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绩

相关人物:共 27 位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张仁祎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1—678 【介绍】: 唐中山义丰人,字道穆。
太宗贞观十八年,以对策甲科,起家岐州参军。
高宗显庆三年,累迁齐州司法参军。
李绩伐高丽时,奏为辽东行军判官。
麟德二年,迁监察御史。
总章二年,累转侍御史。
咸亨元年,为太子司议郎。
仪凤中,官至吏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 【介绍】: 初姓李。
唐曹州离狐人。
李绩孙。
少从征伐,有勇名。
袭爵英国公,历迁太仆少卿、眉州刺史。
中宗嗣圣元年,坐赃,贬柳州司马。
会武则天废帝,戮唐宗室,敬业乃乘人怨,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共讨武氏,自称匡复府上将,拥兵十余万,传檄州县。
后兵败,为部下所杀。
独孤卿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
高宗龙朔二年,为荆州督。
三年,官右武卫将军,从郑仁泰屯凉州,以备吐蕃。
乾封元年,为行军总管,从李绩攻高丽。
官终右屯卫大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683 【介绍】: 唐朝皇帝。
字为善。
太宗第九子。
太宗贞观五年,封为晋王。
十七年,立为太子。
即位后,多承太宗旧制。
曾出兵击平西突厥,又命李绩率六总管兵攻高丽。
后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在位三十四年,卒谥天皇大帝。
全唐文·卷十一
帝讳治。太宗第九子。贞观二年生。五年封晋王。十七年四月册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六月即位。年二十二。咸亨五年八月称天皇。在位三十四年。年五十六。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追尊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集八十六卷。
张仁楚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703 【介绍】: 唐南阳白水人,字仁楚。
初为东宫右率府翊卫,曾从李绩伐高丽。
累迁检校庭州刺史。
武周如意元年,任依州刺史。
延载元年,为平狄军副使。
长安二年,任岷州刺史,卒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
北魏京兆王拓跋子推后裔。
初为通事舍人。
李绩征高丽,管书记。
后迁著作郎,与范履永、苗神客等合撰《列女传》、《臣轨》等。
敏文辞,然放达无儒者风。
武后时累迁凤阁侍郎。
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9 洛阳(今属河南)人。
初任通事舍人。
乾封中,从李绩征高丽,为辽东道总管记室。
因草檄不周,配流于岭南。
遇赦还,为著作郎。
武后讽高宗召诸儒论撰,万顷当其选。
朝廷疑议表疏皆密使参处,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武后时,擢凤阁舍人,寻迁凤阁侍郎。
永昌元年(689),配流岭南而死。
万顷属文敏捷,然放达不拘细节。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4首。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万顷。洛阳人。起家通事舍人。拜著作郎。武后讽高宗召诸儒论撰。万顷与其选。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武后临朝。迁凤阁舍人。寻擢侍郎。永昌元年为酷吏所陷。流岭南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高丽国王。
高建武侄。
太宗贞观十六年,盖苏文杀建武立藏为王,专国政。
高宗乾封初盖苏文死,子泉男生代为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争权。
男生求助于唐,唐命李绩、薛仁贵破高丽兵,败男建,执藏,分其地为九都督府,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仁贵为都护。
仪凤二年封藏为朝鲜王,使还故土。
藏至辽东,与靺鞨谋反,召还,徙邛州。
永淳初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唐时僧。瀛州人,俗姓乐。年十六出家,住相州慈润寺。曾事灵裕、明彦、志念等法师,博采众长,精通禅理。戒行清苦。唐太宗贞观中累征不起。卒年九十八。撰有《杂心玄章钞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生瀛州之乐氏。
世业蚕渔。
而休蚤知自拔。
年十六。
遇沙门巡里乞食。
而感发焉。
遂违亲。
遁投勖律师出家。
时灵裕法师。
有重名。
方居邺下。
开导。
勖命从之游。
始研华严。
至五十馀遍。
卒无所入。
住渤海。
听明彦法师。
成实论。
无几何。
而彦化去。
乃受小论迦杂婆沙于志念法师。
各数遍。
念曰。
予于小乘。
岁月多矣。
今而值子。
可虚度乎。
乃为休区别部类。
著杂心玄章钞疏等。
然冥府虽开空宗。
尚梗惟识之旨。
取悟无方。
会裕师入关。
与昙迁禅师。
尼论师等往来。
扬摧摄论。
领略义趣。
周涉三遍。
即造章疏。
自尔大小诸藏。
统绪可寻矣。
然独律部。
未遑精阅。
复习四分于洪律师。
一坐席间。
经三十馀遍。
而冈测涯涘。
顾谓其徒曰。
予于经论如彼。
于律如此。
岂非理可虚求。
事难通会乎。
砺律师。
见其暮年尤勤至。
尝曰。
法师大德犹尔疲劳。
休曰。
吾忆吾始脱尘樊。
遂获陶铸。
敢斯须离邪。
所居寺凡四翻秽。
武德间。
刘黑闼叛。
休率弟子二十人。
守相州及天策府。
以曹公徐世绩
领兵讨诛。
又能出私积。
继餫饷。
𡨥平。
曹公为闻。
上诏贼所发地。
除相州依旧外。
其馀州郡僧尼。
止留三十人。
贞观九年。
诏入京师。
固辞。
寿九十有八矣。
住乡里之慈润寺。
门人昙元灵范克诏其业。
元高洁慕禅悦。
隐林虑山。
范居弘福寺。
振名京邑。
休康健至今。
上伐辽。
亲幸其室云。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慧休。
姓乐氏。
瀛州人也。
世居海滨。
以蚕渔为业。
而生知离恶深惟罪报。
常思出济无缘拔足。
或累叹通宵晨或忘餐。
近逾信宿。
虽愤气填胸。
无免斯厄。
十六遇相州沙门巡里行化谈三世之循扰述八苦之交侵。
雅会夙怀。
背世情决乃违亲背俗。
投勖律师而出家焉。
勖导以义方礼逾天属。
又闻灵裕法师震名西壤。
行解所归。
现居邺下。
命休从学。
休天机秀举惟道居心。
乃背负华严远游京邺。
一闻裕讲蓥动身心不略昏明幽求体性。
而章句无昧至理未融。
展转陶埏五十馀遍研讽文理转加昏漠。
试以所解遍问诸师。
皆虑涉重关返启其致。
乃悟曰。
斯固上圣之至理也。
岂下凡而抑度哉。
且搏听众师。
沐心法海耳。
乃往渤海从明彦法师听成实论。
先出章抄品藻异同。
慧满冲情解律法友。
以彦公化世受染馀流。
从志念法师受学小论。
加杂婆沙各闻数遍。
穷其本支晓其固执。
解既清迥行寔贞严。
念曰。
余讲小乘岁序多矣。
今乃值子谅不虚延。
休即著杂心玄章抄疏。
各区别部类条贯攸归。
文教才出初寻重敬。
频当元宰讲授相续。
幽致既举慧烛天悬。
故使驰名冀都击响河渭。
抱帙横经肩排日谒。
结疑怀签踵接登堂。
皆总为书绅永开冥府。
故于立破诸教。
探隐洞明。
虽学冠空宗。
而梗情尘境。
欲通惟识之旨。
取悟无方。
会裕师入关因便预从。
遇昙迁禅师及尼论师等讲扬摄论。
每举一会馀驾停轮。
词吐既新。
领拔弥悉周涉三遍即造疏章。
神会幽陈广疏听视。
自大小诸藏并统关键。
惟有律部未遑精阅。
昔以戒禁随事可用缘求。
案读即了未劳师授。
曾披一卷持犯茫然。
方悔先议更弘神府。
乃负律提瓶。
从洪律师听采四分。
一经讲肆三十馀遍。
日渐其致终未极言。
顾诸学徒曰。
余听涉多矣。
至于经论一遍入神。
今游律部逾增逾闇。
岂非理可虚求事难通会乎。
而敬慎三业懔课六时。
纤尘或阻即申忏洗。
目见大小讲匠知名者多。
奉法自修实罕联类。
尝听砺公讲律。
砺曰。
法师大德。
暮年如何犹勤律部。
休曰。
余忆出家之始。
从虎口中来。
即奉投戒法。
岂以老朽而可斯须离耶。
恨吾不得常闻耳。
其清慎之高。
率此例也。
又屡经寇荡荒荐相仍。
寺众僧厨亟经宿触。
故从隋末终至唐初。
四度翻秽获资净供。
致使四方嘉会。
休有功焉。
暨武德年内。
刘闼贼兴。
魏相诸州并遭残戮。
忽一日警急。
官民小大弃城逃隐。
休在云门闻有斯事。
乃率学士二十馀人。
东赴相州了无人物。
便牢城自固。
四远道俗承休城内方来归附。
当斯时也人各藏身。
而休挺节存国守城引众。
可谓乱世知人者矣。
其年不久。
天策陈兵。
远临贼境。
军实无委。
并出当机。
休既处僧端预明利害集众告曰。
官军静乱须有逢迎。
僧食众物义当先送。
再和大众并无从者。
休惧被后罚必可乘权。
独诣军门具陈来意。
于时曹公徐世绩
引劳赏悦。
仍令部从随休至寺。
任付粮粒。
及平殄后。
曹公为奏具述休功。
登即下敕入贼。
诸州见有僧尼。
止留三十。
相州一境特宜依定以事验人。
休量难准。
又荒乱之后律法不行。
并用铜盂身御俗服同诸流俗。
休恐法灭于事。
躬自经营立样造坏。
依法施熏遂成好𭽽。
遍送受持。
今大行用并是休功缉遗绪也。
又僧库火起。
时当中夜。
忽有人告。
走往观之。
赖始发焰。
救而获免。
退问告由了无知者。
良以道通幽显。
屡动祯祥。
贞观九年。
频敕徵召令入京师。
并固辞以疾无预荣问。
至今十九年中。
春秋九十有八。
见住慈润爽健如前。
四众怀蒲柳之慕犹执卷咨谋。
乃力倦而告曰。
吾学功多矣。
每有经律。
虽听二三十遍文旨乃镜。
犹恨少功。
欲兼异部。
未遑多涉耳。
今之后学则不同之。
薄知文句宗致眇然。
即预师范更无通观。
所以终夜长慨有耿于怀。
致有穷括教源莫知由序。
此法灭在人矣。
今暮年开道意在成器。
斯犹砥砺合其刃耳。
安能炉锤其朴耶。
所以引化席端直陈纲要。
而奉禁守道抑在天然。
挫拉形心逾衰逾笃。
衣服率然趣便盖体。
襆悬壁上尺绢不居。
所得外利即回讲众。
补绽衣服不劳人助。
见着麻鞋经今三十馀年。
虽有断坏缀而蹈涉。
暂有泥雨徒跣而行。
有问其故。
答云。
泥软易履。
不损信施耳。
又寒不加火热不依凉。
瓶水若冻裹之草束。
受具已来𭽽无他洗。
入夏已去不啖菜蔬。
旋绕往还执帚先扫。
存护物命宁有过之。
凡斯众行前后一揆。
余以亲展徽音。
奉兹景行。
犹恨标其大抵。
事略文繁以为轻约耳。
弟子昙元。
高洁僧也。
经论及律并曾披导。
偏重清行不妄衣食。
寺虽结净犹怀尘点。
常乞食自资。
今托静林虑宝山。
志道辞世。
门人灵范。
学通休涉慧悟少之。
敕召弘福。
时扬摄论。
今居宗树业。
振名京邑。
又休以年学高远。
今上重之。
因事辽左亲幸其室。
叙故陈道弥会帝心。
故又续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7 【介绍】: 隋东郡韦城人。
曾任东郡法曹,坐法当斩,狱吏黄君汉私释之。
炀帝大业七年,与徐世绩、单雄信起兵于瓦岗,所部多齐济间渔人猎户。
后从徐世绩议,西至郑、宋间,拦截往来船舶,取资丰足,归者逾万人。
十二年,李密入瓦岗军,斩张须陀,夺兴洛仓,军势大盛。
十三年,让推密为首领,号魏公。
寻与密有隙,司马王儒信劝让自为大冢宰,让不从。
旋为密用计杀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荥阳浚仪人。
隋末义军将领。
从翟让聚众于瓦岗寨。
荐李密于翟让,并劝让奉李密为主,称魏公。
未几,密杀让,令伯当及徐世绩分统其众。
后密为王世充所败,伯当等随密降唐。
同年又叛,为唐军追杀。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