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崔融

相关人物:共 17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01 【介绍】: 宋哲宗后。初为御侍,明艳为后庭之首,且多才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为哲宗盛宠。阴造奇语以谤孟皇后,至孟被废而代之立为皇后。徽宗立,尊为太后。颇干预政事,且以不谨闻。后为左右所逼,自缢死。谥昭怀。
全宋文·卷三三二三
昭怀刘皇后(一○七九——一一一三),哲宗后,刘安成女。
初为御侍,绍圣元年封平昌郡君,累至美人、婕妤、贤妃。
生太子茂,早卒。
元符二年立为皇后。
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
崇宁二年尊为太后。
颇干预外事。
政和三年二月九日自缢而死,年三十五。
谥昭怀。
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五。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生越之朱氏。
八岁出家。
淹贯经业。
既受具。
禀河中三论。
复开涅槃大经。
寻居幽僻习定。
名响海寓。
神龙元年。
诏与宗师十人。
入长乐内道场坐夏。
上时从受菩萨戒。
睿宗为相王。
送锦衾毡席。
二年诏于西园问道。
大都督李孝逸。
工部尚书张锡国子监周业崔融秘书监贺知章睦州刺史康诜皆结师资。
传香火请问禅要。
卒年八十二。
门人慧远等建塔。
万齐融铭。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亮。
姓朱氏。
越州人也。
厥考前刺会稽郡。
亮年八岁。
出家极通经业。
受具后学河中三论。
复讲涅槃经。
寻入深谷破衣覆形蔬食资命。
不交俗务直守童真。
神龙元年孝和皇帝诏亮与法席宗师十人。
入长乐大内坐夏安居。
时帝命受菩萨戒。
睿宗及妃后送异锦衾毡席。
二年诏于西园问道。
朝廷钦贵。
大都督李孝逸工部尚书张锡国子监周业崔融秘书监贺知章睦州刺史康诜。
同心慕仰请问禅心。
多结师资或传香火。
卒年八十二。
门人慧远等建塔。
万齐融为铭纪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6—708 【介绍】: 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必简。
高宗咸亨元年进士。
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
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历迁隰城尉、洛阳丞。
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武则天时,累擢膳部员外郎。
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岭外。
寻召授国子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
卒年六十余。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5?—708 字必简。
排行五。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父迁居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
高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其后任隰城尉,累转洛阳丞。
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与同僚不睦,为州司马周季重等所构陷,系狱,将被杀。
审言子杜并年方十六,刺杀季重,当即杜并亦被杀。
武后闻此,甚加叹异,召见审言,授著作佐郎,俄迁膳部员外郎。
神龙元年(705),因谄附张易之兄弟,为中宗流放峰州。
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
景龙二年(708)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杜审言考》对其生平事迹多所考證。
审言为杜甫祖父,杜甫诗法深受其影响。
审言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唱和,对近体诗之形成颇有贡献。
审言今存诗43首,仅两首古体,五律、五排、七律、七绝诸体有佳作,其中五律尤为量多质高,庄严典丽。
有宋本《杜审言集》1卷。
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杜审言(648?
—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类),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授隰城尉,迁江阴尉,转洛阳丞。
武后圣历元年,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寻免归,武则天召见,拜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部。
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流峰州。
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
审言善五言诗,工书翰,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有《杜审言集》十卷,已佚。
今《杜审言诗集》三卷乃后人所辑。
全唐诗》编诗一卷。
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学士高才命世,凌轹同等,律调琅然,极其华茂。然其心灵流畅,不烦构结,而自出雅致。旷代高之,以为家祖。少陵雄生后代,威凤之丸,不离苞素者也。《守岁》篇云:“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庭灯烛上薰天”,气色高华,罕得其比。
《艺苑卮言》
杜审言华藻整栗,小让沈、宋,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白是中兴之祖,宜其矜率乃尔。
艺圃撷馀
杜必简性好矜诞,至欲“衙官屈、宋”。然诗自佳,华于子昂,质丁沈、宋,一代作家也。乃有杜陵鬯其家风,盛哉!
诗薮
初唐无七言,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五言则“行止皆无地”、“独有宦游人”,排律则“六位乾坤动”、“北地寒应苦”,七言则“季冬除夜”、“毗陵震泽”,皆极高华雄整。少陵继起,百代模楷,有自来矣。
诗镜总论
杜审言浑厚有馀。
唐诗归
钟云:初唐诗至必简,整矣,畅矣。吾尤畏其少。古人作诗不肯多,意其不善。又云:必简数诗,开诗家齐整平密一派门户,在初唐实亦创作。
《诗源辨体》
杜审言五言律体巳成,所未成者,长短两篇而已。今观沈、宋集中,亦尚有四、五篇未成者。然则五言律体实成于杜、沈、宋,而后人但言成于沈、宋,何也?审言较沈、宋复称俊逸,而体自整栗,语自雄丽,其气象风格自在,亦是律诗正宗。
《唐诗绪笺》
五言律诗贵乎沉实温丽,雅正清远。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无艰难之患。最不宜轻浮俗浊,则成小人对属矣。似易而实难。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初唐惟杜审言创造工致,最为可法。
《唐律消夏录》
必简诗用意深老,措辞缜密,虽极平常句中,一字皆不虚设。其于射洪,犹班之于史也。后来尽得其法者,唯文孙工部一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杜必简散朗轩豁,其用笔如风发漪生,有遇方成圭、遇圆成璧之妙。即作磊砢语,亦犹苏子瞻坐桄榔林下食芋饮水,略无攒眉蹙额之态。此僻涩苦寒之对剂也。但上苑芳菲,止于明媚之观。
石洲诗话
杜必简于初唐流丽中,别具沉挚,此家学所有启也。
三唐诗品
承流散藻,词非一骨,间有六代遗音,而律诗清柔,无复陈隋健响,于初唐最为晚派。自诞“衙官屈宋”,殊太过情。乃如“云霞出海”、“草绿长门”,亦自独辟生蹊,发为孤秀,以罕见长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8—705 【介绍】: 唐赵州栾城人。高宗乾封进士。武周圣历初以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处事圆滑,模棱两可,人称“苏模棱”。后因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贬为郿州刺史。少时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8—705 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
9岁能文,20岁登进士第。
累转咸阳尉。
裴行俭征突厥,奏为掌书记。
后历官集州刺史、天官侍郎。
曾两度为相,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遇事依违两可,人称“苏模棱”。
中宗神龙初(705),因谄附张易之兄弟,贬郿州(在今中亚)刺史,死于任所。
味道工诗善文,少时与李峤并称“苏李”,后又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苏味道诗作五律甚多,然成就不及沈、宋。
今人徐定祥有《苏味道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幼与同郡李峤俱以文辞显,时称“苏李”。弱冠登进士第。延载中,以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平章事。贬集州刺史,召为天官侍郎。圣历初,复以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坐事贬坊州,迁益州长史。神龙初,坐党附张易之贬眉州刺史,卒。味道久居相位,谙练官场故习,圆滑保身,世号“模棱宰相”。有《苏味道集》十五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味道)九岁能属辞,与里人李峤俱以文翰显,时号“苏李”。
三唐诗品
盛有时名,藻思相称,惟其速达,故入境未宏。旧集阙残,未窥其所木,拟以连篇排比,其源盖出于王筠。初唐之古芳,实梁陈之支派也。“火树银花”,时留俊赏,然丰肌靡骨,无复陈隋。
《诗学渊源》
集中诗皆应制之什,未改陈隋旧习。用事典雅,后遂成馆阁一体。至蓄意含情,推事及物,则固唐诗之本色,异于六朝所尚者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9—713 【介绍】: 唐蒲州汾阴人,字嗣通。薛道衡曾孙。进士及第。中宗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睿宗立,封晋国公,除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世称薛少保。及窦怀贞伏诛,以知其谋,赐死于万年县狱中。工隶书,笔姿遒丽,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书家。又善绘,画为绝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9—713 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薛道衡曾孙,薛收孙,魏徵外甥。武后长寿三年(694),中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又举进士。累迁祠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中宗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睿宗即位,以翊赞功迁太常少卿,封晋国公。累拜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因与崔日用争权,罢为左散骑常侍。历工部、礼部尚书,位终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小史》卷九,《历代名画记》卷九,《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九、二二。稷多才艺,工书画,诗文亦佳,其《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为初唐五古名篇。张说评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见《大唐新语》卷八)。有文集3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4首。
唐诗汇评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擢进士第,长寿三年(694)中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睿宗即位,迁黄门侍郎,参知机务。与崔日用不协,罢为左散骑常侍,历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先天二年,窦怀贞伏诛,稷因预知反谋,赐死狱中。稷以辞章名,工书善画,尤善画鹤。有《薛稷集》三十卷,己佚。《全唐诗》存诗十四首。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五
稷字嗣通。蒲州汾阴人。第进士。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睿宗立。以翊赞功迁太常少卿。封晋国公。累拜中书侍郎兼黄门侍郎。与崔日用数争事帝前。罢为左散骑常侍。历工礼部尚书。除太子少保。窦怀贞搆逆。稷以知其谋。赐死万年狱。年六十五。

作品评论

《大唐新语》
引张说语: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玄,无施不可。
旧唐书本传
稷举进士,累转中书舍人。时从祖兄曜为正谏大夫,与稷俱以辞学知名,同在两省,为时所称。
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薛稷诗明健激昴,有建安七子之风,不类唐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5或646—714或715 【介绍】: 唐赵州赞皇人,字巨山。
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
累迁给事中。
武则天时,来俊臣兴狄仁杰狱,峤复验,辩其无罪,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旋入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委其主之。
圣历初,与姚崇偕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转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监修国史。
中宗神龙初,贬通州刺史,数月即召回,旋又拜相。
睿宗即位,再被贬,寻以年老致仕。
玄宗时贬庐州别驾卒,年七十。
工诗文,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6—715?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
弱冠登进士,高宗上元二、三年(675、676)间,举制策甲科,历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
高宗时奉命宣谕岭南邕、严二州,叛者尽降,高宗甚嘉之。
酷吏来俊臣构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知御史大夫事李嗣真等,李峤挺身直其枉状,忤旨出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司马。
后以文章受知武后,三度拜相,并领修《三教珠英》。
中宗复位,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
景龙三年(709)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即位(710),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张说《五君咏》誉其“才华乃天授,……新诗贯宇宙”。
曾与杜审言、骆宾王、苏味道、崔融诸人唱和,跻身初唐诸名家间,颇善乐府歌行,长篇流畅而见情韵。
其诗注本有今人徐定祥《李峤诗注》。
《杂咏》诗120首曾单行,玄宗天宝时张庭芳作注,有日本《佚存丛书》本,日本又存古钞本数种。
全唐诗》存诗5卷。
《全唐诗逸》补诗6首,然一作李桥。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弱冠登进士第,举制策甲科。
圣历初,累官至鸾台少监、知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罢为成均祭酒,长安三年复为相。
张易之败,眨通州刺史,数月后召回,神龙二年为中书令,次年加修文馆大学士,封赵国公,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立,罢知政事,除怀州刺史,致仕。
玄宗立,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卒。
峤富才思,所作人多传讽,与苏味道齐名,人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有《李峤集》五十卷,已佚。
今《李峤集》三卷乃明人所辑。
全唐诗》编诗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举进士。累迁麟台少监。圣历初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转成均祭酒。罢知政事。检校文昌左丞。长安三年。复以本官平章事。中宗朝封赞皇县公。拜中书令。加修文馆大学士。进封赵国公。元宗践位。以中宗时峤密表相王诸子勿留京师。下制放斥。寻起为卢州别驾。卒年七十。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
……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唐诗品》
唐初诸子,词心共艳,律调俱扬,不可尚已。而擅古作者,宋、李二君之宗,尤为炳著。延清之七言,裁茂郁之幽思,按鸿朗之疏节,品第梁陈,固已含跨其上;而巨山五言,词华英净,节奏铿谐,置之晋、宋之间,则潘岳之流调,惠连之靡富,微波尚传,不当擅美。若复湔其泾杂,骋其长驾,则七子之流,未知上下其论。
唐音癸签
汉称“苏李”,唐亦曰“苏李”,以今论之,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延硕七言,尤富风华,亦复又难为李尔。
《诗源辨体》
李峤五言古,平韵者止“奉诏收边服”一篇声韵近古,馀皆杂用律体;仄韵者虽忌鹤膝,而语自工。七言古调虽不纯,而语亦工。五言律在沈、宋之下,燕、许之上。其咏物一百二十首中有极工者。七言律二篇稍近六朝,然颇称完美。
三唐诗品
其源远祖文通,近规江令。才多略格,每见率尔成篇。七言骋妍,有陈宫艳体。《汾阴》之作,盛传当时,亦只以章尾四言跌宕,振起全篇,前路铺排,已无深致。咏物累牍,取成事类,风味无成,角巧分题,源出梁陈杂体;试帖之兴,其滥觞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0—693? 【介绍】: 唐弘农华阴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充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周初,坐事出为梓州司法参军。迁盈川令,卒于任。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炯尝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然之。有《盈川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0—693? 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排行七,出身望族,然自称“吾少也贱”(《梓州官僚赞》)。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讨武后之累,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宋之问《秋莲赋序》)。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卒于官。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有《杨炯简谱》,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炯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言律诗,以抒发追求边塞军功理想抱负为其特色,风格警劲豪放。诗集以四部丛刊影印10卷本《盈川集》(明童佩辑)为最通行,1980年中华书局排印。《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入2首。
唐诗汇评
杨炯(650-?),华阴(今属陕西)人。幼聪敏,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年仅十岁。上元三年制举及第,补校书郎。永淳元年为太子李哲府詹事司直,迁崇文馆学士。武后光宅元年,坐堂弟神让参与徐敬业讨武则天事,贬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秩满,选任盈川(今浙江衢县附近)令。卒官。杨炯擅长五言律诗,工致而得明澹之旨,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有《盈川集》三十卷,已佚。今《杨盈川集》十卷乃明童佩所辑。《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九十
炯。华阴人。举神童。授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俄迁詹事司直。武后时坐从祖弟神让犯逆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授盈川令。卒。中宗以旧僚追赠著作郎。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杨生神明内颖,卓起少年,词华秀朗,为时令慕,与子安之徒并称杰子,芝含三秀,凤耀四灵,岂不蔚然观美哉!其诗三十卷,不尽传,今传二卷。五言律体,长于他作,炯尝自言:“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子安词赋翩翩,波翻云写,杨生好欺人,故有此语。文士信己,岂非珍其敝帚,自谓千金者哉!
张逊业《杨炯集序》
(炯)五言律工致而得明澹之旨,沈、宋肩偕。开元诸人去其纤丽,盖启之也。睹作差次之。
诗薮
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玉,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然长歌遂尔绝响。
唐音癸签
盈川视王微加澄汰,清骨明姿,居然大雅。
《诗源辨体》
五言自汉魏流至陈、隋,日益趋下,至武德、贞观,尚沿其流,永徽以后,五、杨、卢、骆则承其流而渐进矣。
四子才力既大,风气复还,故虽律体未成,绮靡未革,时中多雄伟之语,唐人之气象风格始见。
……然析而论之,王与卢、骆绮靡者尚多,杨篇什虽寡,而绮靡者少,短篇则尽成律矣。
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他日,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说曰:“不然,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优于卢而不减王。
耻居后,信然;愧在前,谦也。
”意炯当时必多长篇大什,而零落至此,惜哉!
三唐诗品
古章残佚,不见本原,唯《西陵》一首,苍健立干,有任、范之体。律诗工对,其源盖出阴铿。才气无前,自谓“耻屉王后”,第藻浮于质,时有衰音。
《诗学渊源》
(炯)所为诗雄奇奔放,文质兼备,虽未逮卢之古雅、骆之蕴藉,以较子安,实为胜之。“卢前”“王后”,宜彼不为屈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50 【介绍】: 唐齐州全节人。
崔融子。
武后大足元年,登拔萃科。
玄宗开元二年,复登良材异等科。
累迁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中书舍人。
二十七年,擢礼部侍郎,三知贡举。
转大理卿,奉使诸道黜陟官吏。
天宝初,为河南太守、河南道采访使,入为尚书右丞、迁左丞。
七载,为礼部尚书、东都留守,封清河公。
卒谥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齐州全节(今山东章丘西)人。
崔融之子。
武后大足元年(701)中拔萃科,玄宗开元二年(714)又中良材异等科。
开元中,累迁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中书舍人。
开元二十七年任礼部侍郎,三知贡举。
天宝初任滑州刺史,转河南郡太守,迁尚书右丞。
四载(745)转尚书左丞,七载迁礼部尚书、东都留守。
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成。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崔融》、《唐语林》卷八、《唐诗纪事》卷一四。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八
翘。清河武城人。官礼部尚书东都留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6—约761 【介绍】: 唐博州武水人。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崔日用与为亡年交,以是声誉益重。玄宗开元初,制举登科,授山阴尉。后又应文藻宏丽科登第,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开元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选贡士两年,多得俊才。二十四年,拜中书舍人。天宝初,权刑部侍郎。后以风疾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卒谥文。有《孙逖集》、《唐宋集贤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6—761 潞州涉县(今河北涉县)人,郡望乐安武水(今山东聊城西南)。排行大。逖少时寓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故又称“河南巩人”。幼而能文,才思敏捷。玄宗开元二年(714)举哲人奇士科,授山阴尉。后又举贤良方正科。十年登文藻宏丽科,玄宗引见,授左拾遗。张说重其才,迁左补阙。十五年后在太原李皓幕府任职,十八年入为集贤院学士。二十一年改考功员外郎,知贡举两年,选拔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等俊才。二十四年迁中书舍人。天宝三载(744)拜刑部侍郎,五载改太子左庶子。仕终太子詹事。上元中卒,谥曰文。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颜真卿《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唐才子传》卷一。逖掌制诰8年,亦善诗,古调今格,均其所长。原有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
唐诗汇评
孙逖(696—761),潞州涉县(今属河北)人,郡望乐安武水(今山东聊城东南)。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命赋《土欠炉赋》,援笔而成,词理典赡,由是知名。开元元年(713),举哲人奇士科,授山阴尉。又连登文藻宏丽、贤良方正诸科,授左拾遗。历左补阙、起居舍人。二十一年,以考功员外郎知贡举,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皆出其门下。迁中书舍人,掌诰八年。天宝中,历刑部侍郎、左庶子、太子詹事。卒。逖擅文能诗,有《孙逖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八
逖。潞州涉县人。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鸿丽科。拜左拾遗。转左补阙。累拜中书舍人。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病风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

作品评论

颜真卿《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
其序事也,则《伯乐川记》及诸碑志,皆卓立千古,传于域中;其为诗也,必有逸韵佳对,冠绝当时,布在人口;其词言也,则宰相张九龄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
旧唐书本传
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陚》。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伏。议者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颋、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廉退不伐,人多称之。
唐才子传
(逖)幼而有文,属思精敏,援笔成篇。……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
《载酒园诗话又编》
古人饯别,如《烝民》、《韩奕》,皆因事赠言,辞不妄发。
陈子昂《送崔著作融从梁王东征》曰:“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为黩武之时言也。
孙逖《送李补阙充河西节度判官》曰:“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为忘战之时言也。
唐诗送人之塞下者多矣,惟此二篇,缓私情,急公义,深合古意。
康元积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康元积(1559年—1613年),字日空,号函三,湖广衡州府衡山县人。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湖广中式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官太常寺博士,上保泰疏,侃侃数千言,深切时政,赵家宰焕称为当代一人。
在籍尝以黄堡驿马病民,条议改罢。
又仿安成条鞭例,调停邑赋,省若干缗,乡人赖之。
擢吏科给事中,未到任即病逝,祀乡贤。
与弟康元和(万历甲午举人,官苏州府同知)共立「双桂联芳坊」。
曾在衡山南岳庙右建会灵精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