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为

相关人物:共 54 位
共 5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工诗。初隐居汉阳,年三十犹未成名。代宗大历中,尝为诸府从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大历、德宗建中间久居长安,应举未第。
退隐汉阳山中。
贞元中历佐山南东道、荆南节度幕。
十四年(798)尚在世,卒于宪宗元和九年(814)前。
事迹散见张籍《伤于鹄》、《唐诗纪事》卷二九。
于鹄有诗名,与张籍交善。
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入室。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逸》补诗1联,《全唐诗外编》补诗1联。
唐诗汇评
于鹄,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初,隐居汉阳山中。贞元中,为荆南节度使樊泽从事。后复归隐,约贞元末年,张籍有诗哭之。有《于鹄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鹄)大历中尝应荐历诸府从事,出塞入塞,驰逐风沙。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疏远,且多警策云。
《唐诗品》
鹄隐汉阳,多高人之意,故其诗能有景象。《山中访道》诸大篇,遂与松桧同幽,云霞混迹,不疑世外人作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读于鹄诗,惟恨其少。
《中晚唐诗主客图》
于鹄亡其字,出处亦不其可考。传者但知为大历、贞元间诗人而已。五古气格沉雄,绝近岑嘉州。七言律亦轩爽。独五言近体,则绝似原本水部,而窥其律格之秘者。何水部贞元十五年进士,至元和中,其名始重。若在大历、贞元间,乃为水部前辈。既不可考,姑就其诗次在王仲初下,为入室第二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15 【介绍】: 唐河南缑氏人,祖籍并州文水。字伯苍。武平一孙。曾祖武载德,为武则天族弟。德宗建中四年进士。历官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封临淮郡公,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八年,还朝秉政,力主削藩。十年,裴度用兵淮西讨吴元济,王承宗请赦元济,元衡叱之。未几,被李师道所遣刺客刺死。有《临淮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
武则天曾侄孙。
德宗建中四年(783)登进士第。
历监察御史、华原县令、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
宪宗元和二年(807)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封临淮郡公。
旋出为西川节度使。
八年复入相。
因力主削藩,遭藩镇忌恨,十年六月早朝,为淄青藩帅李师道遣刺客杀害。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其诗藻思绮丽,琢句精妙。
张为诗人主客图》奉为“瑰奇美丽主”。
魏泰以为“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临汉隐居诗话》)。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武元衡(758-815),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洛阳东南)人。建中四年(783),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贞元中,历监察御史、华原令、比部员外郎。贞元末,迁御史中丞。永贞中,贬右庶子,复为御史中丞。元和二年正月,自户部侍郎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十月,授剑南西川节度使。八年,复征为相。十年六月,因力主对藩镇用兵,被藩镇遣刺客杀害。元衡工五言诗,当世流传,往往被于管弦。有《武元衡集》十卷,己佚。《全唐诗》存诗二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武元衡(758~815) 唐代官员、诗人。字伯苍,唐代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武则天玄侄孙。建中四年(783)进士,历官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门下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八年复为宰相。后遇刺身亡,赠司徒,谥忠悯。《全唐诗》录其诗197首,有《临淮集》《武元衡集》。所作七律《送田三端公还鄂州》,“鄂州杂诗碑”录存。
全唐诗补逸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宪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为盗所害,年五十八。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举进士。德宗朝迁御史中丞。元和二年由户部侍郎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吏部尚书。充剑南节度使。封临淮郡公。八年复知政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元衡叱其悖慢。承宗怒。使盗害之。赠司徒。谥忠悯。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
旧唐书本传
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被于管弦。
岁寒堂诗话
武元衡律诗胜古诗。
唐才子传
元衡诗,虽时见雕镌,不动机构,要非高斫之所深忌。
《唐诗品》
伯苍词锋艳发,如青萍出匣,所向辄利;意度鲜华,如芳兰独秀,采思绵绵。五言长调,当时竟称绝艺。其在元和诸子,自权相而下,丰美孤高,此当独步。
《艺苑卮言》
权德舆、武元衡、马戴、刘沧五言,宵铁中铮铮者。
唐音癸签
武相宦达后工诗,虽致理未绵,时复露鲜华之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朔方人。举进士不第。其弟长孙公辅于德宗贞元间为吉州刺史,遂往依之。后终不宦。工诗,长于古乐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朔方(今陕西靖边)人。
举进士不第。
德宗贞元中,其弟长孙公辅为吉州刺史,遂往相依。
后隐居以终。
辛文房称其“诗格词情,繁缛不杂,卓然有英迈之气”(《唐才子传》卷五)。
张为诗人主客图》列长孙佐辅为瑰奇美丽主入室者之一。
其《寻山家》诗,宋人绘为图画;《拟古咏河边枯树》诗,“哀怨而不伤,有风人之梗概。
”(何汶《竹庄诗话》卷一五)事迹散见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卷一一注、《唐诗纪事》卷四〇、《唐才子传》卷五等。
全唐诗》卷八〇一长孙佐转妻,即长孙佐辅妻。
作“转”误。
全唐诗》存诗20首,其中《山居雨霁即事》一作张碧诗。
《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唐诗汇评
长孙佐辅,生卒年里贯均未详。本籍北方,客居于吴。举进士不第。弟公辅,贝元间为吉州刺史,遂往依之。后竟不仕,隐居终生。有《古调集》,已佚。《全唐诗》存诗十七首。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入室三人:赵嘏、长孙佐辅、曹唐。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文章尚论其世。长孙佐辅贞元前人,要为有一种风气。
唐才子传
(佐辅)诗格词情,繁缛不杂,督然有英迈之气。每见其《拟古乐府》数篇,极怨慕伤感之心,如水中月,如镜中相,言可尽而理无穷也。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曾隐居终南山紫阁、白阁二峰,与贾岛、薛能交往。
又漫游吴地,与许浑相过从。
一度赴宥州谒李权。
生平事迹散见贾岛《送李溟谒宥州李权使君》、《长孙霞李溟自紫阁白阁二峰见访》、许浑《送李溟秀才》等诗及《唐诗纪事》卷五八。
诗僧栖白称其诗:“数篇正始韵,一片补亡心。
”(《赠李溟秀才》)。
张为将其列为清奇苦僻主孟郊及门之一(《诗人主客图》)。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德源。宪宗元和进士。与李益交厚。古诗乐府,可称独步。卒飘蓬薄宦,客死三川。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德源,里居未详,自称“楚客”(《吴中夜别》),又云“二京有宅”(《洛阳春望》),则当曾寓居长安、洛阳。
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
自叹“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秋思》)。
一生穷愁潦倒,落落寡合,后客死于三川。
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一、《唐才子传》卷六。
鲍溶与韩愈、李正封、孟郊、韦楚老、殷尧藩友善,与李益交谊尤深。
其诗多怀古感兴、道途旅思之作。
张为诗人主客图》尊之为“博解宏拔主”,而自居于入室之列。
辛文房称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可称独步”(《唐才子传》)。
宋曾巩重编其诗为6卷。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录佚诗1首。
唐诗汇评
鲍溶,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字德源。贞元中,北游太原,献诗严绶。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后飘蓬南方,游宣州、越州,与范传正、孟简等游宴唱和。十三年客病淮南,后一、二年中卒。溶与韩愈、孟郊、李正封、李夷简、殷尧蕃、许浑等均有交往,与李益交谊尤深。善诗,以古乐府见长。有《鲍溶集》五卷,已佚。后人辑有《鲍溶诗集》六卷、外集一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
全唐诗补逸
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韦瓘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博解宏拔主:鲍溶。
曾巩《鲍溶诗集目录序》
盖自先王之泽息而诗亡,晚周以来,作者嗜文辞、抒情思而已。然亦往往有可采者。溶诗尤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
诗话总龟
欧阳文忠公酷爱鲍溶诗,《山中寒思》一篇最佳,云:“山深多悲风,败叶与秫齐。……”文忠晚得,恨见之迟。
郡斋读书志
张荐谓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曾子固亦爱其诗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
唐诗纪事
溶,登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
唐才子传
古诗乐府,可称独步。盖其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活动于德宗贞元、宪宗元和间,生平不详。
张为诗人主客图》对其诗评价颇高,列为清奇雅正主李益之“上入室”。
全唐诗》存诗3首,残句2,皆警拔有思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7—约830 【介绍】: 唐吴郡人,寓居和州乌江,字文昌。德宗贞元十五年进士。宪宗元和元年,补太常寺太祝,十年不得升迁,家贫,有眼疾,孟郊嘲为“穷瞎张太祝”。后累迁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也称张司业或张水部。与当时名士多有交游,韩愈尤贤重之。长于乐府诗,颇得白居易推崇。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30?有生于767、768、772,卒于829等说 字文昌,排行十八,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县)。德宗贞元十五年(799)登进士第。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其为“穷瞎张太祝”(《寄张籍》)。曾从学于韩愈,且得其称扬,世称韩门弟子。当时朝野名士皆与之游,如王建、孟郊、贾岛、于鹄,多所赠答。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萱有《张籍简谱》。张籍又与白居易相友善,其文学观念亦与白相近。其诗工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白居易称誉曰:“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古乐府,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多用口语,精警凝炼而又平易自然,正如宋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著有《张司业集》,通行本有《四部丛刊》景明刊本8卷。《全唐诗》存诗6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张籍(约766-830),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一说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贞元十五年(799)登进士第。元和初,调补太常寺太祝。十一年转国子助教。十五年迁秘书省秘书郎,经韩愈推荐,授国子博士。长庆二年,除水部员外郎。宝历末为主客郎中。大和二年,迁国子司业。卒。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籍工诗,尤长乐府古风,甚为时辈所重,与王建齐名,称“张王乐府”。当时诗人,如元稹、白居易、刘禹锡、姚合、贾岛等均有往还唱和,与韩愈、孟郊交谊尤骂。后进诗人朱庆馀、项斯等,亦得其推挽。宥《张籍诗集》七卷。今有《张司业集》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五卷。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籍字文昌。和州乌江人。贞元中进士。终国子司业。

作品评论

张洎《张司业诗集序》
公为占风最善,自李杜之后,风雅道丧,继其美者,唯公一人。故白太傅读公集曰:“张公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丁乐府词,举代少其伦。”又姚秘监尝赠公诗云:“妙绝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其为文人推服也如此。元和中,公及元丞相、白乐天、孟东野歌词,天下宗匠,谓之“元和体”。又长于今体律诗。贞元已前,作者间出,大抵互相祖尚,拘于常态,迨公一变,而章句之妙,冠于流品矣。
张洎《项斯诗集序》
吴中张水部为律格诗,尤工于匠物,字清意远,不涉旧体,天下莫能窥其奥。唯朱庆馀一人亲授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藩、陈标、章孝标、倪胜、司空图等,咸及门焉。
《旧唐书•张籍传》
(籍)性诡激,能为古体诗,有警策之句传于时。
《新唐书•张籍传》
籍为诗长于乐府,多笞句。
岁寒堂诗话
张司业诗与元、白一律,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位白才多而意切,张思远而语精,元体轻而词躁尔。籍律诗虽有味而少文,远不逮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然籍之乐府,诸人未必能也。
竹坡诗话
唐人作乐府者甚多,当以张文昌为第一。
《臞翁诗评》
张籍如优工行乡饮,酬献秩如,时有诙气。
能改斋漫录引刘次庄《乐府尘土黄词序》
张籍则平易优游,足有雅思,而气骨差弱。
唐才子传
公于乐府古风,与王司马自成机轴,绝世独立。自李、杜之后,风雅道丧,至元和中,暨元、白歌诗,为海内宗匠,谓之“元和体”,病格稍振,无愧洪河砥柱也。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建乐府固仿文昌,然文昌姿态横生,化俗为雅,建则从,俗而已。
《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
大历以还,古声愈下,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义,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遗风,皆名为乐府。虽未必尽被于弦歌,是亦诗人引古以讽之义欤?抑亦唐世流风之变而得其正也欤!
《唐诗品》
水部长于乐府古辞,能以冷语发其含意,一唱三叹,使人不忍释手。张舍人序其能继李、杜之美,予谓李、杜浑雄过之,时水部凄惋最胜,虽多出瘦语,而俊拔独擅,贞元以后,一人而已。……其近律专事平净,固亦乐天之流也。
《批点唐音》
张公用意殊胜于王,为有含藏耳口。
《批点唐音》
文昌知厌晚唐,每每解脱。
《批点唐诗正声》
张籍、王建音节颇同,然皆为佳词,但专务巧思而意兴不足,晚唐之风于此开矣。
唐诗归
钟云:张文昌妙情秀质,而别有温夷之气,思绪清密,读之无探苦之迹,在中唐最为蕴籍。谭云:司业诗,少陵所谓“冰雪净聪明”足以当之。
唐音癸签
引陈绎曾语:张籍祖国风,宗汉乐府,思难辞易。王建似张籍,古少今多。
唐音癸签
文章穷于用古,矫而用俗,如《史》、《汉》后六朝史之入方言俗语是也。籍、建诗之用俗亦然。王荆公题籍集云:“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凡俗言俗事入诗,较用古更难。知两家诗体,大费铸合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秉伦云:文昌七律刻意雅驯,赋景抒情觉多。
《诗源辨体》
张籍五言古极少,王建五言古声调反纯,然不成语者多;乐府七言,二公又是一家。王元美云:“乐府之所贵者,事与情而已。张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皆不佳。”冯元成谓:“较李、杜歌行,判若河汉。”是也。愚按:二公乐府,意多恳切,语多痛快,正元和体也。然析而论之,张语造古淡,较王稍为婉曲,王则语语痛快矣。且王诗多,而入录者少,故知其去张实远也。其仄韵亦多上、去二声杂用。
《诗源辨体》
大历而后,五七言律体制、声调多相类;元和间,贾岛、张籍、王建始变常调。张、王五言清新峭拔。较贾小异,在唐体亦为小偏。张如“椰叶瘴云湿,桂丛蛮鸟声”、“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竹深村路暗,月出钓船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夜静江水白,路回山月斜”、“乘舟向山寺,着屐到渔家”、“新露湿茅屋,暗泉冲竹篱”,王如“瘴烟沙上起,阴火雨中生”、“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石冷啼猿影,松昏戏鹿尘”、“闭门留野鹿,分食养山鸡”、“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废渠”、“野桑穿井长,荒竹过墙生”等句,皆清新峭拔,另外一种,五代诸公乃多出此矣。
才调集补注
钝吟云:水部五言多名句。张君破题极用意,不似他人良下。
《诗辩坻》
文昌乐府与仲初齐名,然王促薄而调急,张风流而情永,张为胜矣。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文昌乐府,伯仲仲初,而弥加蕴藉,诸体亦淡雅宜人。王元美谓张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昏不佳。“殷勤为看初着时,征夫身上宜不宜”、“梨园子弟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情、事与境皆佳矣。
诗筏
七言古须具轰雷掣电之才,排山倒海之气,乃克为之。张司业籍以乐府、古风合为一体,深秀古质,独成一家,自是中唐七言古别调,但可惜边幅稍狭耳。
《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柄《品汇》设立名目,取舍不能尽当。唯七言古以张、王并列,极为有识。文昌善为哀婉之音,有娇弦玉指之致。仲初妙于不于含蓄,亦自有晓钟残角之思。
《古欢堂杂著》
白香山、张司业名言妙句,侧见横出,浅淡精洁之至。
说诗晬语
张文昌、王仲初乐府,专以口齿利便胜人,雅非贵品。
《唐诗别裁》
文昌长于新乐府,虽古意渐失,而婉丽可诵。五古亦不入卑靡。
《唐诗别裁》
张、王乐府,有新声而少古意,王渔洋所谓“不曾辛苦学妃豨”也。然心思之巧,辞句之隽,最易肩人聪颖,高青丘每肖之,存之以备一格。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乐府古词,陈陈相因,易于取厌。张文吕、王仲初创为新制,文今意古,言浅讽深,颇合《三百篇》兴、观、群、怨之旨。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水部五言,体清韵远,意古神闲,与乐府词相为表里,得风骚之遗。当时以律格标异,信非偶然。得其传者,朱庆馀而外,又有项斯、司空图、任翻、陈标、章孝标、滕倪诸贤。……兹得奉水部为“清真雅正主”,而以诸贤附焉。
射鹰楼诗话
李石洞曰:余读贞元以后近体诗,称量其体格,得两派焉,一派张水部,天然明丽,不事雕镂而气味近道,学之可以除躁妄矫饰。一派贾长江,力求险奥,不吝心思而气骨凌霄,学之可以屏浮靡,却凡俗。
《石园诗话》
刘攽《诗话》云:“张文昌乐府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淡可爱,七言律诗则质多文少。”然文昌五言不乏清丽深婉之句,如“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家贫无易事,身病是闲时”、“眼昏书字大,耳重语声高”、“山情因月甚,诗语入秋高”、“尚俭经营少,居闲意思长”,不独平淡可爱也。《寄和刘使君》云:“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及《赠贾岛》之“篱落荒凉僮仆饥”,则义文质兼备矣。
养一斋诗话
魏泰谓“张籍、白居易乐府,述情叙怨,委曲周详,言尽意尽,更无馀味。”嘻!何其大而无当也。文昌乐府,古质深挚,其才下于李、杜一等,此外更无人到。
养一斋诗话
文昌“药看辰日合,茶到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绝似乐天。大抵中唐人气味往往相近。然乐天胜微之,文昌胜仲初,名虽相埒,又当细求其分别与优劣处,乃作无星秤耳。
三唐诗品
其出与王仲初同源,当时并称张、王乐府。夫其发音苍远,质胜于王,而转变生姿,自复同澜逊势。
《诗学渊源》
时虽谓其长于乐府,今读其诗,殊伤于直率,寡风人之旨,调既生涩,语多强致,以吉乐府,去题远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嘉兴人。宪宗元和进士。辟河中节度使赵宗儒幕府,后为福州从事,历永乐县令,参湖南观察使李翱幕,擢侍御史,为同州从事。工诗文。与沈亚之、马戴为诗友,赠答甚多,以铿锵蕴藉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以后 排行二十三。
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宪宗元和九年(814)因杨汉公荐,登进士第,官协律郎。
敬宗宝历中为浙西节度判官。
历永乐令、福州从事。
文宗大和七、八年(833、834)以侍御史为湖南观察使李翱从事。
时韦夏卿之女流落潭州为舞妓,殷尧藩赋诗相赠,李翱得知,即日择士嫁之,一时传为美谈。
九年为同州刺史刘禹锡参佐。
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上、《唐摭言》卷八、《唐诗纪事》卷五一。
与白居易、雍陶、许浑相唱和。
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广大教化主及门之一。
胡震亨称其诗“有葩艳,微嫌肉丰。
《鹳鹊楼》一律,独茂硕而婉,不愧初唐遗则”(《唐音癸签》卷七)。
全唐诗》存诗1卷,混入元、明人之作甚多。
唐诗汇评
殷尧藩,生卒年不详,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累举进士不第。元和九年(814),登进士第。为福州从事,入为侍御史。宝历中授永乐令。大和七八年间,为湖南观察使李翱幕僚。后不知所终。尧蕃工诗,与姚合、贾岛、沈亚之、鲍溶、马戴、许浑、雍陶、无可等为诗友。白居易称赏其诗,曹和其《忆江南》三十首。有《殷尧蕃诗》一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一卷,羼入元人虞集诗,馀亦有可断为南宋、明初人所作者。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唐诗纪事
尧藩登第,许浑赠诗云:“几载闻名翰墨林,为从知己信浮沉。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带月独归萧寺远,玩花频醉庾楼深。寻思一见如琼树,空把新诗尽日吟。”
唐才子传
(尧藩)工诗文,耽丘壑之趣。尝曰:“吾一日不见山水,与俗人谈,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呼浊醪浇之,聊解秽耳。”……今有集一卷传世,皆铿锵蕴藉之作也。
唐音癸签
殷尧藩诗有葩艳,微嫌肉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邓州南阳人。
宪宗元和中,任太常寺奉礼郎。
穆宗长庆间尚在朝,后不详。
曾为《一切经音义》作序。
又工诗善书。
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审为瑰奇美丽主之及门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南阳(今属河南)人。
宪宗元和中任太常寺奉礼郎,穆宗长庆中尚在朝。
其后行迹无考。
生平事迹散见其《一切经音义序》、《宣和书谱》卷五。
景审工诗善书。
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瑰奇美丽主之及门。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睦州人。工诗,宪宗元和中即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穆宗长庆中,赴杭州取解,大得刺史白居易赏识。后尝至京洛,竟无所成。归故乡,优游而终,人呼为徐山人。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睦州(今浙江建德)人。
与施肩吾精研吟咏,无进取意。
宪宗元和年间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
后游于长安,竟不成名,(一说“官至侍郎”,见《唐诗纪事》引宋潘若冲《郡阁雅谈》)遂归隐故乡,优游而终。
与韩愈、白居易有交往。
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卷六。
凝诗风朴实,张为诗人主客图》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徐凝为及门。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徐凝,生卒年不详,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与施肩吾同里友善。长庆中,白居易刺杭,凝与张祜同往取解,凝得解元,后竟无成。元稹观察浙东,凝尝投谒。大和中,白居易为河南尹,复至洛,与唱和,后归江南,竟以布衣终身。凝工诗,受知于元、白,方干亦曾师事之。有《徐凝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徐凝,与白居易沈亚之辈友善,元和中官至侍郎。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
凝之操履不见于史,然方干学诗于凝,赠之诗曰:“吟得新诗草里论”,戏反其辞,谓“村里老”也。方下,也所谓简古者,且能讥凝,则凝之朴略稚鲁,从可知矣。乐天方以实行求才,荐凝而抑祜,其在当时,理其然也。
唐才子传
(凝)始游长安,不忍自炫鬻,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吏部曰:“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知者怜之。
《石园诗话》
徐侍郎(凝)《奉陪相公看花宴会》二绝,胜于《杭州开元寺牡丹》诗,白香山赏之,以其末句见誉耳。……洪容斋以为诸绝如《辞韩侍郎》、《相思林》、《忆扬州》,亦皆有情致。今观侍郎诸诗,固皆以情致胜者也。或较之于(张)祜,则实不如。白之抑祜,或出于退轻薄而进朴略之心。而元稹谓“祜雕虫小技,或奖励之,恐变风教”,则实怀妒才之心矣。世不咎元而但咎白,何也?
《唐人绝句精华》
盛唐雄浑宏阔气象,一变而为韩愈之奇险,再变而成为白居易之刻露。奇险之极,则有卢仝之怪僻;刻露之极,则有徐凝之粗率。其间复有浮艳与冗漫之作,而唐诗遂衰矣。
共 5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