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隆基

相关人物:共 275 位
共 27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初名友悌,玄宗嘉其刚正,赐名坚。
善书。
历迁汝州参军、通事舍人、给事中兼学士,官终秘书监。
卒年七十一,谥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初名友悌,唐玄宗嘉其刚正,更赐名坚。
初为汝州参军,贬涪州参军,入迁通事舍人。
历给事中兼学士、中书舍人等职,以秘书监卒,年71岁,赠吏部尚书,谥曰懿。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
善书。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若干。
罗思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公远。
唐鄂州人。
据传有隐形术,玄宗学之,不肯尽其术。
玄宗怒,裹以幞,压杀之。
后数日有中使自蜀还,逢思远驾而西,笑曰:“上为戏何虐也!”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见罗公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汉州什邡人,俗姓句。
工画人物楼台,兼善山水,点缀甚细。
每画一扇,上安姑苏台或滕王阁,千山万水,尽在目前。
有《明皇幸华清宫避暑图》、《吴王宴姑苏台图》,当时公侯相重,皆称妙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福州侯官人,俗姓刘。受石霜印记,化徒于筠州九峰。后住泐潭而终。吴杨溥时示寂,谥大觉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刘,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唐末禅僧。嗣石霜庆诸。住筠州九峰,世称九峰和尚。后住氻潭宝峰禅院。卒谥大觉禅师。《祖堂集》卷九、《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并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禅林僧宝传·卷第五
禅师名道虔。
刘氏。
福州侯官人也。
容姿开豁明济。
气压丛林。
至霜华。
诸禅师见之。
谓人曰。
此道人从上宗门爪牙也。
诸殁时。
虔作侍者。
众请堂中第一座。
嗣诸住持。
方议次。
虔犯众曰。
未可。
须明先师意旨。
乃可耳。
众曰。
先师何意。
虔曰。
只如道。
古庙香炉。
一条白鍊如何会。
第一座曰。
是明一色边事。
虔曰。
果不会先师意。
于是第一座者。
起炷香誓曰。
我若会先师意。
香烟灭则我脱去。
不然烟灭不能脱。
言卒而脱去。
虔拊其背曰。
坐脱立亡不无。
首座会先师意。
即未也。
庐于普会塔之旁。
三年而去。
经行于末山之下。
住崇福寺。
僧问无间中人。
行什么行。
曰。
畜生行。
曰。
畜生复行什么行。
曰。
无间行。
曰。
此犹是长生路上人。
曰。
汝须知有不共命者。
曰不共什么命。
曰长生气不常。
复曰。
大众还得命么。
欲知命。
流泉是命。
湛寂是身。
千波竞起。
是文殊境界。
一亘晴空。
是普贤床榻。
其次借一句子。
是指月。
于中事是话月。
从上宗门中事。
如节度使符信。
且如诸先德。
未建许多名目。
指陈已前。
诸人约什么体格商量。
这里不假三寸。
试话会看。
不假耳根试采听看。
不假两眼试辨白看。
所以道。
声前抛不出。
句后不藏形。
尽乾坤都来。
是汝当人个自体。
向什么处。
安眼耳鼻舌。
莫向意根下。
图度作解。
尽未来际。
亦未有休歇分。
所以古人道。
拟将心意学玄宗
大似西行却向东。
先是马大师。
殁于豫章开元寺。
门弟子怀海智藏辈。
葬舍利于海昏石门。
海亦庐塔十馀年。
乃沿冯川上车轮峰。
逢司马头陀劝海留止。
因不复还石门。
虔自九峰往游焉。
遂成法席。
为泐潭第一世。
继海遗踪也。
吴顺义初。
告众安坐而化。
塔于寺之西。
号圆寂。
谥大觉禅师。
得法上首殷禅师。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时石霜庆诸禅师归寂。众请首座继席。九峰曰。须明先师意始可。座曰。先师有甚意。峰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馀即不问。如何是一条白练去。座曰。这个祇是明一色边事。峰曰。元来未会先师意在。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遂焚香。香烟未断。座已脱去。峰拊座背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袁州宜春人。
自幼力学,精通阴阳图纬。
玄宗尝遣使以蒲轮召之,至再始行。
命之官,不就,辞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43 【介绍】: 五代时南唐创建者。
徐州人,一说海州人,字正伦。
相传原姓潘,少孤,先后为杨行密、徐温养子,改姓名为徐知诰。
仕吴,为镇海军节度副使、行润州刺史、左仆射。
温卒,授中书令、宣城公,寻执吴政,封齐王。
天祚三年代吴称帝,建国号大齐,以金陵为西都、扬州为东都。
自云唐玄宗十六子永王璘后裔,升元三年,复姓李,改名昪,改国号大唐,史称南唐。
在位七年。
卒谥烈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8—943 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今属江苏)人。少孤贫,先后为杨行密、徐温养子,冒姓徐,名知诰。天祐九年(912),累擢升州刺史,后迁润州团练使。吴武义元年(919),拜左仆射,参知政事。顺义初,加同平章事,领江州观察使。历太尉、中书令。大和三年(931),出镇金陵。次年,封东海郡王。升元元年(937),即帝位,建南唐。七年卒。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生平详见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及新、旧《五代史》本传。今人诸葛计有《南唐先主李昪年谱》。《全唐诗》存诗1首、酒令2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太宗贞观时人。天台山国清寺丰干禅师游松径,见一十余岁儿童,遂引至寺,付库院。经三纪,令知食堂。与寒山友,状类颠狂。闾丘胤出守台州,入寺见寒山、拾得二人,拜之,二人连臂走出,沈迹无所。胤复往寒岩谒问,便缩入岩穴中入灭。寻其遗物,唯于林间并村墅屋壁得诗三百余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
字里不详。
与丰干、寒山同时,约于玄宗至代宗间在世。
旧说为太宗贞观间人,实误。
据云数岁时被遗弃赤城道旁,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国清寺僧丰干拾归,就养于寺中,遂以拾得为名。
后为国清寺苦行僧。
与寒山友善,二人交谈,听者多不能解。
或传其为菩萨应身,时人尊为贤士。
宋高僧传》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
喜作诗,多宣扬佛教义理,以劝谕世人,亦有吟咏山林风景及隐逸情趣之作。
诗风浅显通俗,与寒山诗风相似。
其诗由僧道翘编次为1卷,共50余首,附收于《寒山子诗集》之末。
今人钱学烈有《寒山拾得诗校评》。
全唐诗》存诗1卷。
宗镜录》中另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拾得,生卒年不详,本为赤城(在今浙江天台境)孤儿,天台国清寺僧丰干漫步赤城道上,拾而养之,故名拾得,旧传贞观时人,据近人考证,约玄宗时在世。与寒山为友,亦能诗。后人辑寒山集,附其诗于集中。《全唐诗》编诗一卷。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拾得者。封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仍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于此。封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神僧传·卷第六
拾得者。丰干禅师偶山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于此。丰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曰。或人来认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盘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道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丰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丰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旦。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滓。俾寒山来负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朴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中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作品评论

王舟瑶《跋寒山子诗集》
(寒山诗)云:“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拾得诗云:“少年学书剑,叱驭到京州。闻伐匈奴尽,娑婆无处游。归来翠岩下,席草枕清流。”则二人固挟文武材,有意世用,不得志而逃于禅也。其诗近偈语为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俗姓窦。
玄宗从外父。
住京兆华严寺。
风神秀朗,萧洒拔俗。
有《释教广品历章》。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窦氏。
玄宗神武皇帝从外父也。
标姿拔俗。
学业名家。
既厕缁流。
披阅龙藏。
乃喟然叹曰。
去圣时遥。
简编倒错。
一至尔乎。
遂据古今目录所载。
大小乘经律论。
东西土圣贤集。
一千八百部。
以校酬其卷帙。
详考其音字。
总为书三十卷。
疏释教广品历章。
行之天下。
然不为富贵所纵。
而能以空寂自治。
苟非有大过人者。
曷足臻是。
猗欤伟哉。
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玄逸姓窦氏。
玄宗神武皇帝从外父也。
繁柯懿叶莫我与京。
昆友侄弟多升朝列。
或以靡丽自持。
或以官荣相抗。
逸乃风神秀朗萧洒拔俗。
悟色空之迹到真寂之场。
糠秕膏粱ㄠ么轩冕。
既而形厕缁伍学追上流。
秘藏香龛披阅通理。
一日喟然兴叹曰。
去圣日远编简倒错。
或止存夏五。
或滥在鲁鱼。
加以笔札偷行。
校雠丧句。
若犍度失其夹叶。
犹礼记脱错后先。
日见乖讹迷而不复。
有一于此。
彝伦攸𣀇。
遂据古今所撰目录。
及勘诸经。
披文已浩于几案。
积卷仍溢于堂宇。
字舛者详义而纶之。
品差者赜理而纲之。
星霜累迁功业克著。
非夫心断金石志坚冰蘖者。
曷登此哉。
既综结其科目。
谅条而不紊也。
都为三十卷。
号释教广品历章焉。
考其大小乘经律论并东西土贤圣集共一千八十部。
以蒲州共城二邑纸书。
校知多少缚定品次。
俾后世无闷焉。
其章颇成伦要。
备预不虞。
古之善制。
有乐陵尹灵琛为序。
逸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惠秀。
俗姓李氏。
今东京陈留人也。
出离尘垢慕尚逍遥。
初以戒律饰躬。
后以禅定为务。
于荆郢之地参问祖师。
既了安然。
回依洛邑天宫寺也。
属则天频幸神都。
而秀道声闻于后听。
屡诏入礼重。
其于悬记未然事合同符契。
长安中往资圣寺。
唱道化人翕然归向。
忽诫禅院弟子令灭灯烛。
有白秀曰。
长明灯可留。
亦令灭之。
因说火灾难测不可不备云尝有寺家不备火烛。
佛殿被焚。
又有一寺钟楼遭爇。
又有一寺经藏煨烬。
殊可痛惜。
时众不喻其旨。
至夜遗火佛殿钟楼经藏三所悉成灰炭。
方知秀预知垂警。
玄宗在潞邸时。
曾与诸王俱诣问法。
从容留施一笛。
玄宗出去。
秀召弟子曰。
谨掌此笛。
后有要时当献上也。
及受睿宗传禅。
弟子达磨等方悟其言。
取笛以进。
帝悦先知回赐丰厚。
秀偶示微疾。
告诫门人。
奄然归寂。
享年一百岁。
燕国公张说素所归心送瘗龙门山。
道俗数千人奔会悲悼焉。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七
释秀。
俗姓李氏。
汴州陈留人。
习禅精苦。
初至荆州后移洛都天宫寺。
深为武太后所敬礼。
玄鉴默识中若符契。
长安中入京住资圣寺。
忽戒禅院弟子灭灯烛。
弟子留长明灯亦令灭之。
因说火灾难测不可不备。
尝有寺家不备火烛。
佛殿被灾。
又有一寺钟楼遭火。
又一寺经藏焚爇。
殊可痛惜。
寺众不知其意。
至夜失火果焚佛殿钟楼及经藏三所。
唐玄宗在藩时。
尝与诸王俱诣作礼。
留施一笛。
玄宗出后。
秀召弟子曰谨掌此。
后有要时当献上也。
玄宗登极达摩等方悟其言。
取笛以进。
秀师年百岁卒于此寺。
瘗于龙门山。
道俗奔赴数千人。
燕国公张说为其碑文。
共 27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