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煜

相关人物:共 85 位
共 85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
竹梦松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建康溧阳人。
南唐李后主为东川别驾。
工画人物、士女、宫殿、台阁,巧绝冠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3 【介绍】: 五代时关右人。
本姓杨名讷,少为嵩山道士。
后游蒲中,为节度使李守贞从事。
后汉乾祐元年,守贞谋叛,遣其使南唐。
守贞败,遂留事南唐,并改姓名。
历尚书员外郎,迁卫尉少卿。
李璟保大十四年,率师入蕲州,遂为刺史。
次年改建州节度副使。
入为卫尉卿,迁户部侍郎。
与潘佑善。
佑复井田法,荐平判司农寺以督之。
事行,百姓大挠,聚而为乱,李煜遂收平下狱。
开宝六年,自缢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3 关右(函谷关以西地区)人。本姓杨名讷,少为嵩山道士。后游蒲中,为节度使李守贞从事。后汉乾祐元年(948),守贞谋叛汉,遣平乞师南唐。守贞败,留事南唐,遂改今名。后任尚书员外郎,迁卫尉少卿。元宗保大十四年(956),平率师入蕲州,为刺史。次年为建州节度副使(一作节度使),征为卫尉卿、户部侍郎。与潘佑善,佑复井田法,荐平判司农寺以督之。事行,百姓大挠,聚而为乱,遂收平下狱。宋开宝六年(973)自缢而死。生平见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本传、《江南别录》等。《全唐诗》存断句2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4 【介绍】: 五代时僧。
魏州人。
初住洪州双林院,次住洪州上蓝山护国院及金陵龙光院。
晚住金陵清凉院,嗣法眼文益。
世称法灯和尚。
南唐李煜曾从其问法。
善以歌诗演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4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
五代南唐时禅僧,世称法灯和尚。
初住洪州双林院,次住洪州上蓝山护国院及金陵龙光院。
晚住金陵清凉院,嗣法眼文益。
后主李煜曾向其问法。
景德传灯录》卷二五、《五灯会元》卷一〇有传。
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存《古镜歌》3首,《禅门诸祖师偈颂》存《拟寒山诗》10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泰钦。字法灯。魏府人也。辩才无碍。入法眼之室。虽解悟逸格。未为人知。性忽略不事事。尝自清凉。遣化维扬。不奉戒律。过时未归。一众传以为笑。法眼遣偈往呼之。既归。使为众烧浴。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对者皆不契。钦适自外至。法眼理前语问之。钦谓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于是人人改观。法眼曰。汝辈这回笑渠不得也。出世。初住洪州双林。次迁上蓝护国院。未几。李国主。请住清凉道场。乃曰。山僧。本拟深藏山谷。遣日过生。缘清凉老人有不了底公案。所以出来。为他了却。若有人问。便说似伊。时一僧出问。钦曳杖击之。僧曰。我有何过。钦曰。祖祢不了。殃及儿孙。国主从容问曰。先师有何不了公案。钦曰。现分析者。国主骇之。开宝七年六月示疾。告众曰。老僧住持。将逾一纪。每承国王助发。至于檀越道侣主事小僧。皆赤心为我。默而难言。或披麻带布。甚违吾道。我之遗骸。但于南山大智藏和尚左右。乞一坟冢。升沈皎然不沦化也。又示众曰。但识口必无咎。纵有咎因汝有。珍重。二十四日。安坐而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谧。
五代时广陵人,字叔文。
仕南唐。
与兄冯延巳俱以文学得幸。
李璟时,自礼部员外郎为中书舍人,勤政殿学士。
李煜嗣位,延鲁颇自伐奉使功,内殿曲宴,亲酌酒赐之,饮固不尽,诵诗及索琴自鼓以侑之,延鲁犹自若,亦优容不责。
后入周归宋,卒于金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名谧,字叔文,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一作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冯延巳异母弟。幼居歙州。吴让帝末为江都判官。南唐元宗保大初,为中书舍人。南唐出师攻建州时,为监军使。兵败后流舒州,遇赦,累官工部侍郎,出为东都副留守。保大十四年(956),被后周所俘,留居汴京3年。显德五年(958)归南唐,为户部尚书。后主时,历官中书侍郎、吏部尚书,数次使宋。后改常州观察使而卒。马令《南唐书》卷二一、陆游《南唐书》卷一一、《宋史》卷四七八有传。有文集,南唐亡时散逸。宋初存诗1卷,100余篇,今亦不存。《小畜集》卷二〇存诗1首、断句2,《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泉州人,字景升。酷好黄老书,师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夏则服乌裘,冬则绿布衫。久之,炼丹于南岳,丹成,后入青城山。有《化书》。宋齐丘攘为己作,亦谓之《齐丘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景升,泉州(今属福建)人。世称紫霄真人,故诸书或称为谭紫霄。唐国子司业谭洙子。少为道士,后遍游名山。闽王王昶尊事之,赐号正一先生。闽亡后,隐居庐山栖隐洞,诗人孟贯、李中与其游。南唐中主保大间,召至金陵,赐号金门羽客,又赐官阶金紫,皆辞而不受。后主建隆初,为武昌节度使何敬洙治疾。马令《南唐书》卷二四、陆游《南唐书》卷一四、《十国春秋》卷三四与卷九九有传,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一四。著有《化书》6卷,主黄老道德之说,有《道藏》本。《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
槜李诗系·卷三十
峭字景升少好道游名山二十馀年得辟谷养气之术日饮酒醉辄扶杖独游夏则服乌裘冬则衣丝布衫或卧风雪中人谓已毙视之气蒸然也遂谓之风狂尝著化书授宋齐丘序之齐丘欲窃为已有醉缝革囊中投之江金山渔者得而剖之见峭方醒张目曰齐丘夺我化书今盛行矣后住庐山栖隐洞其徒百人邻僧于溪浒创亭为顽石所阻峭曰此易耳含水噀之命槌其石应手如粉李后主累辟至建康赐号紫霄真人又居南岳炼丹丹成入青城山化去峭本泉州人国子司业洙之子海盐有谭仙岭相传是其采药得道处仙鉴载峭一诗尤其寄迹海峤之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 【介绍】: 五代时庐陵人。少入庐山,居二十年,学诗于处士陈贶。五律得贾岛遗法,自号“五言金城”。南唐李煜立,至金陵,献诗百篇,不为所用,遂南归。金陵受围时,洞在城中。国亡,经故宫阙,徘徊赋诗,多感伤意。其《夜坐》诗尤见称于时,人号刘夜坐。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5 世居建阳(今属福建),《南唐书》谓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少入庐山,学诗于处士陈贶。
贶卒,犹居庐山20年。
南唐后主立,至金陵,献诗百篇。
羁留2年,不为后主所用,遂南还庐陵。
南唐亡,经金陵,徘徊赋诗,语多感慨。
开宝八年(975)卒。
生平见《江南野史》卷九、马令及陆游《南唐书》本传、《十国春秋》本传。
洞工诗,尤长五言,自号“五言金城”。
其诗与夏宝松俱显名于当时。
所作《夜坐》诗尤为警策,人以“刘夜坐”称之。
龙衮称其诗“格清而意古,语新而理粹”(《江南野史》)。
著有《刘洞诗》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3联。
全宋诗
刘洞(?~九七五),南唐时隐居庐山,后主召见,献诗百篇,不报,遂还。宋太祖开宝八年卒。事见《庐陵诗存》卷一。
唐诗汇评
刘洞(?
-约97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少游庐山,学诗于陈贶。
贶卒,犹居庐山二十年。
南唐后主即位,诣金陵献诗百篇,不得召见。
还庐陵,与同门夏宝松为诗友。
金陵被围,洞有诗伤悼,未几卒。
洞诗学贾岛,长于五律,其《夜坐诗》见称一时,人称“刘夜坐”。
有集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首,残句三。

作品评论

十国春秋
刘洞,庐陵人。少游庐山,学诗于陈贶,精思不懈,或至浃日不盥。居庐山二十年,长于五字唐律,自号“五言金城”,得贾岛遗法。
《南唐书》
(夏宝松)与诗人刘洞俱显名当世。百胜军节度使陈德诚以诗美之曰:“建水旧传刘夜坐,螺川新有夏江城。”
江南野史
(刘洞)长五言诗……与同门夏宝松相善,为倡和俦侣。然洞之诗,格新而意古,语新而理粹,常自谓得浪仙之遗态,但恨不与同时言诗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 【介绍】: 五代时泉州人。
少为僧,喜儒学。
后游江淮,陈德诚荐至金陵。
南唐后主李煜召问漳泉风俗,对答称旨,遂授鄂州文学,补溧阳主簿。
后至吉州括量屯田有功,迁汾阳令。
善诗,好苦吟,所作颇为世所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5 康仁杰,《诗话总龟》作唐,《全唐诗》作庸,恐皆误。泉州(今属福建)人(《诗话总龟》作全州,恐误)。南唐人。少为僧,喜儒学。后游江淮,陈德诚荐至金陵。时陈洪进据漳、泉,后主召问漳、泉风俗,仁杰对答称旨,遂授鄂州文学,补溧阳主簿。后至吉州括量屯田有功,入迁汾阳令。南唐亡,卒。生平见马令《南唐书》卷一四及《十国春秋》本传。仁杰善诗,好苦吟。其投陈德诚诗及《赠嘉禾峰僧》等诗,尤为人称许。《全唐诗》存断句3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6—961 【介绍】: 五代南唐国君。
初名景通,改名瑶,又改名璟,以避后周庙讳,复改名景,字伯玉。
李昪子。
嗣昪为南唐国王,破闽灭楚。
后周南征,璟割江北地称臣,去帝号,称南唐国主。
好诗词。
在位十九年。
庙号元宗,世称南唐中主。
与子李煜合有《南唐二主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961 初名景通,改名瑶,又改璟,曾避后周讳改景。
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
南唐烈祖李昪之长子。
早年在庐山读书,后至江都辅政。
李昪受禅后,历封吴王、齐王,任诸道兵马大元帅。
升元七年(943)嗣南唐皇帝位。
保大末,为后周击败,失淮南之地,被迫去帝号,称国主,奉后周正朔。
后卒于南都。
庙号元宗,又称中主。
两《五代史》、两《南唐书》皆有传,今人夏承焘有《南唐二主年谱》。
李璟多才艺,工为诗词。
其词仅存4首,但蕴藉含蓄,深沉动人。
李煜齐名,世称南唐二主。
后人辑二人词为《南唐二主词》。
全唐诗》存诗2首、断句3联。
唐诗汇评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先主李昪长子。保大元年(943)嗣位。中兴元年(958)奉表附周,去帝号,称南唐国主。在位十九年卒,庙号元宗。璟多才艺,好文学,善诗词。《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景本名璟。字伯玉。先主昪长子。年十岁官驾部郎中。累进诸卫将军。拜司徒平章事知中外诸军事都统。先主受禅。封吴王。徙封齐王。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先主殂。袭位。改元。保大。十三年。周世宗南侵。遣使请奉正朔。不许。中兴元年。周再南侵。表请献江北郡县。避周讳更今名。下令去帝号。奉正朔。显德七年。宋受周禅。遣使如宋贺即位。建隆二年六月殂。年四十六。告哀于宋。请追复帝号。僭谥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
陈大雅 朝代:五代末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977 【介绍】: 五代末宋初人,字审己。
南唐李煜时,官卫尉卿。
宋师围金陵,遣大雅冒围促上流朱令赞军勤王。
大雅疾驰至军,劝令赞倍道勤王。
复潜返金陵。
城陷日,投殿角井中,衣挂井干,得不死。
兵引之出。
宋将曹彬命从入宋,拜太子洗马。
岁余,忽忽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92 【介绍】: 宋扬州广陵人,字鼎臣。徐延休子。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徐锴并称二徐。五代时,仕吴为校书郎,仕南唐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历官给事中。左、右散骑常侍。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于邠州。工诗文,精文字学。尝受诏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有《骑省集》等。
全宋诗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著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991 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初仕吴为校书郎,后仕南唐。中主时,累迁祠部郎中、知制诰,历太子右谕德,迁中书舍人。后主时,除礼部侍郎,改尚书右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给事中。太平兴国八年(983),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991),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生平见李昉《东海徐公墓志铭》、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宋史》卷四四一《十国春秋》卷二八。铉博学多才,工诗善文,文章淹雅,冠绝一时。与其弟锴齐名,号“二徐”。亦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文思敏速,凡有撰述,往往执笔立就。《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又精小学,好李斯小篆与八分。著作颇多,有《徐铉集》30卷、《稽神录》6卷,与汤悦合撰《江南录》10卷等。集多散佚,今存《骑省集》30卷。《全唐诗》存诗6卷,词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句若干。
唐诗汇评
徐铉(916-991),字鼎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十岁能文,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仕吴为校书郎。南唐中主时,试知制诰,为宋齐丘所诬,贬泰州司户。召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巡抚楚州屯田,因措置失宜流舒州,徙饶州。复召知制诘,迁中书舍人。后主时,历任礼兵二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等职。国亡,入宋,官太子率更令、左散骑常侍,贬靖难军行军司马,年。铉工诗能文,尤精小学,与弟锴齐名,时号“二徐”。宋雍熙中受诏校定《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有《骑省集》(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乃其婿吴淑所编,又《稽神录》六卷,均存。《全唐诗》编其在南唐时所作诗为六卷。
词学图录
徐铉(916-991) 字鼎臣。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
早年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
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
淳化二年(991)贬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死在贬所。
在南唐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
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正文后,校订增补后《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长于书法,喜李斯小篆,隶书亦佳。
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
诗平易浅切,近白居易诗风。
文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
李煜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录。
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吴淑编集。
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
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
又有《稽神录》6卷,记神怪事,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
全唐诗补逸
徐铉字鼎臣,广陵人。
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
随后主李煜归宋,累官散骑常侍。
淳化三年坐贬卒,年七十六。
(据李昉撰《故静难军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工部尚书东海徐公墓志铭》)铉精小学,尤工篆隶,与弟锴俱有名于江左。
补诗二首并句四。
全宋文·卷一五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初仕吴,为校书郎。
事南唐李璟,历官太子右谕德、知制诰、中书舍人。
后主李煜嗣位,任礼部侍郎、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充翰林学士。
后主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
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明年八月二十六日卒。
铉长于为文,尤精小学,曾奉诏校定《说文》(存),著《质论》数十篇、《稽神录》二十卷(今存为六卷本)、文集三十卷(存)。
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
铉字丹臣。会稽人。初事吴。为校书郎。后事南唐。累授太子右谕德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主时除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随后主入宋。历左散骑常侍。贬静难行军司马。卒年七十六。

作品评论

五代诗话
江南冯延已曰:凡人为文,皆事奇语,不尔则不足观。惟徐公率意而成,自造精极,诗冶衍遒丽,具元和风律,而无淟涩纤阿之习。
共 85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