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生卒】:529—611 【介绍】: 隋僧。京兆人。幼为僧,师于静霭。北周灭佛时,独居秦岭修习。隋初,出鄠县神田寺,养徒授业,名振渭川。文帝末,栖隐岐山。文帝欲召见,遣杨素谒之,以老疾辞。又欲重饰寺塔,亦拒之。凡为僧六十余载,三衣不改,以戒行为世所重。
续高僧传·卷第十八 习禅三京兆人。未详氏族。幼师静蔼出家。所至感化。屡获祥徵。第恐眩众。辄隐閟不敢泄。周氏废教。乃复独处秦岭。禅燕自娱。每顾影笑曰。世宁有乐过于此者乎。彼朝市间。俛仰尘俗。一何鄙陋哉。逮隋室隆兴。佛运益启。遂筑神田寺于鄠县南山之田谷。聚徒综业。名振渭川。方文皇在御。诏仆射杨素。入山宣旨邀之。不奉诏。上愈益敬慕。仍遣素致香币。而申之以诏曰。禅师德居物议。道映邃初。穷处岩阿。养素崇业。朕甚嘉焉。今送供奉。用展翘敬。素亦有所施予。且请受归戒。皆不许。大业七年。终于所居寺。
释僧照。京兆人。不详氏族。幼年入道。师于静蔼。游履盛化。每居幽隐频感徵异。乃高恒度恐致惊俗。故罕闻之。俗遭周灭法。不偶尘嚣。独处秦岭高步松苑。顾影与心相娱自得。乃曰。吾今居此安泰。宁有乐过斯者乎。彼城邑遗僧波波顺俗。用斯优给一何倾附。及隋初弘教。遂于鄠县南山田谷。立神田寺。养徒纵业。名振渭川。道俗崇仰立信弥积。逮文帝末纪。栖隐岐山。以照道德远闻。意延相见。令左仆射杨素就宣敕旨。躬迎谒见。照预知之。告侍人曰。当有贵客来至。可办诸食。明日果达山寺。素威英自若勇悍无前。及到照之住篱。不觉惬然丧胆。下乘将进欲步不前。乃通信达照。照端拱如初。命素前进。而通身沐汗。情智失守。才得传诏。馀无厝言。久时少解。乃以情告照曰。山林幽静。计无非异。檀越善意相寻。理无虚结。食讫辞退。照曰。蒙天子优及远延仁寿。但道在幽通未假面奉。又以老疾相继。接对莫因。素具事闻。述其情惧。帝曰。戒神之威也。以卿雄武故致斯惮耳。乃重敕素赍香油。再申景仰下诏曰。禅师德居物议。道映遂初。躬处岩阿养素崇业。朕甚嘉焉。今送供奉用展翘敬。素以前虚仰景行重谒山门。卑处身心方陈对晤。为说正教深副本怀。乃欲舍其金帛开广寺塔。照曰。岩泉林野即可励心。塔寺禅坊庄严城邑。凡所送者一不受之。又请受戒法。照以戒行轻毁沈浑难清。乃为说慈悲仁育。陈理喻遣。竟不授戒。斯亦体达机候之明匠矣。以大业七年终于山寺。春秋八十有三。初照一受具后。仪奉宪章。六十馀夏三衣不改。虽重补缉而受持无离。惟自将奉而侍者莫沾。或有接持举者。而重若太山。初无离席。及照之捧接。轻若鸿毛。因事以详。斯亦大德之清风矣。
人物简介
【介绍】: 东魏京兆人,字晖茂。魏末仕郡功曹史。累迁大行台郎中,从尔朱天光入关右。魏孝武帝入关,官南汾州刺史。城陷,降高欢,为并州长史,累迁豫州刺史。家口在西魏,以其不能死难而多被诛灭。
人物简介
【生卒】:556—610 【介绍】: 隋京兆人,字匡济。北周武帝天和中入仕。隋文帝开皇初,授仪同大将军,累迁右亲卫府骠骑将军。仁寿元年,奉诏御边,大破敌军。累改左备身将军。四年,检校慈州刺史。炀帝大业二年,授潘州道行军总管。累加右骁卫将军。五年,从炀帝西征吐谷浑,曾检校西平太守,旋病卒。
人物简介
【介绍】: 隋京兆人。宇文贵子。仕北周,官至上柱国、许国公。隋文帝受禅后,遇之甚厚,拜其子颖为上仪同。开皇六年,兄忻谋反被诛,善坐除名,废于家,未几卒。
人物简介
【介绍】: 隋京兆人。文帝开皇中,以武功官至左卫中郎。有奴曰桃符,每战必从,有胆力。衮以其久从驱使,放从良。桃符宰黄㹀牛献之,因就衮乞姓。赐姓韦,符不敢与衮同姓,后称黄犊子韦。唐中宗韦后其后也。
人物简介
【介绍】: 名或作世模。隋京兆人。性明敏,有才干。文帝仁寿初任岚州司马。杨谅为乱,刺史乔钟葵将发兵应,模拒之,乃被囚。及谅乱平,炀帝嘉其忠,拜开府,授大兴令。杨玄感叛,率兵从卫玄击之,以功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卒于官。
人物简介
【生卒】:?—617 【介绍】: 隋京兆人。张祥子。炀帝大业末为鹰击郎将。其府据箕山而固,与洛口相接。李密、翟让攻取洛口仓城,遣人呼之使降。骂拒之。密连年攻之不克。时所处四面阻绝,所领不过数百人,无一离叛。经三年,粮尽乃陷,为让所杀。
人物简介
【生卒】:?—624 【介绍】: 隋至唐初京兆人。宇文善子。文帝开皇初,拜上仪同。六年,坐叔忻谋反事除名,废于家。炀帝大业中,为司农少卿。大业末,李密兵逼洛阳,乃叛归于密。后随李密归唐,为农圃监,封化政郡公。性贪昏,与齐王李元吉厚善。高祖武德七年,预庆州都督杨文干谋反,事败被杀。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