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慧则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并引:佛示灭后,大弟子演圣言而成经,传心印曰法,乘法而能专曰宗,由宗而分教曰支,坐而摄化者,胜义皆空之宗也,行而宣教者,摧破邪山之支也。释子慧则,生于像季,思济劫溺,乃学于一支。开彼群迷,以为尽妙理者莫如法门,变凡夫者莫如佛土,悟无染者莫如散花,故业于净名。深达实相,自京诗涉汉沔,历鄢郢,登衡湘,听徒百千,耳感心化,法无住道,行而归顾。予有社内之因,故言别之日,爱缘瞥起,时也秋尽,咏江淹杂拟以送之,前见宣上人,为我致谢。
昨日东林(一作邻)看讲时,都人象(一作乘)马蹋琉璃。
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
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一作年)曾拂万年枝。
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
种德经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五法惟须二法存,众生戒慧最为尊。
高门好相偏生慢,广诵多闻亦自昏。
注:《长阿含经·种德经》:“时,种德婆罗门端身正坐,四顾大众,熙怡而笑,方答佛言:‘我婆罗门成就五法,所言至诚,无有虚妄。云何为五?一者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二者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明察吉凶、祭祀仪礼。三者颜貌端正。四者持戒具足。五者智慧通达。是为五。瞿昙!婆罗门成就此五法,所言诚实,无有虚妄。’……‘若持戒具足,智慧通达,则所言至诚,无有虚妄,得名婆罗门也。’” 又:“佛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有戒则有慧,有慧则有戒;戒能净慧,慧能净戒。种德!如人洗手,左右相须,左能净右,右能净左。此亦如是,有慧则有戒,有戒则有慧,戒能净慧,慧能净戒。婆罗门!戒、慧具者,我说名比丘。’”
释:婆罗足五,所盈者付诸天;比丘惟二,不虚者求诸己。此所以尊位寡助,昏慢多存;圣教广运,戒慧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