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介绍】: 唐河南人。萧颖士门人。玄宗天宝十三载登进士第。历官祠部、户部员外郎、度支郎中。能诗,与戴叔伦、郎士元等友善。
《全唐诗》误作房白。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初兵部郎中房德懋之玄孙。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为萧颖士门人。是年,由在长安与刘太真等十二人送萧颖士赴河南参军任。历官祠部、户部员外郎、度支郎中。与戴叔伦、郎士元等为友。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下》,《唐诗纪事》卷二七,《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二、一三及二二,《千唐志斋藏志》收《卢自省墓志》。《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生卒】:725—785 【介绍】: 唐僧。长沙人,字藏真。俗姓钱。以善狂草出名。尝于故里广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代纸练字,因名其所居曰“绿天庵”。嗜酒,兴到运笔,飞动圆转,变化多端而法度具备。晚年趋于平淡。其弃笔堆积,埋山下曰笔冢。前人评其狂草承张旭而有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有《自叙》、《苦笋》等帖。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人物简介
【介绍】: 唐越州会稽人,字公绪。玄宗天宝末避乱剡溪,自称东海钓客。后结庐于泉州南安九日山,号南安居士。注《老子》,弥年不出。与刘长卿、韦应物友善,以诗相赠答。后东渡秣陵。年八十余卒。有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800? 字公绪,号东海钓客,排行十四,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玄宗天宝中赴京应试未第,天宝末避乱归越,隐居剡山。德宗建中元年(780)隐泉州九日山,三、四年间归隐越州。贞元七年(791)徐泗节度张建封征为从事,检校校书郎。十六年返居润州茅山,未几卒。生平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宋高似孙《剡录》卷三本传、《唐诗纪事》卷二八、宋李昭𤣱《跋秦系诗》、宋刘克庄《跋秦系诗》。近人赵昌平有《秦系年表》(附《秦系考》)。系工诗,以五言著称。韦应物赠诗云:“五言今日为君休”。(《答秦十四校书》)与刘长卿唱酬甚密,二人唱和诗曾编成《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权德舆为之序曰:“彼汉东守(刘长卿)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唐诗汇评
作品评论
(刘长卿)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词或约而旨深,类乍近而致远,若珩佩之清越相激,类组绣之元黄相发,奇采逸响,争为前驱。李昭圮《跋秦系诗》
系辞意清远,讽而不怨,有古诗人之风。一时与游者钱起、韦应物、刘长卿、鲍防、耿湋,皆知名士,独权德舆深爱之,非所谓大音希声、大味必淡者欤?后村诗话
韦苏州与系诗:“莫道谢公方在郡,五言今日为君休。”韦公五言独步一世,而怜才下士如此。《唐诗品》
隐君夙慕林丘,早怀旷度,但气过其文,遂乏华秀,外无清庙明堂之奏,内无逍遥御风之景,寥寥自得,亦可谓跨俗之致而已。至如“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又“门前山色能深浅,壁上河光自动摇”,山人景象模榻殆尽。《唐诗别裁》
刘长卿自谓“五言长城”,系欲以偏师攻之。然诗格近幽涩,未之许也。《大历诗略》
公绪人品高,诗品中中,而权载之谓文房“五言长城”,秦以偏师攻之,其亦别有意在耶?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介绍】: 唐太原人。玄宗天宝十载登进士第,与钱起为同年。代宗大历初,任永州刺史,曾作诗赠草书僧怀素。官至金部郎中。善诗赋,与元结、戴叔伦等亦有过从。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六生卒年不详。一作王𩔪,误。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玄宗天宝十载(751)登进士第。约代宗大历初任永州刺史。后官至金部郎中。邕善诗赋,与元结、怀素、戴叔伦有交往。事迹散见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中》、《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五。《全唐诗》存诗3首,一首误题王𩔪。
邕。天宝閒进士。官金部郎中。
人物简介
【介绍】: 唐荆南人,一说扶风人。登进士第。一说举进士不第。代宗大历中,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后又入湖南观察使崔瓘、桂管观察使李昌夔幕府。历辰、虔二州刺史。工诗,多感伤身世之作。又工书。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4?—800? 荆南(今湖北荆州)人。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次年东下至江陵,荆南节度使卫伯玉辟为从事。五年后十数年间,先后依附于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德宗建中三年(782)曾任侍御史。次年出为辰州刺史。贞元七年(791)前后为虔州刺史。晚年似曾任永州刺史。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三。今人傅璇琮有《戎昱考》、谭优学有《戎昱行年考》。戎昱诗风沉郁,多伤乱、述怀之作,胡震亨谓与杜甫相接(《唐音癸签》卷二六)。严羽称“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沧浪诗话》),则谓与聂夷中、杜荀鹤相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唐诗汇评
戎昱,生卒年不详,荆南(今湖北江陵)人,或云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曾佐颜真卿幕。宝应元年,经滑州、洛阳赴长安,遇王季友,同作《苦哉行》。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大历中,入湖南崔瓘幕,后又佐桂管李昌巙幕。建中中,返长安,供职御史台。贬为辰州刺史,后又官虔州刺史,贞元十三年左右在任,卒。有《戎昱集》五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六百十九
昱。德宗时人。元和朝官朗州刺史。
作品评论
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戎昱稍为后辈,多军旅离别之思,造语益巧,用意益浅矣。唐才子传
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然风流绮丽,不亏政化,当时赏音,暄传翰苑,固不诬矣。《唐诗品》
戎使君诗,锐情古作,力洗时波。当时作者类以质木自胜,君独远扬风力,近郁天藻,词既流美,复协声调。《苦哉行》、《泾州出师》等作,铿然金石之奏,虽越石感乱,明远戍边,何以过之?后之论者,多采列新声而忽古意,混称于建中以后作者,不几听乐而卧诸鸿蒙者乎?《十三唐人诗》
戎昱诗在中唐,矫矫拔俗……诸篇靡不深情远致,清丽芊眠。《大历诗略》
石洲诗话戎昱,戴叔伦诗,品既不高,体又不健,只以指事陈词婉切动人,不可谓非唐音之夙好者。
戎昱诗亦卑弱,《沧浪诗话》谓“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是也。然戎昱赴卫伯玉之辟,当是大历初年,其为刺史,仍在建中时,应入中唐,不应入盛唐。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邱希范、庾子山,倩骨清言,达情婉至。律绝清新,自是中唐本色,而天然韵骨,含态生恣,大历之常词,乃晚唐之极思也。《诗学渊源》
其诗辞旨清拔,多感慨之作。乐府尤以气质胜;七律则承子美之遗规,开白傅之先河矣。
人物简介
生卒年不详。湋,一作纬。排行十三,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代宗宝应二年(763)登进士第,擢盩厔县尉。大历初入朝任左拾遗(一说右拾遗),大历十年(775)前后充括图书使往江淮一带,在越州与颜真卿、严维、刘长卿、秦系等酬唱,为一时盛事。德宗贞元年间卒于许州司法参军。事迹见《极玄集》卷上、《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有《耿湋考》。湋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送别酬赠、登临题咏之作,叹贫嗟老,情调低沉。部分作品能反映社会现实。其诗多近体,不事雕饰,以平淡质朴见长。“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春日即事》之二),写人情世态深刻入骨,为人传诵。《全唐诗》存诗2卷。唐诗汇评
耿湋,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宝应二年登进士第,授盩厔尉。大历中登朝为左拾遗,曾奉使往江淮检括图书。大历末、贞元初,贬为许州司法参军,卒。湋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戴叔伦、卢纶、司空曙、李端等均有唱和。有《耿湋诗集》二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湋,宝应元年进士,为左拾遗。诗有“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世多传之。瀛奎律髓
湋大历中左拾遗,诗平正。唐才子传
诗才俊爽,意思不群。似湋等辈,不可多得。《唐诗品》
湋诗不深琢削,而格调自胜;不加绘饰,而词旨自华。古诗数篇,颇近魏晋。要之,生有高性而寡夙学者也。然当世学子,虽复精思远诣,固当心灵相下。唐音癸签
耿拾遗诗举体欲真。“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浅言偏深世情。《上第五相公》八韵,宛致可悯,时讶其不当作,何也?《载酒园诗话又编》
耿湋诗善传荒寂之景,写细碎之事,故钟、谭表章皆当,无失入者。《大历诗略》
耿拾遗诗意境稍平,音响渐细,而说情透漏,尚不减卢允言诸子。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孟浩然、刘长卿,淡霭春云,渊澄秋水。“长云迷一雁,渐远向南声”,则发端神远,虽犹常语,自足缘情。《发南康》一首,乃大似小谢。
人物简介
字抱玉。新安柯氏子。丱岁隶灵隐西峰。事金和尚。受经业。大历初。登具戒。三学一致。无遗憾。性嗜泉石。遁居天眼。即天目也。高三千丈。周围三百里。与天柱庐阜类。上有二湖。谓之东西目。地深僻。多妖异。琳独无挠。元和丁亥。太守礼部员外郎城南杜陟。请出山。就永福寺。登坛度人。己丑春。刺史兵部郎中裴常棣。请登天竺寺坛度人。讲训生徒。向二十载。而高洁之操。终始不渝。大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示寂。寿八十三。腊六十四。以其年五月十二日。葬之永安寺西山之阳。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慧琳。字抱玉。俗姓柯。新安人也。丱龄受业于灵隐西峰为金和尚弟子。所传法要断无重问。大历初受具足戒于灵山会。习学三教一领无遗。不乐声华止好泉石。一入天眼二十馀年。天眼即天目也。其山高三千丈周围三百里。与天柱庐阜等相俦匹。上有二湖。谓为左右目。登涉艰阻数日乃到巅。顶多蛟龙。池潭三所。最上池人不可近。气臭逆人不可久视。或说山神作白鹿形。每五月与震泽龙会必暴风雨焉。琳居此率多妖异。而心不挠。元和丁亥。太守礼部员外城南杜。陟请出永福寺登坛。至己丑岁春刺史兵部郎中裴常棣。召临天竺寺坛。度人毕归寺。讲训生徒向二十载。郡守左司郎中陆则。刑部侍郎杨凭。给事中卢元辅。中书舍人白居易。太府卿李幼公。刑部郎中崔鄯。刑部郎中路异。相继九邦伯皆以公退至院致礼。稽问佛法宗意染指性相。此诸名公。簪组上流辞学高度。或号毗昙孔子。或名胜力菩萨。非琳何以感动哉。太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示灭享寿八十有三。法腊六十四。以其年五月十二日葬于今永安寺西山之阳码碯坡之左。石塔岿然存矣。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博陵人。登进士第。历左拾遗,改右补阙,以故谪为潞府功曹。约卒于德宗贞元初。工诗,语言典丽精工。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生卒年不详。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排行八。代宗时登进士第,大历初为补阙,十年(775)以拾遗充使往江淮访图书,后入集贤院为学士,德宗建中年间贬潞州功曹参军,官终州刺史,一说官终玄武令。卒于贞元前期。事迹见《新唐书·卢纶传》、《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卢纶考》附考其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韦应物、戴叔伦、严维、皇甫冉等酬唱。以五七律见长,《江上书怀》、《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题桐庐李明府官舍》等篇不愧大家;“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题崇福寺禅院》)、“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等名句,韵致清绝,诚如高仲武所云“文彩炳然,意思方雅”(《中兴间气集》卷下)。《全唐诗》存崔峒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6句。
崔峒,生年年不详,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安史乱起,避地江淮。大历初由夜圆荐任左拾遗,奉使赴江淮搜求图书。后为集贤院学士,迁右补阙。建中中,因事谪潞府功曹参军,卒。峒与戴叔伦、韦应物、司空曙、卢纶、严维、皇甫冉、丘丹等唱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崔峒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方雅。如“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又“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斯亦披沙拣金,往往见宝。《大历诗略》
崔补阙诗结体疏淡,似不欲锻炼为功,品第当在韩君平之上,而才调则逊之。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吴郡吴县人。德宗贞元八年进士。官东宫卫佐。工诗。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陈羽(约753-?),吴(今江苏苏州)人。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游蜀。仕历东宫卫佐。羽工诗,与韩愈、戴叔伦、杨衡等交往唱酬。《全唐诗》存诗一卷。
羽。江东人。贞元八年进士第二人。历官乐宫尉佐。
作品评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