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崔璞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81 【介绍】: 唐长洲人,字鲁望,号江湖散人、天随子、甫里先生。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后退隐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讲论不倦。与皮日休齐名,时称皮陆。有《甫里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1? 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举进士,不第。
隐居松江甫里,自称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甫里先生。
懿宗咸通十年(869),崔璞以谏议大夫出为苏州刺史,陆以所业谒崔,得识皮日休,相与唱和。
后自编其唱和诗为《松陵唱和集》。
咸通后期至僖宗乾符中期,张抟为湖、苏州刺史,辟以自佐。
乾符六年(879)春卧病笠泽(松江之别名),隐居著书,自编其诗文为《笠泽丛书》。
约于中和初(881)疾卒。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
其诗近体受温李影响,皮日休云:“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俾生参之,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松陵唱和集序》)。
古体则多承韩愈一路,以铺张奇崛为主。
沈德潜则以为其唱和诗“另开僻涩一体”(《唐诗别裁集》卷四)。
南宋叶茵尝合《笠泽丛书》、《松陵集》编成《甫里先生文集》,常见者有《四部丛刊》本20卷。
全唐诗》存诗1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10。
唐诗汇评
陆龟蒙(?-约881),字鲁望,自号甫里先生、天随子、江湖散人,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幼聪颖,善属文,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不第。从湖、苏二州刺史张搏游,引为从事。后隐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与皮日休为友,世称“皮陆”。后以高士召,不至。与李蔚、卢携交厚,二人为相,召拜左拾遗,诏下,已卒。有《笠泽丛书》三卷、与皮日休唱和诗《松陵唱和集》十卷,今存;又《诗编》十卷、《赋》六卷,己佚。宋人辑有《甫里先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十四卷。
全唐文·卷八百
龟蒙字鲁望。苏州人。举进士一不中。从湖州刺史张搏游。为湖苏二郡佐。去居松江甫里。自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以高士召不至。李蔚卢携素与善。及当国。召拜左拾遗。诏下日卒。光化中。韦庄表赠右补阙。

作品评论

皮日休《松陵集序》
有进士陆龟蒙字鲁望者,以其业见造凡数编。其才之变,真天地之气也。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俾生参之,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
少攻歌诗,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其体裁。始则凌轹波涛,穿穴险固,四锁怪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淡而后已。
唐摭言
陆龟蒙,字鲁望,三关人也。幼而聪悟,文学之外,尤善谈笑,常体江、谢赋事,名振江左。居于姑苏,藏书万馀卷,诗篇清丽,与皮日休为唱和之友。……吴子华奠文千馀言,略云:“大风吹海,海波沧涟;涵为子文,无隅无边。长松倚雪,枯枝半折,挺为子文,直上巅绝。风下霜时,寒钟自声,发为子文,铿锵杳清。武陵深阒,川长昼白,间为子文,渺芒岑寂。豕突鲸狂,其来莫当;云沈鸟没,其去倏忽。腻若凝脂,软于无骨。霏漠漠,澹涓涓,春融冶,秋鲜妍。触即碎,潭下月;拭不灭,玉上烟。”
诗林广记
冷斋序《鲁訔注杜工部诗》云:“陆龟蒙得杜诗之赡博,尚轩然自号一家,吓世喧俗。”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唐音癸签
陆鲁望江湖自放,诗兴宜饶,而墨彩反复黯钝者,当由多学为累,苦欲以赋料入诗耳。陶潜诗胸中若不著一字者。弘景识字多,吮毫弥拙矣。参三隐君得失,可证林吟功。
《诗源辨体》
陆龟蒙、皮日休唱和多次韵之作,七言律《鼓吹》所选仅得一二可观,其他多怪恶奇丑矣。
《唐诗品汇删•七言律》
陆龟蒙另具清逸之慨,开宋人通衢也。
《唐诗别裁》
龟蒙与皮日休倡和,另开僻涩一体,不能多采。
《贞一斋诗说》
七言律古今所尚……陆鲁望自出变态,觉苍翠逼人。
《唐诗笺注》
鲁望诗最多,时有佳句,而率笔亦甚,晚唐习气如此。
《唐七律隽》
鲁望行芳品洁,为吾邑诗人之最。其《松陵倡和集》多脍炙之句,但芜音累气亦所不免,实开宋人粗□一派,故甄汰颇严,不敢阿所好也。
养一斋诗话
陆鲁望古风律体,不散漫则凑帖,佳诗甚寥寥;每览其诗,仓卒惟恐不尽。然有二绝句可喜,皮袭美不能为也。“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且将丝䋏系兰舟,醉下烟汀减去愁。江上有楼君莫上,落花随水正东流。”“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住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而人以皮、陆为晚唐高手,且谓皮、陆为唱和劲敌。
《通斋诗话》
陆甫里之风致,似较袭美为优。五言如“分野垦多蹇、连山卦少亭”、“匹夫能曲踊,万骑可横行”、“砚拔萍根洗,舟冲蓼穗撑”、“短床编翠竹,低几凭红柽”……七言如“清樽林下看香印,远岫窗中挂钵囊”、“庭前有蝶争烟蕊,帘外无人报水筒”、“繁弦似玉纷纷碎,佳使如鸿一一惊”、“登山凡著几纲屐,破浪欲乘千里船”……凡此诸联,澹冶之间,仍寓冲融之态,不似袭美一味幽奇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杜子美、韩退之,极力驰骋,排比为多,精意为文,时发深抱,然如祜树生秋,已无风采。夫其散漫渔樵,流连酒茗,天情自朗,故发语犹超。《五歌》、《二遗》,独深寄托,开后来之体。《自遣》二十咏,雅怀深致,妙有遗音。
《诗学渊源》
(龟蒙)诗与袭美同体,而琢削过之,盖效退之而未至者也。而近体或似温、李,而清丽则逊前人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34—883后 【介绍】: 唐襄阳人,字逸少,后改袭美,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咸通八年擢进士第。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交游唱和,人称皮陆。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黄巢军下江浙,日休为巢所得,任为翰林学士。巢败,日休下落不明,或云为朝廷所杀,或云为巢所杀,或云至吴越依钱镠,或云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薮》、《松陵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4?—883? 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隐于襄阳鹿门山,自号间气布衣,又号醉吟先生、鹿门子、醉民、醉士等。
懿宗咸通七年(866)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遂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为《皮子文薮》。
八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
十年,苏州刺史崔璞聘为州军事判官。
时陆龟蒙以所业谒崔璞,结识皮氏,相与唱和,皮陆由此齐名。
僖宗乾符二年(875)任毗陵副使。
黄巢军入江浙,“劫以从军”(《唐诗纪事》卷六四)。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称帝,以其为翰林学士。
钱易《南部新书》(卷四)等书谓其因作谶,巢疑讥己,被杀。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〇引《该闻录》云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
北宋尹师鲁《皮子良墓志》、陶岳《五代史补》卷一谓其入吴越国依钱镠而终。
文薮》所载早期诗文多有抨击时弊、同情民瘼之作,其中《正乐府》诸什继承白居易《新乐府》,尤为著名。
皮陆唱和诗中亦不乏佳作,胡震亨赞其“《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
”(《唐音癸签》卷八)。
今人萧涤非、郑庆笃校点之《皮子文薮》较为完备。
全唐诗》存诗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
唐诗汇评
皮日休(约834-约883),字逸少,后改字袭美,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家贫,隐鹿门山,苦学。
早年曾南涉洞庭,登庐山,经箕颍、樊邓入蓝关,行程二万馀里。
咸通七年应举不第,退居鹿门,自编诗文十卷为《文薮》。
八年(867),登进士第,苏州刺史崔璞召为军事判官,与陆龟蒙等交游唱和,唱和诗编为《松陵唱和集》十卷。
后入朝任著作郎、太常博士。
广明元年,黄巢入长安,以日休为翰林学士。
巢败,被杀。
或云为巢所杀,或云流落江南病死。
有《胥台集》七卷、《皮日休集》十卷、《》一卷、《皮氏鹿门家纱》九十卷,均佚。
其《文薮》十卷及《松陵唱和集》存。
全唐诗》编诗九卷。
全唐诗补逸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授著作佐郎。迁太常博士。乾符中为毗陵副使。黄巢之乱。陷贼中。伪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巳。遂害之。(谨按宋尹师鲁作皮子良墓志云曾祖日休避广明之难徙籍会稽依钱氏官太常博士赠礼部尚书与该闻录文献通考诸书所载不同)

作品评论

沧浪诗话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讽》,不足为骚。
沧浪诗话
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而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
唐才子传
日休性冲泊无营,临难不惧……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
诗镜总论
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陆龟蒙、皮日休知用实,而不知运实之妙,所以短也。
诗薮
七律……皮日休、陆龟蒙驰骛新奇,又一变也。
唐音癸签
皮袭美……律体刻画堆垛,讽之无音,病在下笔时先词后情,无风骨为之干也。
《诗源辨体》
皮、陆律诗实流于恶,而或以为巧,此千古大谬。
《诗源辨体》
予尝以唐律比闺媛:初唐可谓端庄,盛唐足称温惠……皮、陆乃怪恶其丑,见之必唾其面。今好奇之上反以为姣好而慕悦之,此人情之大变,不可以常理推也。
《唐诗评选》
皮、陆松陵唱和诗奕奕自别,巧心佳句,城不可掩,如天台、雁宕自不欲与岱、华竞品目。
十驾斋养新录
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至皮、陆《松陵集》,则举之不胜举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
渊明《五柳先生赞》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读《松陵集》仿佛犹存其致。诗不为佳,笔墨之外,自觉高韵可钦,其神明襟度胜耳。吾尤喜其诗序,或数十百言,或数百言,皆疏落有古意。皮、陆并称,吾之景皮,更甚于陆……读其《五贶》诸篇,令人忽忽与之神游。
《载酒园诗话又编》
(日休)集中诗亦多近宋调,吴体尤为可憎。四声、叠韵、离合、回文,俱无意味。
《石园诗话》
袭美好以“僧”、“鹤”为对仗,如《题鲁望屋壁》十首,言鹤者五,及“因分鹤料家赀减,为置僧餐口数添”、“昨夜眠时稀似鹤,今朝餐数减于僧”、“园蔬预遣分僧料,𢊬粟先教算鹤粮”之类,皆未免词意重复,数见不鲜。与郑都官诗多用“僧”字凡四十馀处,韦庄诗好用“马”字,同是一癖。
《东目馆诗见》
袭美律诗无晚唐衰𦬼气……《正乐府》十章,虽不及乐天《新乐府》深透沉痛,而指抉利弊,何让讽谕。时无忌讳,乃得此稗世之作。杂体拟作,亦不减韩、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王绩、王建二家,而祖述汉魏乐府谣谚。寄情疏逸,怀词讽诽,毁华去饰,自有林下风;而显露无馀,排比见迹,是鲁望一流,神情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