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德诚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2 【介绍】: 五代时广陵人,字致尧。
李德诚子,徐温婿。
少好学,能属文,尤工诗。
初为徐知询幕僚。
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谋。
南唐建国后,拜中书侍郎,加同平章事,加左仆射,监修国史。
辅政五年,升元中放还私第。
李璟时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入拜司空,以司徒致仕。
乃营亭榭于钟山,适意泉石,赐号钟山公。
卒谥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3?—952 字致尧,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为升州巡官,后任李昪金陵副使。南唐建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升元五年(941)罢相,未几复入相。中主立,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后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保大十年(952)卒,谥靖。生平见马令《南唐书》及陆游《南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〇。建勋能属文,尤工诗。其诗多七律,颇多题咏纪游之作。僧文莹谓“其为诗,少犹浮靡,晚年方造平淡”(《玉壶清话》卷一〇)。辛文房亦称其“琢炼颇工,调既平妥,终少惊人之句”(《唐才子传》)。《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李建勋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则记为20卷。《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句4联。
唐诗汇评
李建勋(?-952),字致尧,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吴,为金陵巡官。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谋。及昪即位,拜相,升元五年(941)方罢,在相位最久。中主立,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后召拜司空,乃营亭榭于钟山。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卒。建勋少好学,工诗文,有《李建勋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李建勋字致尧,陇西人。工诗能文,其诗少犹浮靡,晚岁清淡平易,为南唐李昪、李璟所重。补诗一首并诗句二。

作品评论

《玉壶清话》
(建勋)为诗,少犹浮靡,晚年方造平淡。
唐才子传
(建勋)能文赋诗,琢炼颇工,调既平妥,终少惊人之句也。
《唐诗品》
晚唐诸子,不选格调,专事情景,“诗中觅画”之说盖出于此,遂使浑厚鸿明之气,萧然谢绝。建勋诗,每联必设景象,盖工写之极,流而为俳,亦不自知也。
《诗薮•杂编》
今五代诗集传者,仅建勋一家而已。集中佳句颇多,虽晚唐卑下格,然模写情事殊工。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李建勋诗格最弱,然情致迷离,故亦能动人。如《残牡丹》诗……气骨安在?却有倚门人流目送盼之致,虽庄士雅人所卑,亦为轻俊佻达者喜。又如《闲出书怀》曰:“断酒只携僧共去,看山从听马行迟。”《春雪》曰:“全移暖律何方去?似误新莺昨日来。”《梅花寄所亲》曰:“云鬓自沾飘处粉,玉鞭谁指出墙枝。”《春水》曰:“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语皆纤冶,能眩人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陈州西华人,字表儒。唐昭宗乾宁五年进士。后仕吴,杨行密时累官翰林学士。笃于学,砚为之穿。有《登龙集》、《从军稿》、《笔耕》、《冥搜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殷,宋时避讳改为汤。字表儒,小字桂郎,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昭宗乾宁五年(898),朱全忠表荐登进士第,寻为裴枢宣谕判官。后投启公卿间,触全忠怒。经宋、汴时,全忠遣吏捕之而不及。后与康耕、杨夔、王希羽等人同为田頵幕客,颇受器重。天复三年(903),頵为杨行密所灭,遂事行密,为淮南节度掌书记。武义元年(919),杨隆演称帝,以文圭为翰林学士。仕终左千牛卫将军。生平见《唐摭言》卷九、《新唐书·田頵传》、《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一〇。文圭工诗善文,有名于时。辛文房云“唐季文体浇漓……文圭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唐才子传》)。著述甚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殷文圭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尚著录有《登龙集》15卷、《冥搜集》20卷、《笔耕词》20卷等,均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殷文圭,生卒年不详,字表儒,小字桂郎,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少居九华山,苦学,砚底为之成穴。乾宁五年(898),因朱全忠荐进士及第,为汴州宣谕使裴枢判官。南归。时宁国节度使田頵雅重儒士,与杜荀鹤、康骈、杨夔等均为頵上客。頵为置田宅,迎养其母。天复三年(903),頵败,又事淮南杨行密父子,为掌书记。武义元年(919),拜翰林学士。或云终左千牛卫将军。有《登龙集》十五卷,又《冥搜集》、《笔耕词》、《从军稿》、《镂冰集》各二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八
文圭。陈州西华人。乾宁中及第。为裴枢宣谕判官。后依宁国节度使田頵。頵死。事吴先主。掌书记。武康元年拜翰林学士。

作品评论

诗话总龟引《南唐近事》
李德诚加司空,守临川,殷文圭草麻。
德诚儒毫之赂久而未至,(殷)以诗督之曰:“紫殿西头月欲斜,曾草临川上相麻。
润笔已曾关奏谢,更飞章句问张华。
”时皆少之。
唐才子传
唐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稍稍作者,强名曰诗,南郭之竿,苟存于众响,非复盛时之万一也。如王周、刘兼、司马札、苏拯、许琳、李咸用等数人,虽有集相传,皆气卑格下,负鱼目唐突之惭,窃赋玞韫袭之滥,所谓家行弊帚,享之千金,不自见之患也。文圭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其殆庶儿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时僧。太原文水人,俗姓李。幼于五台山真容院出家。纳戒后,出求禅法,通内外典,善言辩,时难与敌。入闽,闽王礼敬之。后梁末帝乾化三年,至浙中,吴越王钱镠厚礼以待。寻泛海沧州,仍归五台。主院事十五年,赐号超化。病卒于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李氏。
太原文水人。
幼依台山真容院浩威出家。
既纳戒游方。
受心法。
辨论纵横。
侪辈莫之抗。
俄南游。
谒王氏于闽。
忠懿王敬之。
至两浙谒钱氏。
武肃王尤加敬焉。
然二王皆遣使送香茗。
而两浙又以钵盂一万副。
及敛诸州牧宰俸入。
泛大舶。
至沧州。
使归为文殊供养。
时则降龙大师。
弹压台山诸刹。
众所畏伏。
因为俵之。
众寡均等。
于是其徒致疏。
请嗣继其师主院事。
诏补都纲职。
总辖台山诸刹。
赐师号超化。
十五年。
兴废食饥。
不可殚纪。
天福元年遘疾。
九月五日。
遂示寂。
门人塔舍利。
至今存。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光嗣。
姓李氏。
太原文水人也。
冲幼孤静罕杂童稚。
信尚台山乃为真容院浩威之高足也。
纳戒后器宇穹隆。
㥽系包桑。
出求禅法历于年稔。
内外之学优长。
口海崩腾良难抗敌。
由是决意越重湖登闽岭。
盛谈文殊世界。
闻者竦动。
忠懿王王氏大施香茗。
遣使送山寺焉。
癸酉岁至两浙谒武肃王钱氏厚礼迟之。
施文殊圣众供物香茶并钵盂一万。
副应吴越诸州牧宰。
皆刻俸入缘。
仍泛海至沧州。
运物入山。
时降龙大师者。
率领弹压。
缁伍畏焉。
为其分散诸寺兰若众寡均等。
时徒侣坚请嗣主院。
宣补僧官辖诸台寺院。
命曰都纲。
师号超化。
居于僧上若鲲凤之领鳞羽焉。
十五年间兴建梵宇斋饲僧尼不胜纪极。
以天福元年遘疾。
至九月五日迁灭。
门人起塔藏其灵骨。
舍利至今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