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忱

相关人物:共 86 位
共 8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817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保衡。初任河南尉,后为寿安令,为民请延期缴赋而罚俸,由是知名。宪宗元和年间累官至户部侍郎,判度支。黄河改道浸毁西受降城,李吉甫议移兵于天德故城。坦以为不可。吉甫不悦,出坦为东川节度使,卒。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坦字保衡。
河南洛阳人。
宣宗朝累官刑部侍郎盐铁转运使。
改户部。
出为东川节度使。
十二年卒。
年六十九。
赠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50—842 【介绍】: 唐僧。俗姓李,为宗室后裔,生于海汀郡,一作海门郡。自幼出家,依本郡云琮禅师。后诣南岳,从智严习律。终至南康,从马祖道一传禅法。宪宗元和末,年逾七十,迁住萧山法乐寺。晚住杭州盐官海昌院,世称盐官和尚。卒谥悟空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宗室子也。
其先播迁。
于是生安于海门郡。
始娠终娩。
皆有瑞相。
童时。
有异僧款门求见。
为摩顶曰。
凤穴振仪。
龙宫藏宝。
绍隆之业。
其在斯乎。
稍长亟请于父母。
愿出家。
父母不能禁。
卒听依郡之云琮禅师。
祝其发。
年满登具。
诣南岳智严律师。
进毗尼学。
后从大寂禅师于南康龚公山。
妙领心地法门。
元和末游越之萧山法乐寺。
寺虽古制。
然楹堵靡完。
补坏扶倾。
聊复燕坐。
时杭之海昌法昕者。
缁林之翘楚也。
肇葺治盐官放生池壖废地。
以拟偃息。
闻安在越。
遽迎之而举。
以让焉。
僧问。
如何本身卢舍那。
安云。
与我将净瓶来。
僧即取净瓶。
安云却安本处著。
僧安瓶于旧处。
再理前问。
安云。
古佛过去久矣。
有座主来参。
安问云。
蕴何事业。
座云。
讲华严经。
安云华严法界有几种。
座云。
广说则重重无尽。
略有四种。
安竖起拂子云。
者个是弟几种。
座未及答。
安咄云思而知虑而解。
是鬼家活计。
日下孤灯。
果然失照。
安一日唤侍者云。
将犀牛扇子来。
侍者云扇子破也。
安云扇子破还我犀牛来。
侍者无对。
示众云虚空为鼓。
须弥为椎。
是什么人打得。
众无对。
宣宗皇帝方以比丘相。
杂堂众安默识之。
命为记室。
尝使撰疏语以丐。
而所获尤丰羡。
安叹其福气之盛。
且曰时至矣。
母滞泥蟠。
因以佛法嘱累云。
会昌二年。
壬戌十二月二十一日示寂。
及帝登极。
闻而怆悼。
即诏中官卢简求建塔谥悟空。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齐安。
俗姓李。
实唐帝系之英。
先人播越。
故生于海门郡焉。
深避世荣终秘氏族。
安在胎母梦日兆详。
既诞而神光下烛。
数岁有异僧款门。
召见摩顶曰。
凤穴振仪龙宫藏宝。
绍终之业其在斯乎。
及臻丱角亟请出家。
父母诃止。
安曰。
禄利之养止于亲尔。
冥报之利不其远邪。
圭组之荣止于家尔。
济拔之益不其广邪。
二亲感其言而顺从。
遂依本郡云琮禅师。
虽勒劳谦默和光同尘。
而萤月殊晖鸡鹤异态。
年满登具乃诣南岳智严律师。
外检律仪内照实相。
后闻南康龚公山大寂禅师随化度人慈缘幽感。
裹足振锡一日造焉。
大寂欣其相依论持不倦。
及其蜕去。
安尽力送终。
元和末安春秋已逾七十。
而游越之萧山法乐寺。
以其古制垣屋靡完。
补坏扶倾不克宴坐。
时海昌有法昕者。
缁林翘楚。
于放生池壖废地。
肇葺禅居焉。
昕谦而不自有。
延请安主之。
四海参学者麝至焉。
道化之盛翕然推伏。
安不言寒暑不下堂庑。
无流眄无倾听。
如此者盖有年矣。
而又挺身魁岸相好庄严。
眉毫绀垂颅骨圆耸。
望之者如仰嵩华而揖沧溟。
曾无测其高深也。
以会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二日。
泊然宴坐俄尔示灭。
先时竹柏尽死。
至是精彩益振。
爰有清响叩户祥光满室。
如环佩之锵鸣。
若剑戟之交射。
瑞相尤繁事形别录。
又安悬知宣宗皇帝隐曜缁行将来法会。
预诫知事曰。
当有异人至此。
禁杂言止横事。
恐累佛法。
明日行脚僧数人参礼。
安默识帝。
遂令维那高位安置。
礼殊他等。
安每接谈话益知贵气。
乃曰。
贫道谬为海众围绕患斋不供。
就上座边求一供疏。
帝为操翰摅辞。
安览惊悚。
知供养。
僧赍去。
所护丰厚殆与常度不同。
乃语曰。
时至矣无滞泥蟠。
嘱以佛法后事而去。
帝本宪宗第四子穆宗异母弟也。
武宗恒惮忌之。
沈之于宫厕。
宦者仇公武。
潜施拯护。
俾髡发为僧纵之而逸。
周游天下险阻备尝。
因缘出授江陵少尹。
实恶其在朝耳。
武宗崩。
左神策军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
迎而立之。
闻安已终怆悼久之敕谥大师曰悟空。
乃以御诗追悼。
后右貂卢简求为建塔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李。
实唐帝系。
深避世荣。
终秘氏族。
安在胎。
母梦日兆祥。
既诞而神光下烛。
数岁。
有异僧款门。
召见摩顶曰。
凤穴振仪。
龙宫藏宝。
绍终之业。
其在斯乎。
及丱角。
亟请出家。
父母顺从。
遂依本郡云琮禅师。
年满登具。
乃诣南岳智严律师。
外检律仪。
内照实相。
后闻南康龚公山大寂禅师。
随化度人。
裹足振锡。
一日造焉。
大寂欣其相依。
持论不倦。
及其蜕去。
安尽力送终。
元和末。
安春秋已逾七十。
而游越之萧山法乐寺。
时海昌有法昕者。
缁林翘楚。
于放生池壖废地。
肇葺禅居。
请安主之。
四海参学者麇至。
道化之盛。
翕然推伏。
安悬知宣宗皇帝
隐曜缁行。
将来法会预诚知事曰。
当有异人至此禁杂言。
止横事。
恐累佛法。
明日行脚僧数人参礼。
安默识帝。
遂令维那。
高位安置。
礼殊他等。
安每接谈话。
益知贵气。
乃曰。
贫道谬为海众围绕。
患斋不供。
就上座边。
求一供疏。
帝为操翰摅辞。
安览惊悚。
知供养僧赍去。
所获丰厚。
殆与常度不同。
乃语曰。
时至矣无滞泥蟠。
嘱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宪宗第四子。
穆宗异母弟也。
武宗恒惮忌之。
沉之于宫厕。
宦者仇公武。
潜施拯护俾髡发为僧。
纵之而逸。
周游天下。
险阻备尝。
武宗崩。
左神策军中尉杨公。
讽宰臣百官迎立。
闻安已终。
怆悼久之。
敕谥悟空。
以御诗追悼。
建塔焉。
僧日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岐下人。俗姓刘。幼博览经籍,后从长安大兴善寺昙光法师受经法,无所不精。因游嵩岳,问圆通之诀。后至衡山,登昂头峰,有终焉之志,庵居二十年。宣宗大中中率徒于昂头峰旧基构舍,复居十五年。懿宗咸通中卒,年一百八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刘氏。岐人。世豪贵。读书通经史庄老。然意殊陋之。遂趋长安大兴善寺昙光法师。求出家。既受具。谒嵩岳得印记。为黄梅法胤。后游南岳昂头峰。爱其秀丽竦拔。迥脱尘累。有终焉之志。庵居阅二十载。属会昌废教。照因木食涧饮。仅延喘息深岩穷谷中。大中初。诏除旧禁。乃复率其慕向之徒。缮治故址。以受来学。如是又十五年。咸通元年示寂。春秋百八。越三年二月三日。迁尸于塔。建碑垂永久。天下谓之昂头照云。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日照。
姓刘氏。
岐下人也。
家世豪盛。
幼承庭训博览经籍。
复于庄老而宿慧发挥。
思从释子。
即往长安大兴善寺昙光法师下。
禀学纳戒。
传受经法靡所不精。
因游嵩岳问圆通之诀。
欣然趋入。
后游南岳登昂头峰。
直拔苍翠便有终焉之志。
庵居二十载。
属会昌武宗毁教。
照深入岩窟。
饭栗饮流而延喘息。
大中宣宗重兴佛法。
率徒六十许人。
还就昂头山旧基。
结苫盖构舍宇。
复居一十五年。
学人波委。
咸通中示灭。
春秋一百八岁。
至三年二月三日入塔立碑存焉。
天下谓其禅学为昂头照是欤。
崔珝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
珝。
宣宗朝知制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贝州武城人,崔郾弟。
第进士。
累官吏部侍郎、太常卿。
文宗末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中书侍郎。
宣宗初复以检校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节度淮南,卒于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宣宗女。
嫁于琮。
治家有礼法,为世闻妇。
尝从琮贬韶州,侍者仅数人,却州县馈赠。
后琮为黄巢所杀,乃自缢死。
李行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初为泾阳县令。
宣宗猎于苑北,至泾阳,遇樵夫,问县令姓名、为政何如,樵夫言行言性执,尝捕获强盗数人,军家索之,竟不与,尽杀之。
帝归,帖其名于寝殿之柱。
及除海州刺史,入谢,帝赐之金紫,取帖示之。
沈珣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三
珣。
宣宗朝官中书舍人。
以礼部侍郎出为浙东观察使。
裴谂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闻喜人。
裴识弟。
有文名。
以荫累除考功员外郎。
宣宗思其父裴度勋望,故待谂有加。
历迁工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师。
黄巢起义,迫以官,谂不从,被杀。
许筹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
筹。
宣宗朝官观察使。
共 8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