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箫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9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小梅凝秀色,泛霁霭晴和,春容初透。
璇霄降仙格,觉葱葱佳气,先惊花柳。
芝兰户牖。
庆禀质、天长地久。
有当熊避辇,嘉声懿德,六宫居右。

清昼。
文箫仪凤,妙舞低云,缓锵钧奏。
香传绣幄,腾非雾,上金兽。
愿千龄遐算,三宫慈爱,长亭兹辰劝酒。
向瑶台阆苑,芳音永嫔万寿。
一雁斜阳,乱蛩衰草,天净秋远。
独立西风,星星鬓影,疑被蕖霜染。
蹇修何处,秋深湘水,隐约数峰青浅。
想而今,亭亭皓月,共谁倚阑凄惋。

瑶箱翠袭,玉奁芸剪,暗里泪花偷溅。
一日思量,十年瘦削,春色回眸减。
雕鸾好在,文箫重许,罍酒试香庭苑。
正销魂,馀霞散碧,暮鸦数点。
雁横迥碧,渐烟收极浦,渔唱催晚。
临水楼台乘醉倚,云引吟情闲远。
露脚飞凉,山眉锁暝,玉宇冰奁满。
平波不动,桂华底印清浅。

应是琼斧修成,铅霜捣就,舞霓裳曲遍。
窈窕西窗谁弄影,红冷芙蓉深苑。
赋雪词工,留云歌断,偏惹文箫怨。
人归鹤唳,翠帘十二空捲。
写韵亭 宋 · 洪朋
七言律诗
紫极宫下春江横,紫极宫中百尺亭。
水入方洲界玉局,云映连山罗翠屏。
小楷四声馀翰墨,主人一粒尽仙灵。
文箫采鸾不复返,至今神界花冥冥。
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郐无讥。
月满星稀。
想见歌场夜打围。

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
杨柳依依。
何日文箫共驾归。
旧说仙人吴彩鸾,日书切韵归毫端。
不应神速有如此,令人至今疑稗官。
相传此事三百载,谁知真迹俨然在。
笔精墨妙信入神,间以朱丹倍晶彩。
法言初为此韵时,剩裒文字觉后知。
宁知遂经谪仙手,讳字曾阙民与基。
经生矻矻尽精力,摩以岁月或可得。
动翰如飞犹恐迟,一日一挥出心画。
神仙之说云渺茫,仙凡配耦尤荒唐。
萧史弄玉乘凤去,蓝田空说容裴航。
文箫之遇真是否,岂比虚名传不朽。
五篇历历为全书,始信传闻是真有。
当时所直才五缗,于今千金价未均。
十年盖有数百本,未知几本传今人。
惜哉字画太纤细,后日传之知几岁。
祇今已有字不全,欲镌翠珉固非易。
我踰七十方见之,暂借一观聊自怡。
平生愿见心便足,何必更谋身后为
⑴ 自注:隋开皇初,陆法言与刘仪同等八人论具音韵,烛下握笔,略记纲纪。至仁寿元年,始成《切韵》五卷,比之前人《韵集》、《韵略》、《音谱》等书,已不群矣。后有郭知立等九人各有增加,惟天宝十载孙愐《唐韵》最著。今世所行《广韵》,则皇朝景德、祥符重修,遂至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而《集韵》又在其后也。今以《广韵》较彩鸾所书,东有十七,而此本止三字;同有四十五,而此止十九;公有十三,而此止于八;蒙有二十七,而此止于十二;注文亦多不全。况法言及愐二序,今该立于《唐韵》之前,彩鸾所书既名曰《切韵》,又首书法言之序,则其为法言之《切韵》明矣。传记已误曰孙愐《唐韵》,今亦多以三书为一,或至谓《广韵》为《唐韵》,而彩鸾能书之,是皆非也。且五篇其四皆于其首书凡若干韵,而于上声独阙,序中辛得源偶言旁有阙文,后人遽以东字足之为谏议,非也,盖咨议云。
文箫蹑彩鸾,夜半恐不逮。
山深忽呼名,惊喜不得退。
仙谪无所逃,士贫何可耐。
乃以三生缘,遂为二姓配。
至人与凡夫,伉俪岂其辈。
鬻书以自给,细字如玉碎。
一一存楷法,明珠蔑瑕颣。
初如鹣比翼,久若鱼同队。
终日了韵编,心画亡挂碍。
人间八百本,终古知敬爱。
玉篇尤可珍,何必赠杂佩。
倘邀千黄金,虽贫亦当贷。
摩挲惜见晚,老眼看茫昧。
墨妙饶精神,笔劲含姿态。
次第部居中,盘曲法库内。
九龄美风度,孟博信清裁。
书拙无合作,见此增愧慨。
尤物难久假,雪窗暂相对。
遗踪虽已邈,真迹俨然在。
辄效西子颦,小楷书牍背。
风叶敲窗,露蛩吟甃,谢娘庭院秋宵。
凤屏半掩,钗花映烛红摇。
润玉暖,腻云娇。
染芳情、香透鲛绡。
断魂留梦,烟迷楚驿,月冷蓝桥。

谁念卖药文箫
望仙城路杳,莺燕迢迢。
罗衫暗摺,兰痕粉迹都销。
流水远,乱花飘。
苦相思、宽尽香腰。
几时重恁,玉骢过处,小袖轻招。
雨馀芳草碧萧萧。
暗春潮。
荡双桡。
紫凤青鸾,旧梦带文箫
绰约佩环风不定,云欲堕,六铢香,天外飘。

相思为谁兰恨销。
渺湘魂、无处招。
素纨犹在,真真意、还倩谁描。
舞镜空圆,羞对月明宵。
镜里心心心里月,君去矣,旧东风,新画桥。
共 9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