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姚崇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73—约742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名浚,以字行。
少好学,举进士。
中宗神龙元年进士,制举擢第,授宜兴尉。
姚崇执政,引为右拾遗,屡有疏谏。
玄宗开元中,为考功员外郎,累进给事中,典贡举,选人颇平允。
迁给事中,忤宰相李元纮,出为登州刺史,寻迁濮、汴。
二十年,擢为刑部侍郎,深见恩遇,改为太府卿。
张九龄入相,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
为李林甫排挤,出为洺州刺史,后移绛郡太守。
天宝元年,诏归东都养疾。
遂郁郁而卒。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挺之名浚。以字行。华州华阴人。举进士。并擢制科。开元中累官至尚书左丞。出为洛州刺史。徙绛州。元宗欲大用。为李林甫所挤。言其老病。乃授员外詹事。令诣东京就医。郁郁成疾。自为墓志。与浮屠惠义善。卒葬其塔左。
姚彝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7—716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
姚崇子。
释褐为太子通事舍人,改都水使者。
出为延州司马,改陇州长史,封虢县子。
迁邓州刺史,兼掌商州漕运,仁威并行,阖境肃然。
朝廷嘉之,征拜光禄少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定州义丰人,字洗心。
少以词学称,弱冠以制科登第。
睿宗景云初,姚崇用为监察御史,凡劾奏常先风教。
玄宗开元初,姚崇复用为给事中、中书舍人,论驳及诏诰皆援准古谊,朝廷大政必咨之,时号“解事舍人”。
出为汴州刺史,以清毅闻。
入为吏部侍郎。
以漏禁中语,贬为常州刺史。
后倚高力士助,为江南道采访使。
天宝初,召为太子少詹事。
为李林甫恶,用为平阳太守,以黄老清静为治。
卒年七十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5—746 字洗心,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少以词学见称。武后圣历初(698),及进士第,授蒲州司法参军。睿宗景云二年(711),为监察御史。玄宗开元初,历司勋员外郎、金部员外郎、给事中,迁中书舍人。编次四库群书,浣为编修使,改秘书少监。十二年(724),出为汴州刺史。十四年,入拜尚书右丞,迁吏部侍郎。十七年,贬为高州良德丞,后移濠州、常州刺史。二十五年,迁润州刺史,充江南东道采访使。二十七年,复徙汴州刺史,充河南采访使。天宝元年(742),召为太子少詹事,留守东都。五载,出为平阳太守,卒于郡。肃宗时追赠礼部尚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八、卷一六。浣所作诗颇有情韵。《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浣字洗心。定州义丰人。圣历初进士。以拔萃补州司法参军。景云初官监察御史。开元中累擢秘书少监。出历濠常润三州刺史。徙汴州。充两道采访使。以老放归田里。天宝初召为太子少詹事。留司东都。卒年七十二。赠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5—762 【介绍】: 亦称唐明皇。
唐朝皇帝。
睿宗第三子。
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
始封楚王,后为临淄王。
中宗景龙四年,密谋匡复,起兵诛韦后,奉父睿宗即帝位。
旋受禅为帝,在位四十四年。
初以姚崇、宋璟为相,革除弊政,国力强盛,史称开元之治。
后宠杨贵妃,用李林甫、杨国忠相继执政,吏治腐败,又好声色,奢侈荒淫,至天宝十四载,爆发安史之乱,避难奔蜀。
太子李亨即位灵武,被尊为太上皇。
返京居西内,左右悉遭贬逐,抑郁而卒,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5—762 即唐玄宗,谥曰明,故亦称唐明皇。
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封临淄郡王。
因诛韦后有功,立为太子。
先天元年(712)继位,在位45年,前期励精图治,以张九龄、姚崇、宋璟为相,形成“开元之治”;后期沉湎酒色,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执政,国事日非,终于引发“安史之乱”。
后因受肃宗监视,悒郁而死。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
玄宗多才多艺,知音善书,工诗能文。
王世贞云:“明皇藻艳不过文皇(太宗),而骨气胜之。
”又云:“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色,亦不过此。
”(《艺苑卮言》卷四)《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8首,诗序1首。
唐诗汇评
李隆基(685—761),即唐玄宗,世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睿宗第三子。景云初,以诛韦氏功,立为皇太子。延和元年即帝位。天宝末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后奔蜀,册太子亨即位灵武。两京收复后,还京。上元二年卒。隆基多才艺.知音律,善书法,工诗能文,有《玄宗集》,己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词学图录
李隆基(685-762)庙号玄宗。陇西成纪人,睿宗第三子。《旧唐书·本纪》称"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有《好时光》词云:"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全唐文·卷二十
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垂拱元年生。三年封楚王。长寿二年降封临淄郡王。韦后矫诏称制。帝定策讨乱。拜殿中监。唐隆元年进封平王。睿宗即位。立为皇太子监国。延和元年七月即位。累加尊号开元天地大宝圣神文武孝德證道皇帝。至德元载七月禅位。册为上皇天帝。在位四十五年。年七十八。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元宗。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或曰:“唐自神龙以还,品格渐高,颇通远调。
”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其于诗义,亦固然尔。
玄宗内智明朗,睿心疏畅,既新国步,遂拾词华。
元之际,君臣悦豫,饯别临游,动纾文藻,而感旧瞩芳,探奇校猎,情欣所属,辄有命赋。
一时赓歌之盛,上武虞皇,下收葑藻,词人竞进,六艺争长,固已陵夸建安之迹,而泳贞观之馀波矣。
然贞观之初,浮靡虽去,而绮丽犹扬。
殆乎垂拱之后,法章陈具,吏事深刻,人怀密志,无复疏节,先时风轨,为之一变。
故感惕之言,易流于激,悲愤之调,不吐其华,骨气顿高,风神遂委,而藻思丽情渐异往时矣。
天宝之后,治人凋谢,而乱梗外集,飘零奔溃,无复治朝之风,求之风人闲雅之意,盖亦徵(微)矣。
三变之端,殆有出于此乎!
《艺苑卮言》
明皇藻艳不过文皇,而骨气胜之。语象,则“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语境,则“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语气,则“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语致,则“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色,亦不过此。
唐诗归
钟云:六朝帝王鲜不能诗,大抵崇尚纤靡,与文士竞长,偏杂软滞,略于文字中窥其治象。至明皇而骨韵风力一洗殆尽,开盛唐广大清明气象,真主笔舌与运数隆替相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好为嘲谑。
玄宗初,为左拾遗,目姚崇为趁蛇鹳鹊,卢怀慎为觑鼠猫儿,坐品题朝士,贬新州新兴尉。
开元中,归朝为左清道率府长史。
时有鹡鸰数千集麟德殿庭树,作《鹡鸰颂》,以为友悌之祥。
又请用魏徵《类礼》列于经,事竟不行。
姚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
姚崇子。
玄宗开元中,为睢阳太守。
历迁太仆卿、尚书右丞。
其子姚闳,居牛仙客幕府,仙客病甚,闳强使荐弈及卢奂为宰相,仙客妻以闻,闳坐死,弈贬永阳太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6 【介绍】: 金代州繁畤人,字和之。胥持国子。世宗大定二十八年进士,以能称。宣宗贞祐间,累拜尚书右丞。南渡后,改知平阳府事,建言选将、练兵等事,均合机宜。哀宗时,官至平章政事,封英国公。
中州集
鼎,字和之,代州繁畤人。
父持国,大定中为太子司藏,有功母后家。
章宗即位,擢拜尚书右丞。
和之,大定二十八年进士。
至宁初,都城受兵,由户部尚书参知政事。
宣宗即位,除泰定军节度使,不赴,改判大兴。
贞祐二年,拜尚书右丞。
车驾南渡,出为汾阳军节度使,移知平阳,权河东南路宣抚使。
四年,授枢密副使,权右丞,兼职如故。
五年正月,朝京师,进平章政事,封莘国公,行台关中。
未几,兼左副元帅。
明年,以温国公致政,封英,行台卫州,以病薨于位。
雷希颜为作神道碑云:黄霸为良吏称首,及为丞相,与张敞论列,功名大减。
王允当汉祀之衰,计诛董卓,近古社稷臣,然不赦凉州人,旋致傕泛之祸。
萧俛之清介,崔植之论议,皆足为唐名臣。
而俛议销兵,植饿朱克融辈不畀一官,遂再乱河朔。
彼或量不足,或才略有所穷,权不足以济事,智不足以知时故也。
姚崇之贤,惟其不知道,未免为救时之相,其他可知也。
国家有通明相曰英国胥公,尚兼数公之长。
予谓希颜此论,似涉过差,至于为国朝名相,以度量雄天下,则在公为无愧矣。
在长安日,乞致仕表云:兴造功业,方圣主有为之时;表里山河,岂愚臣养病之地。
送弟有之云:世事正须高著眼,宦途休厌少低头。
他文类此。
弟恒常之子嗣祖,今在燕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75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右司谏,疏罢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四人。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宝元间进枢密直学士、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一时,天下称韩范。后召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同时登用。庆历新政败,出知扬州,徙郓州、定州。嘉祐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仁宗有疾,琦力请立皇嗣。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英宗病重,又力请建储。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寻改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卒谥忠献。有《安阳集》。
全宋诗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庆历三年(一○四三)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嘉祐元年(一○五六)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不久再次经略陕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有《安阳集》五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集》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韩琦(1008-1075) 字稚圭。
相州人。
弱冠举进士第二名。
蚤有盛名,识量英伟,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有《安阳集》,词存五首,见《能改斋漫录》及《青箱杂记》。
全宋文·卷八三二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天圣五年擢进士甲科,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累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元昊反,历陕西安抚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秦凤经略安抚使、观察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同除枢密副使,时称「韩、范」。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徙郓、定、并、相等州。嘉祐元年除枢密使,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仪国公。立英宗,加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进封卫国公,再进封魏国公。英宗崩,又被顾命立神宗。固请罢相,乃以节度使兼侍中判相州,复为陕西、河北等路安抚使,判永兴军、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后极言青苗不便,请解四路安抚,还判相州。熙宁八年六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政和五年,加封魏郡王。著有《二府忠论》五卷、《谏垣存稿》三卷、《陕西奏议》五十卷、《河北奏议》三十卷、《杂奏议》三十卷、《安阳集》五十卷等。事迹详神宗御制《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佚名《韩魏王家传》(《安阳集》附录),《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王逊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3 【介绍】: 东晋魏兴人,字邵伯。
仕郡察孝廉。
晋惠帝末,转宁州刺史。
至州,诛锄不法豪右,征伐诸夷。
在州十四年,威行宁土。
元帝累加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封褒中县公。
明帝太宁元年,李骧等攻宁州,逊使将军姚崇等战于堂狼,大破之。
追至泸水,不敢渡水。
逊执鞭之,怒发上冲,冠为之裂,夜中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5—854以后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一说吴兴人。
姚崇曾孙,一说姚崇曾侄孙。
宪宗元和十一年进士。
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
敬宗宝历中为监察御史。
文宗大和中,出为金、杭州刺史。
入为谏议大夫,改给事中。
时民诉牛羊使夺其田,诏朱俦覆按,猥以田归使,合劾发其私,以地还民。
官终秘书监。
工诗,其诗称武功体。
与贾岛并称贾姚或姚贾。
曾选王维、钱起等人诗编为《极玄集》。
有诗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855? 陕州(今河南陕县)人,郡望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
曾任武功县(今属陕西)主簿,世称“姚武功”。
晚任秘书少监,卒谥懿,后人又称“姚少监”。
姚合为开元名相姚崇曾侄孙,父闬曾任相州临河县令。
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历任武功主簿,监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秘书少监等职。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及《唐才子传》卷六。
姚合诗与贾岛齐名,时有“姚贾”之称,且为晚唐苦吟一派诗人之宗主。
姚合诗以五律为主,朴茂工巧,圆稳清润,代表作为《武功县中作》30首,模写荒凉山色,凋弊风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写其散诞放旷之情怀。
诗风近似贾岛,然较贾岛平淡浅近,晚唐诗僧齐己云:“冷淡闻姚监,精奇见浪仙。
”(《还黄平素秀才卷》)姚合诗深为南宋四灵派诗人所推崇,然其诗取径太狭,器局狭小,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等物,而无感慨隽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监诗不及浪仙,有气格卑弱者。
”(《瀛奎律髓》卷二四)诗集有四部丛刊本《姚少监诗集》10卷。
姚合另编有《极玄集》2卷,选录王维、祖咏等21人诗作,凡100首(今存99首)。
全唐诗》存诗7卷。
唐诗汇评
姚合(约782-846?
),吴兴(今属浙江)人,姚崇曾侄孙。
元和初,父卒相州临河令任,因寄家河朔。
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参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
调武功主簿,历万年、富平尉。
宝历二年,授监察御史,旋分司东都。
入朝为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
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
开成中,历左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
会昌中,为秘书监,卒。
世称姚武功。
合有诗名,提挈后进,时人以为“文宗”。
曾选王维、祖咏、钱起等人诗百首,为《极玄集》,鉴赏甚精。
有《姚合诗集》十卷、《诗例》一卷,宋人重加编次为《姚少监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七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
唐诗纪事
(姚合)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有《极玄集》,取王维等念一人诗百篇,曰:“此诗中射雕手也。
姚勉《赞府兄诗稿序》
晚唐诗姚秘监为最清妙。
后村诗话
亡友赵紫芝选姚合、贾岛诗为《二妙集》,其诗语往往有与姚、岛相犯者。按贾太雕隽,姚差律熟,去韦、柳尚争等级。
沧浪诗话
(宋诗)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对床夜语
四灵,倡唐诗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赵紫芝也。然具眼犹以为未尽者,盖惜其立忐未高而止于姚、贾也。
瀛奎律髓
姚少监合,初为武功尉,有诗声,世称为姚武功,与贾岛同时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门。白乐天送知杭州有诗。凡刘、白以后诗人集中皆有姓名,诗亦一时新体也。而格卑于岛,细巧则或过之。
瀛奎律髓
予谓诗家有大判断,有小结裹。姚之诗专在小结裹,故“四灵”学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体则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几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小矣。释故学诗者必以老杜为祖,乃无偏僻之病云。
唐才子传
(姚合)与贾岛同时,号“姚贾”,自成一法。岛难吟,有清冽之风;合易作,皆平淡之气。兴趣俱到,格调少殊,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盖多历下邑,官况萧条,山县荒凉,风景凋弊之间,最工模写也。
唐诗品汇
贾岛、姚合后出,格力犹有一二可取。
归田诗话
唐诗前以李、杜,后以韩、柳为最。姚合而下,君于不取焉。
唐音癸签
姚秘监诗洗濯既净,挺拔砍高。得趣浪仙之僻,时运以爽气;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茜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驷尔。
《诗源辨体》
胡元瑞云:“晚唐二家:一家学贾岛,一家学姚合。”方虚谷云:“合诗有左无右,有右无左,前联佳矣,或后不称,起句是矣,缴句或非,有小结裹无欠涵容,其才与学殊不及浪仙也。”予考《才调》、《三体》、《律髓》、《品汇》、《类苑》诸书,合诸体仅得四五十篇,五言律如“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移山入院宅,种竹上城墙”、“棋罢嫌无月,眼迟听尽砧”、“马为赊来贵,僮因借得顽”、“裁衣延野客,剪翅养山鸡”、“嚼花香满口,书竹粉粘衣”、“无竹载芦看,思山叠石为”等句,仅入晚唐纤巧,中亦间有近岛者。但其人既在元和间,先已逗入晚唐纤巧,故晚唐诸家实多类之,非有意学之耳。
《四库全书总目》
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时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宋末江湖诗派,皆从是导源者也。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武功诗语僻意浅,大有伧气,惟一二新异之句,时有可采,然究非正声也。(司空图)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韵本清。姚武功搜尽枯肠,终是酸馅气。武功诗欲求诡僻,故多琐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径。佳处虽有,而小样处太多。“武功派”所以不佳,正坐着力都在没紧要处。若盛唐大家却在紧要处用力,其象外传神,空中烘托之笔,亦必与本位秘响潜通,神光离合,必不是抛落正意,另自刻画小景。
石洲诗话
姚武功诗,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尽,此后所以渐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时有佳句,七律则庸软耳。大抵此时诸贤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能不让樊川、玉溪也。
《中晚唐诗主客图》
武功诗集,古今体存遗甚多,其五言律朴茂新奇,酷似王仲初。仲初故与水部合体,而姚君与水部为友,其得于渐摩者深矣。佳篇美不胜收,然无逾《县居诗公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诗起也。次为升堂第四。
《东目馆诗见》
姚武功五律,脱洒似不作意,而含蕴不尽。七律亦新脆可喜。
三唐诗品
其源盖出左太冲,而驰骋害体,已开宋派。律体典润,故得名重当时。武功三十首,持见清华,然方之孟从事、刘随州,则神情顿减。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