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唐袁州宜春人,字袭之。谨身修行,以名节自持。唐末杨行密割据江淮,召为长史。未几,谢病归,隐于乡里。有豪猾子数百劫之去,以其德高有智谋,欲用之。世昌固拒之,被焚死。
人物简介
【介绍】: 唐休宁人。程灵洗十四世孙。黄巢起事,𤃅被推为将,以拒巢军。杨行密遣田頵略地,令人谕之,𤃅遂献谋行密,受命为歙州同知兵马使,兵声大振。历显仕卒。
人物简介
【介绍】: 唐末五代时舒州人。仕吴。初从杨行密起淮南,辟掌书记。时军兴事繁,用度不足。行密欲以茶盐易民布帛。勖以“勿渔利困民”、“劝课农桑”谏阻,行密悉从之,遂渐富强。
人物简介
【生卒】:797—875 【介绍】: 唐僧。宣城人,字申之。俗姓陈。年二十往福州兜率戒坛受具足戒。后游长安,受三学大德,益广见闻。武宗会昌中废教,畅上表论谏,并撰《历代帝王录》。奏上弗听。宣宗大中中入内讲道,赐紫。懿宗赐号法宝。有《显正记》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申之。宣城陈氏子也。甫九龄。即依泾县水西寺之清逸上人。教授经法。年十九。获薙落。满岁受具于福州兜率戒坛。尤知究习律藏。越中之游厌足异闻。乃趋京师西明寺从慧正师。遍讨律师宣公行道胜迹。遂受三学大德之职。会昌废教。众议宜上表以谏。庶几上听而停罢前诏。于是两街僧录灵宴辩章等。共推畅为首。悉录历代帝王事。进奏弗听。大中初。赐紫伽梨。诏充内外坛大德。咸通间。诏充追福院首领。兼总持寺维那。署上座。脩忏悔法。加佛号一万五千并请以本生心地观经一部八卷。入藏。诏许之。乾符初。赐号曰。法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卒。寿七十九腊五十九。其年四月二十五日。窆于长安县高阳小梁村。四年尚书礼部侍郎崔沆勒文其碑。次颂德。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玄畅。字申之。俗姓陈氏。宣城人也。畅爰在弱龄便持异操。戏则聚沙为塔摘叶为香。年九岁于泾邑水西寺。依清逸上人教授经法。年十九削发。二十岁往福州兜率戒坛受具足戒。听掇律科深得宗旨。新缯细缕一染色佳。而往越中求闻异说。仰京室西明寺有宣律师旧院多藏毗尼教迹。因栖惠正律师法席。自入京华渐萌头角。受京城三学大德益广见闻。方事讲谈遽钟堙厄则会昌废教矣。时京城法侣颇甚徬徨。两街僧录灵宴辩章同推畅为首。上表论谏。遂著历代帝王录。奏而弗听。由是例从俗服。宁弛道情。龙蛇伏蛰而待时。玉石同焚而莫救。殆夫武皇厌代宣宗在天。坏户重开炎岗息炽。畅于大中中凡遇诞辰入内谈论。即赐紫袈裟充内外临坛大德。懿宗钦其宿德蕃锡屡臻。乃奏修加忏悔一万五千佛名经。又奏请本生心地观经一部八卷。皆入藏。畅时充追福院首领。又充总持寺都维那。寻署上座。畅讲律六十座。度法者数千人。撰显正记一十卷科六帖名义图三卷三宝五运三卷。虽祖述旧闻标题新目。义出意表文济时须。乾符中懿宗简自上心。特赐师号曰法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示灭。俗龄七十九僧腊五十九。弟子赐紫惠柔大德师遂宗绍。以其年四月二十五日。窆于长安邑高阳乡小梁村。四年丁酉岁尚书礼部侍郎崔沆与畅交分殊深。著碑述遗迹焉。
人物简介
【生卒】:817—888 【介绍】: 唐僧。幽州范阳人,俗姓阴。出家于燕北安集寺。宣宗大中四年,往五台山瞻礼。初诣华严寺,后至西台,结茅于秘魔岩,后创为僧宇,历十七年不下山。时人多奉事之。李克用在河东,颇申礼敬。卒于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常遇。俗姓阴。苑阳人也。出家于燕北安集寺。襟怀洒落道貌清奇。晦迹林泉避脱声利。大中四年杖锡离燕孤征朔雪。祁冱千里径涉五峰。诣华严寺菩萨堂瞩文殊睟容。施右手中指。沃以香膏爇以星焰。光腾半日怡颜宛然。次遍游圣境终始两期。其所睹祥瑞不可胜纪。后至西台遇古圣迹曰秘魔岩。乃文殊降龙之处也。遇稽首之际忽见轻云金光。烂烂骇目。渐分雉堞方势如城。咸曰金色世界也。化事毕复问其处。僧曰。是地古德尝止。国赠金光照大师。名节孤峻神异不测。载录图记人具尔瞻。遇悲喜交感久而不已。始结茅兹地涤虑澄神。入三摩呬多四十九日。鸟排华雨人萃香云扬袂抠衣归依若市。乃创兴佛庙僧宇。十有七年不下山顶。日以九会杂华五部等法。玩味精课不遗寸阴。觉圣力潜通道出凡境。事或礼问他见莫寻。士向庶归克念如圣。洎懿皇运末。遇易旧规。或拊掌大咍。或击石异语。类不轻之海记。同楚客之佯狂。及祸发中原寇盗交骋夷撤宫壶銮辂蒙尘。因省师言。其若合契矣。时属河东武皇遥向真德就山致信。迨文德元年夏四月。命宪州刺史马师素传意邀请遇曰。浮世之宠辱我何累哉。坚拒远徵确乎不拔。以其年七月十八日召门弟子曰。尔可检护戒足。好住馀生。吾与汝决矣言讫俨然蝉蜕。俗岁七十二。僧夏五十一。门人太文等哀恸哽绝。龙纪初祀四月十八日。阇维获设利罗凡数十粒。文公坚贮孝思旌建灵塔。衔哀出入投诣天府。武皇赗赠加等。文武崇烈及岚宪等州牧守。例刻清俸。俾助良因建乎坟塔。即以九月二十五日封窆基𡑞也。
人物简介
【介绍】: 唐末五代时会稽人,字德文。唐乾符间进士。昭宗狩石门,无学士随从,左右或言延休工文辞,即召见,命草诏,昭宗善之。及还长安,不得用。后依钟传于洪州,杨行密取江西,得延休,归授义兴县令。累官至光禄卿,江都少尹。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宋州人。朱瑄弟。骁勇善战。僖宗乾符末,逐衮州节度齐克让,自称留后。朝廷不得已,授之节钺。及朱瑄平,汴人攻兖,瑾渡淮依杨行密,用为寿州刺史。后为徐知训所杀。一说瑾杀知训后自刎。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846—904或907 【介绍】: 唐末池州石埭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传为杜牧出妾所生子。早有才名,屡试不第。后以诗谒朱温,受荐于礼部,中大顺二年第八名进士,时年四十六。以世乱,旋归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唐昭宗天复三年,頵起兵叛杨行密,遣其奉使于汴。及頵败死,温以其才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一说时为天祐初,以遘重疾,旬日而卒。一说时为后梁建国初,五日而卒。工律绝,诗风浅易。有《唐风集》。
【生卒】:846—904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排行十五,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杜牧为池州刺史时,妾周氏有孕,嫁乡人杜筠而生荀鹤(《二老堂诗话》引《池阳集》),后人多以为妄。早年读书于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累举进士不第,漫游闽越、荆楚、梁宋等地,复归隐山中15年。昭宗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时危世乱,复还旧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天复三年(903),为頵出使大梁。頵兵败,遂留梁。天祐元年(904),朱温奏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据《旧五代史》本传及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考證,《北梦琐言》谓天祐四年梁受禅后卒)。生平事迹散见《旧五代史》本传、《北梦琐言》卷六及卷七、《鉴诫录》、《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九。荀鹤自云“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于唐末乱离之中,上承元、白一派,以短小精悍之律绝、浅近通俗之语言,白描之手法,反映民生疾苦,抨击黑暗现实,自成一家,后人称为“杜荀鹤体”(《沧浪诗话·诗体》)。或以其诗“鄙俚近俗”而少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引《幕府燕闲录》),未为笃论。著有《唐风集》(又称《杜荀鹤文集》)3卷,今存。《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入4首,断句6。唐诗汇评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实妄。初贫寒,读书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累举进士不第,后归隐山中十五年。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时危世乱,复还旧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天复三年,出使大梁。值頵兵败,遂留大梁。天祐元年,朱温奏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曰而年。荀鹤工近体诗,于晚唐自成一体。初及第时,自编歌诗为《唐成集》三卷。今存《杜荀鹤文集》三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河东裴公)以生诗有陈(伯玉)体,可以润国风,广王泽,故擢以塞诏,竞勉为中兴诗宗。生谢而退。明年,宁亲江表,以仆故山偕隐者,出平生所著五七言凡三百篇见简。其雅丽清省激越之句,能使贪吏廉、邪臣正、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人伦之纪备矣。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吞贾、喻八九于胸中,曾不虿介。或情发乎中,则极思冥搜,神游希夷,形兀枯木,五声劳于呼吸,万象悉于抉剔,信诗家之雄杰者也!鉴诫录
旧五代史本传梁朝杜舍人荀鹤为诗愁苦,悉千教化,每于吟讽,得其至理。……杜在梁朝,献朱太祖《时世行》十首,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赋敛。是时方当征伐,不洽上意,遂不见遇,旅寄寺中。敬相公翔谓杜曰:“希先辈稍删古风,即可进身,不然者虚老矣。”杜遂课颂德诗三十章,以悦太祖。议者以杜虽有玉堂之拜,顿移教化之词,壮志清名,中道而废。
(荀鹤)善为诗,辞句切理,为时所许。云谷杂记
顾云序其集(按指荀鹤《唐风集》)云:“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决,右柏翰林肩。”是以荀鹤可并李、杜也。荀鹤之诗溺于晚唐之习,盖韩偓、吴融之流,以方李、杜则远矣。然解道寒苦羁穷之态,往往有孟郊、贾岛之风。《艺苑雌黄》
《唐风集》中诗极低下,如“要知前路事,不及在家时”、“不觉里头成大汉,初看竹马作儿童”之句,前辈方之为《太公家教》。惟《春宫怨》一联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为一篇警策。而欧阳永叔《归田录》乃公周朴之句,不知何以云然。唐才子传
荀鹤苦吟,平生所志不遂,晚始成名,况于乱世,殊多忧惋思虑之语,于一觞一咏,变俗方雅,极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唐音癸签
杜彦之俚成,以衰调写衰代,事情亦真切。《唐诗品汇删•七言律》
杜荀鹤、李山甫则委巷说矣。《网师园唐诗笺》
彦之诗风神隽雅。《石园诗话》
晚唐诗人有佳句而多俗言者,杜彦之荀鹤是也。“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九州有路休为客,百岁无愁即是仙”、“故园何啻二千里,新雁才闻一两声”、“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皆为佳句。“生应无暇日,死是不吟时”、“举世尽从愁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休”,虽俗而有意趣。其馀如“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争知百岁不百岁,未合白头今白头”之类,未免诗如说话矣。其起结之句,尤多率易。爱日精庐藏书志
引叶坦跋:其诗虽晚唐,直入风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佳章妙笔,可称合璧。《东目馆诗见》
杜荀鹤近体直摅胸臆,有一唱三叹之妙。《诗学渊源》
(荀鹤)诗思清奇,以大历为归。七言气质尤高,为晚唐之上乘。
人物简介
【生卒】:?—888 【介绍】: 唐曹州冤句人。僖宗乾符初,与里人王仙芝聚众陷曹、郓、荆、襄。仙芝死,隶黄巢。后降高骈,从骈败巢于浙西。后骈惑于吕用之,师铎乃自称大丞相,与郑汉璋、张神剑等攻骈于扬州,杀之。众推秦彦为节度使,师铎为行军司马。后为杨行密所破,投秦宗衡,为宗衡部将孙儒所杀。
人物简介
【生卒】:848—932 【介绍】: 唐末五代时道士。润州金坛人,字云叟。唐懿宗咸通初,于茅山太平观为道士。十二年,至龙虎山,从张天师修都功正一法箓。僖宗乾符四年,归茅山,修中盟上清法箓。吴杨行密礼重之,哀帝天祐四年,署茅山道副。九年,为山门威仪。唐末大乱,茅山道观多毁坏,乃重加修缮,使复旧观。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