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愬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崔廷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23 【介绍】: 唐博陵人,字彦实。
德宗贞元初进士及第,为山南西道节度从事。
累迁侍御史。
宪宗元和间,拜珍王府咨议。
迁职方员外郎,充新罗吊祭使。
使还,除河中少尹,迁太子少詹事。
于洛阳吊祭李愬时,堕马伤足,除光禄卿致仕。
石孝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生长韩魏间。
猛悍多力。
少年时偷鸡杀狗,州里甚苦之。
后折节事李愬,为前驱。
韩愈撰《平淮西碑》,多归功丞相裴度。
孝忠熟视大怒,推去其碑。
吏执诣狱,又以枷尾拉杀一吏。
宪宗怒,亲讯之。
孝忠具述战绩,请就刑。
帝多其义,赦之,命曰烈士。
诏更碑文。
韩国贞穆公主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简介
韩国贞穆公主,始封唐安,唐德宗爱女,母昭德皇后王氏。
下嫁韦宥。
女魏国夫人韦氏于贞元十四年适李愬,时年十五。
唐安公主薨逝之年,诞育一女。
史用诚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30 【介绍】: 唐河南人,字君谅。
德宗贞元初,入襄阳节度使樊泽幕府,累迁马军兵马使。
宪宗元和十二年,为游奕兵马使,从李愬讨淮西。
命其设伏张柴,擒淮西将李祐。
祐降,引唐军破淮西。
用诚复从至徐泗,充行营都虞候。
从徙朔方。
入阙,累迁左羽林大将军。
敬宗时,曾平张韶之乱。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邓,建州邵武县(今福建邵武)人。生卒年不详。禅宗僧侣,约生活于中唐。尝谒马祖道一、石头希迁,与南泉普愿论道,终为马祖法嗣。后至五台山金刚窟前示灭。《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二一、《景德传灯录》卷八均有传。诸书录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邓。
建之邵武人。
姿性若狂。
騃而刚毅。
有执不可或挠。
既纳具。
初见马祖未有所得。
再往石头亦不契。
终嗣马祖。
则其所得可知矣。
峰在石头时。
问云。
如何得合道去。
头云。
我亦不合道。
峰云。
毕竟如何。
头云。
汝不合道来。
得多少时耶。
峰无语。
一日石头刬草次。
峰叉手傍立。
头掷刬子。
向峰前。
刬一株草。
峰云。
和尚只刬得者个。
不刬得那个。
头提起刬子。
峰接得乃作刬势。
头云。
汝只刬得那个。
不刬得者个。
峰云。
者里是甚么所在。
说者个那个。
峰一日推土车次。
祖展足坐路上。
峰云。
请师收足。
祖云。
已展不缩。
峰云。
已进不退。
乃推车过。
祖归法堂。
手执斧子云。
适来碾损老僧脚底出来。
峰便出于祖前引颈。
祖乃置斧子。
峰到南泉。
与众僧参次。
泉指净瓶云。
铜瓶是境。
不得动著境。
与老僧。
将瓶中水来。
峰便拈净瓶于泉面前泻水云。
何曾动著。
泉便休。
到沩山。
于上座头。
解放衣钵。
沩山闻到。
先具威仪。
下堂看师叔。
峰见山来。
便作睡势。
山归方丈。
峰发去。
少间山问侍者。
师叔在否。
者云已去也。
山云。
去时有什么言语。
者云无言语。
山云莫道无语。
其声如雷。
元和中游五台。
道出淮西。
吴元济方以蔡城。
抗王师。
久相持未决胜负。
峰云我知所以息其暴厉者。
乃掷锡空际。
飞步过之。
两军之士。
皆仰望叹服。
慈让之心。
油然以生。
善恶逆顺之理顿判。
元济之缚。
蔡城之破。
诚不待李愬之谋也。
遍阅灵迹。
乃复倒植于金刚窟中。
以示灭焉。
观其履天戴地。
衣裾裤褶。
无所垂褪。
而肢体不露。
众欲舁举。
则坚莫之动。
后其女弟之为尼者至。
而咄之曰。
兄生慢法律。
死犹惑乱世俗耶。
徐抵之仆。
噫异矣。
遂阇维。
塔舍利其地。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隐峰。俗姓邓氏。建州邵武人也。稚岁憨狂不侚父母之命。出家纳法后往观方。见池阳南泉禅师令取澡罐。提举相应为愿公所许焉。终认嗣马禅师耳。峰元和中言游五台山。路出淮西。属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峰曰。我去解其杀戮。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介两军阵过。战士各观僧飞腾。不觉抽戈匣刃焉。既而游遍灵迹。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屹定如山并力不动。远近瞻睹惊叹希奇。峰有妹为尼。入五台瞋目咄之曰。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死且荧惑于人。时众已知。妹虽骨肉岂敢携贰。请从恒度。以手轻攘偾然而仆。遂荼毗之收舍利入塔。号邓隐峰。遗一颂云。独弦琴子为君弹。松柏长青不怯寒。金矿相和性自别。任向君前试取看。 系曰。僵尸累足于事一同。立逝坐亡为修三昧。此者头支厚载履蹈青冥。逆恒理以难知谅。是人而不测若斯倒置。振古一人。其妹尼之攘也若屈平为女𡡓之骂焉。如幻之功善权大矣。或曰。淮西之役唐书胡弗载隐峰飞锡解阵邪。通曰。小说所传或得其实。是故春秋一经。五家作传可得同乎。 又汉州开化寺释亡名。先因入寺见瑞应交现。遂誓舍身剋苦为期。忽于殿中焚香次。俄睹地屋皆为琉璃色。有菩萨乘五色云。下庭中曰。汝极坚至必当得道。吾求證汝。亡名叩头礼拜。斯须不见。寺僧至云。学院内皆变琉璃色。叹嗟不已。其僧复勤节行焉。 又邓州有僧亡名。年且衰朽游行穰邓州间。日食二雉鸠。僧俗共非之。老僧终无避回。尝馔羞之次有贫士求餐。分其二足与之食。食讫老僧盥漱双鸠从口而出。一则能行。一则匍匐在地贫士惊怪亦吐其饭其鸠二足复全。其僧实不食此禽。自尔众人崇重号曰南阳雉鸠和尚也。有叹之曰。昔青城山香阇黎饮酒啖肴。然后吐出鸡羊肉。皆化作本形。飞鸣而入坑穴中同也。
神僧传·卷第八
释隐峰。俗姓邓氏。建州邵武人也。稚岁憨狂不徇父母之命。出家纳法。元和中言游五台山。路出淮西。属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峰曰。我去解其杀戮。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介两军阵过。战士各观僧飞腾。不觉抽戈匣刃焉。既而游遍灵迹。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屹定如山并力不动。远近瞻睹惊叹希奇。峰有妹为尼。入五台嗔目咄之曰。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死且荧惑于人。时众已知。妹虽骨肉岂敢携贰。请从恒度。以手轻攘偾然而倒。遂茶毗之收舍利入塔。号邓隐峰。遗一颂云。独弦琴子为君弹。松柏长青不怯寒。金矿相和性自别。任向君前试取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3—817 【介绍】: 唐沧州清池人。
吴少阳子。
宪宗元和九年因袭位不遂,自领军务,纵兵屠舞阳,焚叶县,掠鲁山、襄城,威胁洛阳。
后为裴度讨伐,将士多叛离。
其割据地蔡州为唐将李愬袭破,被俘,斩于长安。
郑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蕴士。
宪宗元和十一年状元。
李愬幕,为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判官,从平蔡州,记其事为《凉国公平蔡录》一卷。
后官至侍御史、金部郎中、开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9 【介绍】: 唐人,字庆之。
骁勇善战。
初事吴元济,后得李愬厚遇。
治兵有法,以功授神武将军,迁夏州刺史、御史大夫、夏绥银宥节度使。
终右龙武统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误作祐。唐清河人,一说南阳人,字承吉。初依李光颜,后寓姑苏,曾谒白居易。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为内臣所抑,一说为元稹所抑。遂至淮南。会昌中与杜牧游。性耿介不容物,数受召幕府,辄自劾去。爱丹阳曲阿地,筑室隐居以终。卒于宣宗大中年间,年约六十余。以宫词著名。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2?—852以后 一作张祐。《桂苑丛谈》言祜子为冬瓜堰官,张曰:“冬瓜合出祜子(瓠子)。”知作“祜”字为是。字承吉。排行三。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籍贯南阳(今属河南),晚年居丹阳(今属江苏)。以布衣终身。虽“屡蒙方镇论荐”,却未沾朝廷寸禄。长年浪迹江湖,或为外府从事,或为大僚幕宾。所历之地极广,北至塞北,南极岭南,西至襄汉、马嵬,东极于海,均有诗篇可考。自云“颠狂遍九州”。陆龟蒙谓祜“受辟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辄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一〇《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诗序。《唐诗纪事》卷五二作“皮日休云”,误。下引同)。故一生蹭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卷六、《云溪友议》等。谭优学有《张祜行年考》。祜诗之佳者首推宫词,委婉多讽,艺术造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次则体物图貌,描绘山水,题咏名寺之作,诚如陆龟蒙所云:“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其边塞诗数量虽少而质量却高,能嗣高、岑遗响。其投献大僚诸作,类皆五言长律,颇见工力,按之皆与史合,有少陵之遗风。祜诗无僻字僻典,无诡怪陆离之状,纯熟工整,流转自然。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习见,而祜为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于浅易庸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蜀刻《张承吉文集》10卷,最称完备。《全唐诗》存诗2卷,遗漏甚多。《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55首,断句8,题1则。
唐诗汇评
张祜(约791-约852),字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清河(今属河北)人。
初寓居苏州。
元和、长庆中,漫游大河南北及江南各地。
尝以诗投谒节帅李愿、李愬、田弘正、名公韩愈、裴度等,求汲引。
长庆末,赴杭州取解,受抑。
大和五年,令狐楚表荐之,至京献诗三百首,无成而归。
会昌五年,往谒池州刺史杜牧,游宴唱和,甚为相得。
会昌末大中初,经楚州北游河阳、滑州等地。
归丹阳,卒。
祜工诗,元和中,即以宫体小诗得名。
同辈及后辈诗人令狐楚、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均极钦重。
有《张承吉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二卷,遗佚甚多。
词学图录
张祜(约785-849?),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集十卷,其《题金陵渡》、《宫词二首》颇传诵。有《胡渭州》等词。
全唐诗补逸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元和中作宫体小诗,情词艳发,稍流轻薄。晚岁乃窥建安风格,短章大篇,往往间出,谏讽怨谲,颇深寄意,为时所称,皮日休、陆龟蒙尤重之。大中中卒于丹阳。补诗四卷。(按《全唐诗》卷五百十及卷五百十一编张祜诗二卷,又卷八百七十收谐谑诗二首,其中《戏颜郎中骑猎诗》一首已见正卷,盖复出,又卷八百八十三补遗卷有诗五首。本编所辑四卷,均所未及。今从北京图书馆藏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永乐大典》、韦庄《又玄集》、《太平广记》引唐康骈《剧谈录》、唐冯翊子《桂苑丛谈》等书录出之。祜,诸书或有作佑者,误。)

作品评论

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
祜元和中作宫体诗,词曲艳发,当时轻薄之流重其才,合噪得誉。及老大,稍窥建安风格,诵乐府录,知作者本意,讲讽怨谲,时与六义相左右,此为才之最也。……祜在元、白时,其誉不甚持重。杜牧之刺池州,祜且老矣,诗益高,名益重。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入室三人:张祜、羊士谔、元稹。
唐摭言
张祜,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文公所知。公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表进。献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前件人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机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云云。谨令录新旧格诗三百首,自光顺门进献,望清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方属元江夏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祜以诗自悼,略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诗话总龟
张祜素藉诗名,凡知己者皆当世英儒。故杜牧之云:“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祜有《华清宫》诗,为世所称。
韵语阳秋
张祜喜游山而多苦吟,凡历僧寺,往往题咏……信知僧房佛寺赖其诗以标榜者多矣。
后村诗话
张祜诗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及“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冈好墓田”之句,其放浪如此,然五言如“断桥荒藓”、“空院落花”之语,林和靖有“妙入神”之褒。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张祜乐府,时有美丽。
《唐诗品》
处士诗长干模写,不离本色,故览物品游,往往超绝,可谓五言之匠也。其宫体小诗,声唱流美,颇谐音调。中唐以后诗人,如处士者裁思精利,安可多得?但龟蒙序略,谓之稍窥建安风格,则泯乎未之有见。
唐音癸签
张承吉五言律诗,善题目佳境,不可刊置他处。当吋以乐府得名,未是定论。
《诗源辨体》
张祜元和中作宫体七言绝三十馀首,多道天宝宫中事,入录者较王建工丽稍逊,而宽裕胜之。其外数篇,声调亦高。
石洲诗话
张祜绝句,每如鲜葩飐滟,焰水泊浮,不特“故国三千里”一章见称于小杜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祜喜咏天宝遗事,合者亦自婉绝可思。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承吉作宫词绝句,韵味风情不下王仲初;乐府长歌,亦各成格调。独五言近体,刻入处太通阆仙,或亦私淑贾氏者也。断为及门一人。
《唐七律隽》
承言初不遇于乐天,后见抑于微之,独见知于杜牧之,故牧之赠诗,有“睫在眼前犹不见”之句,盖讥元、白也。
三唐诗品
不详其源所出。七言构体生新,劲过张、王而同其风味,琢词洗骨在东野、长吉之间,“雁门思归”尤推高唱,五律蹇涩之中时生俊采,其雅琴之变曲,隐士之幽音乎?
《诗学渊源》
张祜……以宫词名,然别作亦有大历风格。与徐凝齐名,为元、白所重。凝诗多绝句,其律诗已是晚唐,祜胜凝多矣。
董重质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4 【介绍】: 唐人。
淮西牙将。
吴少诚子婿。
性勇悍,善用兵。
及吴元济拒命,重质又为谋主,领大军固守,连岁不拔。
宪宗元和末年,李愬拔蔡州,重质乃以单骑归
宪宗欲杀之,奏许以不死而来降,请免之,乃贬春州司户参军。
寻授盐州刺史,又迁剑南西川行营节度使。
文宗大和中,又转夏绥银宥节度使。
重质训兵立法,羌戎畏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