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包融

相关人物:共 22 位
共 2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玄宗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与弟蔡希寂皆长于吟咏,有名于时。殷璠称其诗“词彩明媚,殊得风规”,收入《丹阳集》。有诗一卷,不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五,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兄希逸、弟希寂皆能诗。
玄宗开元十三年(725)进士及第,历官监察御史,转侍御史兼殿中。
事迹散见《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三、《新唐书·艺文志四》、《包融诗》注。
殷璠汇次其诗入《丹阳集》,评曰:“希周词彩明媚,殊得风规。
”(《吟窗杂录》卷二六《历代吟谱》)《光绪丹阳县志》著录《蔡希周诗》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字元祯。玄宗开元进士。为馀杭尉。工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丁先芝。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玄宗开元十三年(725)登进士第。十八年前未得授官,后任主簿、余杭县尉等职。生平事迹散见储光羲《贻丁主簿仙芝别》及自注、《国秀集》目录、《唐诗纪事》卷二四、《新唐书·艺文志四》。仙芝有诗名,有诗收入《丹阳集》。诗风“婉丽清新,迥出凡路”(《吟窗杂录》卷二六《历代吟谱》引殷璠语)。光绪《丹阳县志》卷三五著录“丁仙芝《丁余杭集》二卷。”《全唐诗》存丁仙芝诗14首(其中《渡扬子江》为孟浩然诗误入)、断句4,《全唐诗逸》补断句1联,《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丁仙芝,生卒年不详,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
初,举进士不第,与储光羲同为大学诸生。
开元十三年(725)登进士第,官主簿、余杭尉。
有《丁余杭集》二卷,已佚。
殷璠集仙芝及包融、储光羲等涧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集》,亦佚。
全唐诗》存诗十四首。

作品评论

《吟窗杂录》
引殷瑶语:(仙芝诗)婉丽清新,迥出凡俗,恨其文多质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吴人,字伯高。官左率府长史。工书,精通楷法,以草书知名,世称“草圣”。旭草书与李白诗、裴旻剑舞时称“三绝”。相传旭醉后呼叫狂走而后下笔,故又称“张颠”。颜真卿曾学笔法于旭。怀素继承其草法,人谓“颠张狂素”,“以狂继颠”。旭亦能诗。正书有碑刻《郎官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帖中,墨迹有《草书古诗四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5?—750? 字伯高,排行九,吴(今江苏苏州)人。
曾官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
张旭为盛唐著名草书家,性嗜酒,常醉后1叫呼狂走,而后挥毫落纸,时称“张颠”,又尊为“草圣”。
其草书与李白诗、裴旻剑舞号为“三绝”。
颜真卿曾两至洛阳,求教于旭,撰有《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
张旭与李颀、高适相善,有诗赠答;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号“吴中四士”。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张怀瓘《书断》卷三、僧适之《金壶记》卷中。
杜甫《饮中八仙歌》亦曾咏及。
其诗幽深旷远,别有神韵。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
唐诗汇评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工书能诗。
神龙初,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等吴越文士俱以文词杨名京师,合称“吴中四士”。
初仕为常孰尉。
天宝初,官金吾长史,又曾官左率府长史。
旭嗜酒,与李白等合称“饮中八仙”。
又善草书,每大醉,狂叫呼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时称“张颠”。
唐文宗时,诏以旭草书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为“三绝”。
全唐诗》存诗六首。

作品评论

唐诗归
钟云:张颠印不多见,皆细润有致,乃知颠者不显粗人,粗人颠不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句容人。官横阳主簿。有诗名,与孙处玄等十八人相唱和,其诗汇编成《丹阳集》。有《异物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句容(今属江苏)人,约玄宗时在世。
官至横阳县主簿。
善诗能文,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友善,有诗寄酬。
殷璠汇次其与包融、丁仙芝、蔡希周、孙处玄等18人诗为《丹阳集》。
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嘉泰吴兴志》卷一六。
著有传奇,《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其《异物志》3卷、《古异记》1卷,均已佚。
全唐诗》存诗4首及断句2联。
唐诗汇评
沈如筠,生卒年不详,润州句容(今属江苏)人。
早岁即以诗驰名,为吏部侍郎卢藏用所赏,又与道士司马承祯友善,然白首方得一尉。
约开元末,官横阳主簿,有《正声集》,诗三百首,已佚。
殷瑶集如筠及包融、储光羲等润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集》,亦佚。
全唐诗》存诗四首,残句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句容人。排行第四。家贫贱,卜居许州西。喜习禅,与王维、储光羲友善。历官校书郎、忠王府曹参军。约卒于玄宗天宝初,时方中年,王维、储光羲有诗哭之。工诗。殷璠录其诗入《丹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四,润州句容(今江苏句容)人。
玄宗开元中为忠王府仓曹参军,后为校书郎,约卒于天宝初年。
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之《包融诗》注、《唐诗纪事》卷一七、《唐才子传》卷三。
遥志趣高疏,心慕禅寂,工诗,与王维、储光羲友善,遥卒,王、储皆有诗哭之。
殷璠汇次其诗入《丹阳集》,评曰:“遥诗闲雅,善用声。
”(《吟窗杂录》卷二四《历代吟谱》)《全唐诗》存诗5首(其中二首为刘得仁、李嘉祐诗误入),《全唐诗逸》补断句2。
唐诗汇评
段遥,生卒年不详,润州句容(今属江苏)人。
家贫,少产业,曾卜居许州西。
玄宗时官校书郎、忠王府仓曹参军。
中年卒,家贫不能葬,亲友捐助葬于汝州石楼山。
遥好佛,与王维、储光羲友善。
殷墦集遥及包融、储光羲等润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集》,已佚。
全唐诗》存诗五首,杂有他人作品。

作品评论

《吟窗杂录》
引殷瑶语:遥诗闲雅,善用声。
唐才子传
(殷遥)与王维结交,同慕禅寂,志趣高疏,多云岫之想。……工诗,词彩不群,而多警句,杜甫尝称许之。
唐诗归
谭云:此君诗少而能妙,王摩诘、储光羲哭得不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2—772 【介绍】: 唐京兆高陵人。于志宁曾孙。玄宗开元初,登进士第。善文章。历迁秘书省正字、集贤殿学士、比部郎中,出为中部郡太守。肃宗时,累擢太常少卿兼修国史。时史籍燔缺,休烈请州县有得者,许上送官,一书进官一资,一篇绢十匹,又自献《五代论》,帝嘉之。累进工部尚书。虽历清要,不治产。年老,笃意经籍,嗜学不厌。卒谥元。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2—772 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幼善属文,与包融、贺朝等齐名。
玄宗开元初登进士第,又擢制策登科。
开元十八年(730)任秘书省正字,迁右补阙。
天宝十一载(752)任集贤学士,曾称颂杜甫三赋。
后出为中部郡太守。
安史乱后,历任给事中、太常卿、国子祭酒、工部尚书等职,封东海郡公。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会稽掇英总集》卷二收诗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五
休烈。河南人。开元初进士。擢制科。累迁比部郎中。出为中部郡太守。肃宗朝擢工部侍郎。徙国子祭酒。代宗立。累进工部尚书。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大历七年卒。年八十。赠左仆射。谥曰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丹阳人。玄宗开元时处士。工诗,所作委曲怨切,颇多悲凉。《长干行》尤为世所称。殷璠录其诗入《丹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朝,非。
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开元时处士。
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包融诗》注、《唐诗纪事》卷二七。
潮善诗,殷璠收其诗入《丹阳集》,评曰:“潮诗委曲怨切,颇多悲凉。
”(《吟窗杂录》卷二六《历代吟谱》)李康成《玉台后集》、顾陶《唐诗类选》皆选录其诗。
其《长干行》诗,辞气婉曲清丽,后人因误为李白或李益作。
全唐诗》存诗5首。
唐诗汇评
张潮,生年年未详,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
玄宗时处士,殷墦集潮及包融、储光羲等润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集》,已佚。
全唐诗》存诗五首。
另有残句二,乃他人诗误入。

作品评论

《吟窗杂录》
引殷瑶语:潮诗委曲怨切,颇多悲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丹阳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任校书郎。工诗,所作巧用文字,务在规矩,殷璠选录其诗入《丹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张翚。
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任校书郎。
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包融诗》注、《唐诗纪事》卷一五。
晕有诗名于开元中,殷璠收其诗人《丹阳集》,评日:“晕诗巧用文字,务在规矩”。
(《吟窗杂录》卷二六《历代吟谱》)《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曲阿人。
登进士第,官至长洲尉。
有诗名,与包融等十八人为诗,殷璠汇次之为《丹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曲阿(今江苏丹阳)人。
玄宗开元二十年(732)登进士第,官至长洲尉。
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至顺镇江志》卷一九。
戭有诗名,殷璠将其与包融、孙处玄、樊光、沈如筠等18人诗编为《丹阳集》,并称其诗“经典古雅”。
全唐诗》存诗1首、句1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07—约760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玄宗开元十四年进士。任冯翊、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后隐居终南。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于岭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6?—763 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排行十二。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别业。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天宝末,奉使至范阳,时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正蓄谋叛乱,储光羲途中作《效古》二首,至范阳后作《观范阳递俘》诗,忧念时局,语意颇深切。安史乱起,叛军陷长安,储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生平散见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卷一。今人谭优学有《储光羲行年考》。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储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其山水田园诗颇著称于世,“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作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另有《正论》15卷、《九经外义疏》20卷,并佚。又陈沆《诗比兴笺》卷三云:“《艺文志》又有《从贼中诣行在日记》一卷,储光羲撰,则光羲已自拔贼中,从亡灵武,与杜少陵之麻鞋谒帝,大节相同,从未有表而出之者,可胜叹哉。”然《日记》1卷,《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系误记。
唐诗汇评
储光羲(706?
-762?
),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
开元十四年(726),与綦毋潜、崔国辅同榜登进士第,诏中书试文章,授冯翊主箄。
曾任安宜、汜水、下邽尉。
开元二十一年前后辞官归乡。
后入秦,隐终南山。
复为太祝,天宝末,迁监察御史,安史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
两京收复,系狱,贬死。
有《储光羲集》七十卷,已佚。
殷璠集光羲及包融等涧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集》,亦佚,有《储光羲诗集》五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储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得浩然之气。《述华清宫》诗云:“山开鸿濛色,天转招摇星。”又《游茅山》诗云:“小门入松柏,天路涵虚空。”此例数百句,已略见《荆扬集》,不复广引。璠尝睹公《正论》十五卷、《九经外义疏》二十卷,言博理当,实可谓经国之大才。
《吟窗杂录》
引殷璠语:(储诗)宏赡纵逸,务为直置。
唐诗品汇
栾城遗言》云:储光羲诗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
《唐诗品》
储公诗格调高远,兴寄超绝,亦《风》《雅》之馀波也。盛唐作者太尚格气,而尽黜文藻,六代浮夸,铲削殆尽,而储公与王昌龄、常建皆其流也。储诗更多直致,而锁尾感叹,气象卑促。圭璋本宗庙器,而山人用之,亦瓦缶同驱尔。
诗薮
储光羲闲婉真至,农家者流,往往出王、孟上。
唐诗归
钟云:储诗清骨灵心,不减王、孟,一片深淳之气,装裹不觉,人不得直以清灵之品目之。所谓诗文妙用,有隐有秀,储盖兼之矣。
《诗源辨体》
储光羲五言古最多,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亦忌上尾,仄韵者多忌鹤膝,而平韵亦有之,盖唐人痼疾耳。其《樵父》、《渔父》等词,格调虽奇,然既不合古,又不成家,正变两失。若《田家》诸诗,则犹有可采者。律诗亦未为工,五言绝始多入录。
诗筏
储光羲五言古诗,虽与摩诘五言古同调,但储韵远而王韵隽,储气恬而王气洁,储于朴中藏秀,而王于秀中藏朴,储于厚中有细,而王于细中有厚,储于远中含澹,而王于澹中含远,与王着着敌手,而储似争得一先,观《偶然作》便知之。然王所以独称大家者,王之诸体悉妙,而储独以五言占胜场耳。
《载酒园诗话又编》
摩诘才高于储,拟陶则储较王为近。但储诗亦惟此种佳,有廉颇用赵人之意。王兼长,储独诣也。
居易录
储光义诗多龙虎铅汞之气,《田园》、《樵》、《牧》诸篇,又迂阔不切事情。
《唐诗别裁》
太祝诗学陶而得其真朴,与王右丞分道扬镳。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此家淡逸之品,作近体自隽耳,入律十细。
养一斋诗话
白石云:“句意欲深、欲远;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予观储太祝古诗,“深”、“远”、“清”、“古”则有之矣,独于“和”字有缺。彼虽自有一种沉奥音节,然终不似陶、韦、王、孟之谐适入人心者,殆由强探力索而为之。非其本心所欲出欤?其诗云“为己存实际,忘形同化初”,又曰“松柏生深山,无心自贞直”,可谓极有见地者,而何以失节于安禄山也?其非本心安之,亦可知矣。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陶公,淡饰成妍,天然入韵。千里莼羹,固是南中佳味,犹嫌意尽于言。
《历代五言诗评选》
太祝真朴,善说田家,《偶然作》“见人”四语,邢孟真谓其温厚虚和中一露丰棱。
《诗学渊源》
储光羲诗篇既富,著体相类。然以多为胜,殊未足称工也。
共 2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