孰可以论兹?
讯夏启于甘泽兮,伤帝典之始倾;
颂成、康之载德兮,咏《南风》之高声。
思唐、虞之晏晏兮,揖稷、契以为朋;
昔裔纷其条畅兮,至汤、武而勃兴。
昔三后之纯粹兮,每季世而穷祸;
吊夏桀于南巢兮,哭殷纣于牧野。
诏伊尹于亳郊兮,享吕望于酆州;
功与日月齐光兮,名与三王争流。
杨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丝
渐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
美《关雎》之识微兮,悯王道之将崩;
拔周、唐之盛德兮,捃桓、文之谲功。
忿战国之遘祸兮,憎权臣之擅强;
黜楚子于南郢兮,执赵武于溴梁。
善忠信之救时兮,恶诈谋之妄作;
聘申叔于陈蔡兮,禽荀息于虞、虢。
诛犁锄之介圣兮,讨臧仓之愬知;
𡢀子反于彭城兮,爵管仲于夷仪。
疾兵革之浸滋兮,苦攻伐之萌生;
沈孙武于五湖兮,斩白起于长平。
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
流苏秦于洹水兮,幽张仪于鬼谷。
澄德化之陵迟兮,烈列罚之峭峻;
燔商鞅之法术兮,烧韩非之说论。
诮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
灭先王之法则兮,祸浸淫而弘大。
援前圣以制中兮,矫二主之骄奢;
馌女齐于绛台兮,飨椒举于章华。
摛道德之光耀兮,匡衰世之眇风;
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摭仁智之英华兮,激乱国之末流;
观郑侨于溱、洧兮,访晏婴于营丘。
日曀曀其将暮兮,独于邑而烦惑;
夫何九州之博大兮,迷不知路之南北。
驷素虬而驰骋兮,乘翠云上佯;
伯夷而折中兮,得务光而愈明。
款子高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虑;
钦真人之德美兮,淹踌躇而弗去。
意斟愖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
求善卷之所存兮,遇许由于负黍。
轫吾车于箕阳兮,秣吾马于颍浒;
闻至言而晓领兮,还吾反乎故宇。
览天地之幽奥兮,统万物之维纲;
究阴阳之变化兮,昭五德之精光。
跃青龙于沧海兮,豢白虎于金山;
凿岩石而为室兮,托高阳以养仙。
神雀翔于鸿崖兮,玄武潜于婴冥;
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秀之华英
纂前修之夸节兮,曜往昔之光勋;
披绮季之丽服兮,扬屈原之灵芬。
高吾冠之,岌岌兮,长吾佩之洋洋;
饮六醴之清液兮,食五芝之茂英。
揵六枳而为篱兮,筑蕙若而为室;
播兰芷于中庭兮,列杜衡于外术。
攒射干杂蘼芜兮,构木兰与新夷;
光扈扈而断耀兮,纷郁郁而畅美;
华芳晔其发越兮,时恍惚而莫贵;
莫惜身之坎轲兮,怜众美之憔悴。
游精神于长兮,抗玄妙之常操;
处清静以养志兮,实吾心之所乐。
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畅茂;
鸾回翔索其群兮,鹿哀鸣而求其友。
诵古今以散思兮,览圣贤以自镇;
嘉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贵玄;
德与道其孰宝兮?
名与身其孰亲?
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夫庄周之钓鱼兮,辞卿相之显位;
于陵子之灌园兮,似至人之仿佛。
盖除约而得道兮,羌穷悟而入术;
离尘垢之窈冥兮,配乔、松之妙节。
惟吾志之所庶兮,固与俗之不同;
既俶傥而高引兮,愿观其从容
⑴ 《文选·登楼赋》注,谢朓《鼓吹曲》注
⑵ 《文选·天台赋》注、《闲居赋》注
⑶ 《后汉·冯衍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六
金张珥汉貂,况乃出天派。
石渠重儒冠,武弁聊复戴。
丝麻宜自任,粗使有管蒯。
竹简书汗青,高吟当人籁。
匏虽贵中虚,植固须本大。
土耕戒莽卤,道耕恶疵累。
革带勿佩韦,赠子弦作佩。
木强虽过中,宁师伯夷隘。
司徒吕公诔 东汉 · 张衡
四言诗
昔吕皇祖,帝交之绪。
伯夷秩唐,唐宗允叙。
四岳在虞,传土佐禹。
克厌帝心,姓姜氏吕。
登是南邦,以家以处。
降及于周,穆侯作辅。
寡于九族,九族用宁。
登受八命,衮职靡倾。
黄耳金铉,公餗以盈。
绰兮其宽,皦兮其清。
既明且哲,戒保令名。
斿旌从风,驷牡超骧。
去此宁宇,归于幽堂。
玄室冥冥,修夜弥长
⑴ 《艺文类聚》四十七,《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注
共 55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