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唐僧。天台人。依国清寺物外法师学止观,妙于讲说。时值僖宗、昭宗之世,天下多故,徒众忽聚忽散,乃隐居天台山中。晚传法于清竦、常操两人而寂。后人尊为天台宗十三祖。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僧。永嘉人,俗姓吴,字登封。多作古调诗,长于草隶。闻陆希声谪宦豫章,往谒之,授五指拔镫诀,书体遒健。昭宗召对,于御榻前作书,赐紫方袍。后谒韩建,荐号曰广利。归故乡,谒钱镠,以客礼延之。
人物简介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字延秀。韦澳子。长于文学,累历清显,自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昭宗末,召充翰林学士。累官户部侍郎、学士承旨,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生卒】:819—888 【介绍】: 唐僧。闽人,俗姓张。投开元寺出家。后诣五台山登戒,学相部律。住上都,学《净名经》。后住芙蓉山,谒黄檗山禅师,问答虽多,机宜顿了。僖宗乾符中,昌化令徐正元召住千顷山慈云院,训示僧徒之外,惟以禅定为事。昭宗闻其道化,赐以鹿胎衣。有《般若经品颂偈》、《破邪论》。
闽之张氏子也。幼事昙蔼师于郡之开元寺。逮冠岁乃薙落。俄受具五台。而趋逍。以究律部。寻游京师。习净名经等。因叹曰。顿渐之指。悬绝如此。去依芙蓉山。无所契證。寻谒运禅师于黄檗。获记莂焉。会昌间。诏废教。即遁居林谷间。大中初。诏复教。裴公休以相国出尹宛陵。邀致黄檗于府治。以便询访。南侍檗左右惟谨。未几。辞入浙。挂锡姑苏之报恩寺。一室禅坐。阅二十馀载。足未尝踰阈。乾符四年。太守周慎嗣承其风。请说法宝林寺。俄徙支硎山。以其静僻。而悦从之也。五年杭州昌化令徐正元。紫溪镇将饶京。以千顷山慈云院尤幽夐迎。处方丈中。训徒之外。但燕嘿而已。然化被吴越。光启三年。元帅钱公镠。造山供施。且表闻其德于上。诏赐紫衣一领。鹿胎衣五事。文德六年二月。忽双虹贯堂室。二鹿入寺。法堂梁折。五月疾。召众别。床上稍垂足引臂。如起行状。遽寂。世寿七十。僧腊五十六。塔全身于院西隅。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楚南。闽人也。俗姓张氏。爰在髫龄冥然跪于父母前诉志出家。投开元寺昙蔼师而受训焉。当授经法目所经睹辄诵于口。执巾侍盥洒扫应对。颇能谨愿。迨乎冠岁乃落发焉。诣五台登戒。就赵郡学相部律。往上都学净名经。一律一经略通宗旨。则知顿机不甘为渐教缚。遂往芙蓉山。根性未发。谒黄檗山禅师。问答虽多机宜顿了。倏值武宗废教。南遂深窜林谷。大中兴教出遇升平。相裴公休出抚宛陵。请黄檗出山。南随侍由此。便诣姑苏报恩寺专行禅定。足不踰阈仅二十馀载。乾符四年苏州太守周慎嗣。向风请住宝林院。又请居支硎山。至五年昌化县令徐正元。与紫溪戍将饶京。同召住千顷慈云院。训示禅徒之外。唯俨然在定逾月。或浃旬。光启三年前两浙武肃王钱氏。请下山供施。昭宗闻其道化赐其鹿胎衣五事。别赍紫衣。文德六年二月忽双虹贯堂室。二鹿蹶然入寺。法堂梁折至五月辞众。后于禅床垂两足伸二臂于膝。奄然而卒。春秋七十。僧腊五十六。迁塔于院西隅。大顺二年壬子岁二月。宣州孙儒寇钱唐之封略。兵士发塔见南全身不散爪发俱长。悔罪而去。南公平昔著般若经品颂偈一卷破邪论一卷。以枝梧异宗外敌见贵于时也。
人物简介
【生卒】:820?—882 【介绍】: 唐荥阳人,字台文。郑亚子。举进士第,以书判拔萃擢渭南尉。宣宗时,刘瞻为相,荐入翰林为学士,知制诰。僖宗立,以兵部侍郎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荥阳郡侯。乾符六年,因与卢携相诟,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次年为凤翔陇西节度使,时黄巢攻陷东都,统军大破之。进司空、兼门下侍郎。后因行军司马李昌言夺其军自为留后,乃弃军去,引疾辞官。诏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罢政事。卒谥文昭。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郑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会昌二年(842),登进士第,释褐校书郎、汴宋节度推官。六年,登书判拔萃科,授渭南尉、直史馆。大中中,因父亚与李德裕交厚,废斥十馀年。咸通中,累迁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十年,贬梧州刺史。僖宗即位,召还;乾符元年,拜相。广明元年,出为凤翔、陇右节度使。以抗击黄巢功,加同平章事,充京西诸道行营都统,进检校司空。赴成都行在,复相,以疾不拜,改太子少保,卒。有《玉堂集》五卷,《凤池稿草》、《续凤池稿草》各三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十六首。全唐诗补逸
郑畋字台文,荥阳人。补诗一首。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畋字台文。桂管观察使亚之子。会昌二年进士。乾符中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僖宗上尊号。加中书侍郎。转门下侍郎兼礼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封荥阳郡侯。中和三年复拜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罢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卒年六十三。赠太尉。又赠太傅。昭宗时追赠司徒。谥文昭。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介绍】: 唐池州人。昭宗天复元年,与曹松、刘象、柯崇、郑希颜同登进士第,年皆七十余,时号“五老榜”。授秘书省正字。后与杨夔、康骈客于田𢽏。卒年约八十左右。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生卒】:836—910 【介绍】: 唐末五代时京兆杜陵人,字端己。韦应物四世孙。少孤,家贫力学,能诗善词,为“花间派”词人。僖宗广明元年,应举长安,适值黄巢攻占长安,兵火交作,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一时著名,人称“秦妇吟秀才”。昭宗乾宁元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旋以左补阙宣谕两川,遂留蜀事王建。及建建前蜀称帝,开国制度,皆庄所定,累官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庄在成都,访得杜甫草堂旧址,乃建屋其上以居。有《浣花集》、《浣花词》。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910,有生于847、857、860等说 字端己,谥文靖,后人因称韦端己、韦文靖。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远祖韦待价,相武后,四世祖韦应物(夏承焘说)。幼居樊川,侨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后移居虢州与洛北乡间。晚年居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遗址,后人又称“韦浣花”。孤贫力学,才敏过人。曾长期流落江南。应试多次,昭宗乾宁元年(894)始中进士。释褐为校书郎。三年后,谏议大夫李询奉诏使蜀,聘为判官随行。光化三年(900),除左补阙,曾奏请李贺、贾岛、温庭筠、陆龟蒙等十人追赠进士及第或赠官。天复元年(901)为西蜀王建掌书记,三年以蜀使朝贡京师。天祐三年(906)任西蜀安抚副使,劝王建称帝,以功拜相。武成三年(910)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晚年崇佛,家供维摩居士。生平事迹散见《十国春秋》本传、《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一〇及《北梦琐言》、《蜀梼杌》等书,诗中亦有自叙。今人有年谱数种,以夏承焘《韦庄年谱》为翔实。韦庄为晚唐五代重要词人与诗人。其词今存50余首,清艳绝伦,被称为“初日芙蓉春日柳”(周济《止庵论词杂著》),与温庭筠齐名,史称温韦,为花间派之代表词人。其诗今存300余首,主要写诗人流离飘泊之经历与离别思乡之情绪,对黄巢起义前后之战乱有较真实之描写。其中以《秦妇吟》最为有名,诗人因之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今人颜廷亮、赵以武辑有《秦妇吟研究汇录》。韦庄诗风清丽飘逸,“体近雅正”(《唐音癸签》卷八),近体诗尤为后人称道。其七律,明胡震亨称曰“条畅”,清贺裳赞曰“秾丽”。七绝造诣尤高,于晚唐诗人中仅次于杜牧、李商隐。但也有人讥韦诗“浅薄”(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义乏闳深”(胡震亨语)。《全唐诗》录存韦庄诗6卷,《全唐诗外编》补收2首。韦庄之作品,生前已由其弟韦蔼编成《浣花集》,今存者已非原编。而经今人向迪琮校订之《韦庄集》最为完备。注本有李谊《韦庄集校注》、聂安福《韦庄集笺注》。又韦庄于光化三年编成《又玄集》3卷,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之重要选本。唐诗汇评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今陕西西安)杜陵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黄巢攻陷长安,庄作长诗《秦妇吟》,人称“秦妇吟秀才”。后浪迹河南、吴越、江西、荆湖等地。乾宁元年(894),登进士第,任校书郎。李洵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辟为判官使蜀。还,任左补阙,光化三年,奏请追刚李货、贾岛等进士及第。天复元年,王建辟为掌书记。召为起居舍人,建留之,遂终身仕蜀。王建称帝,庄历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官终吏部侍郎、平章事。工诗,词名尤著。天复三年,庄弟蔼曾编其诗近千首为《浣花集》。今《浣花集》十卷,仅存诗二百馀首。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编诗六卷。词学图录
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在成都曾居杜子美草堂故址,故名其集曰《浣花集》。词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韦。词存55首,在《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中,王静安辑《浣花词》一卷。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
庄字端己。见素之后。乾宁中登进士第。为判官。擢左补阙。蜀主为西川节度副使。昭宗命庄宣谕两川。遂留蜀掌书记。寻擢起居舍人。为安抚副使。蜀主开国。进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卒。谥文靖。
作品评论
(韦)庄早尝寇乱,间关顿踬,携家来越中,弟妹散居诸郡。江西、湖南,所在曾游。举目有山河之异,故于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虑,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怨之文,一咏一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汇编唐诗十集》
仲言云:韦庄于晚唐中最超,其七绝有类盛唐者,律诗虽不甚雄,亦是可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汝询曰:韦庄于晚唐中最超,律诗虽不甚雄,亦是可讽。唐音癸签
韦端己体近雅正,惜出之太易,义乏闳深。《诗源辨体》
韦庄律诗七言胜于五言……绝句在唐末诸人之上。才调集补注
钝吟云:韦相诗声调高亮,不用晚唐人细碎苦涩工夫,是此书律诗法也。才调集补注
韦诗调响,与晚唐诸家不同,大略不宜多,才弱也。七言四韵平平说去,遒警动人。石洲诗话
韦庄在晚唐之末,稍为官样,虽亦时形浅薄,自是风会使然,胜于“咸通十哲”多矣。北江诗话
韦端己《秦中吟》诸乐府,学白乐天而未到。《闻再幸梁洋》、《过扬州谒蒋帝庙》诸篇,学李义山、温方城而未到。然亦唐末一巨手也。《五七言今体诗钞》
西昆诸公之拟玉溪,但学其隶事耳,殊滞于句下,都成死语,其馀宋初诸贤,亦皆域于许浑、韦庄辈境内。《东目馆诗见》
韦庄流丽中感慨顿挫,语关飞动。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元稹,有排比之能,无温丽之采。专为律体,时代所尚,章台清瑟,秀发遥音;七古开宕,犹存初体。《诗学渊源》
(庄)诗典雅绮丽,风致嫣然,七绝则王建、李益之亚也。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